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称云耳、细木耳,它不仅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调味品,而且具有降低血脂,缓合人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药用功能,是我国传统的保健黑木耳食品和重要的出口物资,其产量和国际贸易额居世界首位。黑木耳的栽培方法有段木和代料两种。本文主要介绍代料栽培黑木耳的有关知识。代料栽培黑木耳生长周期短、产量高、效益好、节省木材,容易形成规模化商品生产。
1.形态特征与生活史
黑木耳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菌丝体由许多无色透明具有横隔膜和分枝的管状菌丝组成。子实体是人们食用部分。子实体胶质,单生或丛生,褐色或灰黑色,干后深褐色近黑色。孢子肾形,表面平滑。子实体干后收缩,可以吸收其干重的15倍的水分。
2.黑木耳的生长条件
2.1营养
黑木耳是一种木腐菌,以锯末、玉米芯等为主要原料,以锯末、玉米芯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为主要的营养源,并辅以定量的麦麸、谷糠、石膏等,以提高木耳的质量和产量。
2.2温度
黑木耳是耐寒怕热的中温型菌类,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6℃~36 ℃,最适是22℃~28℃,子实体阶段,最适温度18℃~22℃,22℃以上耳片生长快,耳片薄,色泽淡。温度低,耳片生长慢,肉厚,色黑,所以春耳、秋耳较伏耳好。北方生产的黑木耳比南方生产的质量好。
2.3水分与湿度
黑木耳是喜湿性菌类,子实体的吸水能力特强。培养基的含水量为55%~65%。子实体生长的空气相对湿度以90%~95%为宜。在生产时要干温交替,晴雨相间,以符合黑木耳的生活习性。
2.4空气
黑木耳属好气性真菌,应给予较充足的氧气。
2.5光照
菌丝阶段一般不需光线,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能正常生长,但光线过强,易过早形成原基。子实体阶段,需要大量的散射光线。在空气黑暗的条件下,不能形成子实体,光照不足易引起色泽淡等发育不正常等现象发生。
2.6酸碱度
菌丝在pH值为4~7时均能正常生长,但以pH值5~6.5较为适宜。
3.栽培季节
黑木耳的栽培分春栽和秋栽2种,春栽的2月份生产栽培袋,4月中、下旬即可下地催耳,7月上、中旬出耳结束。秋栽的5月的中、下旬生产菌袋,8月上、中旬即可下地催耳,11月上旬出耳结束(正常的发菌期为45~50d,养菌期5~7d,采耳期45~60d)。
4.培养基配方
硬杂木屑45%,玉米芯40%,麦麸12%,黄豆粉2%,石膏1%,石灰1%,黑木耳助长剂5g,含水量55%~60%。(另加黑木耳壮长剂20g)
5.栽培工艺流程
5.1拌料
拌料要拌匀,保证含水量在65%左右。
5.2装袋
采用机械装袋,可用17cm×33cm低压聚乙烯袋,袋装完后要套上硬质塑料颈圈,然后塞上可通气的塑料塞盖。
5.3灭菌
采用常压灭菌方式,提前将灭菌锅锅屉放好,要求锅屉离锅水平口约10cm,上面放麻袋片,菌袋灭菌时需装在铁筐中或在蒸锅内搭架子;然后用塑料和棉被将锅封严,待菌袋内温度达到100℃后再保持12h。灭菌后当菌袋温度降到60℃时趁热出锅,将菌袋送入接种室进行冷却。
5.4接种
待袋中料温降至30℃以下时可接种。接种要做到无菌操作,接种程序为:将冷却的菌袋放入无菌接种箱内;菌种瓶外壁用75%的酒精擦拭消毒后也放入接种箱内,在点燃酒精灯的无菌区内,使瓶口对着袋口,将菌种均匀地撒在袋内料表面上,形成一薄层,这样黑木耳菌丝萌发快,抢先占领料面,以抑制杂菌侵染。每瓶菌种可接30袋左右。
5.5发菌
菌袋接种后要放在消毒后的培养架上发菌,培养架的每层之间,高度为35cm左右,培养初期,袋应直立整齐摆放,袋间留有适当的距离,待菌丝伸入培养料内后可以将袋底相对,口朝外,卧放2行,上下叠放4排。
培养前期,即接种后15d内,培养室的温度保持在20℃~22℃,使刚接种的菌丝慢慢恢复生长,菌丝粗壮有生命力,能减少杂菌污染。中期,即接种15d后,黑木耳菌丝生长已占优势,将温度升高到25℃左右,加快发菌速度。
后期,当菌丝快发满,即培养将结束的10d内,再把温度降至18 ℃~22℃,菌丝在较低温度下生长得健壮,营养分解吸收充分,这样培养出的菌袋出耳早,分化快,抗病力强,产量高。发菌期间菌袋内的温度必须一直控制在32℃以下,温度测量以上数第二层和最下层为准。培养室的湿度一般保持在55%~65%。黑木耳在菌丝培养阶段不需要光线,培养室光线应接近黑暗。培养室每天要通风20~30min。保证有足够的氧气来维持黑木耳菌丝正常的代谢作用。后期,更要增加通风时间和次数,保持培养室内空气新鲜。
5.6做床
选地势平坦、靠近水源、排水良好、房前屋后空地,并要求避开风口。土质粘重的地块做距地高5cm,宽90cm,长度不限的床,床与床之间留有排水沟。床做好后床面应浇一次重水,然后喷500倍甲基托布津溶液消毒。
5.7催耳
接种好的培养袋经40~50d培养,菌丝就可长满菌袋。菌丝长满后不要急于催耳,应继续培养10~15d。这时,培养室要遮光,同时适当降低湿度。培养好的菌袋就可运往场地,感染杂菌的菌袋要单独放,放在最后开口。运输时要轻拿轻放。用1%的石灰水对整个菌袋进行消毒,然后捞出控干。将栽培袋取下牛皮纸和棉塞,用绳扎好口,然后划“V”字形,“V”字形口斜线长1.5cm,深度0.5cm。每袋大约划10个口,最底层的口应离地面5cm以上。口与口之间呈“品”字形排列。也可用打孔机打孔,每袋20个孔,均匀分布。将2个床的菌袋摆放在1个床内进行催芽管理。1m2可摆40袋,袋与袋之间留3cm的距离,排放时地面不铺地膜,如地面干燥需喷底水;地面比较潮湿的可直接摆放。排放完毕后,盖上塑料薄膜,薄膜上盖上草帘子,此后进入催芽期管理。开口后的菌袋进入催芽管理阶段,此期不可向袋上浇水,应注意床内的湿度,这个期间床面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85%~90%。过于干燥不利于开口处伤口修复;湿度太大,菌丝易从开口处穿出,影响耳基形成。简便方法是:看塑料薄膜上有无水雾或水珠,如湿度过小,要减少通风量,并需要在床两侧喷水增加床面湿度。根据湿度情况决定通风量的大小。这个期间床面湿度要控制在24℃以下。若温度超(下转第32页)(上接第12页)过24℃应通风,使温度降至24℃以下。耳基形成后,进入出耳期管理。这一时期的管理要点是:直接给水(给水时将草帘子、薄膜撤下,给完水后撤下薄膜,盖上湿润的草帘子,保持床内潮湿度),给水量不要过大,并防止水灌入袋内,应根据床内湿度、通风度、自然湿度、耳芽情况等综合考虑决定。使芽保持在良好的生长状态,每天傍晚进行通风,直至耳芽长到1cm左右(耳芽干后要高出菌袋平面),开始分床。
5.8分床
当耳芽出齐后,进行分床。分床前须在地面铺设一层地膜,须轻拿轻放,直立摆放,每平方米摆放20袋,密度不可过大,以免木耳长大粘连并影响空气的流通。
5.9浇水
最好采用清澈无污染源的河水或井水。pH值呈中性,采用专用喷水设施进行喷水,喷水时间一般为3:00~7:00,15:00~19:00。
5.10适时采收
当耳片背后出白色的孢子,达到8成熟时要及时采收。
1.形态特征与生活史
黑木耳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菌丝体由许多无色透明具有横隔膜和分枝的管状菌丝组成。子实体是人们食用部分。子实体胶质,单生或丛生,褐色或灰黑色,干后深褐色近黑色。孢子肾形,表面平滑。子实体干后收缩,可以吸收其干重的15倍的水分。
2.黑木耳的生长条件
2.1营养
黑木耳是一种木腐菌,以锯末、玉米芯等为主要原料,以锯末、玉米芯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为主要的营养源,并辅以定量的麦麸、谷糠、石膏等,以提高木耳的质量和产量。
2.2温度
黑木耳是耐寒怕热的中温型菌类,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6℃~36 ℃,最适是22℃~28℃,子实体阶段,最适温度18℃~22℃,22℃以上耳片生长快,耳片薄,色泽淡。温度低,耳片生长慢,肉厚,色黑,所以春耳、秋耳较伏耳好。北方生产的黑木耳比南方生产的质量好。
2.3水分与湿度
黑木耳是喜湿性菌类,子实体的吸水能力特强。培养基的含水量为55%~65%。子实体生长的空气相对湿度以90%~95%为宜。在生产时要干温交替,晴雨相间,以符合黑木耳的生活习性。
2.4空气
黑木耳属好气性真菌,应给予较充足的氧气。
2.5光照
菌丝阶段一般不需光线,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能正常生长,但光线过强,易过早形成原基。子实体阶段,需要大量的散射光线。在空气黑暗的条件下,不能形成子实体,光照不足易引起色泽淡等发育不正常等现象发生。
2.6酸碱度
菌丝在pH值为4~7时均能正常生长,但以pH值5~6.5较为适宜。
3.栽培季节
黑木耳的栽培分春栽和秋栽2种,春栽的2月份生产栽培袋,4月中、下旬即可下地催耳,7月上、中旬出耳结束。秋栽的5月的中、下旬生产菌袋,8月上、中旬即可下地催耳,11月上旬出耳结束(正常的发菌期为45~50d,养菌期5~7d,采耳期45~60d)。
4.培养基配方
硬杂木屑45%,玉米芯40%,麦麸12%,黄豆粉2%,石膏1%,石灰1%,黑木耳助长剂5g,含水量55%~60%。(另加黑木耳壮长剂20g)
5.栽培工艺流程
5.1拌料
拌料要拌匀,保证含水量在65%左右。
5.2装袋
采用机械装袋,可用17cm×33cm低压聚乙烯袋,袋装完后要套上硬质塑料颈圈,然后塞上可通气的塑料塞盖。
5.3灭菌
采用常压灭菌方式,提前将灭菌锅锅屉放好,要求锅屉离锅水平口约10cm,上面放麻袋片,菌袋灭菌时需装在铁筐中或在蒸锅内搭架子;然后用塑料和棉被将锅封严,待菌袋内温度达到100℃后再保持12h。灭菌后当菌袋温度降到60℃时趁热出锅,将菌袋送入接种室进行冷却。
5.4接种
待袋中料温降至30℃以下时可接种。接种要做到无菌操作,接种程序为:将冷却的菌袋放入无菌接种箱内;菌种瓶外壁用75%的酒精擦拭消毒后也放入接种箱内,在点燃酒精灯的无菌区内,使瓶口对着袋口,将菌种均匀地撒在袋内料表面上,形成一薄层,这样黑木耳菌丝萌发快,抢先占领料面,以抑制杂菌侵染。每瓶菌种可接30袋左右。
5.5发菌
菌袋接种后要放在消毒后的培养架上发菌,培养架的每层之间,高度为35cm左右,培养初期,袋应直立整齐摆放,袋间留有适当的距离,待菌丝伸入培养料内后可以将袋底相对,口朝外,卧放2行,上下叠放4排。
培养前期,即接种后15d内,培养室的温度保持在20℃~22℃,使刚接种的菌丝慢慢恢复生长,菌丝粗壮有生命力,能减少杂菌污染。中期,即接种15d后,黑木耳菌丝生长已占优势,将温度升高到25℃左右,加快发菌速度。
后期,当菌丝快发满,即培养将结束的10d内,再把温度降至18 ℃~22℃,菌丝在较低温度下生长得健壮,营养分解吸收充分,这样培养出的菌袋出耳早,分化快,抗病力强,产量高。发菌期间菌袋内的温度必须一直控制在32℃以下,温度测量以上数第二层和最下层为准。培养室的湿度一般保持在55%~65%。黑木耳在菌丝培养阶段不需要光线,培养室光线应接近黑暗。培养室每天要通风20~30min。保证有足够的氧气来维持黑木耳菌丝正常的代谢作用。后期,更要增加通风时间和次数,保持培养室内空气新鲜。
5.6做床
选地势平坦、靠近水源、排水良好、房前屋后空地,并要求避开风口。土质粘重的地块做距地高5cm,宽90cm,长度不限的床,床与床之间留有排水沟。床做好后床面应浇一次重水,然后喷500倍甲基托布津溶液消毒。
5.7催耳
接种好的培养袋经40~50d培养,菌丝就可长满菌袋。菌丝长满后不要急于催耳,应继续培养10~15d。这时,培养室要遮光,同时适当降低湿度。培养好的菌袋就可运往场地,感染杂菌的菌袋要单独放,放在最后开口。运输时要轻拿轻放。用1%的石灰水对整个菌袋进行消毒,然后捞出控干。将栽培袋取下牛皮纸和棉塞,用绳扎好口,然后划“V”字形,“V”字形口斜线长1.5cm,深度0.5cm。每袋大约划10个口,最底层的口应离地面5cm以上。口与口之间呈“品”字形排列。也可用打孔机打孔,每袋20个孔,均匀分布。将2个床的菌袋摆放在1个床内进行催芽管理。1m2可摆40袋,袋与袋之间留3cm的距离,排放时地面不铺地膜,如地面干燥需喷底水;地面比较潮湿的可直接摆放。排放完毕后,盖上塑料薄膜,薄膜上盖上草帘子,此后进入催芽期管理。开口后的菌袋进入催芽管理阶段,此期不可向袋上浇水,应注意床内的湿度,这个期间床面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85%~90%。过于干燥不利于开口处伤口修复;湿度太大,菌丝易从开口处穿出,影响耳基形成。简便方法是:看塑料薄膜上有无水雾或水珠,如湿度过小,要减少通风量,并需要在床两侧喷水增加床面湿度。根据湿度情况决定通风量的大小。这个期间床面湿度要控制在24℃以下。若温度超(下转第32页)(上接第12页)过24℃应通风,使温度降至24℃以下。耳基形成后,进入出耳期管理。这一时期的管理要点是:直接给水(给水时将草帘子、薄膜撤下,给完水后撤下薄膜,盖上湿润的草帘子,保持床内潮湿度),给水量不要过大,并防止水灌入袋内,应根据床内湿度、通风度、自然湿度、耳芽情况等综合考虑决定。使芽保持在良好的生长状态,每天傍晚进行通风,直至耳芽长到1cm左右(耳芽干后要高出菌袋平面),开始分床。
5.8分床
当耳芽出齐后,进行分床。分床前须在地面铺设一层地膜,须轻拿轻放,直立摆放,每平方米摆放20袋,密度不可过大,以免木耳长大粘连并影响空气的流通。
5.9浇水
最好采用清澈无污染源的河水或井水。pH值呈中性,采用专用喷水设施进行喷水,喷水时间一般为3:00~7:00,15:00~19:00。
5.10适时采收
当耳片背后出白色的孢子,达到8成熟时要及时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