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生活的汉代石刻艺术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kexing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徐州汉画像石是一幅幅汉代风俗画,简练概括地记录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有许多生动的庖厨生活细节刻画,至今在生活中还能找到类似的场景,寻觅到相似有趣的蛛丝马迹,来验证当年的画像石上的刻画是曾经有过的活生生的存在。是历史的真实?还是传承的真实?是真实的刻画?还是真实的传承?换个有趣视角,看看汉画像石庖厨刻画,源自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鲜活艺术记录。
  【关键词】徐州汉画像石 庖厨细节 寻趣 汉画像石是徐州的“汉代三绝”之一。何为徐州的“汉代三绝”?分别是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
  汉画像石是汉代人刻在石头上,放置在墓室中的石刻繪画。贵族甚至王侯将相的墓室中才有这种奢侈品。墓里为什么要放置汉画像石呢?这是因为王孙贵族或王侯将相们眷恋活着时候的美好生活,希望死后也能过着同样美好的生活,甚至更加美好的生活,所以把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让人画出来,刻在石头上,石头是坚固的,可传世千千万万年,永远不朽。就如同他们的美好生活一样,可以千万年不要改变。
  汉代人的这种想法,和他们信奉道家思想有关。汉初与民生息,实行无为而治。道家讲究享受现实生活的美好,尽心修炼以求成仙得道,可得永年。汉画像石的刻画内容非常广泛,既有对现实生活的表现也有对未来成仙得道的想象,还有对上古神话传说的描绘。其中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刻画,涉及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好像一幅幅汉代生活风俗画,简练概括的记录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其中许多生动的生活细节刻画,至今在徐州人的生活中还能找到类似的场景,验证当年石上的刻画是曾经有过的活生生存在。这个课题引起了我的研究兴趣,在研究中我发现最为贴近生活的刻画主要是在对庖厨情境的刻画上。
  一、寻找汉画像石庖厨的细节,对照现代生活类似场景
  画像石上汉代人宴请宾客的情景。上一层中间是主人在和宴请的宾客说话,左边是厨师们打水、舂米、捣蒜、烤肉串……后厨的人们都在忙碌的做饭,仆人们来回忙碌送菜传菜准备宴席,右边是请来的乐舞百戏班子在表演倒立、叠罗汉、建鼓舞。下层表现车马出行前来赴宴的队伍。一派欢乐祥和、车来人往、热闹欢愉的富贵人家宴请重要宾客的尘世繁华景象。看得出墓主人是多么留恋生前这种富贵繁华、热闹欢愉的生活,以至于死后也要把这种生活带到坟墓里,继续享受尘世繁华。
  让我们把镜头拉近到汉代人的后厨看看他们忙碌的情景吧,有烧锅的,有洗菜的,有切菜的,有用大对窝子和面或者做糯米糕的,有压井取水的,所有的人手里都没有闲着,都有自己的工作,各司其职,都在为马上进行的宴席辛勤劳作。
  1.庖厨中细节:烤羊肉串
  吃烤羊肉串是很多人的爱好,大家可能不知道,早在1800年前,中国内地的汉代人就已开始吃烤肉串了。咱们的《汉代画像》全集中就有烤肉串的石刻图像。马王堆一号汉墓还出土过烤肉用的篦子。也就是说,两千年以前的汉人,就已经爱吃烤肉串了,至于吃的是什么肉?不知是否全是羊肉,可能像现在一样什么肉都可以烤吧。问题是,汉代人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爱吃烤羊肉串呢?据记载,羊在汉代是吉祥的象征,汉刘向《列仙传》有葛由骑木羊得道成仙的故事。或许他们认为吃烤羊肉串也能得些仙气,也未可知。但烤肉串可是他们宴请宾客的一道好菜呢。何以见得呢?看看汉代的厨师们在后厨忙碌的情景,你就会发现,在很多宴宾的画像石上都刻画有这样大小不等的情景,有一个专门的厨师在烤制羊肉串,所用的一列列篦子,木炭烤制的方法,把羊肉串成一串串架在烤槽上,一排排的篦子隔开,一边烤着且不停翻动,一边拿扇子扇着烟。简直和现代人烤羊肉串的方法一模一样。古代人太会吃了,难怪说“食在中国”啊。当我们的祖先已经在吃着美味的菜肴,而有的民族却还在茹毛饮血时,来我朝参拜,怎么会不心悦诚服呢?不说别的,单就这美味的羊肉串怕已是让他们口水直流,走不动了吧。万国来朝,是不是心里也想着要到我们这里来吃好吃的呢?这可能也是来朝的主要原因之一吧,也未可知哦。
  2.庖厨中细节:厨房里挂着风干的鱼肉
  人们会把一顿吃不完的鱼肉晒干留着以后慢慢吃。这种习惯不仅现在有,古代就有了,汉画像石里就可以找到例证。汉代人的厨房里总是挂满各种各样的鱼肉,看得出来汉代人的生活还是比较富裕的,这与汉代的与民生息的政策有关。老百姓交的税少了,就能把食物多一些留给自己家人吃,无论是狩猎还是养殖的牲畜鱼类,不用全部上缴国家,就有余粮自己食用。所以在画像石里几乎后厨的画面都会有悬挂的鱼肉,看形状有动物的后腿、有大块的肉、有鸡、有兔子、有整条的大鱼,一排排挂在厨房的房梁上。有厨房经验的都知道,这些鱼肉一定是经过风干处理的,有的是加了盐做成盐焗的肉类、有的是加了盐和佐料做成各种口味以后晒干以防腐烂的。做这些风干的鱼肉,有很多特殊的技术,现在有些地方就是靠做火腿、鸡鸭鹅之类的腌制东西形成一个地方的产业链,比如著名的金华火腿就是这一类的特色产业。真要感谢咱们的老祖宗,为子孙后代研制了这么好的东西,历经几千年传承不衰,居然还越来越受欢迎,走出当地、走向全国、甚至有的还走向世界。
  现代人的屋檐下厨房里也会挂腌制的鱼肉,尤其在春节的时候挂的更多,在农村这种习俗更易看到。
  3.庖厨中细节:烧锅做饭
  人类生活在天地间,最有人间气息的画面就是炊烟袅袅,称之为人间烟火。人类之所以和低等动物有区别,被称为高等动物,就是人类不再茹毛饮血,生食食物,能够用火把食物烧熟了吃。但能够控制火,需要它燃起时燃起,需要它熄灭时熄灭,需要它大时就大,需要它小时就小,这就是人类智慧的体现了。我们看看画像石中的烧火做饭的情景,那时人们已经垒砌了锅灶台,把火很好地控制在了炉灶内,人们需要时用火钳打火石点燃柴火煤炭,做完饭就让火自动熄灭了。很安全很科学的设计,上面还有放炊具蒸煮锅的地方,先民真是智慧。
  画像石上汉代人在厨房里一人忙着生火,一人忙着和面,一人忙着捣蒜,再后面的人好像在拿着一块腌肉问:是要这个吗?每个人都在紧张的忙着手里的活,生怕误了开席。   现代农村好多依然是用灶台做饭,几乎还都是这种设计,有的到现在还在烧着煤炭或柴火。当然,城市里已经都是烧煤气或者是电磁炉了,但这也是近十几年的事,在这之前,家家户户还是烧柴火烧煤球炉做饭的。
  4.庖厨中细节:切菜
  现代人做饭准备食材,也一样要洗洗切切,做好准备工作才能下锅炒菜烧饭,看来古代人也是一样的。那时的冶铁工艺已经很高超了,从厨师切菜的刀就可以看出来,白案的厨师切菜用的是一个很尖长的刀,同我们所使用的切小东西的刀一样,很锋利的那种。有些像胡人用的尖刀,可以用来剔骨头的尖刀,古今厨师好像很喜欢用这种刀切菜,要不,怎么今天的廚师切菜也还在用这种尖刀形状的刀切菜呢。
  5.庖厨中细节:压井取水、轱辘井取水
  古代人的饮用水来源,大多都是打井,从井中取水,称为井水。那时候的打井技术就很高超了,有很多井中取水的画面。大家仔细观察画像石会发现,汉代人除了手动打水,还居然有轱辘打水。轱辘打水是这么操作的,绳子的一端固定在轱辘上,在轱辘的轴上伸出一个自行车脚踏板一样的装置,可以转圈摇动,用力摇动轴上的把柄,水桶就会自动从井里装满水出来了。用过的轱辘打水的人会有这样的经验,这个引出的摇臂的臂长大才能省力!相当于一个杠杆的作用,轴是支点,摇臂和轱辘分别是力臂!先人真是聪明。
  仔细观察后你还会发现,除了轱辘打水,居然在汉代就有压井取水了。我在农村使用过压井取水,首先要倒一瓢引水,倒水之后再压把手,不停的压,压一会儿水就从水龙头里流出来了。当时就觉得很神奇,还专门查了资料,才搞懂了原理。是利用活塞的移动来排出储液筒里的空气,造成内外气压差,而使液体在气压作用下上升并从出液管里排出管外。
  作为现代人当然知道,农村手动压井工作靠的是大气压,自从1654年格里克在德国马德堡作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人们才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可我们的汉朝先民在公元前200年就已经熟练使用压井取水,早于西方1800年就已经在使用,不能不说,中国先人真是聪明智慧。
  6.庖厨中细节:油炸麻团 、油炸萝卜丸子、水煮肉圆
  画像石上这个动作太熟悉了,儿时邻居家的老奶奶就是专门卖油炸麻团和油炸萝卜丸子的,每天都要做油炸麻团和油炸萝卜丸子,上午做,下午卖。很多年以后,看到汉画像石的这个情景,唤起了我儿时的记忆。每天老奶奶把糯米磨成粉,做成糯米面,面用热水烫,包裹上豆沙、山楂、芝麻盐或芝麻糖一类的馅子,糯米团做好,放到炒熟的芝麻里打个滚,糯米团上沾满芝麻,放到热油锅里炸一炸,炸到微微泛黄,团子个个浮起来,就用带把的笊篱捞出来,整齐的摆好,一个个圆圆的芝麻团,像排队一样,麻团就做好了。糯糯的香香的,很好吃。油炸萝卜丸子的做法和麻团差不多,把面粉和调好佐料萝卜丝放在一起像和面那样和好,捏成一个个比乒乓球小一些的团子,直接下到热油锅里,也是炸到丸子微微泛黄,个个浮起,用笊篱捞出,好吃的萝卜丸子就做好了。老奶奶做的麻团和萝卜丸子,每天都能卖完,很受欢迎呢。
  同样的方法,现代人也在做,用油炸,用白水煮,用笊篱捞,做肉圆子、鱼圆子、没有馅子的糯米圆子还能做酒酿,都是这个画面这个情景,我爸爸妈妈也曾经这样做过各种圆子给我吃。2000多年前的汉代人,其饮食种类的丰富性,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少,先人是很会让自己的胃得到美味享受的。
  7.庖厨中细节:和面
  北方人喜欢吃面食,做面食的第一步就是要和面。和面就是在粉状的面粉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粘性,用水揉和面粉,经过反复的柔和,使得面由粉状变成面团,以便塑形。北方人无论做馍馍、烙馍馍、烧饼还是煎饼,都要先和面。和面是第一步,做面食必须要做的准备工作。和面因为要使用双手和小臂去用力的揉搓,必须把袖子卷起来,所以卷袖子到大臂在一个器皿中用力的揉搓,是和面的经典动作。一看到在厨房中这个经典动作的画面,这个人物就是在和面了。有一种面饼叫壮馍,是老徐州人很爱吃的一种面饼,以前是为行军打仗的人准备的干粮,因为硬有劲道,很压饿,干力气活的人很爱吃。
  现代社会机器化,面粉进去面块出来。更有和面、压面、成型一体机,面粉进去,要馍馍出来馍馍形,要面饼出来面饼形,要面条出来面条形,真是太方便了。如果汉代人看到今天的和面机不知嘴巴要张多大呢。
  8.庖厨中细节:杀牛宰羊
  从古到今,人类健康生长都是需要吃肉的,除了和尚尼姑是出家人吃素是个例外。汉朝时佛教尚未传入中原,当时的人们信封道教,食肉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所以他们很自豪的把自己狩猎到野兽并把它们做成美味食物的过程刻画出来,作为业绩永载画像中。事实上那时候能够狩猎到野兽是男人勇武的证明,一直到清代,皇家和贵族的狩猎之风都很盛行。中原的风俗一直都是男主外女主内,男人狩猎耕种,女人纺纱织布做家务。看到宰杀兽类的场面,虽然很血腥,但是想想哪个正常人为了身体健康生长,不食肉类呢,也就释然了。在更科学的宰杀兽类的方法出现以前,我们的先民一直用刀来宰杀兽类。古代有庖丁解牛的记载,就是用刀把牛肢解分割。直至现代,一般的家庭尤其在农村,如果杀个猪宰割牛羊,还是使用刀这个工具比较普遍的。
  二、汉画像石是源自生活的艺术
  从作者发现的有趣视角,通过汉画像石庖厨细节和现代生活比照,验证画像石中关于庖厨生活的刻画确是曾经存在的,画像石是源自生活的鲜活艺术记录,更概括、更简练、更艺术,源自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汉画像石刻画的是历史的真实、生活的真实、同时也是艺术的真实,但同时也是高于生活的艺术表现,直至2000多年后的今天看着还是那么鲜活、那么生动有趣,只有源自生活的艺术才是长青不衰的。艺术表现当下的理论并非是新鲜的理论,古人在两千多年以前就是遵循着这个规律来进行艺术创作的。
其他文献
摘要:体能与运动技能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重在发展学生的体能以及对运动技能的初步掌握与运用,以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如何在体育课中把体能训练与运动技能学习进行有机融合,值得我们体育教师去探究和思索。  关键词:体育教学 体能 技能  运动技能教学是体育学科一个学科教学独有特征,是体育课教学中的重心工作,同时面对当前学生体质的下滑现实,加强学生的体能训练也是体育课中
摘要:武隆县教委以小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为杠杆,以“六个一”为支点撬动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测评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笔试走向面试,由分科走向综合,由知识走向能力,由书本走向生活,由统一走向个性,力求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个性发展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对传统评价方式的一次挑战,一大突破,一个创新。  关键词:小学生 综合素质 测评 改革 发展  为了推进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解决
摘要:诵读经典诗文是对学生人文素质和提高语文素养的培养。古诗文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中起着重要作用,这在素质教育的育人工程中是任何手段都不能替代的。  关键词:经典诗文 诵读 诵读习惯  诵读经典诗文是对学生人文素质和提高语文素养的培养。在诵读活动中提出的“诵读为本,不求甚解”,就是要求教师不要用分析代替学生的读诵,而是让学生在诵读中自悟自得,在自悟自得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提高语文素养。  一、品读
【摘要】时代日新月异,社会发展进步,我们的教育也步入了新时代。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帷幕已经拉开了,尤其是“3选3”高考模式给我们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如何让思想政治课既体现国家德育要求,又真正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让学生“爱”上思想政治课。这就需要我们的高中政治课堂既要重视知识的深度,又要重视情感的温度,还要重视思维的广度和重视能力的高度。这就需要我们打造思想政治课堂之彩,彰显“核心
[摘要]:曾经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提到:“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对待文化是如此,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教师们“送来”或“抛给”的太多了,长久下去,学生如何懂得“拿来”的重要性呢,因此,我认为语文教学也应该坚持“拿来”。  [关键词]:“抛给” “拿来” 自主选择 创新意识  一、“抛给”与“拿来”的区别  新课程教学的教材任务重、涉及面广、难度大,同时,教师心理负担过重,太多
【摘要】党的十九大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做出了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发展方向。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这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努力奋斗的方向。阐述了十九大精神指引下的教育改革发展问题。  【关键词】十九大精神 教育改革统一战线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百年大计,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是把我国建设成为教育强国,对教育的重要地位进行了再一次明确。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
吉林省四平盲童学校始终以“六项五个一”安全工程建设标准为抓手,创建学校安全发展长效机制为目标,打造平安、阳光、和谐、稳定的校园。始终把安全工作真正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之中去,实施“一岗三责”,强化安全工作机制,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为盲童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和谐、稳定、安全的教育教学环境。  特教“六项五个一”安全工程校园安全基础设施校园安全教育校园安全管理吉林省四平盲童学校始终以创建学校安全发展长效机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艺术生的数量和规模正在不断提高,艺术生在升学考核的时候对文化课的成绩也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多数的艺术生面对数学问题基础较差,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分析了高中艺术生数学成绩较差的原因,基于原因分析提出了几点完善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艺术生 数学成绩 原因 对策  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难度较大,逻辑性较强,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知识的研究和学习,艺术生需要分担
通过对无锡市6户残疾儿童家庭入户访谈发现,处于相同社会背景下的残疾儿童康复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家长的坚持与辅助康复能力,直接影响残疾儿童康复效果。建议普及优势视角的残疾观,推广成功案例,加大家庭对残疾儿童康复的支持,进而促进残疾儿童的康复和发展。  残疾儿童康复家庭支持残疾观优势视角残疾儿童康复,是指通过各种治疗和训练,帮助身心存在某种缺陷、不能正常从事某些方面活动的儿童能够最大限度减轻缺陷带来的障
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像一缕春风吹拂着每个教育人的心田,“3361”师训强教工程有如春风化雨,滋润着碧江教育这一方绿色的土地,打开了教师教育生活开拓创新之门。如今,教育改革成了老师们讨论得最多的话题。面对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浪潮,我七小全体教师不断摸索,寻求适合我校实际的教育改革之路——以书法教育为载体,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我国汉字书法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它维系中华民族之根,传承中华文化意识,是我们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