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创新人才培养困境及解决对策分析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fl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的人力资源作为支持。文章指出了当前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面对的困境:缺乏制度和管理,缺乏资源,环境失衡,导致了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中的行动困难,落实困难和持续困难。分析了走出当前困境的对策,需首先提高师生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认知能力,确保创新型人才培养迈出坚实的一步;其次,创新大学制度,改革管理模式,提高创新人才培养的执行力。最后,培育创新型人才的成长环境,提高创新型人才培训的可持续性,确保创新型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才培养;创新;解决对策
  当前,从高校毕业生的严峻就业形势来看,人才供需矛盾严重,并且矛盾主要集中在“供给侧”,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强调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而创新驱动战略的本质是创新人才驱动的。从人力资源开发与提升的角度出发,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的人力资源作为智力支持,因而应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也确立了以“创新”为主导的五个发展观,使创新型人才成为支持发展的第一资源。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根本上满足经济和社会的紧迫需求,应努力改革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方式,加强人才供给方面的结构性改革,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
  一、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困境分析
  当前,虽然所有的大学都非常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但因为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中存在很多困难,他们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在此,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缺乏制度和管理导致创新人才培养中的“行动困难”
  缺乏大学制度是创新型人才培养困难的主要原因。现在的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这从本质上违反了学术运作的内部机制。其结果是,一方面,削弱了学术权力,分配的学术资源媒介少,阻碍了学术研究的活动和发展,导致了学术行为的异化,这样高校难以开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导致创新人才培养行动难。另一方面,行政权力严重侵蚀了学术权力,降低了创新研究活动,评价学术的公众变少,这使得学术权力具有行政性,极大地限制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此外,高校管理仍沿袭旧的管理方式,管理缺位主要表现在:管理者角色错位,管理缺乏个性、人本性和激励性,无法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与创新人才培养对管理的要求相差较大,阻碍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开展。因此,高校需要舍弃“修补式”的改革,按照创新人才培养的特点进行管理,激发人们的动机和积极性。[1]
  2.缺乏资源导致创新人员培训“落实困难”
  [2]丘成桐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许多老师只懂讨论第三流的问题,学生小会钻研出第一流的学问。意思是,教师创造力的高低影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当前,尽管一些教师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创造性的突破,但是,高校缺乏创新型教师和资源,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对各种资源的支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使他们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感到无奈,此乃创新型人才培养“难以实施”的主要症结所在,从而难以真正实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3.环境失衡导致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持续困难”
  从当前的大学招生和大学教育环境来看,仍以成绩为基础,教学过程则侧重于指导学生获得高分,大学预科教育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取向是强调考试导向,无疑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空间,产生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均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发展。其次,人才招聘的宏观社会环境和微观校园环境中类似,均存在环境失衡,环境失衡导致了这种创新能力的环境没有形成。
  二、创新人才培养对策
  1.提高师生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认知能力,确保创新型人才培养迈出坚实的一步。
  社会的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因而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是单一的。为了突破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教师首先要应该突破思维定型观念,大力开展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思考可以培养什么样的创新型人才。学生应根据各行各业的需求和学校自身的专业状况准确定位自己,讨论和继承高级知识,认识到高校并不是单一人才培养标准的地方,并对已有知识和能力结构进行全面分析,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2.创新大学制度,改革管理模式,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创新人才培养的执行力,有意识地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发展。
  制度建设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保证。在学术体系中,制度创新力求在统一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化,激发他们的独立发展和创新能力,体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人格特征。在培训制度上,应根据学生全面发展与人格发展的统一,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在评估中,突破原有制度,坚持公平正义的原则,挖掘他們的潜力,使学生在考试,评价,学术等方面真正实现学术自由。
  3.培育创新型人才的成长环境,提高创新型人才培训的可持续性,确保创新型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除了建造建筑物外,高校要大力加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创新大学精神,创新组织结构,创新平台建设,基地建设和实验室的建设,构建概念文化和系统文化,消除对学术行政权力的侵蚀,学会包容,使学生自由探索,重点使学术组织能够按照学术活动的内在要求平稳运作,形成良好的学术自由的环境和学术研究体系,营造崇尚创造和自由创造的氛围,确保创新型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这样可以建设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校园物质文化,学生也可以在自由的学术空间中发展自己。[3]
  参考文献
  [1]吴庆宪,樊泽恒.多维度谋求创新人才培养新突破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6(13).
  [2]晁一方,丁子妍,陈梦媛.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提升路径分析——以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为例[J].中国商论.2017(03).
  [3]郑庆华.“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6(10).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高校“双一流”高职教育建设背景下,对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的服务水平和角色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团队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知识,还需要成为掌握休闲旅游行业发展最新动态的研究员。针对的教学团队的定位和能力要求,本文从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总体思路和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创新两个方面探讨了的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方法。  关键词:“双一流
期刊
摘 要:我国属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来所孕育出的文化也是经久不衰的,而五十六个民族所凝聚出的包容性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强盛的体现方式。而最能体现民族文化特色就要以人们的衣食住行展现出来,接下来本文以浅谈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活秉性;建筑特色;风俗节日  引言  在现在巨大的经济体下,现我国绝大多数人,都基本上满足了物质上的需求,更多的是追求精神上的需求,这也是
期刊
摘 要:现如今的教育是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核心的,也是目前中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近些年,校园暴力和学生自杀的事件频发,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学生的情商教育相对欠缺,当今的教育是智力为主,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情商的培养,造成智商与情商出现不协调现象,也间接的造成了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异常化。因此,本文就班级管理中学生情商培养进行一定的探讨,希望能够从中寻找到适合中学生情商培养的有效策略。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重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呈现,教师在其中更多是扮演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相比之下,职业教育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学生经过职业教育后将步入工作岗位,而德育教育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主要通过三个方面的探讨,分析了在职教德育课教学中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对学生形成有效引导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职业教育;德育课;学生;主体地位  社
期刊
在钢琴的300多年发展历史中,贝多芬是处在古典主义时期与浪漫主义时期之间,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既是古典主义音乐的集大成者,将奏鸣曲这一范式的表现力、张力发扬到了极致;同时也由于创作晚期把对哲学的思考渗透到作品里,以及他的音乐中革命性因素和自由冲动的戏剧效果,都启发、影响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家。贝多芬的毕生创作的作品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从交响曲到奏鸣曲,均有许多伟大作品流传于世。  而在这些作品中
期刊
摘 要: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我国在对外交流和和沟通方面日益增多,旅游业也获得了较快发展,其创造的收益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随之而来的便是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应该注重改革的实施,针对性解决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高校旅游英语;教学改革;旅游专业人才  旅游业在获得快速发展过程中,对服务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是当前高校旅游英语专
期刊
摘 要:在高校的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学生社团的建设是其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位,更是高校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眼界以及优化环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托。因此,在本文中,主要是阐述了在建设学生社团中运用项目管理方法的基本内容,也提出了一些学生社团建设的有效路径,以期能为广大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提供一个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项目管理;高校;学生社团建设;运用  引言  项目管理指的是,一个项目的管理人员为了可
期刊
摘 要:传统民族服饰是文化的瑰宝,记录着服饰的发展。通过对民族服饰元素的分析,有助于大家了解民族的思想精髓和文化关联,对于了解民族的生活习俗的同时也和自身对服装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彝族是历史久远、厚重的文化古老的少数民族,由于彝族分支很多,其服饰也非常的绚丽。本文主要针对的是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的凉山型彝族服饰进行探讨。  关键词:设计艺术学服饰心理学;民俗学  引言  传统文化丰富多样,其中服饰这一
期刊
摘 要: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人才保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教育,让高职学生成人又成才,把他们真正锻造成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特质明显的、有爱国情怀、爱岗敬业的新人。如何在高职学院做好以劳动教育实践育人为载体,培养有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人才,是当前高职教育育人工作重要的
期刊
摘 要:目前,城市世居民族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就读于城市公办学校的世居民族农民工子女日益增多,但对于这一群体的农民工子女而言,他们往往面临着的文化适应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和教师理应在文化层面上帮扶农民工子女:要让其尽早适应学校教学文化,养成良好的心态和行为习惯,并能促成其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升。而要实现以上目标,学校和教师必然要坚持多元化教学策略、加强家校合作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