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应用ABCD2评分评估发生脑梗死风险的作用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ABCD2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方法:应用ABCD2评分标准分析92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评分结果与近远期发生脑梗死的关系。
  结果:ABCD2评分与脑梗死发生率呈正向性:低、中、高危组发生率分别是为19.57%、45.16%、93.33%。
  结论:ABCD2评分是评估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以利尽早为TIA患者采用有效应对措施,从而降低临床风险。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ABCD2评分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076-0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局部脑血管或视网膜动脉缺血所致的短暂神经功能障碍,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TIA早期是进展为脑梗死的高峰及脑梗死预防的关键时期,因此在TIA时期,应用ABCD2评分[1]评估脑梗死风险程度,以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可有效减少脑梗死发生或让脑梗死风险降低。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诊断符合TIA标准[2]的92例患者。其中男51例,女41例;年龄33~82岁,平均63.4岁;既往病史高血压61例,高血脂22例,糖尿病29例,脑梗死18例。入选标准:所有病例发病时间均<1周;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时间≤24h,无后遗症,排除非血管性疾病;头颅CT及MRI检查无责任病灶。排除标准:CT或MRI检查有责任病灶,诊断为其它疾病排除TIA;严重脏器损伤患者。
  1.2ABCD2评分。由年龄、血压、临床特征和症状持续时间及有无糖尿病等内容组成。具体评分标准为:①年龄≥60岁为1分;②血压≥140/90为1分;③单侧肢体无力为2分,言语障碍为1分;④脑缺血症状持续时间≥1h为2分,10~59min为1分,<10min为0分;⑤糖尿病患者为1分。总分7分,≤3分为低危组,4~5分为中危组,6~7分为高危组。
  1.3脑梗死发生的评估。在患者病程7d、6月、12月观察本组患者脑梗死发生情况。按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的标准[2],主要依据临床体征及影像学结果相符,且均为新发生的脑梗死病灶。
  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2.0软件进行资料分析,计数资料用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本组患者ABCD2评分结果。92例TIA患者中,46例为TIA低危组、31例为TIA中危组、15例为高危组。
  2.2低、中、高危TIA患者脑梗死发生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不论是短时期还是长时期TIA患者ABCD2评分越高,脑梗死发生的风险就越高,低、中、高三组比较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3讨论
  TAT是神经内科常见病,ABCD2评分是评估TIA患者预后的方法之一,大量循证医学证据也表明TAT后发生脑梗死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血压、临床特征、症状持续时间及有无糖尿病有密切的关系,本组结果也显示,ABCD2评分与脑梗死发生率有明显关系,结果与沈燕等[3]的结果相同:ABCD2评分越高发生脑梗死的风险也越高。
  TIA发生机制主要与血流动力学改变、微栓子脱落、血管炎症、盗血综合征等有关,因此对评分较高的TIA患者应引起足够的临床重视,不能采取观望的态度,应尽早采取溶栓等规范治疗,从而降低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提高TIA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毕齐[4]等认为:对TIA持观望态度会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就诊时症状体征在发病后1h没有缓解并在3h时间窗内的患者,如果符合溶栓的条件应积极给予溶栓治疗;在11h内完全缓解者则抗血小板治疗;对就诊时症状体征完全缓解的TIA患者,应留院治疗并进行ABCD2评分,积极做好二级预防,最大限度降低TIA复发或向心脑血管病转化的可能性。
  ABCD2评分不仅有助于指导专科医师的临床治疗,也有助于提高非专科医师和患者对TAT的认识,以便进行临床评估及治疗。有条件的医院对TAT评分高危患者可用CT或磁共振检查,以确定病因,协助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和判定预后;基层医院医师对TAT患者可以根据ABCD2评分情况,对患者制定临床治疗和随访方案。因此,应用ABCD2评分评估TAT预后,尤其是对脑梗死的防治具有重要臨床价值。
  参考文献
  [1]Johnston SC,Rothwell PM,Nguyen-Huynh MN,et al.Validation and refinement of scores to predict very early stroke risk afte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J].Lancet,2007,369:283
  [2]王拥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新概念[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13(2):81-88
  [3]沈燕,黎红华,廖光昊,等.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和ABCD2评分与近期预后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2,25(1):51-53
  [4]毕齐,王力锋,宋哲.应用ABCD2评分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预后[J].中华内科杂志,2009,48(3):213-21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产前护理干预对促进产妇应对方式的作用,以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方法:将符合自然分娩的初产妇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产前教育,实验组在产前教育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应对方式及分娩结局的情况。  结果:  实验组产妇积极应对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干预后实验组积极应对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得分明显低于对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护理干预对心脑血管患者的影响。  方法:运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简表对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96例心脑血管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测评。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除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由专人负责积极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  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心理功能程度评分显著比对照组高,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纯母乳喂养对婴幼儿对其体格发育的影响。  方法:随机挑选于2009—2012年在我院儿保门诊健康体检儿童150名,并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75名,母亲均用纯母乳喂养婴幼儿;对照组75名,其婴幼儿则以配方奶喂养。对比两组婴幼儿的体格发育情况,包括体重、身长、头围情况。  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对比可知,纯母喂养的婴幼儿在体重、身长、头围方面的发育均较配方奶的婴幼儿好,且此种差异显著,P<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改善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8例,随机平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与疼痛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  结果:用分类量表法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24h与72h疼痛程度,两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在普外科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把腹腔镜技术运用于普外科急腹症中,对其进行诊断及治疗并观察其效果。  方法:对在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120例急腹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他们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诊断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将进行开腹探查术,每组患者各60例。  结果:实验组中被确诊断有58例,占96.7%;对照组术中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效果。  方法: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成两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的患者视为(对照组),将药物治疗与护理干预的患者作为干预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自我管理状况。  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干预组患者反流性疾病问卷及自我行为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健康教育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干预对人流患者手术前后焦虑和人流综症合发生率的影響。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88例人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比两组患者焦虑状况及人流综合症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其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治疗组患者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神經精神症状的效果。  方法: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入院的112例COPD患者进行了预见性护理,首先对神经精神症状进行风险性预测,制定护理计划,并根据护理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治疗护理方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出现神经精神症状7例次:肺性脑病2例次、低渗性脑病2例次、脑梗死1例、药物相关神经精神症状2例次。  结论: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分辨力超声检查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膝、肘、腕关节患者关节的超声特点,观察超声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2010年4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57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所有被检者均使用高分辨力超声检查,观察患者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检查结果,统计超声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检出价值。  结果:57例患者共171处关节,使用高分辨力超声检查
期刊
摘要:慢性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各种肝脏疾病发展为肝硬化的必经环节,主要表现为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过度沉积。目前仍无有效逆转的手段,而进展到肝硬化等终阶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病死率也极高。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治疗作为再生医学领域新热点,被证明可以有效干预肝纤维化的进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