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去看额济纳的胡杨林

来源 :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g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是一个美丽、神奇而充满挑战的旅游胜地。居延响沙、戈壁大漠,草原、酒泉、胡杨林……而胡杨是我心中的英雄树,是我心中的圣像。额济纳胡杨林就像我久未谋面的情人,让我魂牵梦绕。
  由于现代信息的发达,胡杨树的英姿,胡杨林的气势,胡杨林仙境般的形象,早已把我勾得无法自持。于是胡杨情结就在我心中滋生蔓延,直到把我的心撑满,一刻也无法等待。向内蒙古出发,去看胡杨林!
  额济纳胡杨林是世界仅存的三大胡杨林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居延遗址、黑城、响沙湾以及现代名城酒泉等众多名胜古迹分布周遭。据说路途也诸多艰难和险峻,此行注定是一次充满诱惑也充满挑战的旅行。
  国庆长假,我们集结成群,三台汽车,15个人,帐篷、睡袋、锅碗瓢盆,防沙防风的户外用具一应俱全。当然绝不可忘记“长枪短炮”,要用它们把久慕的“情人”“娶”回来。
  按照事先的攻略的路线,从太原出发经由内蒙古的丰镇进入,过呼市穿包头,一路直奔额济纳。
  如果没有雪,戈壁大漠绝对分不出春夏秋冬。车行在茫茫的戈壁滩上,一望无际的大漠远处,天地相接,蓝天变得低矮而辽阔,仿佛车不停地开就能开到天上。
  额济纳是一个只有两万人的小县城,平时街上连人都看不见。近几年由于胡杨林的缘故,每年国庆前后来看胡杨的人,高峰时能达到40万之多,把个小城挤得水泄不通。物价涨到了不能再涨,旅馆房价更是高得离谱,淡季10元一张的床位能要四五百元;吃饭排长队,能排到人饿得直不起腰。好在我们准备充分,吃住都可自己解决。把车开到城外,找一块空地埋锅造饭支帐篷,吃完睡觉,养足精神单等来日进胡杨林。
  额济纳胡杨林是一个系列景观,八道桥顺黑水河和白水河分布在二十多公里的狭长河岸,三公里左右一道桥,连接两岸的风光,每道桥的景色不尽相同。一、二道桥水量充沛,以倒影为特色;三道桥为红柳特色,一望无际的红柳美不胜收,人们管他叫红柳海;八道桥接近巴丹吉林沙漠边缘,以沙漠风光为特色,是一处绝美的沙漠景观。徜徉其间,有“人在画中走,画在景中行”的感觉。
  入睡之前,我把关于胡杨林的林林总总讲给大家听。大家一致认为“书记”的功课没有白做,我有小学生被老师表扬的感觉。
  再做功课也没有想到景区门口人满为患,这里完全可以用“灾难”来形容。在汹涌的人流中挤到景区门口就用了两个小时。售票厅的广场比不了世博会,没有回环的铁栏杆,得凭力气和勇气,黑压压的人群头顶部都冒着白白的热气,可见人们多卖力。人的嘈杂和喧闹声把所有的声音都压了下去,根本听不到自己人的声音。我们原本想凭借人多力量大挤到前面,但真进入实施阶段,才发现我们的力量在这样的人流中等于零。如果像这样买上票,估计得挤到明天。无奈之下,我们只好拿出驴友的绝招,另辟蹊径。
  群主用手势指挥大家挤出人群,说一声“各显其能吧”,大家心领神会,迅速分散开来。一个小时以后,我们在美艳无比的一道桥景区集合了。这就是驴友!
  胡杨林的美色自不必说。约定好再次集合时间,大家各自寻找着最佳的景点和观赏路线散开去。
  八道桥有三道由于保护的原因不对游客开放,其余的五道相距很远,必须坐景区的通勤车。当大家观罢一道桥的风景向下一道去的时候,才发现通勤车根本就坐不了,半天来不了一辆,车一来黑压压的人群就像疯了一样几乎要把车推倒。为了不浪费时间,我们继续发扬驴友精神,每道桥的距离不就3公里吗,走!大家一致同意步行到下一个景点。
  当走到第八道桥的时候,太阳已经西斜,这正是玩沙漠的最佳时机。大家不顾一切地向沙漠冲去,迅速脱去鞋袜,如同扑向母亲的怀抱。赤脚踩在细柔的沙滩上,肌肤一样的绵软感一直传遍全身,舒服得让人不由喊出声来。
  再放眼看去,优雅如处女的沙脊线起伏绵延,凹凸跌宕,错落成美人的肌体一般,把沙滩演绎得让人生出许多遐想。被风吹皱的沙纹,一条条、一道道像缎面一样铺排开来,演奏着沙漠晚霞的交响曲。在如此美妙的沙漠赏玩真是极乐的享受。摔跤、打滚、折跟头、拍照、画画儿、堆城堡,从高高的沙丘无所顾忌地带着笑声滚下去,放荡出人的野性。我们玩得就像一帮无法无天的顽童。
  不觉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有人喊:“时间快到了,赶不上最后一班车我们就惨了!”一看表,真不是戏语,总不能再走回去吧?大家赶忙穿了鞋袜就向车站冲去。
  车站的人群依然黑压压的,都在等最后一班车。群主吩咐,不能再斯文了,只要看见车就拼命挤,拿出野驴的精神来!我们全体人马要形成一股合流,冲垮一切阻挡我们的防线!我们一定要齐声高唱“冲开血路,挥手上吧”,唱得越野越好!大家得了真传,就等着车来。
  车一进场,人群就像潮水一样涌过去,我们身陷其中,开始不作声,等到车门一开,我们一起高喊“冲开血路……”,人们一愣神的工夫,我们已经占领了车门的最佳位置。人群一挤,我们就猛地再喊一声;人们再一愣神,我们再冲一次。就这么三喊两喊,当许多人反应过来的时候,我们已经全部上了车。
  经过一天的折腾,回到安营地已经很晚了。虽然很累,大家的兴致依然未减,一边造饭,一边都要求“书记”谈谈对胡杨的感受。
  憋了一天,我正想抒发一番感情,略作沉思,口占一首:
  胡杨林里人似仙,满眼金黄碧水天。
  额济纳旗八道桥,风光如画景如烟。
  千年娇姿矗壁上,不惧风沙不惧干。
  暑往寒来迎宾笑,金秋十月态正憨。
  转道怪树林异立,枝干迁怒刺破天。
  百年不倒为一惑,借问上苍谁之嫌?
  我本与邻共叶茂,如今尸横满沙滩。
  前车之辙后车鉴,唯恐邻林命已悬。
  恳求人类抬抬手,放我胡杨早生还。
  不杀之恩我将报,予之恩赐双倍还。
  大家笑着,就着我的歪诗吃过晚饭,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返程我们走的南线,从额济纳南下就到了甘肃的金塔县,这里有一处绝美的去处叫“水上胡杨”,美得能把人的魂魄摄去。因为篇幅所限,水上胡杨暂且不表,以后再叙。
  艺术简历
  焦育斌:1958年出生,祖籍山西襄垣。出身农民,当过矿工,打过临工,干过记者。现任职于山西省煤矿工会。
  曾经创办《煤海风》文艺杂志,后改刊为综合性文化刊物《煤炭文化》并担任主编。爱好文学,发表过小说、诗歌、散文、人物传记等数十万字。对摄影、书法、打球(网球)兴趣浓厚,热衷户外运动。
其他文献
自从今年人大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以后,读书很快成了热门话题。“书香”这个美好温馨甚至是带着浪漫色彩的词汇居然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亮相,使国民在惊喜和振奋中感悟到了读书的分量。本来读书是件私人的事情,但现在看这已经成了全社会的大问题。所以在“建设书香社会”中,每个人都责无旁贷,而且刻不容缓。  为什么要读书?人的回答大概不会完全一致。我在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村里
期刊
有人说,地心煤巷是远古与现实悲剧的起源  有人说,进入地心煤巷的矿工等于死了没埋  也有人说,地心煤巷是一个熔炉  提纯整个生物界经年的思想与经验  紧随在矿工身后,徒步进入地心煤巷  我不是远道而来,慕名观光的旅客  而是地地道道一个漂泊归来的游子  煤壁越近,内心越紧张  有近乡情怯的凄惶,归心似箭的迫切  有“散上峰头望故乡”的抑郁  有“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愁绪  一切如初,一切却已旧貌换新
期刊
是否进行一场煤炭保卫战?  矿工们眉头紧皱  从炮采,到综采。从落后到先进  一座现代化大型矿井  难道抵御不住市场的风雨来袭?  是否重新评估煤炭作为  工业食粮的价值?是否重新评估煤炭  在世人生活中的地位?  一个老矿工搓着满是老茧的手  陷入了沉思——  作为煤炭,是无辜的  波涛汹涌的煤  其实,远去的不仅仅是黄金十年——  多么辉煌的年代啊  综采机分明就是印钞机  煤,分明就是货真价
期刊
祖母在世时喜欢吸旱烟  对于稍微年轻一点儿的人  他们是不敢享用的  那烟在乡下老家叫小叶子  劲特别大。闻着呛,要咳出肺来  那年夏天。祖母拿着旱烟锅  坐在门口面向西看夕阳  祖母把烟锅吸得越红  磕在地上石头的声音越响  有一天,祖母把自己也搕进了泥土  送寒衣  这个飘着小雨的夜晚  透过一堆燃起的火焰  忽明忽暗里  父亲,我看到您的面容  冷吗?父亲。这个寒风拂面的夜晚  在您曾经工作
期刊
冬天里的苔藓  这片土地,我认识的每一片叶子  此时都穿上了冬装  浅绿的叶子都变成淡黄  或者泛红。或者一树  都没有一片叶子  你想要的色调  会在明春的园子里嬉戏  冬天里的一块苔藓  大山上的一小点绿意  你有时连成一片  有时小如指头  有时你就是一个人  躲避阳光,长在石头上  活在阴影里  眼眸里的渴望已经干涸  冬天里的一块苔藓  森林里织就的  一块绿色的小衣裳  活得小小心心 
期刊
在他的喘息声中,我仿佛听到他心里的哭泣:也许这将是最后一次了,虞姬,我的虞姬,我们没有机会了——  在天寒地冻的垓下,我听到了死亡那渐渐逼来的脚步声。分分秒秒都变得如此珍贵,却又如此漫长。我相信大王和他的将士们也都听到了,只不过大家都心照不宣而已。  荒草摇曳,枯枝如一只只瘦骨伶仃的手,痉挛着伸向苍茫天空,将天空抓出一道道的伤痕。西天边,残阳给四周的景色泼洒上一层血色,新鲜的血的腥气从有厮杀声的地
期刊
甘肃煤矿职工书法家协会主席、靖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原工会副主席马积森先生,是一位志存高远、心系丹青的“士君子”;一位恪守信念、矢志以求的优秀政务工作者;颇具造诣的书法家及有一定影响的艺术教育家。  马积森不仅在百里矿区,就是在陇上翰墨之林,也有极广泛的影响。但由于为书法名气所掩,人们很少论及他的事功。其实,知人论事,他首先是一位企业领导干部,是为靖煤公司发展壮大奉献全部智慧并做出一定贡献的优秀党务工
期刊
茅盾在《可爱的故乡》中这样描述乌镇:“我的家乡乌镇,历史悠久,春秋时,吴曾在此屯兵以防越,故名乌戍,何以名‘乌’,说法不一,唐朝咸通年间改称乌镇……”茅盾没有专门考证乌镇何以名“乌”,有人却做过探究,乌镇得名的最真实原因是这里土地肥沃,色泽较黑,且地势比周围高,故谓之“乌墩”,唐代建镇后遂称为乌镇。乌镇本来以京杭运河为界分两半,河西乌镇隶属湖州府乌程县,河东青镇隶属嘉兴府桐乡县,至一九五○年乌青两
期刊
王健是我从1978年结识至今,四十多年始终扎根生活的一位画家。初识王健,是我从北京调回山西时,偶尔发现他在山西省委1962年出版的《宣传手册》上刊登了一幅《夺煤》版画,而后又陆续在省内外报刊上见到他的各类美术作品。大约是1978年,在一次省美展作者座谈会上我们相识。在后来多年的交往中,我对他的认识越来越深了。  他自幼在上海,喜欢画画,小学时老师经常在星期天带他到上海美术馆看画展。六年级时,他的一
期刊
凤山君,吾之前辈也,画乡皖北萧籍人氏。今近知天命之年,依然勤于笔耕如昨,乃是将丹青绘事作为毕生修炼之法门,醉心其间不疲不倦纵笔写,胸中有大世界也。  凤山君的书画创作之路,颇受生养其地缘的因素影响。萧县籍画家、书法家享誉国内,民间能写擅画者以万计,究其原因是天地山川灵气之孕育也!萧县位于皖北,地处安徽、江苏、河南、山东四省交汇处。春秋时称“萧国”,秦置萧县。萧县居龙城,依凤山,傍龙山、龙湖、龙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