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新课的导入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lat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入新课对一堂课有很重要的作用。好的导语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学生倾心于此,才会积极主动地乐于受教,也才能达成高效率的教学。下面具体介绍几种导入新课的方法。
  
  一、知识型激趣法
  
  我国有句古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道出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所谓知识型激趣法,就是教师充分利用自己较为广博的知识,组织成生动优美的教学语言,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有一位老师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苏轼有诗曰:‘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烟雨蒙蒙,远山近水,尽在画中,漫步湖边,荡舟湖上,令人如在画中游。而到了夏天,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瑞士景色最美:绿色山林,环绕着浅蓝色的湖泊,映衬着阿尔卑斯山头的皑皑白雪;悬崖上瀑布流泻,草地上鲜花盛开,无愧于‘世界公园’的美称。同学们知道哪儿的秋天和冬天最美吗?这就是我国著名的‘泉城’济南。老舍在《济南的秋天》一文中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在作者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情致。今天,我们先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教师引古博今,讲得生动活泼、热烈精彩、妙趣横生,学生听得神思飞越、如痴如醉、欲罢不能,那么课堂上出现的将是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活泼热烈的教学场景。
  
  二、形象直观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幻灯、录音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借助歌曲、图片等,把干巴巴的说教变得生动形象,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唤起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记一辆纺车》时,可以设计以下导语:“同学们,我们首先来听一首歌(播放《南泥湾》)。这首歌唱的是1942年延安大生产运动,歌颂三五九旅战士‘又战斗又生产’,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建成‘遍地是庄稼,到处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的英雄事迹。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开展大生产运动呢?那时是抗战最艰苦的岁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反共高潮,配合日寇重重封锁陕甘宁边区,想困死我们。当时边区经济极端困难:没衣穿,没鞋穿,甚至没饭吃。為了战胜困难,彻底粉碎敌人的阴谋,毛主席号召大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边区军民热烈响应,开荒种地,纺线织布。结果我们不但吃得饱、穿得暖,而且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接着用幻灯放映纺车图片)
  
  三、前后知识联系法
  
  这种方法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已学过的知识出发,并结合所授课文的内容及其特点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
  例如导入新课《范进中举》可以这样开头:“我们学过了《孔乙己》,鲁迅以传神的笔调,塑造了一个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孔乙己’这一典型形象。孔乙己的悲惨命运,使我们从一个侧面认识到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今天,我们要从范进的喜剧命运的另一个侧面,去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荒诞和罪恶。”
  学生的认识是逐步向前发展的,不可能产生大的跳跃。因此,由已知走向未知易于成功,新的知识用旧的知识作为台阶易于被学生所接受。由“孔乙己”这一刚学过的人物入手导入新课,还可以使两个形象形成对照,形成有机的联系。
  再如教授《社戏》时可以这样导入课文:“我们很多同学小时候,甚至现在,都愿意随妈妈到外婆家去,鲁迅也是如此。他曾说:‘我母亲的母家是农村,使我能够间或和许多农民相亲近。’农村,对少年时代的鲁迅有巨大的吸引力。他把那里看作是自由的天地、崭新的世界。在那里,他不仅学到了许多知识,还同农家孩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逐步了解了农民勤劳、质朴的品格。那里的人、事和生活,都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以至在他四十一岁时,写下了回忆那段生活的文章——《社戏》。”
  这段导语由学生已有的生活引出文章,使之感到亲切,自然而然地展开丰富的想象,回忆起小时候的动人情景。在此基础上学习新课,得益匪浅。
  总之,导入新课是一种教学艺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巧妙地使用好开课几分钟,无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还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都是大有益处的,往往能明显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其他文献
热情指热烈的情感,是一种强而有力、稳而深厚的情感,会成为鼓舞人们行动的巨大力量。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热情,将会对学生发挥心智潜能起重要作用,促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有效地进行教与学活动。我在语文教学中,遵循新的教学要求,积极着力探索,受益匪浅。    一、注重导语开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一篇课文的教学开始,设计巧妙的导语开篇,能很快抓住学生的心,尽快地将学生的热情带入到情境
期刊
【摘要】自主自立是我校的校训,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要求。《普通高中学生班级自主管理实践研究》通过两年多的实践研究,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管理能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切实地转变了我校现行的班级管理方式。  【关键词】 普通高中 学生 班级自主管理 实践 研究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班级教学是现代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教育形态。一个班级通常由一位或几位学科教师与一群学生共同组成,整个学校教育功能的
期刊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以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让学生亲身经历以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的教学,才能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叙述我的几点尝试
期刊
我教初一地理,其中有两个班是全年级有名的“差班”:一是学习成绩较差;二是学习习惯较差。学生们上课叽叽喳喳、我行我素,一堂课老师要整顿好几次纪律。更糟糕的是,有些孩子对批评已经变得无所谓和麻木,作业总交不上,成绩总上不来,成为令科任老师头疼的心病。对待这样一些学生,我面临的压力很大。如何才能改变他们这种不良习惯、提高学习兴趣呢?  心理学中有一个“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英国剧作家乔治·伯纳德
期刊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搞好班级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班级工作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班的精神面貌和发展趋向,深刻影响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个管理好的班级,学生在各方面都很遵守纪律,且具有活力,能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本班的教学质量能很轻松地迈上一个台阶。现根据本人的一些做法,在此提出,与同行探讨:    一、增强学生自信心,做好思想动员工作    一个班主任
期刊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踏实学习、主动学习。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该如何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积极参与到轻松愉快的氛圍中,上好英语课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学习兴趣。例如每天一步入课堂,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从互相问候时便开始了:Good mornin
期刊
小学习作适应新的教学观念的需要正进行一场由封闭式到开放式的变革、由普通化到民族化的转变,作为传统的民族文化,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同样要求必须与社会生活、自然环境、民族传统习俗等联系起来,着眼于学生的主体性及其个性的发展、参与度的提高、创新意识的培养,在习作题材、教学形式、方法等方面应有新的突破。    一、选择多种文体,提高学生习作兴趣    学习的效率取决于学习者主动心理的发挥程度,以往的命题习
期刊
【摘要】实行班级自主管理是高中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实行学生自主管理符合学生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建设和谐的班集体,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以人为本 学生的发展 民主 科学 和谐    一直以来,传统的教育都比较注重对学生的“包办”,从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从属、被动的地位。具体表现为对知识的被动接受、对班级管理的被动服从,部分学生的学习欲望处于被压抑
期刊
班级的自主管理在目前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时髦的话题,特别是在和教育相关的各种报刊杂志上已经成了一个必不可少的词汇,甚至于已经成为各级教育部门、学校以及老师们在总结经验和方法时所必用的内容之一。班级的自主管理是当前教育发展的潮流与趋势,也是我们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所必须关注的话题。那么,什么是班级的自主管理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网上有着很多种提法,综合起来比较全面的观点是這样描述的:
期刊
在空空的黑板上画一个圆,让学生打开思维,看看能想到些什么,能得出哪些观点。很快,月亮、月饼、球、戒指、救生圈等实物便一一出现了,这是由外型相似引发的自然联想,属于思想最表层的东西。接下来抽象实物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就会有“月亮、月饼”所体现的“团圆”,“球”所包含的“团结协作”以及“戒指”所代表的“信任、承诺”等观点的出现。此时,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但都还在“圆”这个图形上打转。  这就需要转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