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档案工作创新方法谈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新的形势下,要解决高校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创高校档案工作的新局面,就必须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以创新思维指导档案工作的实践。高校档案工作的创新是全方位的,档案工作者的素质创新是创新高校档案工作的关键;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是创新高校档案工作的基础;服务的创新是创新高校档案工作的目的。
  [关键词]创新 高校 档案工作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高校档案工作取得突破和进展、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根本所在。高校档案工作者面对新的形势,应抓住高校档案工作的基本职能和本质特征,树立创新意识,并针对高校特点,围绕意识、管理模式及服务等方面的创新,来解决高校档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一、高校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方面
  第一,档案工作环境相对封闭,再加上人们的档案意识不强,档案工作不易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使档案工作长期游离于学校的中心工作之外,某种程度上导致档案机构不健全,档案工作人员配备不齐等问题。第二,档案管理模式仍以传统方式为主。现在,档案整理工作仍然是手工立卷,文件以“件”为基本保管单位的编号装盒的管理方式,在微机和网络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其弊端显而易见:一是立卷难;二是人工操作量大;三是提供利用效率低下,查准率不高。第三,档案工作者素质不高。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既懂档案专业知识又懂计算机知识的人才很少,档案工作在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的环境下显得非常被动。
  2.利用服务方面
  第一,服务观念滞后。长期以来,档案工作者形成了一种被动性思维方式:利用者用什么档案,就提供什么档案,你借我调,缺乏主动性。第二,服务对象单一。目前,高校档案工作主要为学校内部机构提供档案利用服务,不重视为其他外部用户服务,尤其是为普通个体档案用户提供利用服务。第三,服务方式、内容仍以传统的档案服务方式、内容为主,缺乏创新。目前,高校档案工作提供的服务大多数是原始的档案信息,缺乏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加工,无法满足特定用户的特定需求;许多档案信息不能及时上网,致使利用者只能到档案馆来查阅,不能利用现在已经相当普遍、发达的网络方式获得服务。
  
  二、高校档案工作创新的可能性
  
  人类社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毋庸置疑,社会变革同样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给档案事业大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新问题。这些都迫切要求档案工作要适应时代的变革,在创新中不断发展,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1. 高校档案工作创新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知识经济时代将改变人的存在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也无疑将使档案工作经历深刻的变革。知识经济将赋予档案工作新的内涵和特点。知识经济时代求变、求新、多样化和节奏快等特点,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视野和思维,不断创新和探索,为我国高校档案事业在21世纪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新技术的发展为档案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条件。今天,计算机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档案工作中,计算机的介入极大地改变了档案工作完全靠手工操作的历史,大量简单、重复的手工劳动由计算机取代。此外,网络技术、复印技术、缩微技术、激光扫描技术为档案工作的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3. 高校档案工作创新是高校档案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尽管随着高校规模的迅速发展,高校对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速度和效率需求都越来越高,作为文化信息荟萃之地的高校,各项评估都需要档案来提供大量的材料和信息。数字化档案正在逐渐成为学校档案馆馆藏的主体,档案信息的传播和利用方式将随着计算机和因特网的普遍使用发生很大的变化,远程服务、联机检索将成为档案信息传播和利用的重要形式。高校档案现有服务方式、手段同档案信息发展状况以及服务对象多元化趋势不相适应的矛盾,促使高校档案工作进行变革,以实现自身的发展。
  
  三、创新高校档案工作的对策
  
  1. 档案工作者素质的的创新
  第一,树立创新意识。网络经济时代是一种全新的经济时代,档案工作要适应这种新时代的要求,就应当有创新的意识和思想,档案工作者要充分理解创新工作为知识经济的灵魂,在档案工作网络化方面,渗透创新思想,开展创新实践。
  第二,培养知识的创新能力。档案工作者应努力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持有怀疑的精神,求变的态度和综合选择的能力,使自己成为适应、符合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档案工作者应有档案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创造能力。只有这样,档案工作者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积极培养出自己对新知识的敏感性和善于把知识转化为有效服务能力,创造出新知识。
  第三,培养信息的处理能力。充分掌握有关信息处理的基础和方法。档案工作者应掌握如何使用计算机网络,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等信息处理技术、使用网络等应成为每一位档案工作者的基本功。
  2. 高校檔案管理工作的创新
  第一,管理过程中新技术的应用。
  首先,建立网络信息传递中心。一要充分利用高校的有利条件,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发出各类可行的软件系统,在网上建立档案信息收存网站。二要建立查询系统,内容涵盖所有已存档的信息。其次,高校档案馆应配备齐全的现代化设备,应广泛采用计算机开发更多更好的档案管理软件,达到信息交流网络化、咨询业务智能化、档案管理标准化、档案工作程序化,使档案馆能更好地为学校改革和发展服务。
  第二,管理模式的创新。
  一是要加强档案资源信息化的基础性建设,其中包括档案馆库房建设、馆藏建设、检索工具建设。积极推进运用网络技术管理档案,逐步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二是加强信息资源库的建设,这是高校档案馆建设最核心的问题,是提高档案检索、利用、服务质量的关键。三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运用,要加强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最后实现档案信息处理计算机化、信息存储数字化、信息采集实时化、信息服务利用网络化。
  第三,管理机制的创新。
  一是建立竞争激励的用人机制。对档案工作人员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公平竞争,择优上岗,优胜劣汰,实行全员聘任合同制。二是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管理机制的创新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环节,要做到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与开发利用并举,建立档案管理的科学体系。三是建立一套科学的、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高校档案工作评估机制。
  3. 高校档案服务的创新
  第一,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师生的档案意识。走在校园中,有时会遇到老师或学生问及“档案馆是做什么的”、“什么是档案”诸如此类的问题。难怪美国档案学者埃文斯尖锐地指出:“现代信息时代最使人惊奇和令人遗憾的方面之一,是档案这种记录信息的最古老而持久的形式。虽然对于每个国家和每个民族都是唯一的和至关重要的,却仍然很少为人们所知道和了解,因而,这个信息资源从总体上说还很少得到有效的利用。”可见,高校档案工作者不仅要提供档案服务于学校和社会,更要宣传档案,增强人们的档案意识。
  第二,服务内容方式的创新。一是档案服务内容的创新。我们不能单纯地追求档案数量和门类,要改变档案内容单一和重复老化等一些不利于档案利用的因素,树立精品意识,特色意识,充分发挥档案自身的潜能。要通过不断完善、丰富创新服务工作内容,推进服务工作向高水平、高层次方向发展。二是档案服务方式的创新。高校档案馆(室)要改变等人上馆查档的现状,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同时要加强档案馆信息网络化建设,积极运用网络技术、数码技术、影像技术等先进技术和手段,来提高档案工作的技术含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梁守英.关于高校档案工作创新的思考[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3(6).
  [2]马玉玲.谈谈对高校档案工作的创新[J].档案学通讯,2003(3).
  [3]张幼铭.浅谈高校档案管理创新工作[J].浙江档案,2002(7).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两大流派,两者有重大的区别.根据两者的区别,文章给经济自由主义下了定义,讨论了其理论基础和形式,提出应以科学态度对待经济自
写张菊芳教授比较难,即便把所有形容女性美的词汇都翻阅出来,也无法找准更适合于她的语句。
[摘 要]分析了地方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  [关键词]图书馆 人力资源 管理创新    在高校发展中,图书馆建设是极其重要的一环,而在我国一些地方高校,图书馆往往是家属“安置所”,干部“疗养院”的代名词,学校对图书馆也缺乏人力资本的概念,在人事管理上重于编制管理,忽视人源资本管理,图书馆工作人员职级和待遇论资排辈,不问能力高低
判断一个学派成立的标准,国内外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4条标准:一个学派要有一个领头人物和一批成绩卓著的研究者,并在学科开端时产生;其学术成果已形成理论体系并在学术上产生
罪犯在保外就医期间又犯新罪,应如何计算其前罪未执行的刑罚,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依据体系解释、目的解释和从客观公正原则出发,前罪已执行的刑罚应计算至后罪行为实施之日
[摘 要]芬兰在基础教育所取得的骄人成果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特别是芬兰高中教育改革形成独特的教学模式——“不分年级制”倍受关注。本文介绍了芬兰“不分年级制”教学模式大学公选课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不分年级制 教学模式 高校公共选修课    芬兰作为后起之秀的西方国家,它的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受到世界的关注,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投入和支持,芬兰在20世纪80年代对基础教育进行了改革,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