从机械识记转入会意活用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zhiwang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高考语文中的名句默写题型谈起,质疑单纯记忆型默写的科学性,呼吁识记、会意与活用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高考;识记;会意;活用
  
  一提到语文考试的名篇名句默写,大家都知道是那种给出上句填写下句、或给出下句填写上句的题型,似乎没有新的形式出现,没有更好的考试方法。让我们先来看看四川近两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名句默写题型设计: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他的《登高》和《登岳阳楼》两诗对此都有具体陈述,这些句子是:《登高》_______,_______。《登岳阳楼》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柳永的《雨霖铃》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涵离别之意的句子是:《琵琶行》_______,________。《雨霖铃》_______,________。
  以上是2006年的部分高考题。再看2007年的部分高考题:
  (1)《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____”。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_____”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深秋景物的特征。
  (2)韩愈在《诗说》中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准:“______。”
  四川自主命题两年,名篇名句默写都是在两题中任选一题,两题的组题形式也基本相同。但与全国其它一些省份的命题相比,就有着明显的差异:没有再明示出上句或下句这样的语境,只是在语境中给出了要求默写出的名句内涵的情境。
  这样的题型设计,它交代了默写诗句的篇目,明确了默写诗句的具体内容,引发考生回忆联想有关名篇名句;既有默写内容的明确限制,又有目标的具体指向,启发考生在记忆的存储仓里按意义导向进行检索。在这样的条件下来完成答题,虽然试题的难度不可否认有所增加,但是它不是简单的“条件反射”,机械地死记硬背;而是在情境提示下,在一定的意义导向下,引发考生大脑积极自主思维,将记忆与理解有机地结合。
   既注重回归教材——默写内容均出自课本,又重视对知识内在的理解与掌握,有效地促进学生有意义地学习。这就是遵循识记、会意与活用相结合的原则的充分体现。四川省仅两年的高考自主命题,可以说是稳中有新,稳中求进;单从名句默写题型来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学从“知识中心”、“学科中心”、“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有利于转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现象、认知事物、把握规律、创新知识等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这种“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的命题导向,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吸收人类进步文化”,“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意义就十分的明显。
  当然,这种题型也不是四川首创。1991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中,就有过类似的题型,2005年和2006年福建省高考语文题中的默写也是如此,江西省今年跻身其列,采用了这种命题形式,只是还有好多省份仍然采用的是老题型:给上句写下句,或给下句写上句。是由于它增加了难度?这种只需考生“读死书”或“死读书”的考题,还有多大存在的价值?学生是否理解其深邃内涵,是否真正掌握其内在精髓?单从这种题型看,是不能妄下定论的。这也就难怪有好些考生,在名篇名句上写了错字别词,甚或配对错位,就是没有在“识记”的基础上“会意”。这也就难免造成了一种机械式的背诵记忆,让学生“读望天书”,只知其皮,不知其肉,“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又从何谈起?
   四川高考首次自主命题,就突破了至少在名句默写上的“读死书”与“死读书”的命题方式,这种题型,只有根据情境提示去翻检出记忆存储仓中的诗句,将理悟内涵与检索诗句相结合,才能定夺下笔。这与《考纲》中明确标明此类考题属于“识记”而非“死记”相吻合;有了“识记”,有了“会意”,才有真正意义的“活学活用”。如此才能“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才能“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这样的题才是能力培养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的体现。四川高考这样“固执地”命题,应该是给了考生和教师一个明示:既要知其一——熟记著名诗文;又要知其二——理悟诗词含义;将来才有可能知其三——“活学活用”。它不止检测了考生记忆仓库里的知识存储量,更考查了考生头脑的思辨能力。如此,知识内涵的真正理解与学以致用能力的掌握就彰显了出来。
   虽然近年其它一些省份的默写命题,也在题干中多出了些有关诗句内涵提示的语境,如去年的全国卷Ⅰ第13题、北京卷第13题,今年的湖北卷第15题、辽宁卷第16题,但仍然或多或少地给出了上下语句,仍然难免“让学生”机械记忆,死记硬背,而题干中的情境提示几乎形同虚设:这都要求在题型设计的观念上着力改变。
  这样的考题,答题位置与语境提示还可以调换,将已知变为未知,甚至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能力升级”,考题答案可以不是唯一的,而是丰富多采的。这样,考生的存储仓更加扩大,思辨力就更加张扬,知识与能力的交合度就会更加凸现。
  譬如,(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出对友情的“豁达情怀”,你知道这样的诗句还有:“”;(2)“ ”这样的诗句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如此,答案的指向性更加宽泛,学生的思维更容易被激活,主动的表现欲更强,思维领域的广阔面得以尽情展现。
  这样的命题,才真正考查了学生的能力,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最大程度地激发考生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猜题押题,减少了作弊的可能;还避免答卷的千篇一律,更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度。虽则这样的命题的确给各方面都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但从培养思维能力这个长远目标看来,又真有它的生存发展空间。这样有水准的命题方式,应该在全国其它省份的各科高考命题中推广、深入与普及。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古典小说中“石头”作为道具的例子颇多,《水浒传》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中的“石头”在展示人物命运和推动情节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审美意义。  【关键词】“石头” 《水浒传》 林冲 古典小说    女娲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那块巨石,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幻化成一块浅红美玉,然后伴着主人贾宝玉历尽红尘中悲喜,最后满腹心事地回到青埂峰下,空留下伤痕般密密麻麻的文字在身上作过
【摘 要】课改后的语文课堂,教师要以民主的姿态,做一个睿智的组织者,平等的合作者,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则要学会在独立思考、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协作与分享,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 语文课堂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近几年,随着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推广,语文课堂的变革也势在
【摘 要】沙白先生的《水乡行》,极富诗情画意。整首诗仅仅五节,押一个韵脚,节奏舒缓、平和,读来音韵和谐优美,展示了一幅幅宁静恬美、秀丽淡雅的江南水乡图。作者按行踪把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连接起来,形成了一幅水乡风光的长画卷。画面清新自然,淳朴淡雅,与朴素简洁的语言相得益彰,表现了江南的自然美和江南人的人性美。  【关键词】水乡 画面 自然美 人性美    沙白,1925年出生于江苏如皋。本姓李,原名李涛
【摘 要】2009年江苏高考作文题为“品味时尚”,笔者在参与高考作文阅卷过程中,发现了作文乃至高考命题发展的趋向,找出了考生存在的比较普遍的问题,从而引发了对教学的诸多深入思考。  【关键词】江苏高考 语文试卷 品味时尚    经过十多天的奋战,江苏高考作文阅卷工作终于结束。阅卷的高强度使得身体发出疲倦的信号,但想起此次阅卷,心情有些复杂,有些话,不得不说。  “品味时尚”这个题目已被热炒不休,有
【摘要】中学生学业压力大、升学压力大,学生的心理负担很重。作为语文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渗透“奋进与淡定相融合”的人格教育,引导学生理性地看待自己的学业成绩,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第一次强有力的挑战。本文记录了自己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贯穿人格教育所做的点滴努力。  【关键词】考试成绩语文教学 人格教育    我所带的高2011级1班是一个文科实验班。41人,35个女生。女生天性自尊心强,虚荣心强,斤斤计较,遇
【摘要】苏轼的词中,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基调,那就是对人生不断的思考。这主要是由于受到儒释道三家积极因素的影响,同时也是苏轼对人生境界不懈追求的结果。  【关键词】苏轼词;坎坷人生;旷达豪放;儒释道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大文学家。他一生屡遭贬谪,坎坷多艰。但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更加豁达旷放,在中国词史上有特殊的地位。东坡词中,有一个或显或隐、贯穿始终的基调,我们可以称之为“人生咏叹调”。与之相伴随的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品味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诵读是古典诗词有效教学的途径。笔者把古典诗词教学分为四步阅读法:一读知其意;二读晓其情;三读品其味;四读抒己怀。  【关键词】阅读 传统文化 古典诗词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品味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但实际教学情况是
【摘要】开放的新课堂具有生成性。首先,教学内容的特点决定了课堂中必然生成较多的新内容;其次,教材的特点决定了生成的内容必然是绚丽多姿的。再次,它生成的丰富内容可以是新知识、新目标,也可以是新方法、新过程。这种生成是不能以教师个人观点和作者创作初衷为标准衡量的,只要能很好地实现培养目标它就是成功的。新课堂需要预设,但它不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比预设的空间更广阔,生成的课堂精彩纷呈。  【关键词】新课堂;
摘要 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一门学科,要注意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让学生自主地放纵思维、张扬个性,从而构建全新的教学理念。本文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谈了一些粗浅的体会:一、避虚就实,优化课堂教学;二、“权力下放”,让学生“自主学习”;三、珍视学生个性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关键词 新课标 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 教学改革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解释:思维,是在表
【摘 要】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农村中学教学硬件条件的缺乏,导致学生阅读能力低下。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在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 语文教学 阅读 农村中学    什么是阅读?阅读是一种从书写的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心理历程(《中国大百科全书》)。这就可以看出阅读由两方面组成:阅读的主体(读者)和阅读的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