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积淀的文明古国,具有为数众多的文物,然而,当前的文物保护工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正处于困境当中,本文对这些文物保护工作当中的各类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走出困境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文物保护;困境;对策
引言
文物是指具有历史及文化意涵的,古物、遗址、建筑等内容,具有欣赏、纪念和研究的意义及价值,应当予以其充分的保护。这些代表着某一时段的人类活动的印记,不仅是具有复杂制造工艺的瑰宝奇珍,而且也包括承载着历史印记的各类遗迹,文物的传承对于我国而言即时历史任务也是现实任务,就当前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看来,还存在着一些叩待解决的问题,致使文物保护陷入了困境。
1我国当前文物保护的困境
1.1经济建设导致的文物保护困境
我国正处在发展建设的重要时期,文物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少文物周边开设了景区,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提供了文物保护工作的财务支持,这样看来似乎经济建设和文物保护之间为相互助益的关系。但是,从实际情况看来,虽然文物保护法当中有着专项的文物保护条例,但是一些处于黄金地段的文物或同基础设施建设地点交叉的文物,仍旧在发展过程当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不少地区都已看准文物的工具价值,对文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并以文物为中心进行了旅游景区的开发和拓展,在很大程度上为地区带来了很多经济效益,但是与此同时,很多旅游景区的文物保护工作并不到位,加上一部分游客不文明的行为,导致了一些文物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人为的破坏。这种在经济和文物之间选择经济,将文物的价值简单定义为经济效益的思想及行为,导致了文物保护的困境,使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相互矛盾。
1.2相关制度不完善,缺乏完备的法律保障
当前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主要依赖于《文物保护法》,而负责文物保护的部门隶属于地方政府,且责任制度复杂。当区域内部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文物保护工作产生利益冲突时,负责文物保护的组织部门没有对于该事宜的绝对主导权,当地方政府决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时,文物保护工作往往会被架空和搁置,加上归责较为复杂,文物保护工作即便发生了疏漏也无法得到及时的惩处,导致文物无法获得实质上的保护。
1.3文物保护意识淡漠的困境
当前存在于人们心中的文物保护意识不够强烈,一些偏远地区对于文物的理解和认识不足,部分文物还流传于民间,大部分人没有形成对于文物保护的概念或衡量、鉴别文物的能力,民间看待文物的价值仅仅停留于价格方面,容易导致文物的流失。所以,着力提升参与文物保护的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保护意识,提升全民的文物保护意识正是当务之急。
1.4专业型人才匮乏的困境
当前我国的文物保护部门人员数量趋于饱和状态,出现了人员剧增及机构膨胀现象,但专业型的高素质人才却十分匮乏。相关部门在进行人才招录的时候,对于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的考核力度不足,近年来部分应试人员为了享受公务员待遇纷纷参与到考试中来,加上薪资及组织结构、文化等方面的不足,對于高精尖人才没有足够的吸引力。
2我国文物保护的对策与出路
2.1对文物保护实行垂直管理,理顺管理机制
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优化应以解决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为切入点,将处理并改善地方政府认识文物的实质性价值做为基础,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优先性。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对于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视程度较高,将地区的经济发展工作视为重点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正视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契合性,将文物保护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割裂开来,经常以牺牲文物保护为代价进行经济方面的发展。地方政府应当认识到文物的不可再生性,拉近文物保护包括遗址保护工作与区域经济发展建设之间的关系。应当以国家的一些优秀管理部门为参考,正确认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改善当前文物保护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关系,采用垂直管理的模式,调整文物保护部门的责任感与积极性,让文物保护工作具备一定程度上的话语权,让文物发挥其应有的工具价值,体现其实质性价值。
2.2成立国家文物保护基金,强化法律保障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
虽然我国对于文物保护方面出台了相应的法律,但是在规定的实施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落差应当加大文物保护方面的投入力度,调动社会方面文物保护的积极性,发挥群体性力量,保障文物的安全。由于文物本身具有区域性特点,应当以各个区域为代表,将能够体现地域差距及文化差异的内容体现出来,让各个地域的文化能够依托文物的力量得以发扬和传承。国家的有关部门应提升对于文物保护方面的重视度,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地区的文物保护工作进行相应支持,承担挖掘及收购方面的经济义务,通过政策的改进与落实提供文物的基础性安全保障。
2.3提升文物保护宣传、增强文物保护意识
文物的保护不仅仅是相关部门的工作重点,而且也是社会群体的观念转化过程。除了提升文物保护工作的实效性之外,应重视对于文物保护方面的大众宣传,提升社会群体的自觉保护意识,避免或减少文物的破坏现象。应具有前瞻性视角,在认识文物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助益的基础上,将文物的文化及艺术等方面的价值发掘出来、宣传出去,避免为了眼前利益对文物进行破坏的现象生成。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待完善问题,应以思想意识的转变为基础,加强文物保护意识,通过法律、规定、政策的优化,奠定文物保护的基础性条件,提升文物保护方面的价值认识,让文物作为历史的载体得以长久的传承。
参考文献
[1]周措卓玛.新时期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困境及对策思考[J].大众文艺,2018(08):49.
[2]常平.试谈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困境及对策[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03):156-157.
[3]王瑞林.试谈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困境及对策[J].菏泽学院学报,2013,35(S1):60-61.
[4]赵广霞.基层文物保护困境和系统论对策[J].消费导刊,2009(15):205.
关键词: 文物保护;困境;对策
引言
文物是指具有历史及文化意涵的,古物、遗址、建筑等内容,具有欣赏、纪念和研究的意义及价值,应当予以其充分的保护。这些代表着某一时段的人类活动的印记,不仅是具有复杂制造工艺的瑰宝奇珍,而且也包括承载着历史印记的各类遗迹,文物的传承对于我国而言即时历史任务也是现实任务,就当前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看来,还存在着一些叩待解决的问题,致使文物保护陷入了困境。
1我国当前文物保护的困境
1.1经济建设导致的文物保护困境
我国正处在发展建设的重要时期,文物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少文物周边开设了景区,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提供了文物保护工作的财务支持,这样看来似乎经济建设和文物保护之间为相互助益的关系。但是,从实际情况看来,虽然文物保护法当中有着专项的文物保护条例,但是一些处于黄金地段的文物或同基础设施建设地点交叉的文物,仍旧在发展过程当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不少地区都已看准文物的工具价值,对文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并以文物为中心进行了旅游景区的开发和拓展,在很大程度上为地区带来了很多经济效益,但是与此同时,很多旅游景区的文物保护工作并不到位,加上一部分游客不文明的行为,导致了一些文物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人为的破坏。这种在经济和文物之间选择经济,将文物的价值简单定义为经济效益的思想及行为,导致了文物保护的困境,使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相互矛盾。
1.2相关制度不完善,缺乏完备的法律保障
当前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主要依赖于《文物保护法》,而负责文物保护的部门隶属于地方政府,且责任制度复杂。当区域内部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文物保护工作产生利益冲突时,负责文物保护的组织部门没有对于该事宜的绝对主导权,当地方政府决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时,文物保护工作往往会被架空和搁置,加上归责较为复杂,文物保护工作即便发生了疏漏也无法得到及时的惩处,导致文物无法获得实质上的保护。
1.3文物保护意识淡漠的困境
当前存在于人们心中的文物保护意识不够强烈,一些偏远地区对于文物的理解和认识不足,部分文物还流传于民间,大部分人没有形成对于文物保护的概念或衡量、鉴别文物的能力,民间看待文物的价值仅仅停留于价格方面,容易导致文物的流失。所以,着力提升参与文物保护的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保护意识,提升全民的文物保护意识正是当务之急。
1.4专业型人才匮乏的困境
当前我国的文物保护部门人员数量趋于饱和状态,出现了人员剧增及机构膨胀现象,但专业型的高素质人才却十分匮乏。相关部门在进行人才招录的时候,对于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的考核力度不足,近年来部分应试人员为了享受公务员待遇纷纷参与到考试中来,加上薪资及组织结构、文化等方面的不足,對于高精尖人才没有足够的吸引力。
2我国文物保护的对策与出路
2.1对文物保护实行垂直管理,理顺管理机制
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优化应以解决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为切入点,将处理并改善地方政府认识文物的实质性价值做为基础,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优先性。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对于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视程度较高,将地区的经济发展工作视为重点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正视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契合性,将文物保护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割裂开来,经常以牺牲文物保护为代价进行经济方面的发展。地方政府应当认识到文物的不可再生性,拉近文物保护包括遗址保护工作与区域经济发展建设之间的关系。应当以国家的一些优秀管理部门为参考,正确认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改善当前文物保护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关系,采用垂直管理的模式,调整文物保护部门的责任感与积极性,让文物保护工作具备一定程度上的话语权,让文物发挥其应有的工具价值,体现其实质性价值。
2.2成立国家文物保护基金,强化法律保障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
虽然我国对于文物保护方面出台了相应的法律,但是在规定的实施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落差应当加大文物保护方面的投入力度,调动社会方面文物保护的积极性,发挥群体性力量,保障文物的安全。由于文物本身具有区域性特点,应当以各个区域为代表,将能够体现地域差距及文化差异的内容体现出来,让各个地域的文化能够依托文物的力量得以发扬和传承。国家的有关部门应提升对于文物保护方面的重视度,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地区的文物保护工作进行相应支持,承担挖掘及收购方面的经济义务,通过政策的改进与落实提供文物的基础性安全保障。
2.3提升文物保护宣传、增强文物保护意识
文物的保护不仅仅是相关部门的工作重点,而且也是社会群体的观念转化过程。除了提升文物保护工作的实效性之外,应重视对于文物保护方面的大众宣传,提升社会群体的自觉保护意识,避免或减少文物的破坏现象。应具有前瞻性视角,在认识文物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助益的基础上,将文物的文化及艺术等方面的价值发掘出来、宣传出去,避免为了眼前利益对文物进行破坏的现象生成。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待完善问题,应以思想意识的转变为基础,加强文物保护意识,通过法律、规定、政策的优化,奠定文物保护的基础性条件,提升文物保护方面的价值认识,让文物作为历史的载体得以长久的传承。
参考文献
[1]周措卓玛.新时期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困境及对策思考[J].大众文艺,2018(08):49.
[2]常平.试谈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困境及对策[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03):156-157.
[3]王瑞林.试谈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困境及对策[J].菏泽学院学报,2013,35(S1):60-61.
[4]赵广霞.基层文物保护困境和系统论对策[J].消费导刊,2009(15):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