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四力”初探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liu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力”指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概括能力。我们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四种能力呢?我认为,我们可以这样进行: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中学生往往缺乏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这因为许多数学教师在讲课时,也很少阅读课本,喜欢滔滔不绝地讲,满黑板的写,使学生产生依赖性。数学课本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 ,不仅可以正确理解书中的基础知识,还可以从书中字里行间挖掘更丰富的内容,此外,还可以发挥课本使用文字、符号的规范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说练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
   特别在讲授新课时,应当纠正那种“学生闭着书,光听老师讲”的教学方法,在讲解概念时,应让学生翻开课本,教师按课本原文逐字、逐句、逐节阅读。在阅读中,让学生反复认真思考,对书中叙述的概念、定理中有本质特征的关键词句要仔细品味,深刻理解其语意,并不时地提出一些反问,如“换成其它词行吗?”“省略某某字行吗?”“加上某某字行吗?”等等,要读出书中的要点、难点和疑点,读出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内容,读出其中用到的数学思想、观点和方法。教师在课堂上阅读数学课本,不仅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板书时间,而且可防止因口误、笔误所产生的概念错误。为了帮助学生在课外或课内阅读,还可以列出读书提纲,以便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本。
   二、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高中数学新教材中知识点的抽象性和隐含性比其它学科显得更为突出,数学中的知识点要通过思维和逻辑推理才能揭示,由于学生受思维和推理能力的限制,以及没有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许多学生对数学教材看不懂、不理解 。教师要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把蕴藏在教材中那些隐含的知识点挖掘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和掌握教材。
   例如,判断函数的奇偶性的等式f(-x)=f(x),f(-x)=-f(x)就隐含着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这个前提,而学生往往忽视这个重要前提而导致失误。
   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题教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搞好例题教学,特别是搞好课本例题的剖析教学,不仅能加深对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而且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例题的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
  1、横向分析。即剖析例题的多解性。对课本例题的解法来一个拓宽,探索其多解性,就可以重现更多的知识点,使知识点形成网络。这样,一方面起到强化知识点的作用,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2、纵向分析。即分析这个例题从已知到结论涉及哪些知识点。我们以新教材第一册第62页例5为例:已知函数f(x)是奇函数,而且在(0,+∞)上是增函数,求证:f(x)在(-∞,0)上也是增函数。本例涉及的知识点有区间概念,不等式性质,函数奇偶性,函数单调性;本例重点是比较大小,难点是区间转化,疑点是变量代换;本例所用数学方法是定义法,数学思想是转化思想。因为转化思想和变量代换是高中数学的一个质的飞跃,对于高一学生是很陌生的。如果教师能把课本中例题剖析得透一些,讲解得精一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真正领悟,则必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学生摆脱题海的困境。
   3、“变题”分析。即改变原来例题中的某些条件或结论,使之成为一个新例题。这种新例题是由原来例题改编而来的,称之为“变题”。 “变题”已成为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热点,每年的“高考”试题中都有一些“似曾相识”的题目,这种“似曾相识题”实际上就是“变题”。变题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要围绕教材重点、难点展开,防止脱离中心,主次不分;(2)要变化有度,即注意审时度势,适可而止;(3)要因材而异,即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变题”,防止任意拔高,乱加扩充。
   四、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师在授完一节或一章内容后,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有重点的对课本知识进行深入浅出地归纳,这种归纳不是概念的重复和罗列,也不同于一个单元的复习,而是一种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一种知识概括。“概括”需要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不同于其它思维能力,它是通过对众多事物的观察,以及对许多知识的提炼而得出的条理化、规律化的东西,经过概括的知识易记、易懂。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因此,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们既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注重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作为数学教师要为学生感悟数学创设和谐的情境,触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能有所悟,能自悟自得,并能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应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作用。  一、创设活动,感
期刊
摘要:在中学数学的教学中,要在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同时,注意对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其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有益的。  关键字:中学数学;情感教育;学习效率    情感是教育的前提,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始终。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情感教育是现代教育必需的,也是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进行中学数学
摘要:谈到对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物理化学等有实验现象的学科,实际上其他学科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比如初中数学。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强弱有直接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本文旨在探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观察分析能力;观察分析方法    观察分析能力是指学生自主的、有目的地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课堂教学是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数学教学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给学生创造环境,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数学教学过程不仅仅是
期刊
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与情感是紧密联系的,作为非认知因素的情感在学习活动中主要起动力作用,承担着学习的定向、维持和调节等任务。脱离了感情的智慧是空虚的、无意义的。然而,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关注的往往是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学生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为此,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情绪体验”。这意味着我们的数学课堂要真正贴近生活、贴近经验、充满活力,教师更应关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部分初中数学课堂还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育体制的问题,也有课程设置及标准的问题,更有教师本身素质和能力问题。为解决此问题,“有效教学”应运而生,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如果学生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上文谈了博士生导师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博士生角色.本文谈谈导师为博士生选择课题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摘要:本文从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设计的步骤、教学评价三方面来阐述“慢”的教学,笔者认为“慢”的教学能给学生多点空间和时间,有助于学生提高观察能力、有足够的思考和表达机会,能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过程展开; 练习设计; 教学评价;“慢”的教学    在日常教学中往往容易出现内容多、节奏快、疲于应付、急功近利,在这种紧张急躁的情况下,虽然教的辛苦,但往往总会事与愿违。张文质先生曾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   在新课标实施以来,我们数学实验的中心是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我们以“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实践与研究”为中心,以师生的发展为根本,突破以数学学科为中心的知识体系,优化学生的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