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从“情感”与“现实”的交融,“韵”与“形”的结合,“继承”与“创新”的碰撞。新時代以来工笔人物画的领军人物——何家英,其工笔重彩人物画既体现当今时代精神,同时将个人现实情感寓于其中。题材大多以市井平民百姓及新女性为主要表现对象,突出展现新时代下女性的柔美、含蓄、婀娜多姿的外在形象。
关键词:何家英、女性形象、创新
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三大画种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绘画形式。经过一千多年发展,人物画形成融合中华民族独特思维方式、文化素养、审美意识、哲学观念、美学思想的艺术表现形式。新时代以来,人物画走向不同方向,呈现出多样化特点:有的怪诞奇异;有的继承传统古法、革新创造。
一、工笔人物画概况:
传统工笔人物画是我国古代出现最早的画种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文化也在变化之中。工笔人物画逐步走出历史束缚,多元化创作格局渐趋形成,不断汲取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特色。这些变化都为画家们增添素材,拓宽眼界。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家的生活环境以及对于接触的许多事物都和他们前辈画家们有所不同,他们在研究和继承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的基础上,勇于借鉴西方绘画技法等,选择符合自己审美要求,抒发自己的情感、彰显出自己独特的绘画表现语言。
二、何家英工笔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工笔人物画在元代以后逐渐走向衰微;明清时期,工笔人物画逐渐被推进低谷;上世纪80年代何家英是当代中国画坛崭露头角的工笔人物画家。继承了我国历代人物画的优秀传统,取其精华,推陈出新。其作品逐渐形成一种带有东方女性温婉优雅的独特审美标准和以线造型及敷色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开创了新的绘画风格,用色非常清雅明亮,表现出工笔与写意结合的意境。
(一)何家英工笔人物画的“情感”与“现实”。早期何家英知青下乡到天津劳动学习时,接触和见识到一线平民百姓,关注现实生活是何家英先生的直接灵感来源。他主张心怀真诚去感受生活,用艺术语言表现人的心性,人的情感在每个时代都有不可丢掉的东西,因此在何家英先生的作品中,尤为重视眼神的变化。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在这个多元艺术时代,要想打破传统绘画的一些表现形式,基础就是关注现实生活,认真体验生活给我们带来的感受。
读他的画,会领悟到其中真诚细腻的激情和梦幻般的理想色彩。绘画是内心真挚情感的抒发,可以舒缓心中的焦虑情绪;能够给人带来无限的愉悦和快感;增加自我的成就感与体验感。人物画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础,是艺术灵魂所在。何家英先生的每一幅作品都掺杂着内心丰富的情感,通过用笔用墨用色等方式体现淋漓尽致。一幅好的作品就是作者情感的宣泄,感觉不同,意境也不同。
(二)何家英工笔人物画的“韵”与“形”。绘画的本质是表现人性,在何的众多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把笔下人物的形象都在传统基础上有所创新。切入了以线造型、骨法用笔的传统方式,将传统程式的钉头鼠尾描、兰叶描和西方人体结构、透视结合起来,即显示线的独立形式美感,又传达了对象真实的面、体和空间。
真正让何家英被大家所了解的是他一系列表现女性形象的唯美画作。这类题材受到许多画家喜爱,但这种题材却也难画,想要真正表现出女性形象的“韵”更非易事。大多数读者只将女性外貌表现作为第一印象,简单的分为美女与丑女。甚至有些画家也难以脱俗,坠入其中,只注重外在吸引力而不去表达更有深意的层次,降低了画作的格调。
直觉感悟是何家英先生的着眼点,在表现女性形象的“韵”是必不可少的。与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论相得益彰。他注重体悟唯美主义精神,作品中所体现的伤感诗意不同于历史上古代文人笔下那种羸弱、阴柔的,而是阳光、健康、明朗的。他反对将女人与美人进行联系,因为一旦将女人作为美人,那么它就失去了固有丰富且自然的内涵,仅剩矫揉造作之态,就会陷入世俗的审美思维之中。
工笔人物画的“韵”与“形”密不可分,艺术家总说女人的体态是美的,那么将她的“形”与“韵”结合起来,岂不谓之佳作。工笔画的语言主要就是通过人物造型本身出发,在造型中得到一种引人入胜的气韵,再通过人物的眼睛来传达精神本质。为了摆脱女性题材绘画中世俗化和概率化的固有思维,何家英在创作时从人物的外在形象到精神气质都给予充分的刻画,力求挖掘出形象的独特之处,如《红苹果》、《街道主任》、《米脂的婆姨》等。
(三)何家英工笔人物画的“继承”与“创新”。改革开放道路是正确的,在艺术上带来了全新面貌。何家英先生在中华民族古老文化中去挖掘,从中找到具有中国元素、中国精神的艺术媒介,同时广泛吸收各路优秀文化。何为工笔人物画转型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在工笔人物画方面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其画面中有着自己的思想、情感及内心世界表达。他创造性的使用传统工笔画技巧,同时借鉴西方作品中造型技巧创作出一幅幅符合当代审美的新时代作品!
艺术需要孤独,孤独是艺术家的财富。何家英先生的绘画是心性的表达:孤独的时刻,内心是澄净的。闭眼时,形象映照到眼中,画者内心产生强烈或轻微的情绪触动,内心触动与过往积累相撞,诉诸笔尖,构成画面。在选择与表达的过程中,不同作者选择往往不同。何家英先生则偏向选择婉约的、清雅的少女和日常生活中的诗意。何的画追求准确细微,强调视觉的发现正源于观察仔细所致。这种仔细往往是呕心沥血的损益分寸,所以常常把偶然易逝的东西捕捉住便是他的能力。
如《秋冥》这幅画,描绘了一位少女坐于落叶与杂草上,双膝弓起,头枕于胳膊上,静静的思考着。白裙以墨线勾勒出裙边与褶皱,再以白色充填;对于背景处理:是“刷” 出大面积涂以蓝色,这样的蓝色背景使得树与叶更鲜明。这幅作品中能看出画面女孩是活的,是画家是把她画活了,她表露出来的情绪我们一眼就能感受到。技法上毛衣密密麻麻的,每一个纹理都是依据织毛衣针法来的。颜色的处理上:蓝蓝的天空,加上几棵白桦树,更让读者觉得整个画面宁静安逸。他的画作将西方的古典写实精神和东方的诗情画意,在画中融为一体;将西方绘画的表现语言和中国古典工笔的技法、材料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时代的经典。
面对民族文化发展的不同情景,我们要坚守初心,以民族器乐文化为重要基础,不断提升格调,创造出新的特点,丰富民族器乐文化的内涵。而且随着当下新型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我们在学习民族器乐的过程中要学会灵活应用许多新型科学产品,以此来帮助我们寻找更多的灵感,找到更多吸引人的地方,为观众展现出民族器乐未被发掘的其他风格,为民族器乐的不断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李明轩.多元文化视野下高校传统民族器乐教学的传承与改革[J].戏剧之家,2020(33):85-86.
[2]吴静静.媒介视角下中国民族器乐的传播和发展[J].黄河之声,2020(18):28-29.
[3]吴静静.媒介视角下中国民族器乐的传播和发展[J].草原歌声,2020(02):61-64.
[4]林雅萍.当代中国传统民族器乐发展之路[J].艺术评鉴,2020(09):1-2.
[5]孙晶.新时代民族器乐发展方向与方法研究[J].戏剧之家,2020(02):61.
[6]王鲲.当代社会环境对民族器乐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影响[J].牡丹,2019(12):88-90.
关键词:何家英、女性形象、创新
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三大画种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绘画形式。经过一千多年发展,人物画形成融合中华民族独特思维方式、文化素养、审美意识、哲学观念、美学思想的艺术表现形式。新时代以来,人物画走向不同方向,呈现出多样化特点:有的怪诞奇异;有的继承传统古法、革新创造。
一、工笔人物画概况:
传统工笔人物画是我国古代出现最早的画种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文化也在变化之中。工笔人物画逐步走出历史束缚,多元化创作格局渐趋形成,不断汲取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特色。这些变化都为画家们增添素材,拓宽眼界。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家的生活环境以及对于接触的许多事物都和他们前辈画家们有所不同,他们在研究和继承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的基础上,勇于借鉴西方绘画技法等,选择符合自己审美要求,抒发自己的情感、彰显出自己独特的绘画表现语言。
二、何家英工笔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工笔人物画在元代以后逐渐走向衰微;明清时期,工笔人物画逐渐被推进低谷;上世纪80年代何家英是当代中国画坛崭露头角的工笔人物画家。继承了我国历代人物画的优秀传统,取其精华,推陈出新。其作品逐渐形成一种带有东方女性温婉优雅的独特审美标准和以线造型及敷色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开创了新的绘画风格,用色非常清雅明亮,表现出工笔与写意结合的意境。
(一)何家英工笔人物画的“情感”与“现实”。早期何家英知青下乡到天津劳动学习时,接触和见识到一线平民百姓,关注现实生活是何家英先生的直接灵感来源。他主张心怀真诚去感受生活,用艺术语言表现人的心性,人的情感在每个时代都有不可丢掉的东西,因此在何家英先生的作品中,尤为重视眼神的变化。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在这个多元艺术时代,要想打破传统绘画的一些表现形式,基础就是关注现实生活,认真体验生活给我们带来的感受。
读他的画,会领悟到其中真诚细腻的激情和梦幻般的理想色彩。绘画是内心真挚情感的抒发,可以舒缓心中的焦虑情绪;能够给人带来无限的愉悦和快感;增加自我的成就感与体验感。人物画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础,是艺术灵魂所在。何家英先生的每一幅作品都掺杂着内心丰富的情感,通过用笔用墨用色等方式体现淋漓尽致。一幅好的作品就是作者情感的宣泄,感觉不同,意境也不同。
(二)何家英工笔人物画的“韵”与“形”。绘画的本质是表现人性,在何的众多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把笔下人物的形象都在传统基础上有所创新。切入了以线造型、骨法用笔的传统方式,将传统程式的钉头鼠尾描、兰叶描和西方人体结构、透视结合起来,即显示线的独立形式美感,又传达了对象真实的面、体和空间。
真正让何家英被大家所了解的是他一系列表现女性形象的唯美画作。这类题材受到许多画家喜爱,但这种题材却也难画,想要真正表现出女性形象的“韵”更非易事。大多数读者只将女性外貌表现作为第一印象,简单的分为美女与丑女。甚至有些画家也难以脱俗,坠入其中,只注重外在吸引力而不去表达更有深意的层次,降低了画作的格调。
直觉感悟是何家英先生的着眼点,在表现女性形象的“韵”是必不可少的。与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论相得益彰。他注重体悟唯美主义精神,作品中所体现的伤感诗意不同于历史上古代文人笔下那种羸弱、阴柔的,而是阳光、健康、明朗的。他反对将女人与美人进行联系,因为一旦将女人作为美人,那么它就失去了固有丰富且自然的内涵,仅剩矫揉造作之态,就会陷入世俗的审美思维之中。
工笔人物画的“韵”与“形”密不可分,艺术家总说女人的体态是美的,那么将她的“形”与“韵”结合起来,岂不谓之佳作。工笔画的语言主要就是通过人物造型本身出发,在造型中得到一种引人入胜的气韵,再通过人物的眼睛来传达精神本质。为了摆脱女性题材绘画中世俗化和概率化的固有思维,何家英在创作时从人物的外在形象到精神气质都给予充分的刻画,力求挖掘出形象的独特之处,如《红苹果》、《街道主任》、《米脂的婆姨》等。
(三)何家英工笔人物画的“继承”与“创新”。改革开放道路是正确的,在艺术上带来了全新面貌。何家英先生在中华民族古老文化中去挖掘,从中找到具有中国元素、中国精神的艺术媒介,同时广泛吸收各路优秀文化。何为工笔人物画转型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在工笔人物画方面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其画面中有着自己的思想、情感及内心世界表达。他创造性的使用传统工笔画技巧,同时借鉴西方作品中造型技巧创作出一幅幅符合当代审美的新时代作品!
艺术需要孤独,孤独是艺术家的财富。何家英先生的绘画是心性的表达:孤独的时刻,内心是澄净的。闭眼时,形象映照到眼中,画者内心产生强烈或轻微的情绪触动,内心触动与过往积累相撞,诉诸笔尖,构成画面。在选择与表达的过程中,不同作者选择往往不同。何家英先生则偏向选择婉约的、清雅的少女和日常生活中的诗意。何的画追求准确细微,强调视觉的发现正源于观察仔细所致。这种仔细往往是呕心沥血的损益分寸,所以常常把偶然易逝的东西捕捉住便是他的能力。
如《秋冥》这幅画,描绘了一位少女坐于落叶与杂草上,双膝弓起,头枕于胳膊上,静静的思考着。白裙以墨线勾勒出裙边与褶皱,再以白色充填;对于背景处理:是“刷” 出大面积涂以蓝色,这样的蓝色背景使得树与叶更鲜明。这幅作品中能看出画面女孩是活的,是画家是把她画活了,她表露出来的情绪我们一眼就能感受到。技法上毛衣密密麻麻的,每一个纹理都是依据织毛衣针法来的。颜色的处理上:蓝蓝的天空,加上几棵白桦树,更让读者觉得整个画面宁静安逸。他的画作将西方的古典写实精神和东方的诗情画意,在画中融为一体;将西方绘画的表现语言和中国古典工笔的技法、材料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时代的经典。
面对民族文化发展的不同情景,我们要坚守初心,以民族器乐文化为重要基础,不断提升格调,创造出新的特点,丰富民族器乐文化的内涵。而且随着当下新型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我们在学习民族器乐的过程中要学会灵活应用许多新型科学产品,以此来帮助我们寻找更多的灵感,找到更多吸引人的地方,为观众展现出民族器乐未被发掘的其他风格,为民族器乐的不断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李明轩.多元文化视野下高校传统民族器乐教学的传承与改革[J].戏剧之家,2020(33):85-86.
[2]吴静静.媒介视角下中国民族器乐的传播和发展[J].黄河之声,2020(18):28-29.
[3]吴静静.媒介视角下中国民族器乐的传播和发展[J].草原歌声,2020(02):61-64.
[4]林雅萍.当代中国传统民族器乐发展之路[J].艺术评鉴,2020(09):1-2.
[5]孙晶.新时代民族器乐发展方向与方法研究[J].戏剧之家,2020(02):61.
[6]王鲲.当代社会环境对民族器乐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影响[J].牡丹,2019(12):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