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一个热爱中华民族的有识之士,他的书画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精神,他的作品显示出我们泱泱大国悠久文明的风采;他是一位极富才情的艺术家,在多年的探索生涯中,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在喧嚣浮躁的都市里,他从不随波逐流,静静行走在艺术道路上,咏叹出他充满诗意的人生。
姚治华,1932年出生于湖北省孝感市,196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人物研究室主任、国画系副主任、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校长,现任中国美术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外民间文化艺术促进会会长、联合国新闻咨询委员、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咨询委员、美国传记协会研究员等职。 姚治华先生是中国当今画坛兼工笔重彩与水墨写意于一身,且山水、人物、花卉、书法无一不精的书画大家。姚治华先生曾师从李可染、叶浅予、蒋兆和、李苦禅诸位大师,在中央美院任教期间先后担任过著名画家刘大为、杨力舟、李延生、马振生他们的国画老师。在担任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校长时,与副校长阿老先生、副校长欧阳中石先生配合极其默契,为我国书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姚治华先生画的人物画娴娜多姿、神态各异,山水画气势磅礴,誉满中外。其作品曾在美国、法国、日本、加拿大、意大利、瑞典、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展出,许多作品被中外著名博物馆、美术馆收藏。一些作品还作为“国礼”送给外国领导人。
姚治华先生告诉记者:“绘画艺术能充分展现我国大好河山的壮丽,表现出当今社会的和谐。绘画艺术是健康向上的,是富有生机的,这样的创作才能带给人们感情上的清透和鼓舞。”
“一位画家应该对我们今天的社会、时代充满感情。绘画要与群众相呼应,与群众共鸣,为什么一首好歌唱起来特别有激情?是因为这首歌曲符合群众的感情,画也是如此,绘画如不深入生活,不感受生活,这就完全失去了绘画的意义。”姚治华先生讲。
谈起中国画创作,姚治华先生表示:“注重生活是很重要的,现在有些国画作品已经脱离传统、远离生活,还有些人爱画抽象的、怪异的,比如画树,有的人偏偏要把它画成倒着长,不符合自然规律,不符合中国的美学天人合一。画家作为自然、山川的代言人,要与其和谐、一致,才能够领会到大自然的规律和盛情。”
姚治华先生曾去过西方多个国家,曾考察过多座现代博物馆、艺术馆。他认为,西方一些古怪的、抽象的作品并不真正受欢迎,而重要的是如何体现现实生活。因为艺术作品既是从生活中来,又有画家的主观认识和看法。
据悉,因为绘画创作题材,姚治华先生去了许多名山大川,去了中国的西北、西南地区。他对辽阔的西部草原印象较深。“草原上特有的生活气息,牧民们在牧场赶着牛羊群,唱着牧歌,很富有诗情,西部放歌精神体现出了我国的和平景象,而作为我们画家应该很好地去感受,去认识,去歌颂,去表现。”姚治华先生如是说。
他所作的绘画作品,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笔一画无不闪耀着艺术的光芒。在当代画坛上,他笔下的作品,飘逸,灵动,栩栩如生,画风沉雄古厚,笔力苍老遒劲,给人以焕然一新的感受。也许正是由于姚治华先生多年来淡泊明志、潜心创作的志趣所在,才有了笔下如此不流世俗,傲骨铮铮的清高气节。
上世纪80年代后,姚治华先生的作品曾获“国际和平文化宝鼎艺术大赏奖”、联合国非政府组织 “国际文化艺术奖”、“世界和平艺术大展优秀导师奖”、“20世纪杰出成就奖”。姚治华出版有《姚治华画选》、《姚治华山水画选》、《中国人物速写》,并主编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教材9部、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国画教材21部。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单位多次播放了姚治华的专题片,许多国家纷纷邀请姚治华去讲学作画。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姚治华先生深深明白这个道理。通过漫长的努力并经历无数艰苦磨难,最终逐步摆脱了古人和前贤风格的束缚,放开手脚创造出了属于自己风格的作品,在文化艺术领域,掀开了中国画再展辉煌的历史新篇章。
姚治华,1932年出生于湖北省孝感市,196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人物研究室主任、国画系副主任、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校长,现任中国美术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外民间文化艺术促进会会长、联合国新闻咨询委员、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咨询委员、美国传记协会研究员等职。 姚治华先生是中国当今画坛兼工笔重彩与水墨写意于一身,且山水、人物、花卉、书法无一不精的书画大家。姚治华先生曾师从李可染、叶浅予、蒋兆和、李苦禅诸位大师,在中央美院任教期间先后担任过著名画家刘大为、杨力舟、李延生、马振生他们的国画老师。在担任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校长时,与副校长阿老先生、副校长欧阳中石先生配合极其默契,为我国书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姚治华先生画的人物画娴娜多姿、神态各异,山水画气势磅礴,誉满中外。其作品曾在美国、法国、日本、加拿大、意大利、瑞典、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展出,许多作品被中外著名博物馆、美术馆收藏。一些作品还作为“国礼”送给外国领导人。
姚治华先生告诉记者:“绘画艺术能充分展现我国大好河山的壮丽,表现出当今社会的和谐。绘画艺术是健康向上的,是富有生机的,这样的创作才能带给人们感情上的清透和鼓舞。”
“一位画家应该对我们今天的社会、时代充满感情。绘画要与群众相呼应,与群众共鸣,为什么一首好歌唱起来特别有激情?是因为这首歌曲符合群众的感情,画也是如此,绘画如不深入生活,不感受生活,这就完全失去了绘画的意义。”姚治华先生讲。
谈起中国画创作,姚治华先生表示:“注重生活是很重要的,现在有些国画作品已经脱离传统、远离生活,还有些人爱画抽象的、怪异的,比如画树,有的人偏偏要把它画成倒着长,不符合自然规律,不符合中国的美学天人合一。画家作为自然、山川的代言人,要与其和谐、一致,才能够领会到大自然的规律和盛情。”
姚治华先生曾去过西方多个国家,曾考察过多座现代博物馆、艺术馆。他认为,西方一些古怪的、抽象的作品并不真正受欢迎,而重要的是如何体现现实生活。因为艺术作品既是从生活中来,又有画家的主观认识和看法。
据悉,因为绘画创作题材,姚治华先生去了许多名山大川,去了中国的西北、西南地区。他对辽阔的西部草原印象较深。“草原上特有的生活气息,牧民们在牧场赶着牛羊群,唱着牧歌,很富有诗情,西部放歌精神体现出了我国的和平景象,而作为我们画家应该很好地去感受,去认识,去歌颂,去表现。”姚治华先生如是说。
他所作的绘画作品,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笔一画无不闪耀着艺术的光芒。在当代画坛上,他笔下的作品,飘逸,灵动,栩栩如生,画风沉雄古厚,笔力苍老遒劲,给人以焕然一新的感受。也许正是由于姚治华先生多年来淡泊明志、潜心创作的志趣所在,才有了笔下如此不流世俗,傲骨铮铮的清高气节。
上世纪80年代后,姚治华先生的作品曾获“国际和平文化宝鼎艺术大赏奖”、联合国非政府组织 “国际文化艺术奖”、“世界和平艺术大展优秀导师奖”、“20世纪杰出成就奖”。姚治华出版有《姚治华画选》、《姚治华山水画选》、《中国人物速写》,并主编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教材9部、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国画教材21部。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单位多次播放了姚治华的专题片,许多国家纷纷邀请姚治华去讲学作画。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姚治华先生深深明白这个道理。通过漫长的努力并经历无数艰苦磨难,最终逐步摆脱了古人和前贤风格的束缚,放开手脚创造出了属于自己风格的作品,在文化艺术领域,掀开了中国画再展辉煌的历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