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元周围网和Nogo受体在大鼠视皮层的发育及氟西汀对其的影响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gna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视皮层神经元周围网(PNN)及Nogo受体在大鼠视觉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及氟西汀对成年大鼠视皮层PNN及Nogo受体的影响。

方法

实验研究。(1)按出生后周龄(1、3、5、7、9周)将Wistar大鼠分为5组,每组8只,观察大鼠脑正常发育过程中视皮层PNN及Nogo受体的变化;(2)根据氟西汀给药周数不同将成年(出生后10周)大鼠采用完全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及氟西汀2、4、6、8周组,每组8只,观察不同给药时间对大鼠脑视皮层PNN及Nogo受体的影响;(3)设立双眼形觉剥夺(BFD)组作为阳性对照,按干预方式不同将成年(出生后10周)大鼠采用完全随机化法分为阴性对照组、氟西汀组、BFD组和BFD+氟西汀组,每组8只,观察不同干预方法对大鼠脑视皮层PNN和Nogo受体的影响效果。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各组大鼠脑视皮层Nogo受体和PNN的表达变化,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视皮层Nogo受体蛋白的表达。组间比较根据方差齐性与否,选择t检验、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多重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并对检验水准进行调整;组内指标变化趋势采用简单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1)随大鼠发育周龄增加,PNN(b=0.97,P=0.005)及Nogo受体阳性细胞密度(b=0.96,P=0.010)在视皮层呈逐渐增加;Nogo受体蛋白表达随出生后周龄逐渐增加(b=0.96,P=0.010),7周龄组(131.83±3.78)接近成年(9周龄组,135.11±3.92)水平(Z=1.93,P=0.062)。(2)免疫荧光显示氟西汀可显著降低成年大鼠视皮层的PNN,氟西汀喂养健康成年大鼠4周视皮层PNN阳性细胞密度(86.22±7.68)个/mm2与3周龄大鼠(84.21±6.68)个/mm2相当(t=2.08,P=0.073)。随氟西汀喂养周数增加,成年大鼠视皮层PNN(b=-0.88,P=0.040)及Nogo受体(b=-0.90,P=0.007)阳性细胞密度逐渐下降。(3)免疫荧光显示氟西汀组、BFD组及BFD+氟西汀组均较阴性对照组出现PNN(t=10.09、7.64、13.01;P=0.007、0.011、0.001)及Nogo受体阳性细胞密度(t=13.42、11.47、18.13;P=0.012、0.013、0.001)的下降;但氟西汀组与BFD组间Nogo受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1,P=0.153)。免疫印迹显示氟西汀组、BFD组及BFD+氟西汀组相对阴性对照组Nogo受体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81.83±2.68、81.39±2.09及72.90±1.01,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69,P=0.041);且氟西汀联合BFD降低Nogo受体蛋白表达上与各自单独作用不同,表现为二者联合效果优于各自单独效果(氟西汀组与BFD+氟西汀组比较,Z=4.22,P=0.005;BFD组与BFD+氟西汀组比较,Z=3.09,P=0.010)。

结论

大鼠脑视皮层的PNN和Nogo受体的发育呈视觉经验依赖性,随大鼠视觉发育,其视皮层PNN和Nogo受体逐渐增加;氟西汀可显著降低成年大鼠脑视皮层内的PNN和Nogo受体,且其效果与BFD相当。(中华眼科杂志,20195537-45

其他文献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为了规范我国儿童睫状肌麻痹用药,制定并颁布了《中国儿童睫状肌麻痹验光及安全用药专家共识(2019年)》,对当前我国儿童睫状肌麻痹用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针对性指导。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和更好地掌握其内容,特进行相关补充说明和深入解读。(中华眼科杂志,2019,55:74-76)
期刊
任何兼有神经系统和眼部异常的疾病均属神经眼科研究范畴,神经眼科疾病分为视觉传入系统障碍和视觉传出系统障碍两大类。视觉传入系统障碍主要引起视力下降或丧失,而视觉传出系统障碍引起的神经眼科疾病,由于主要表现为斜视、复视、眼球运动异常以及异常头位等,故常首诊于斜视与小儿眼科,而部分眼科医师仅从眼外肌疾病角度思考问题,易忽略视觉传出系统障碍导致的神经眼科问题,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扰。因此须从掌握常见视觉传出
1例主诉为右眼眶周肿胀20 d,头痛、呕吐12 h患者就诊于眼科,眼部检查发现右眼眶内肿物,经过全身检查、CT及MRI检查、右眼眶内肿物切除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壶腹周围癌(低分化腺癌),眼眶、颈部淋巴结、腹部淋巴结、骨骼多发转移。临床上以眼部表现首诊的壶腹周围癌极为罕见。(中华眼科杂志,2019,55:58-59)
期刊
特发性黄斑视网膜血管扩张症是一种特发的、非继发于炎性反应或阻塞等已知原因、以黄斑区毛细血管网异常扩张、周围微动脉和微静脉异常扩张以及神经纤维层萎缩为特征的双眼获得性疾病的总称,目前被广泛认为是一种黄斑区神经退行性疾病。本文针对特发性黄斑视网膜血管扩张症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分型及特征、分期、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临床深入研究和探讨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19,55:68-7
期刊
1例主诉为右眼肿痛3 d、发热2 d患儿就诊于眼科,全身体检患儿双手及双足可见散在红色皮疹,眼部检查发现右侧眼睑红肿、睁眼困难,眼睑可见皮肤破损,经过血常规、眼眶CT平扫、眼及皮肤分泌物细菌培养检查,诊断为右眼眶蜂窝织炎、化脓性链球菌感染,给予利奈唑胺联合头孢曲松钠抗感染治疗有效。(中华眼科杂志,2019,55:51-52)
期刊
1例主诉为发现右眼"白瞳"2年患者就诊于眼科,眼部检查右眼眼球突出、萎缩明显,全眼眶周围可触及肿物,经过眼眶CT、MRI及右眼眶内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右眼眶畸胎瘤。(中华眼科杂志,2019,55:60-62)
期刊
目的探讨婴儿眼球震颤综合征(INS)行中间带移位术后相关眼部参数变化特点,为临床术后效果评估及合理安排随访时间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眼科诊断为INS并施行中间带移位术的17例患儿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手术方式分别为Parks 5-6-7-8、Anderson、Kestenbaum 5-5-6-4、中间带合并斜视矫正及垂直肌
期刊
1例主诉为右眼干涩伴异物感3个月患者就诊于眼科,经过眼部检查、B超、超声生物显微镜及相干光层析成像术检查,诊断为右眼视网膜劈裂、右眼陈旧性葡萄膜炎、双眼干眼。全葡萄膜炎伴中周部视网膜劈裂临床罕见。(中华眼科杂志,2019,55:55-5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