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全员育人体系现实意义的剖析,认为全员育人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必然模式,它作为高水平的管理和服务对人才培养的有力支撑,蕴含在管理和服务工作中的理念和思想。同时构建了全员育人的体系结构,探索了该体系具体实施的保障措施和存在的问题。以期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有机结合,发挥长效机制。
【关键词】全员育人;现实意义;体系设计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12-02
在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大学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的任务。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人经常把大学比作“工厂”,把学生比作“工厂”的“产品”,学生培养的质量也就如产品的质量始终是核心问题。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是把握产品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强化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业务流程对产品质量的责任意识,引申到大学人才培养的工作中,就是要把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贯穿于各项工作中,树立“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和认识,强化学校的各项工作在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有效的机制使这种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就是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最终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在高校这个相对稳定的亚环境中每一个教职员工都承担着育人作用,“言传身教”才为师,高校所有教职员工都负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良好习惯的形成,有赖于他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教师在授课解惑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严谨治学,追求真理的态度;学生管理人员在处理日常事务的同时,要培养学生团结协助,关爱他人的良好品格;机关及后勤服务人员在进行本职工作的同时要传达给学生遵守职业道德,提供优质服务和对工作高度负责的工作理念,学生干部及学生党员在服务学生的同时要体现出党组织的关怀和奉献的快乐。高水平的管理和服务是对人才培养的有力支撑,蕴含在管理和服务工作中的理念和思想,往往被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所接受,起到启迪智慧、震撼心灵的效果。
1.实行全员育人制的现实意义
新的国际局势和社会环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被赋予了更为广泛的内容,如心理健康辅导,发展规划指导,道德规范实践,促使学生健康全面人格的形成等等,这对高校育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发挥全员育人作用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①21世纪的人才定位“德乃才之帅,才乃德之辅”。21世纪的教育理念“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意见》中多次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同时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为此,很多人都提出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环境育人和实践育人等新的理念。而所有理念中,全员育人无疑是最基础、最有效、最直接和最重要的。②在人才培养的工作实践中构建“全员育人”体系成为一种趋势,同时也成为对教学、管理和服务岗位的内在要求。由此开辟了如何建立更加深入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需求的手段和途径,更好地了解学生对学校工作的需求,增进学生对学校各项工作的了解和理解。
1.2发挥全员育人作用是创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有效保障
1.2.1校园文化是一种积极奋进的精神力量,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有强大的导向功能、辐射功能、示范功能,会对教师、学生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理念、工作和学习态度、处世原则等产生影响。不良的校园文化产生的恶劣影响是难于纠正的。和谐的校园文化能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到强烈的集体感和归属感,以学校为荣,从而对培养其乐观向上的品质有促进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仅凭几个专职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投入。
1.2.2实现全员育人是形成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
校园文化包括十分广泛的内容,是全员育人合力的体现。一种文化氛围的形成不是少数人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处等领导部门要统筹规划,明确定位,从大环境入手指导校园文化的建设方向;学生工作队伍要举办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实际的第二课堂活动,以各种活动大力弘扬健康的文化;学生骨干要积极带头成为校园先进文化的实践者。创建和谐校园文化必须以全员育人作为切入点,使每个人都成为创建和谐校园文化的践行者和受益者。
2.全员育人有助于弥补当前高校专职辅导员人员配备和队伍非职业化的不足。
2.1全员育人有助于弥补高校专职辅导员人员配备的不足。
根据《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的要求,高校专职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为1∶120~150,而在实际中大部分高校的师生配置都普遍低于这一比例,对学生的管理多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方式,即重点管理好前后20%的学生,处于中间部分的60%的学生很少能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管理。全员育人要求任课教师、行政人员以及学生干部都参与进来,因此能够保证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指导,从而弥补专职辅导员人员配置的不足。
2.2全员育人有助于弥补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非职业化的不足。
辅导员在入行时具有多元化的专业背景,加之缺少科学系统的行业培训和课程体系,一些辅导员未经必要的学习和实践便匆忙上岗,教育培训体系的不健全也不同程度地制约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导致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信心不足、能力欠缺。在遇到以前没处理过的工作问题时,找不到对应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作为支撑,往往凭借自身感性经验做出处理。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年龄普遍介于18~23岁之间,处在个体发展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其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处于不稳定的发展时期,需要有一定人生阅历和丰富经验的人的指导。而辅导员的人生阅历尚浅,仍处于自身发展的定位期,部分辅导员在人生认识和涉世态度上尚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因此让他们对学生进行人生指导和品格养成有一定难度。
3.全员育人是构建科学的管理和健全的育人制度的重要途径
3.1其一,高校要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就必须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的管理方法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其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教育者本身的素质和专业水平是不能忽视的。不但要提高专业水平,更要将学生管理视为一项重要工作,不仅仅是解惑,关心照顾学生,更要用先进的管理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其课本以外的技能,学会协作,崇尚诚信。包括职能机关部门的管理人员让学生在优越的管理环境中体会到高校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涵。其三,高度重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作用的发挥,增强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工作的责任感。学生对于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学生骨干的意见都较为认可,要充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其责任心,实现更高层次的学生自我管理。
3.2全员育人体系及具体实施
全员育人要求学院各系部、处室、部门、全体教职员工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服务理念,积极参与到学院的各项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
3.3全员育人体系结构
建立由领导、学生工作线、任课教师、行政人员组成的轮流值日制度。学院领导总负责,以学生工作线为主体,全体任课教师(指不承担辅导员工作)、行政人员共同参与,院、系两级学生干部协同管理,形成一个全面、立体的全员育人综合网络。确保每天从晨跑到晚上就寝,从寝室、课堂、自修、教学、食堂到整个校园,均有领导、学生工作线人员、任课教师、行政人员以及学生干部值日,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不文明现象、违纪情况等进行督查,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员、全程育人氛围。体系结构如图1.1。
图1.1体系结构图
3.4全员育人系统的主体职责
作为一项管理体系,全员育人体系需要由成文的规范条例将之贯彻落实,而在制定规范条例时,必须考虑该制度的订立原则、主体、主体权利与义务、管理及考评、过程反馈等诸多因素。其中明确主体及各主体职责是体系建构的要点。①学院领导:负责对学院全体师生的思想动员、宣传以及制度制订等工作,营造学院全员育人的氛围;负责对全员育人的宏观调控以及过程的监督和管理。②学生工作线:协助学院领导做好全员育人的宣传工作;全面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日常管理工作。③任课教师、行政人员:协助并参与学生工作线人员做好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日常管理工作;任课教师必须严格把握任课期间的课堂纪律,在教学的同时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把成人和成材有机结合起来;任课教师、行政人员在确保本职工作的同时,按照实际情况,联系有关班级、寝室、学生,并与学生结对,并积极参与到所结对班级、寝室、学生的各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按照学院有关值日制度规定,认真完成轮值日的各项检查监督工作,作好记录,并及时将情况汇报至有关职能部门。④各级学生干部:认真完成本职工作,协助学院做好全员育人体系的宣传解释工作,并及时向学院有关部门反映学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合理性意见和建议。
3.5其他需要思考的问题
3.5.1如何激发全员育人的热情,增强意识?
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把全员育人纳入年终考评,把全员育人的工作与报酬、职称评聘或职业晋升结合起来。成绩突出的教职员工应在年度评优、在职进修、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倾斜。
3.5.2如何促进学生的自我参与?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并严格考核,树立典型等工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的综合测评、评奖评优、评助等与全员育人的工作结合起来。
3.5.3如何加强过程监督?
建立系统完善的阶段考核、期末考评机制,形成档案文件,职能部门做好管理工作。比如,教学楼、学生公寓、食堂以及校园内师生行为规范的监督管理;各项检查监督工作记录。都应按照规范做好装订和整理工作。同时,适时开展一些全院层面的活动,经常性地开展学生层面的座谈,了解学生对学院工作的想法和要求,对参与情况做好记录和反馈。
3.5.4如何加快对学生干部的培养,激发工作热情,起模范带头作用?
全员育人模式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势在必行,是实现集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育人理念的有效途径。但作为初探,全员育人体系在实施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些“瓶颈”,将会制约全员育人模式的纵深发展,如认识问题、过程监控、评价等问题;仅靠学校途径单一,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个人要确立全员育人的理念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探讨和逐步解决。
参考文献
1.古桂琴.全员育人多路径探析。辽宁行政学院学报[J].2009(1):11-12.
2.戴钢书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培育质性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6-19,333-335.
3.姚立迎.论构建高校全员育人的组织体系与实践格局[J].中国青年研究,2008(11):44-47.
4.张素湘.坚持全员育人理念,引导学生全面发展[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16):86-87.
5.何莉萍,戈满涛,孙鸿,冯建国,刘庆利.建立教师党员联系学生制度,促进全员育人[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8(16):7-8.
6.胡金艳.全员育人不应只是一句口号[J].天津教育,2009(3):51.
7.李颖.确立大学意识,构建全员育人新格局[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4):168-169.
【关键词】全员育人;现实意义;体系设计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12-02
在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大学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的任务。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人经常把大学比作“工厂”,把学生比作“工厂”的“产品”,学生培养的质量也就如产品的质量始终是核心问题。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是把握产品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强化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业务流程对产品质量的责任意识,引申到大学人才培养的工作中,就是要把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贯穿于各项工作中,树立“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和认识,强化学校的各项工作在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有效的机制使这种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就是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最终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在高校这个相对稳定的亚环境中每一个教职员工都承担着育人作用,“言传身教”才为师,高校所有教职员工都负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良好习惯的形成,有赖于他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教师在授课解惑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严谨治学,追求真理的态度;学生管理人员在处理日常事务的同时,要培养学生团结协助,关爱他人的良好品格;机关及后勤服务人员在进行本职工作的同时要传达给学生遵守职业道德,提供优质服务和对工作高度负责的工作理念,学生干部及学生党员在服务学生的同时要体现出党组织的关怀和奉献的快乐。高水平的管理和服务是对人才培养的有力支撑,蕴含在管理和服务工作中的理念和思想,往往被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所接受,起到启迪智慧、震撼心灵的效果。
1.实行全员育人制的现实意义
新的国际局势和社会环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被赋予了更为广泛的内容,如心理健康辅导,发展规划指导,道德规范实践,促使学生健康全面人格的形成等等,这对高校育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发挥全员育人作用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①21世纪的人才定位“德乃才之帅,才乃德之辅”。21世纪的教育理念“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意见》中多次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同时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为此,很多人都提出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环境育人和实践育人等新的理念。而所有理念中,全员育人无疑是最基础、最有效、最直接和最重要的。②在人才培养的工作实践中构建“全员育人”体系成为一种趋势,同时也成为对教学、管理和服务岗位的内在要求。由此开辟了如何建立更加深入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需求的手段和途径,更好地了解学生对学校工作的需求,增进学生对学校各项工作的了解和理解。
1.2发挥全员育人作用是创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有效保障
1.2.1校园文化是一种积极奋进的精神力量,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有强大的导向功能、辐射功能、示范功能,会对教师、学生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理念、工作和学习态度、处世原则等产生影响。不良的校园文化产生的恶劣影响是难于纠正的。和谐的校园文化能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到强烈的集体感和归属感,以学校为荣,从而对培养其乐观向上的品质有促进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仅凭几个专职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投入。
1.2.2实现全员育人是形成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
校园文化包括十分广泛的内容,是全员育人合力的体现。一种文化氛围的形成不是少数人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处等领导部门要统筹规划,明确定位,从大环境入手指导校园文化的建设方向;学生工作队伍要举办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实际的第二课堂活动,以各种活动大力弘扬健康的文化;学生骨干要积极带头成为校园先进文化的实践者。创建和谐校园文化必须以全员育人作为切入点,使每个人都成为创建和谐校园文化的践行者和受益者。
2.全员育人有助于弥补当前高校专职辅导员人员配备和队伍非职业化的不足。
2.1全员育人有助于弥补高校专职辅导员人员配备的不足。
根据《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的要求,高校专职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为1∶120~150,而在实际中大部分高校的师生配置都普遍低于这一比例,对学生的管理多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方式,即重点管理好前后20%的学生,处于中间部分的60%的学生很少能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管理。全员育人要求任课教师、行政人员以及学生干部都参与进来,因此能够保证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指导,从而弥补专职辅导员人员配置的不足。
2.2全员育人有助于弥补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非职业化的不足。
辅导员在入行时具有多元化的专业背景,加之缺少科学系统的行业培训和课程体系,一些辅导员未经必要的学习和实践便匆忙上岗,教育培训体系的不健全也不同程度地制约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导致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信心不足、能力欠缺。在遇到以前没处理过的工作问题时,找不到对应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作为支撑,往往凭借自身感性经验做出处理。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年龄普遍介于18~23岁之间,处在个体发展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其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处于不稳定的发展时期,需要有一定人生阅历和丰富经验的人的指导。而辅导员的人生阅历尚浅,仍处于自身发展的定位期,部分辅导员在人生认识和涉世态度上尚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因此让他们对学生进行人生指导和品格养成有一定难度。
3.全员育人是构建科学的管理和健全的育人制度的重要途径
3.1其一,高校要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就必须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的管理方法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其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教育者本身的素质和专业水平是不能忽视的。不但要提高专业水平,更要将学生管理视为一项重要工作,不仅仅是解惑,关心照顾学生,更要用先进的管理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其课本以外的技能,学会协作,崇尚诚信。包括职能机关部门的管理人员让学生在优越的管理环境中体会到高校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涵。其三,高度重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作用的发挥,增强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工作的责任感。学生对于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学生骨干的意见都较为认可,要充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其责任心,实现更高层次的学生自我管理。
3.2全员育人体系及具体实施
全员育人要求学院各系部、处室、部门、全体教职员工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服务理念,积极参与到学院的各项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
3.3全员育人体系结构
建立由领导、学生工作线、任课教师、行政人员组成的轮流值日制度。学院领导总负责,以学生工作线为主体,全体任课教师(指不承担辅导员工作)、行政人员共同参与,院、系两级学生干部协同管理,形成一个全面、立体的全员育人综合网络。确保每天从晨跑到晚上就寝,从寝室、课堂、自修、教学、食堂到整个校园,均有领导、学生工作线人员、任课教师、行政人员以及学生干部值日,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不文明现象、违纪情况等进行督查,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员、全程育人氛围。体系结构如图1.1。
图1.1体系结构图
3.4全员育人系统的主体职责
作为一项管理体系,全员育人体系需要由成文的规范条例将之贯彻落实,而在制定规范条例时,必须考虑该制度的订立原则、主体、主体权利与义务、管理及考评、过程反馈等诸多因素。其中明确主体及各主体职责是体系建构的要点。①学院领导:负责对学院全体师生的思想动员、宣传以及制度制订等工作,营造学院全员育人的氛围;负责对全员育人的宏观调控以及过程的监督和管理。②学生工作线:协助学院领导做好全员育人的宣传工作;全面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日常管理工作。③任课教师、行政人员:协助并参与学生工作线人员做好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日常管理工作;任课教师必须严格把握任课期间的课堂纪律,在教学的同时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把成人和成材有机结合起来;任课教师、行政人员在确保本职工作的同时,按照实际情况,联系有关班级、寝室、学生,并与学生结对,并积极参与到所结对班级、寝室、学生的各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按照学院有关值日制度规定,认真完成轮值日的各项检查监督工作,作好记录,并及时将情况汇报至有关职能部门。④各级学生干部:认真完成本职工作,协助学院做好全员育人体系的宣传解释工作,并及时向学院有关部门反映学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合理性意见和建议。
3.5其他需要思考的问题
3.5.1如何激发全员育人的热情,增强意识?
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把全员育人纳入年终考评,把全员育人的工作与报酬、职称评聘或职业晋升结合起来。成绩突出的教职员工应在年度评优、在职进修、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倾斜。
3.5.2如何促进学生的自我参与?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并严格考核,树立典型等工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的综合测评、评奖评优、评助等与全员育人的工作结合起来。
3.5.3如何加强过程监督?
建立系统完善的阶段考核、期末考评机制,形成档案文件,职能部门做好管理工作。比如,教学楼、学生公寓、食堂以及校园内师生行为规范的监督管理;各项检查监督工作记录。都应按照规范做好装订和整理工作。同时,适时开展一些全院层面的活动,经常性地开展学生层面的座谈,了解学生对学院工作的想法和要求,对参与情况做好记录和反馈。
3.5.4如何加快对学生干部的培养,激发工作热情,起模范带头作用?
全员育人模式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势在必行,是实现集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育人理念的有效途径。但作为初探,全员育人体系在实施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些“瓶颈”,将会制约全员育人模式的纵深发展,如认识问题、过程监控、评价等问题;仅靠学校途径单一,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个人要确立全员育人的理念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探讨和逐步解决。
参考文献
1.古桂琴.全员育人多路径探析。辽宁行政学院学报[J].2009(1):11-12.
2.戴钢书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培育质性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6-19,333-335.
3.姚立迎.论构建高校全员育人的组织体系与实践格局[J].中国青年研究,2008(11):44-47.
4.张素湘.坚持全员育人理念,引导学生全面发展[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16):86-87.
5.何莉萍,戈满涛,孙鸿,冯建国,刘庆利.建立教师党员联系学生制度,促进全员育人[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8(16):7-8.
6.胡金艳.全员育人不应只是一句口号[J].天津教育,2009(3):51.
7.李颖.确立大学意识,构建全员育人新格局[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4):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