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舟曲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00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地震带上很多山体内伤严重,必须对地震带进行全面排查,查找隐患。
  
  作为一名采访过汶川大地震的记者,此次来到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难现场采访时,记者的体会是,与两年前的汶川大地震相比,此次的救援更为及时、有序、有力,汶川大地震后建立的全方位应急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军民携手、从中央到地方,各省市全力配合的救灾方式也再次显现了其强大的力量。
  两年前的汶川大地震,激发了国民的公民意识,无数志愿者奔赴灾区参与救援,精神可贵,也为抗震救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彼时,志愿者的行动也暴露出无序的缺点,一定程度上激情有余、理性不足,甚至造成抗震救灾过程中的一些困扰,比如占用了过多的道路资源。
  此次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发生后,记者欣然看到志愿者热情仍旧高涨,但已经显得比较理智、有序,更具针对性。在政府部门发出号召希望外界的志愿者暂时不要前往灾区时,外省的志愿者采取了其他对灾区更为有利的援助方式,比如组织、号召捐款。而在舟曲县城,本地的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配合专业救援队伍开展救援。
  每一场灾难都会让人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与精神力量的伟大,舟曲县已经表示,将在此次泥石流遗址修建纪念碑,以告慰亡灵、慰藉生者。
  
  在哪里重建
  
  当救人的工作进展告一段落后,重建便进入了视野。舟曲县城的老百姓们对于是异地重建还是原地重建有着一定的分歧,一部分人,当然主要是居住在地质隐患口的舟曲人希望能够异地重建。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故土难离,后者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
  舟曲县经过排查,现在确定仍有18处隐患点,其中泥石流9处,滑坡7处,塌方2处,这一方面提醒接下来的救援工作必须时刻注意天气变化,谨防新的地质灾害发生,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一旦选择原地重建,必须有效解决这些隐患。
  舟曲县县长迭目江腾也表示,异地重建不太可能,舟曲县山地多,平地非常少,无法找到新的地点,特别是县城这几万人,要选新地点非常难,目前县城所在区域相对来说最适合。
  资料显示,舟曲县的测绘面积4平方公里,除河流、山体外,可利用的面积只有1.47平方公里,城区东西不到2公里,南北不到1.5公里,人口却接近5万人,城区人口位居甘肃县级城市之首。
  搬?无处可搬!还有一个现实的困难是,搬迁需要大笔资金,有报道预算,整个舟曲县城要搬迁,初期投入就接近50亿元,即便把危险区域的居民搬迁至新地方,也需要上亿元资金。
  这对于2009年年财政收入仅有2000万元的舟曲县而言,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因此,原地重建似乎是唯一可行的方案。
  原地重建,必须考虑到舟曲县特殊的地质构造。对于此次灾难,国土资源部、甘肃国土资源部门等专家现场查看和综合分析后,初步认为四大因素导致——
  一——舟曲当地地形地貌和特殊地质构造,是导致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专家分析认为,舟曲县城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比较破碎,风化程度也很厉害,比较容易发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
  二——汶川地震的影响是重要因素之一。舟曲县是汶川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地震导致舟曲县城周边山体松动、岩层破碎。因地震造成的山体松动等需要3到5年时间才能消除,但目前距离汶川地震发生仅2年多时间。
  三——舟曲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上半年的持续干旱,造成城区周边岩石解体,部分山体、岩石裂缝暴露在外,使雨水容易进入,导致滑坡。
  四——遭遇强降雨。7日晚舟曲县城东北部山区突降特大暴雨,持续40多分钟,降雨量达到90多毫米,形成了泥石流,直接造成特大山洪地质灾害发生。
  国土资源系统排查的舟曲18个隐患点分布在城关、江盘、南峪等乡镇。目前,这些隐患点附近的群众仍居住在家中。为确保群众有序撤离,当地已在隐患点附近安排预警点,24小时监测,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将立即预警,组织群众到已选定的避灾场所避灾。
  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早在2005年12月28日,《兰州晨报》就报道:进入新世纪,舟曲县滑坡地带发展到43处,泥石流隐患地带发展到86处。全县滑坡及泥石流地带又集中分布于白龙江河谷,尤以舟曲县城上游河谷为全县滑坡及泥石流危害最严重地区,仅县城上风口就有12条灾害性泥石流沟道,像12柄达摩克利斯之剑,常年悬在舟曲县城居民的头上,仅1981年至2004年间,流域内爆发的、直接危害县城安全的泥石流就已发生过8起。
  今年以来,贵州、云南等地频频发生重大泥石流灾害,此次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更是提醒我们必须重视此类地质灾害的防范与应对。
  
  汶川地震影响会多久?
  
  国土资源部专家的四点原因分析中,关于汶川地震影响的一条至少在今后几年都必须充分重视。在舟曲发生泥石流灾害后,这几日四川汶川、绵竹、都江堰、青川,这些汶川地震带上的地区在暴雨中都发生了重大泥石流灾害,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当年的地震灾区再次在泥石流中受灾,比如震中映秀,泥石流导致岷江改道,淹没了映秀,好不容易重建起来的设施被损毁。“5·12汶川大地震”造成地震带上很多山体内伤严重,必须对地震带进行全面排查,查找隐患。
  令人尴尬的是,地质灾害往往多发于贫瘠山区,单靠当地财力、人力以及技术力量并不现实。
  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在贵州、云南、甘肃、四川一部分地区发生了持续性的干旱,在抗旱时,就有专家提出,谨防大旱造成山体脆弱,雨季来临,形成滑坡、泥石流。
  即便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也必须提高对山洪泥石流灾害的防范意识,在舟曲采访时,记者发现,尽管当地常有小型滑坡、泥石流发生,但一方面监测、预警机制不足,很多人的防范意识并不是很强,在灾难来临时措手不及。很多人甚至以为只是山洪来临,而躲在家里则是躲避山洪最安全的方法,因此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伤亡。
  记者专门查阅了专业资料,泥石流是介于流水与滑坡之间的一种地质作用。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黏土的黏稠泥浆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
  它的形成条件主要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以及水源条件有关。比如,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为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一些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也就是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水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水体等形式。在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
  很不幸,舟曲具备了泥石流爆发的所有形成条件。
  在舟曲,很多人现在在怀念当初层峦叠嶂,万山皆翠的那个“陇上小江南”。虽然此次特大山洪泥石流是一场天灾,从科学的角度,并非植被好的地方就不会发生泥石流。
  但保护环境、维持生态稳定,在今天,总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就在本刊截稿时,传来消息,舟曲重建规划中将突出生态项目,把生态恢复、地质灾害治理作为重点。
  祈福舟曲!□□
其他文献
18岁那年,我上高三。镜子中的我,棱角分明,脸上鼓着几颗青春痘,下巴上有隱约的胡须,透着青春逼人的气息。18岁的芳华,再平凡的脸上也有青春的神韵和飞扬的神采。  高三下半年,我的成绩连续两次实现了大飞跃,成为老师的重点培养目标。那次,老师又把我叫到办公室,对我说,只要保持成绩,我考上大学应该算十拿九稳了。走出办公室,我突然觉得自己像长出了翅膀一样,很想飞起来。那种感觉特别畅快,激扬岁月,志得意满,
拐过最后一道弯,隔着两条小土坡,远远地,便看见站在家门口的母亲,怕是已等在那里很久了。已是薄暮时分,夕阳正好,余晖斜映在她的身上,金黄金黄的,望过去,温暖极了。  坡下的人家,已升起袅袅炊烟,在空中悠悠地飘着,闲闲,散散。门前的老黄狗早已站了起来,踱着小步子,晃着脑袋,尾巴摇来摇去,舌头伸出来,又缩回去,眼睛眨巴眨巴望着。隔壁家的老阿婆从门内探出半个身子,手中端着碗,一边忙乎着,还不忘打声招呼:姑
端午节过后一直没有回过老家看望父母,眼看着又一个节日要到了,决定赶紧趁周末回家。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个乡下,一个城里;一头牵挂,一头向往。20多年来的城乡二元定式里,我像一只风筝,虽飘浮于空中,却根系于地面,既领略着天空的自由广阔,又留恋着大地的敦厚可亲。所以,回老家,注定是生命中的重要一环。回家,对我来说意味着休闲、放松和享受,对父母而言,则是盼望时的焦急、团聚时的喜悦、迎候中的忙碌,
在台湾,有一个60 多岁的母亲,每天都给女儿打手机,她听到的总是语音信箱的留言:“对不起,我现在很忙,有事请留言哦!”那甜美活泼的声音,让母亲禁不住笑容满面。明知女儿没接手机,她仍会慈爱地回答:“好,你去忙,妈妈明天再给你打!”  而事实上,这个手机的主人已在一年前因车祸去世。这句熟悉而亲切的留言,是母亲找到女儿的唯一方式。它像一把神奇的钥匙,可以随时开启一扇通向秘密花园的门。那里,盛开着有关女儿
英国伦敦是世界上最早兴起的国际大都市之一,它是欧洲最大都市,人口有1200万,并且它的影响力不仅在全欧洲,更在全球。至今它仍与美国纽约并列为世界两大金融中心,是世界银行业的首都,同时它也是时尚之都、创意之都。伦敦也是游客访问最多的城市之一,每年的观光客达到3000万人左右。  早期的世博会主要在英、法、美等国家举办,也是展示它们的工业和科技新成就。1851年,完成了工业革命的大不列颠帝国已经是世界
清晨醒来,推开窗子,一阵清风柔柔地爽爽地扑入怀中,很是惬意。  美好,就从晨起遇见的这阵风开始了。  因为这阵风,出门所看见的、听见的,都是喜悦的、祥和的。  因为这阵风,心地变得清静了,欲望变得少了,烦恼变得没了。  这阵风,好像是吹来了菩提的种子,撒在心间,一会儿就发芽了。  在菩提树下,我眼看着世人匆匆地来来往往,有狂妄高声叫嚷的,有猛踩油门呼啸而过的,在通向名利的路上,谁都无法掩饰自己。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这句无意中泄漏天机的大实话几十年来都未引起世人应有的警觉。    今年以来,世界范围内至少已经召开了9次以解决全球粮食危机为主要议题的高端会议。  联合国粮农组织一名官员曾说:“如果领导人一边高谈阔论全球饥饿问题,一边享用奢华的美味珍馐,看上去可不怎么合适。”  2002年在罗马召开的世界粮食峰会
姥爷去世后,我妈终于动了出门旅游的念头。花甲之年的我妈总算有心情也有时间出门转转,一心想和我爸来个二人世界自由行。我说您快算了吧,看您那手机空空如也的桌面,自由行?怎么行啊?  我妈的智能手机是我几年前给买的,利用率低得惊人,也就是发发微信、看看新闻,实在算不上智能。我有时回家也给她讲“一部手机搞定一切”的智能生活有多便捷,她却总是“偷懒”。买菜还扫码支付,块儿八毛费那个劲干吗?网约车?招手不就打
人生的奇妙之处,在于一直在改变。一路走来,人的境遇和时代风景,朋友圈都在变,回想往昔,有恍如隔世的漂浮感。  当年的朋友圈,友情的维系,增进,除了彼此见面接触,电话联系,还有写信。朋友圈的人数并不庞大,不像如今的上百,数千的。是真朋友,但联络不便捷,变迁也太大,常有人转学走了,搬迁了,下乡务农去了。有朋友换了联络地址,而圈里彼此却不知动态。有的朋友就此从朋友圈分化出去。几十年来,只十多个铁杆朋友,
三月初,西安的天气刚刚有了些许暖意。我乘坐的汽车飞快地行驶在西汉高速上,回那个自己快要忘记的陕南故乡,送爷爷最后一程。过秦岭,隧道一个接一个,耳边只有车轮与路面摩擦的嗡嗡声。抬头看,连绵不断的青山白云,应该还是爷爷先前来西安时看到的模样。不曾想过,眼前的一切与自己有怎样密切的关联,云深处好像尘封着生命脉络的起点,不到一些特定的时候,或许永远无法认识自己。父亲为了走出大山,看一眼云外的世界,高中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