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大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教育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所以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开放性的特点。早在50年代,法国的著名教育家蒙田就已经提出“仅仅进行书本学习是贫乏的”的观点。比利时教育家德可乐利,强调:“学校如能使儿童为现代生活做准备,使学生接触社会生活,那么学校的这种准备即能成功。”而著名教育家杜威则直接提出“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可见,在当时许多国外教育家就已经提倡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也已认识到了学校与社会那种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如今,中国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关于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研究已受到了国内教育界广泛的关注。
美国学者查尔斯·西尔伯曼在《教室的危机》)书中提到:“在中国历史上的教育,由于只知道背诵和记忆孔子语言,忽视了分析性、创造性教育,所以才导致了一个世界最伟大、最具有创新的文明衰败,如果我们不记住这一教训,还会重蹈覆辙。”这一论断指出了我国传统教育的弊端。确实,我们以往的课堂太狭窄了,我国传统课堂教学实践中封闭式的课堂教学已经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可以预见,“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将是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我们教师则是这“开放式课堂教学”的执行者。因此,教师应该首先认识到这种教学模式所具有的非凡意义。
那么,如何建立开放式的语文教学呢?笔者认为,所谓开放式的语文教学,指的是教师不预设刻板的教学目标,不勾画教学流程的运行轨迹,不准备死板的标准答案,而让学生有充分显示个性与才能的自由天地,在学得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争取更多的个性张扬和思维发展。为此,我们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是开放教学理念
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必须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式。我们必须冲破“师道尊严”等传统精神的桎梏,真正确立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现代师生观念,改变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单向传授,教学不只是关注课程活动的结果,而要更注重富有探究性的课程活动过程。因而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各样的努力,创设自由的思维空间,设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发展自我,开拓创新,已成为教师的一项艰巨任务。
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运用,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可作文教学始终摆脱不了少、慢、差、费的“瓶颈”状态,所以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令众多教师上下求索,备尝艰辛。传统的作文教学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抹杀了学生的主体精神,把学生封闭在课堂里,局限在课本中,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埋没了学生的天性,致使学生作文空洞、呆板、虚假。开放的作文课堂教学,就是突破传统的教材中心、教师中心和课堂中心,取而代之以学生为中心、发展为中心、生活需要为中心。作文教学少一点依纲据本,多一些自由表达;少一点规则要求,多一些活动游戏;少一点传统因袭,多一些突破创新。这样就能把学生从课本中解放出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体会、创新;把学生从课堂里解放出来,回归自然,回归生活,置作文训练于生活应用之中。
二是开放教学空间和教学内容
所谓开放教学空间和教学内容,就是以教材内容为基点,向课外知识辐射,延伸到社会生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年来,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和应试教育的压力,语文教学往往将学生束缚在狭小的课堂和单一的教材内容里,而语文是一门最开放的学科,仅拘泥于教材的学习,剥夺了学生大量阅读作品的权利,忽略了语文学习的大天地,严重影响了语文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语文课必然是失败。教师应大力开辟语文学习的渠道,如让学生走出教室去学习语文。教室之外,阅览室、图书馆,都应成为学生求知的课堂。有效地利用网络进行知识的收集和探寻,也不失为一条满足求知欲望,拓宽知识面的途径。开辟网上阅读空间,加大信息容量,让四海风云、五洲波澜汇聚于学生面前,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综合的思维和博大的胸襟。总之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和内容,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仍以作文课堂教学为例,我们可以尝试这样的作文课堂:把游戏活动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学生的天性是好动的,要他们端端正正把手摆在桌面上,无异懵懵懂懂听“天书”,这种枯燥无味的死板说教使学生昏昏欲睡或是如坐针毡。必须把学生的双手解放出来,把有趣有益的游戏、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动手去玩、去做,动脑去想、去探索,才能在开心的活动中培养起浓厚的作文兴趣。可以把课堂开设为运动场,让学生舒筋络骨,一展健儿风采。扳扳手儿,跳跳马儿,捉捉迷藏,生动活泼,个个跃跃欲试。可以把课堂开设为赛场,让学生身心投入,去努力拼搏,锻炼学生团结协作的竞争能力。钉纽扣比赛,打补丁比赛,削苹果比赛,无不其乐融融,气氛热烈。可以把作文课开设为故事会,让“故事大王”把传奇惊险的故事娓娓道来,把听众带入神奇的童话世界,心随着主人公的遭遇或悲或喜。可以把作文课开设为辩论会,让伶牙利齿、思维敏捷的学生一展犀利雄辩的口才,用机巧的辩驳、善意的戏谑折服所有的听众。可以把作文课开设为主题班会,让责任心强的小主人翁献计献策、群策群力,共建优秀的班集体……只有因地制宜,借助各种游戏、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调动起学生无穷的乐趣,然后因势利导,进行兴趣迁移。学生通过动手激发起活跃的思维,教师稍加引导,学生必是文思泉涌,妙笔生花。
三是开放的教学方式和训练手段
开放的教学方式就是要打破陈旧的教学思路,不能单调地肢解切分教材或文本,更不能死死地抱住教科书的内容、教参的答案,不敢越雷池一步。语文教育尤其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与自主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一种师生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迸发出来。
有这样一则故事:幼儿园的老师问小朋友:“花儿为什么会开?”第1位小朋友说:“她睡醒了,想看看太阳。”第2位小朋友说:“她伸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第3位小朋友说:“她想和小朋友比,看看谁最漂亮。”……一个小朋友问:“老师,您说呢?”老师想了想说:“花儿特别懂事,知道小朋友都很喜欢她,就仰起她的笑脸,笑了。”只有老师知道,书上的答案是:花开了,是因为春天来了。这个小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是开放式的教学方式保护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让他们能从创造中激发兴趣,活跃思维。
还一个典型事例,学生学习《陌上桑》时提出的独特见解,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方式的开放性。学生认为:罗敷并没有丈夫,只不过是用养蚕的活动来蒙蔽“使君”而已。理由一是罗敷“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怎么会有四十多岁的丈夫呢?理由二是如果她的丈夫是大官,怎么还让年轻美貌的妻子采桑养蚕?理由三是罗敷所说的“夫婿”正好符合蚕的特点。学生从文中找出了理由作了具体地阐述。这样的独到的见解很富有创造性。正是因为有了开放的教学方式,课堂才得以增添新鲜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才充满活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开放性教学,突破课堂中心,走进多彩的生活,让学生看得更多,看得更远;体会更真,感受更深。总之,开放性教学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我们应当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开放性教学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真正畅游于知识的海洋中。
(责编 覃亮生)
美国学者查尔斯·西尔伯曼在《教室的危机》)书中提到:“在中国历史上的教育,由于只知道背诵和记忆孔子语言,忽视了分析性、创造性教育,所以才导致了一个世界最伟大、最具有创新的文明衰败,如果我们不记住这一教训,还会重蹈覆辙。”这一论断指出了我国传统教育的弊端。确实,我们以往的课堂太狭窄了,我国传统课堂教学实践中封闭式的课堂教学已经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可以预见,“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将是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我们教师则是这“开放式课堂教学”的执行者。因此,教师应该首先认识到这种教学模式所具有的非凡意义。
那么,如何建立开放式的语文教学呢?笔者认为,所谓开放式的语文教学,指的是教师不预设刻板的教学目标,不勾画教学流程的运行轨迹,不准备死板的标准答案,而让学生有充分显示个性与才能的自由天地,在学得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争取更多的个性张扬和思维发展。为此,我们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是开放教学理念
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必须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式。我们必须冲破“师道尊严”等传统精神的桎梏,真正确立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现代师生观念,改变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单向传授,教学不只是关注课程活动的结果,而要更注重富有探究性的课程活动过程。因而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各样的努力,创设自由的思维空间,设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发展自我,开拓创新,已成为教师的一项艰巨任务。
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运用,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可作文教学始终摆脱不了少、慢、差、费的“瓶颈”状态,所以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令众多教师上下求索,备尝艰辛。传统的作文教学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抹杀了学生的主体精神,把学生封闭在课堂里,局限在课本中,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埋没了学生的天性,致使学生作文空洞、呆板、虚假。开放的作文课堂教学,就是突破传统的教材中心、教师中心和课堂中心,取而代之以学生为中心、发展为中心、生活需要为中心。作文教学少一点依纲据本,多一些自由表达;少一点规则要求,多一些活动游戏;少一点传统因袭,多一些突破创新。这样就能把学生从课本中解放出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体会、创新;把学生从课堂里解放出来,回归自然,回归生活,置作文训练于生活应用之中。
二是开放教学空间和教学内容
所谓开放教学空间和教学内容,就是以教材内容为基点,向课外知识辐射,延伸到社会生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年来,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和应试教育的压力,语文教学往往将学生束缚在狭小的课堂和单一的教材内容里,而语文是一门最开放的学科,仅拘泥于教材的学习,剥夺了学生大量阅读作品的权利,忽略了语文学习的大天地,严重影响了语文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语文课必然是失败。教师应大力开辟语文学习的渠道,如让学生走出教室去学习语文。教室之外,阅览室、图书馆,都应成为学生求知的课堂。有效地利用网络进行知识的收集和探寻,也不失为一条满足求知欲望,拓宽知识面的途径。开辟网上阅读空间,加大信息容量,让四海风云、五洲波澜汇聚于学生面前,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综合的思维和博大的胸襟。总之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和内容,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仍以作文课堂教学为例,我们可以尝试这样的作文课堂:把游戏活动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学生的天性是好动的,要他们端端正正把手摆在桌面上,无异懵懵懂懂听“天书”,这种枯燥无味的死板说教使学生昏昏欲睡或是如坐针毡。必须把学生的双手解放出来,把有趣有益的游戏、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动手去玩、去做,动脑去想、去探索,才能在开心的活动中培养起浓厚的作文兴趣。可以把课堂开设为运动场,让学生舒筋络骨,一展健儿风采。扳扳手儿,跳跳马儿,捉捉迷藏,生动活泼,个个跃跃欲试。可以把课堂开设为赛场,让学生身心投入,去努力拼搏,锻炼学生团结协作的竞争能力。钉纽扣比赛,打补丁比赛,削苹果比赛,无不其乐融融,气氛热烈。可以把作文课开设为故事会,让“故事大王”把传奇惊险的故事娓娓道来,把听众带入神奇的童话世界,心随着主人公的遭遇或悲或喜。可以把作文课开设为辩论会,让伶牙利齿、思维敏捷的学生一展犀利雄辩的口才,用机巧的辩驳、善意的戏谑折服所有的听众。可以把作文课开设为主题班会,让责任心强的小主人翁献计献策、群策群力,共建优秀的班集体……只有因地制宜,借助各种游戏、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调动起学生无穷的乐趣,然后因势利导,进行兴趣迁移。学生通过动手激发起活跃的思维,教师稍加引导,学生必是文思泉涌,妙笔生花。
三是开放的教学方式和训练手段
开放的教学方式就是要打破陈旧的教学思路,不能单调地肢解切分教材或文本,更不能死死地抱住教科书的内容、教参的答案,不敢越雷池一步。语文教育尤其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与自主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一种师生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迸发出来。
有这样一则故事:幼儿园的老师问小朋友:“花儿为什么会开?”第1位小朋友说:“她睡醒了,想看看太阳。”第2位小朋友说:“她伸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第3位小朋友说:“她想和小朋友比,看看谁最漂亮。”……一个小朋友问:“老师,您说呢?”老师想了想说:“花儿特别懂事,知道小朋友都很喜欢她,就仰起她的笑脸,笑了。”只有老师知道,书上的答案是:花开了,是因为春天来了。这个小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是开放式的教学方式保护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让他们能从创造中激发兴趣,活跃思维。
还一个典型事例,学生学习《陌上桑》时提出的独特见解,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方式的开放性。学生认为:罗敷并没有丈夫,只不过是用养蚕的活动来蒙蔽“使君”而已。理由一是罗敷“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怎么会有四十多岁的丈夫呢?理由二是如果她的丈夫是大官,怎么还让年轻美貌的妻子采桑养蚕?理由三是罗敷所说的“夫婿”正好符合蚕的特点。学生从文中找出了理由作了具体地阐述。这样的独到的见解很富有创造性。正是因为有了开放的教学方式,课堂才得以增添新鲜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才充满活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开放性教学,突破课堂中心,走进多彩的生活,让学生看得更多,看得更远;体会更真,感受更深。总之,开放性教学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我们应当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开放性教学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真正畅游于知识的海洋中。
(责编 覃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