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投资保护协定中的“合并仲裁”

来源 :北京仲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me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投资保护协定是国家之间为了保护和促进相互的投资而缔结的明确双方在有关投资问题上权利和义务的国际协定。截至2011年3月,我国已经同世界上130个国家签订了双边投资保护协定①,而世界上已经签署的协定数目已超过2500个②。协定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在明确缔约方主体(即政府)权利义务的同时,赋予了投资者将东道国政府诉至国际仲裁庭的权利,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的统计,截止2010年底,上述仲裁案件已达390起③。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投资自由化内容的增多,协定中投资者和东道国争议仲裁条
其他文献
1958年《纽约公约》并未对各国法院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程序性问题作出统一规定,而是将这一问题留给各缔约国的国内立法。申请人向中国法院提起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
仲裁条款的独立性的认识的历史发展,随着实务经验的总结和认识观念的开放,由主合同无效、终止、解除等有限的独立性慢慢发展到更加完整的独立性。从历史发展和立法表述来看,现有
本文基于最高人民法院2009年7月24日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以《北京仲裁委员会争议评审规则》为例,通过比较研究该规则下
国际商事仲裁的保密性一度同私密性相等同,导致保密性一直被认为是商事仲裁不言自明的特性。然而近年来,由于学界认识到保密性与私密性之间的分别与界限,保密性在国际商事仲裁领
仲裁程序的开始是仲裁程序启动的重要时间节点,既是客观事实,也是法律事实,具有一定的法律意义。国外立法及仲裁规则对仲裁程序的开始作出了不同规定。我国《仲裁法》对此暂无规
对于仲裁费请求的判决或裁决标准,一直是各国司法实践中的热点问题。本文作者凭借多年积累的丰富职业经验,就美国司法实践中的这一问题做了细致具体的梳理。文章首先介绍了美国
仲裁作为一种法定的纠纷解决方式,是以其具有民间性的特质而明显地区别于诉讼的。同时,因为其具有既能充分尊重当事人的程序主体性地位,又能切实保障程序效率性的双重功能,而明显
一个仲裁案件的圆满解决需以仲裁庭对案件有有效管辖权为基础,如果欠缺有效的管辖权,不但会导致仲裁庭失去有效裁决的权利,更会导致当事人解决纠纷程序的反复,在付出高昂的成本的
仲裁调解中,案外人有必要获得法律救济。其中,程序法上的救济极为有限且依赖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有必要通过立法或司法解释的形式增加案外人直接申请司法撤销或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
社会纠纷层出不穷与司法资源相对不足,导致国家难以垄断全部社会控制手段。民事纠纷的解决对于社会救济和自力救济的依赖程度正在加深。仲裁作为司法外解决争议的一种制度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