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拼”才会赢?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q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友sarma在茶庄买了一罐铁观音,老板告诉说这是纯粹的铁观音,没有拼配,因此价位更高。他感到很奇怪,难道拼配不好吗,难道他之前所去的那么多茶庄卖的都是拼配茶?同样令他困惑的是,有次他取出一泡好茶的时候,有人对他说:“这茶不错,但却是拼配的。”那种评价的语气中明显流露出了一种遗憾。
  事实上,当我们在市面上买茶的时候,不仅热销的铁观音、普洱茶里面有拼配,在岩茶、绿茶、红茶等各大茶类里面,每一种茶都有拼配。拼配究竟存在着什么问题?
   米达斯王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国王,他被酒神狄俄尼索斯赋予了点石成金的魔力,但这种神奇的能力却使他在拥抱女儿的时候失去了她。“点石成金”术让他兴奋却又令他痛苦。拼配,会是茶界里的米达斯王的那根手指吗?
  
   拼配现象
  
  让我们来看看教科书中所说的拼配的定义:“所谓拼配,是指通過评茶师的感官经验和拼配技术把具有一定共性而形质不一的产品,拼合在一起的作业。是一种常用的提高茶叶品质、扩大货源、增加数量、降低成本、获取较高经济效益的方法。”
  可以看出,拼配作为茶叶加工过程中的一道技术措施,已经被茶叶加工企业普遍采用。
  每一类茶,需要拼配什么茶进去,达到什么样的口味,拼配完的定价,现在已全部交由市场来决定了。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市场交易,也许小生产者并不需要把千里之外的茶拿来拼配,他们完全可以自采自饮某丛纯而又纯的茶。
  在产区,做青师父和茶师的工资是最高的。就像酒业中,勾兑师的收入也是最高的一样,拼配这项工作,对他们而言,不管是先天的禀赋还是后天的技术要求都是苛刻的。这些配兑师们,通过拼配,骄傲地让这些茶展示在茶人面前。
  面对市场上越来越丰富的茶叶品种,面对热闹的茶界,人们对拼配形成了种种不同的观点。
  
  观点之一:拼配让人钻了空子
  茶的拼配和白酒的勾兑有明显的不同,水和酒精无限比互溶,多兑或少兑都行,就是浓度不同而已。而把不同季节不同品种的茶拼配在一起,还以原先的名字,让人有一种受骗的感觉。 (北京 林一博)
   我觉得一口就能够试出各种茶的特点来,所以还是喜欢单株品种。(武汉 江湾)
   我看市场上有几十元的某名茶,一品尝,什么滋味都有,估计也是拼配出来的吧。(广州 遗老)
   感觉上不是什么茶都可以拼配的,那些卖拼配茶又不说明的,我看就有猫腻。(杭州 小树)
  现在不少名丛,也大量拼配,品质也许不差,但品种特征往往不明显。名丛之所以价高,重要原因在于产量稀少,这种拼配上量后高价卖出有欺诈之嫌。 (厦门 林阳之)
  
  观点之二:要拼也要拼得好
   主要还是要看技术,拼配的茶不一定就不是好茶。其实,只要茶叶拼配得好,我们消费者喜欢喝,那就足够了。(福州 凤舞九天 )
  归堆和拼配是一门很高深的技术学问,是提高茶叶品质的重要环节。五粮液也是拼配的,哪个消费者为因为它是拼配的而轻视它呢?鸡尾酒也是一种拼配的产品。关键是你拼配出来的茶质量要好,而不是简单地将两种或几种茶叶放在一起。(南平 伶俐虫)
  要拼也要把相同品种的茶拼在一起,否则就不知道喝的是什么了。(大理 殷姜南)
   只要你是用心去拼配的,应该是好喝的,品种茶特征显著,拼配茶回味无穷!武夷山人不是常说吗,“喝不出它是什么茶,喝后却使人身心舒畅,那就是大红袍”!(广州小颖)
  
   观点之三:拼配是一门艺术
   拼配技术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掌握茶的拼配的人,首先要有很扎实的评茶基本功,同时还需要有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沉淀。拼配茶的品质往往好于原来的各种单号茶。(昆明 林美兰)
  我也是“乱混”一族,喜欢乱拼一通,正是这样才感受到其实拼配确实不容易。通过自己动手,好多时候能拼出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喜欢拼配。(南昌某普)
  
   拼配的三种理由
  
  茶叶的拼配分为同品种拼配、多品种拼配、产地拼配等形式,技术含量极高。可以看出,为茶人所诟病的常常是多品种拼配或者以次充好的混搭,实际上混搭并不是正常意义上的拼配。
  让我们来看看茶叶拼配的真实理由,并且借由茶界专家的眼睛,了解拼配到底具有什么魔力,这样的魔力又从何而来。
  
  拼配的理由之一:为了满足市场
  在乌龙茶的生产中,通过机械制茶,每桶100斤左右的毛茶,加工成成品后大约只有60斤。也许某个山头产的茶特别不错,但是这样的茶再怎么样数量也是有限的,卖完了就没有了。那么如何保证商品的稳定品质与口感呢?只有通过科学而精致的拼配,加入档次接近优势互补的调剂茶,才能获得大量品质稳定、质量上乘的成品茶。
  在大茶庄里出售的茶,很多都是拼配的,不然就没有数量与质量的稳定。
  
  拼配的理由之二:为了达到完美
  参与拼配的茶,色泽、颗粒相状都要协调。水会涩,找水淡一些的;水薄无味,找水重的拼进去;香气淡的,就要配上香气好一些的。这样就弥补了缺陷,起到了取长补短的作用。
  比如,母树大红袍我们很难喝到,更谈不上普及,为了市场需要,为了使大众能喝到母树大红袍的滋味和岩韵,所以有了拼配茶。像水仙味足、耐泡,肉桂香高,再加上一些名贵小品种的幽兰之韵,这些都是拼配高档大红袍不可缺少的原料。
   拼配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口感的层次和饱满度,拼配之后的茶往往有更出色的表现。有一些茶王得主,得奖的重要武器就是拼得一手好茶。在茶区,历来就有将香韵味相近的茶进行拼配的传统。现在所谓的“纯茶”的概念,也有可能是一些厂无法掌握拼配的关键技术,而作出的选择。
  
  拼配的理由之三:为了达到标准
  我国的茶叶标准样中,比如铁观音,也都有来自不同产地茶的拼配,并形成特有的品质特征,作为国家标准来执行。
  放眼国际,在商品茶上,基本没有“纯茶”的概念,因为商品茶必须定出级别,这个级别必须保持统一与延续,所以商品茶进行拼配是必要的生产程序。我国每年出口的大批红茶就被拼入了外国的一些品牌茶中。
  在国际农业界,茶学是一门专业科学,茶的拼配技术也越来越精益求精。
  杭州有一家茶馆,其独家招牌茶就是由四种不同的绿茶拼配而成的。它的外形是“绿叶黄芽翡翠沙”,可以用温水甚至冷水冲泡,10次冲泡以后还会有很好的茶味和茶香。
   应该说,一个好的拼配,就是一门美丽的艺术。
  
   拼配绝技大揭秘
  
  要了解拼配的关键技术,先要知道拼配的构成。在拼配构成上,可以分成三种茶。这三种茶,就像三板大斧,一个高明的拼配师,就把三板大斧舞得呼呼作响,成为独步武林的高手。或者把这三个音调,奏成一首令人心醉的圆舞曲。
  茶叶拼配构成的三种茶,即基准茶、调剂茶和拼带茶。
  基准茶:相当于骨干的作用,品质高于样品,数量要求大,茶的品质并非十全十美,存在某些缺陷和不足,需要调剂弥补。
  调剂茶:品质稍次一些,但有基准茶所欠缺的优点。
  拼带茶:如外形短碎的下段茶,身骨较轻的轻身茶等,直接影响着精制率的高低,也有一定调剂品质的作用。
  
   拼配工作中的绝杀秘技
  我们在采访了众多拼配师后,得出了这样的“秘诀”。
  第一招:灵活
  首先对参与拼配的茶,要清楚知道它的品质优劣,差之一克可能就失之千里。
  灵活地运用拼配技术,必须具备茶叶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长期实践经验。每种茶,在香气、滋味、外形、色泽(汤色、叶底)等方面都存在着颇大的差异。我们知道,茶的香型靠的是记忆,到底是桂花香还是兰花香或者某种特别的香型,需要在记忆中定格寻找。没有经历或者缺少敏感度,就不是一个成功的拼配师。因此,拼配时必须熟悉构成成品茶的诸多质量因素的差异。
  有人认为,拼配时的外形相“像”,就是围绕成交样为中心,控制在上下相差5%以内。这种把成交样作为中间样的理解是不对的。有人认为,“像”就要一模一样,完全一致,这种观点也不符合茶叶商品实际。严格地说,绝对相像的茶叶是没有的,只有相对相像的茶叶。
  待茶叶小样的外形达到协调匀整的要求后,还要观气味滋味是否达到特定的品质要求。在这当中,必须娴熟掌握,没有天赋,没有经验,就没有成就。
  第二招:尊重茶
  所谓的尊重茶,就是尊重茶的禀性。也就是说,要在拼配中使用“志趣相投”的茶进行拼配,而不是粗暴地“拉郎配”。
  拼配中一个有趣现象就是,如果在拼配中使用了劣质的茶,很可能整批茶的质量都因此而下滑。
  拼配时,茶叶的色、香、味等要与成交样相符。比如成交样是春茶,交货样不应是夏秋茶。成交样是单一地区茶,交货样不应是其他地区的混合茶。
  第三招:“稳、准、狠”
  拼配是一种极高的商业机密,但离不开“稳、准、狠”这三字经。
   “稳”,即品质稳定。拼配茶叶只有长期稳定如一,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厚爱,优质才能优价。
   “准”,即标准化的管理。在拼配的技术管理中,尤其要做到样品具有代表性,拼堆要充分拌匀,拼堆环境要保证场地清洁、防潮,预防非茶类夹杂物混入、异味侵入等,标准生产才有标准产品。
   “狠”,即成本低廉。在保证品质基础上,应不突破拼配目标成本,这样才能让更多茶人喝到质优价廉的好茶。
其他文献
我的家乡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水中山的影子如同碧玉,满山的茶树,浑如翡翠雕琢。这茶树上的茶制出来就是本地有名的天竺毛尖;当地人又给取了个很韵致的名字,叫“眼儿媚”。  “眼儿媚”出产于陕西省山阳县著名旅游景点天竺山下。天竺山得名的缘由,传说唐朝慧圆禅师杖锡于此,见此山很有些像印度天竺,故命名为天竺。天竺山里雨量充足,土地丰茂,很适合茶树栽植,因此山里人家,户户门前屋后,沟边地畔,都会郁郁葱葱一团,
期刊
以往,一些根深蒂固的健康观念总是难以寻求到一个科学、合理的解释。现如今,科学的发展,更多健康报告的出炉,让我们更加准确地认识什么才是真正的健康。    喝茶加糖反而变瘦    喝茶让人瘦,吃糖太多让你胖,这个毋庸置疑。那么喝茶加糖会形成什么结果?估计没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最近丹麦科学家完成的一项研究更是给糖“平反”。哥本哈根比斯帕杰根医院金特尔贝医生对5200名男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喝茶时加糖的人,
期刊
饮茶十余载来,听过太多和茶有关的故事,闲扯也好,胡侃也罢,千百年来流传在茶客谈资里的也不乏一些耐人寻味的典故。一次在成都茶馆听一花白胡子老者说书,把其中的一则摘录如下,引出今天商界中流传的谚语——“永久的品牌,才是生存的根本。”    民国年间,广州有一人凉茶世家,姓雄名宽,此人师承父辈,把祖传的凉茶铺子经营得有声有色,雄老板晚年事业得意,唯一遗憾是有个不成器的儿子雄阿满,此人终日游手好闲,不踏实
期刊
祁县古街那座色彩斑斓的“昭馀古城”牌坊在朝阳下熠熠生辉,天空还有一轮明月未落,一眼望去,古街被阳光照得半明半暗。人还不多,买一张通票,就能把晋商文化博物馆、晋商茶庄博物馆、晋商镖局博物馆、晋商明清家具博物馆等古街上设在晋商大宅里的名堂逛遍。而这些大宅,过去基本上都属于渠家。渠家兴办的长裕川茶庄名气很大,过去将茶叶卖到了蒙古与俄国。谁能想得到,在百多年前,这里可是银子如流水、茶商如鱼齐来聚居的闹市呢
期刊
从审评室到独自经营梅林雅居,看似简单的身份转变,却给我带来前所未有的人生经历。相对审评室的简单有序,开个小店就显得热闹有余,接触到的茶客可谓“众生百态”。有时店中无客,驻足门前,望着静静流淌着的晋安河水和公益路上熙来攘往的人流车阵,一年来开店的酸甜苦辣在脑海中一一浮现,其中闪现最多的是那些来喝茶购茶的各位茶客。如果可以把茶界比作江湖,那各类茶客就是各类大侠了。他们或正义耿直,或力求完美,或舞枪弄棍
期刊
多年以后,当爷爷用微颤的双手重新摊开那张由陈大童老先生赠予的题名为《梅竹双清》的国画时,一定会想起他离开政和茶厂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当时,闽北最大的茶厂——政和茶厂几乎占据了这个县城西区一半的面积。一间问厂房一字排开,向着山城边界蔓延。一筐筐采好的新茶在厂中的坪地上铺陈开来,透着新鲜稚嫩的气息。  顺着西边望去,是成片成片的茉莉花基地。初夏时节,花蕾松开了洁白饱满的花瓣,绽成一个个圆润的小球,金色稻
期刊
中国茶叶学会正在组织编写一套《茶艺师教材》。教材依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分为初级茶艺师、中级茶艺师、高级茶艺师、茶艺技师、高级茶艺技师五个分册。今年4月初,18位书稿编写者都已交了稿,嘱我为全书通稿。因手头杂事较多。通稿工作断断续续地做了3个月多,总算完成了。  通读全书有个发现,茶艺教学的内容随着茶艺师等级的提高,“茶外”的知识技能越来越多,呈现出由“茶内”不断向周
期刊
黎小桃,女,云南人,媒体记者。在都市时报、昆明日报等多家媒体开有专栏。文字诙谐生动,著有洋洋近百万字云南游记。  喝茶,不一定非得茶好,如果茶友好,那壶茶再苦再涩,想必也是暗香浮动,令人心情愉悦。  20年前,重庆有很多简陋的大茶馆,有的简陋到只是个草棚子,烧水的炉子支在露天空地上,一旦下雨炉火都要被淋熄。茶馆只卖茉莉花茶,一元一杯的盖碗,如果自带茶叶和杯子,才五角钱。长年泡在茶馆的人,以退休老头
期刊
4月8日,思茅,这个在中国的行政区划上存在了54年、近年来以普洱茶而声名鹊起的地级市,将被另一个名字取代。新名字并不“新”,因为它存在了278年,而且已经被这个地方的人民广为认知,并引以为傲,它就是普洱茶之名的渊源——普洱。    地名解析   思茅:它以诸葛亮南征到此,思念隆中的茅庐而得名。  普洱:普洱为哈尼语。普为寨子,洱为水湾,普洱即为水湾寨的意思。    普洱在唐南诏时设“步日睑”,宋大
期刊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普济寺,慕名寻到老僧释圆,沮丧地对他说:“人生总不如意,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意思呢?”   释圆静静听着年轻人的叹息和絮叨,末了才吩咐小和尚说:“施主远道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   稍倾,小和尚送来了一壶温水,释圆抓了茶叶放进杯子,然后用温水沏了,放在茶几上,微笑着请年轻人喝茶。杯子冒出微微的水汽,茶叶静静浮着。年轻人不解地询问:“宝刹怎么用温茶?”   释圆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