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的现实问题与发展建议

来源 :体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zhe_1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广场舞纠纷的角度,分析现阶段我国全民健身存在健身场地尤其是社区体育场地不足、现有健身项目无法满足中老年妇女的健身需求、全民健身路径实际管理不力、缺乏对群众文明健身的宣传引导、现行全民健身相关法规不够完善等问题。研究认为这些问题是因为我国现行全民健身整体情况无法适应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而造成的,提出加强全民健身场地保障、重视老年健身人群需求、加强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加强文明健身引导工作、加强全民健身法治建设等建议。
  关 键 词:社会体育;全民健身;广场舞;中老年人;中国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5)01-0045-06
  Realistic problems in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for national fitness
  ——Starting with outdoor dance disputes
  ZHAO Jun-hui1,TANG Yan2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730000,China;
  2.Department of Sports Education Training,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China)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utdoor dance disputes, the authors analyzed problems existing in national fitness in China at the current stage, such as insufficient fitness playgrounds, especially community sports playgrounds, failure of existing fitness programs to meet the fitness need of the middle and old aged women, inadequate management of actual approaches to national fitness, lack of civilized fitness promotion and guidance for the masses, imperfect national fitness 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currently effective, etc. The authors believed that these problems were caused by that the overall circumstances of national fitness currently implemented in China failed to adapt to the developing and changing of social environments, and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strengthen national fitness playground assurance; pay attention to the need of the elderly fitness people; strengthen national fitness approach management; strengthen civilized fitness guidance; strengthen national fitness legal construction, etc.
  Key words: social sports;national fitness;outdoor dance;elderly man;China
  据国家体育总局2013年《20~69岁人群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质状况抽测工作调查结果》显示:“群众参加体育健身的人数明显增加,经常参加体育健身的人数呈增长趋势,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参与度提高。” [1]随着全民健身运动推广,人民群众的健身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现在广为流行的广场舞。然而,近几年全国各地不断发生广场舞纠纷,广场舞已经从普通的健身项目发展成为一种受到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
  与其他全民健身项目相比,广场舞具有以下特殊性:第一,广场舞的参与人群较为集中,主要由女性组成,男性较少,其年龄结构又多集中于四五十岁之间;第二,广场舞娱乐性很强,在广场舞的开展过程中,一定要有音乐伴奏,且其伴奏音乐节奏强烈、声音高亢;第三,广场舞是群体性项目,在开展过程中追求“人多势众”的氛围,人越多气氛越热烈;第四,广场舞主要流行于人群密集地区,相对于农村地区,城镇中广场舞的开展更为广泛。基于以上特点,广场舞成为全民健身易引发纠纷的项目。然而,广场舞并不是引发纠纷的唯一健身项目,此类纠纷也出现于其他健身项目中,例如秧歌、甩鞭扰民引发的纠纷,甚至出现过因群众利用健身路径时噪音扰民造成的纠纷,这充分说明健身扰民引发的纠纷,不是广场舞项目独有的现象,而是居民自发进行全民健身时存在的普遍问题。只是因为广场舞参与人群基数大、数量多,广场舞纠纷发生的频率更高、影响人群更多,因而引发的社会关注度更高。
  对于广场舞纠纷现象,刘玉[2]认为其原因是因为噪音影响和管理方面的矛盾造成的,对于广场舞健身活动应该疏堵结合,提出通过场地建设、立法与监督制度予以解决。胡宏亮[3]认为活动场地不足是广场舞扰民的根源,提出通过场地建设与管理、加强健身召集人的引导与培训,解决广场舞扰民问题。于秋芬[4]认为广场舞纠纷是体育权利与居民安居权利之间的冲突,提出统筹利用政府力量和社会力量,从立法、司法、社会层面入手,解决广场舞纠纷问题。这些研究为解决广场舞纠纷提供了思路,但如果仅就事论事的解决广场舞问题,不解决全民健身发展与社会发展不适应的问题,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因健身而引发的纠纷。因为在我国全民健身开展20年中,全民健身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巨大改变,群众健身需求越来越大,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现行全民健身供给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巨大变化。以广场舞纠纷为代表的各类健身纠纷,正是由于我国全民健身活动现状无法适应我国社会巨大变化造成的。   本研究以广场舞纠纷为切入点,审视广场舞纠纷暴露出的全民健身发展至今遇到的现实问题,将全民健身发展置于我国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思考我国全民健身应如何发展,以便更好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变化,适应社会老年化、城镇化的发展趋势,满足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与转型带来的人民群众不断增加的健身需求,为我国未来全民建设的发展提供参考。
  1 我国全民健身发展现状
  自1995年我国实施全民健身以来,分别于1996、2001、2007和2013年进行了4次全国范围内的全民健身调查,通过对这4次调查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全民健身发展的整体态势为:1)全民健身观念深入人心,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比例不断提高。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群比例,从1996年34.34%上升到2001年35.0%、2007年41.5%,2013年达到49.2%,而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群比例从1996年的15.5%,逐渐上升至2001年的18.3%、2007年的28.2%,至2013年达到32.7%。2)青少年与中老年人是我国全民健身的主要参加人群。从健身人群年龄结构看,我国健身人群从青少年到中年的人群比例逐步降低,到中老年开始又逐步升高,形成“马鞍形”,这一现象出现于4次调查中,这预示着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青少年和中老年人将依然是我国全民健身人群的主要组成部分,青少年参加全民健身活动主要由学校体育提供,而中老年人健身需求的满足必须依靠政府和社会力量,如何满足这部分人群的健身需求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将是我国全民健身必须解决的问题。3)可供全民健身开展的正规场地依旧不足,非正规公共场所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健身场地。能利用正规体育场地进行健身的人群在1996年为29.4%、2001年为28.8%、2007年为40.3%、2013年稍有下降为38.3%。能利用正规场地进行健身的人群比例总体呈现增加趋势,体育场地紧缺的问题较全民健身开展初期已经得到一定缓解,但现有体育场地仍然无法满足全民健身对场地的需求,大部分健身人群依旧需要在公共场所等非正规体育场地进行健身活动。
  从以上发展态势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全民健身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尤其是中老年人的健身需求。对于我国全民健身的主要参与者中老年人来说,在我国现阶段体育场地不足的情况下,很多对场地要求高的健身项目难以在公共场地得到开展,他们只能选择在公共场地便于开展的健身项目。广场舞对场地要求不高,仅需要一片空地即可开展,其运动量较适合中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其趣味性、娱乐性能够吸引中老年人的健身兴趣,其社交性可以满足中老年人情感需求,众多特点使得广场舞在我国健身人群中迅速流行开来,成为我国全民健身重要的活动形式。广场舞的项目特点决定其必须在音乐伴奏的情况下进行,在开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对周围人群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广场舞没有大规模流行时,这种影响可以被忽视,随着参与人群的增多,广场舞对周围人群的影响越来越大,当这种影响大到无法忍受时,周围人群便以各种形式阻止健身人群开展广场舞运动,并逐渐演变成广场舞纠纷。
  2 广场舞纠纷暴露出的全民健身问题
  2.1 健身场地尤其是社区体育场地不足
  在广场舞纠纷产生的原因中,最重要的是广场舞开展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影响了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纠纷地点多发生于住宅小区或邻近居民区的广场、公园。广场舞健身参与者选择这些地点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小区、公园内有花有草、绿树掩映,环境宜人,二是因为小区、公园离家近,来去方便,不受交通限制。我国居民习惯于选择距离住地或单位较近的锻炼场所进行健身,2007—2013年统计数据显示,距离居民居住地超过1 km的锻炼场地占40%以上。显然,便于随时就近进行健身活动的社区体育场地明显不足。我国全民健身场地不足的情况由来已久,历次全国群众体育调查都显示存在此一问题,并已经引起学者关注[5-8]。而在我国原本不多的体育场地中,社区体育场地不足的情况更加严重,据全国第5次体育场地普查工作显示,2003年,全国体育场地共有81万多个,较1996年增加约20万个,但布局不合理,其中城市居民最需要、也最常利用的社区体育场地仅占全国体育场地的5%,所有场地中,对外开放的体育场地不足26.78%。这种情况致使群众只能选择其他公共场所进行健身,这种现象如今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2013年利用非正规体育场所健身的人群占61.7%,比2007年的59.7%还增加了2.0%,这说明在2007—2013年,全民健身场地的建设速度明显落后于全民健身人群的增加速度。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大量人口进入城市,一方面使得城市区域快速向外部扩张,使原本在城外的公园成为城内公园,另一方面城市内部建筑密度不断增大,挤压城市空地,使原来远离住宅的广场、公园离居民住宅越来越近。在以往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主要考虑“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18],缺乏全民健身需要的考虑,因此我国已建成的城市社区,尤其是老城区社区群众健身场地更为紧缺,使得大批群众聚集在为数不多且离居民住宅较近的公共场所处进行健身活动,随着健身人数的不断增多,对周围居民生活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最终引发各类健身纠纷。
  2.2 现有健身项目无法满足中老年女性的健身需求
  根据调查,2007年全国有3.4亿城乡居民参加过体育锻炼,其中男性是1.94亿,女性是1.46亿[5]。根据2013年10省市15~65周岁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里,有49.2%的人参加过体育健身活动,其中,男性为50.2%,女性为48.2%[1]。2012年,全国总人口13.5亿人,其中15~65岁占74%[14]。按此推算,2012年全国女性中有2.35亿人参加过健身活动,比2007年增加8 900万人,增幅达到60.9%。虽然这个数字并不十分准确,但足以说明,通过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我国女性健身人群大幅上升,出现大量女性健身人群,根据我国几次群众体育调查显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比例增大。这说明在增加的女性健身人群中,相当大一部分属于中老年人,从而显示我国中老年妇女的健身需求强烈。   3 对未来全民健身发展的建议
  3.1 加大全民健身场地保障
  十八大明确提出:“要确保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随着我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和全民健身思想的深入人心,人民群众参加健身活动的人数将会大大增加。同时,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2013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7.3亿,城镇化率为53.7%,根据规划,预计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60%左右[17]。城镇化程度越高,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口进入城市,这将使全民健身场地不足的现状更加严重。对于已经建成的社区和规划建设的社区,加强全民健身场地保障可以从不同方面着手。
  对于已经建成的社区,应该发挥社区内已有体育场地功能。由于我国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各社区都有相应的中、小学校,各学校的体育场地较为丰富和齐全。如果能够协调教育部门,打消学校关于安全等方面的顾虑,在节假日、寒暑假以及学校放学以后向社区居民开放学校内的体育场地,就能够大大缓解社区体育场地不足的情况。对于规划建设中的社区,应尽早将全民健身需求纳入到城市规划中去,根据社区规模、人口数量等制定社区全民健身场地规划,以保证在将来建设中能够建设足够的健身场地,或预留出一定的场地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健身需求。
  3.2 重视老年人健身需求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若以60岁为老龄标准,2014年将达到2.03亿,2026年将达到3.04亿,2039年将达到4亿人[19],我国将迎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结合我国多次群众体育调查显示,我国中老年人一直是我国参加健身的重要人群,这说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全民健身中中老年人比例将越来越大。我国社会老年化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空巢老人的增多,随着社会发展和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步入老年,新增加的老年人中空巢老人将越来越多。对于空巢老人而言,由于社会现实条件的限制,空巢老人不可能每天都享受到子女和亲人的看望和关怀,空巢老人也渴望得到朋友、邻居的关心和交流[20]。健身活动对他们而言是情感交流的主要方式,也是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与人交流的重要途径,这意味着对于老年人来说,健身除了具有锻炼身体功能以外,还具有调节心理、情感等功能。
  未来全民健身应该进一步重视老年健身人群健身需求,加强老年人群健身研究,修建适合于老年人健身的场地,开发适合老年人健身的项目,设计适宜老年人使用的健身器材,建立完善老年体育健身组织,加强对老年健身的指导工作,以适应我国社会老龄年化的到来。
  3.3 加强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
  当前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实行受赠方管理、维护的方式,实际管理主体多是小区物业、公园管理处、社区居委会等机构,从表面上看这种谁受赠、谁维护的原则较为合理,但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全民健身路径由居民免费使用,管理主体无法从中受益,因此缺乏管理、维护动力,一般情况就是小区物业、公园管理处、社区居委会等机构将全民健身路径安装了事,既缺乏日常维护,在出现损坏后也不去及时进行维修,出现大量健身路径损坏后无人维修,大大降低了全民健身路径的实际使用率。
  针对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受赠方众多、管理不利、缺乏必要维护、对受损健身器材维修不及时的现状,可以考虑将全民健身路径的日常维护,交由所在区域的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统一进行管理。将维护、维修、管理费用纳入全民健身财政预算,以便于对本区域内的所有全民健身路径进行维护,出现损坏及时修复。一方面,可以在全民健身路径附近设置公告指示牌,在公告指示牌中公布该处健身路径管理部门的电话,便于当居民发现健身路径损坏时能够及时通知管理部门进行维修。另一方面,建立全民健身路径定期巡检制度,管理部门派出专人对辖区内所有健身路径进行巡检,一是对健身路径进行日常维护,以降低器材损坏率、延长器材使用寿命。二是发现损坏及时修复,以提高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率。
  3.4 加强文明健身引导工作
  我国全民健身的宣传工作主要是引导群众积极健身和科学健身,由于缺乏文明健身的宣传引导,群众尚未建立起文明健身的习惯,群众在健身过程中无法自觉做到文明健身。在群众无法自觉做到文明健身时,需要健身组织者能够担负起引导群众文明健身的任务。在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是群众健身的重要组织者,但现行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中,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主要任务是在全民健身中起到向公众提供传授健身技能、组织健身活动、宣传科学健身知识等全民健身志愿服务[21],尚无担负文明健身宣传的要求,即在我国群众自发健身组织中从组织者到参与者,既没有文明健身的宣传引导,也没有文明健身的组织引导,这造成了我国现阶段全民健身中不文明健身行为不断出现。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会越来越高,社会对各种生活方式的文明程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全民健身也应该适应社会文明的发展。为减少健身不文明行为,使全民健身健康发展,可通过宣传和组织两方面努力,引导群众进行文明健身。一方面,需要加大文明健身的宣传引导,在我国现行全民健身“积极健身、科学健身”的宣传理念中,加入“文明健身”理念,成为“积极健身、科学健身、文明健身”。在各类媒体有关全民健身的报道中既要引导群众积极健身和科学健身,也要引导群众文明健身,形成提倡文明健身的社会舆论。另一方面,加大文明健身的组织引导,通过改革现行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在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职责中,加入“组织引导公众进行文明健身”。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中,加入组织引导群众文明健身的知识和方法,在社会体育指导员审批与注册环节中,加入引导群众文明健身的要求。
  3.5 加强全民健身法治建设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民健身的健康发展需要更详尽的法律保障。从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颁布以来,我国全民健身法律法规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此后,国家又相应颁布了《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等国家层面的全民健身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应的配套法规,各省市也相应建立了全民健身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但我国现有的全民健身法治状况尚有许多不相适应的问题,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对全民健身领域的法治调控职能还缺乏应有力度和广度,全民健身立法与事业发展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22]。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每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维持社会稳定不可或缺的力量。然而,中小企业发展的道路极其崎岖,其经营规模、信用状况等诸多因素决定了自身难以获取发展的资金。如何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成为我国学者重点研究的课题。文章采用信息经济学下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一些相关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信息不对称; 融资  
【摘 要】从时空观念的肇始,到媒介时空概念的出现,再到媒介对时空观念的重塑,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来没有脱离过对时空之维的思索与探讨。本文对时空观念流变进行历史追溯,梳理了时空观念与媒介技术变革之间的共振关系,并对移动互联时代的时空建构进行反思,提出时空序列与人类认识序列的平衡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时空观念 ;技术变革; 时间媒介化 ;空间媒介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规
【摘 要】媒体融合的推进给出版业带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出版人需要及时调整观念,在图书开发方面,利用游戏的创意和游戏中的元素,实现图书与游戏的有机结合,为传统出版业的融合与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游戏IP读物 ;媒体融合 ;营销  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出版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媒体融合发展的今天,如何另辟蹊径,让传统出版业找到新的出路,是出版人面临的刻不
电话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一百多年了。当年它刚刚诞生时,它的发明者所追求的仅仅是能听到电话线另一端的声音,那样,空间就隔不断人们彼此之间的言语交流了。而现在的电话,早已不是1875年那个外表简陋、装置杂乱、效果不佳、通话费劲的怪物,它的功能和外形的变化,是电话发明者贝尔先生始料未及的。  电话诞生时正是中国的清朝,慈禧太后利用它来监视光绪帝,说句玩笑话,老佛爷成了开发电话新功能的第一个中国人。事实上,电
【摘 要】作为政治传播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政府形象传播研究近年来受到了国内传播学界的不断关注。曹劲松《政府形象传播》一书深入探究了政府形象传播的“道”与“术”,书中既有切实可行的实战策略,又有体系完备的理论建树;既有典型个案的深入剖析,又有共通经验的深刻总结,可谓近年来中国政府形象传播研究领域的又一精品力作。  【关键词】政府形象传播;政治传播;策略;理论  从“香烟局长”事件到“空饷门”事件,从
2020年12月12日,中央农广校一楼大厅,人潮涌动。一场以“建校40周年”为主题的校史会史展览,在这里举行。“放眼祖国山川海洋,我的讲台连接四方,绿色的电波架起桥梁……”校歌《播种春天》在唱响,一张张生动的历史图片、一件件真实的文献实物,铺展开一幅中央农广校的历史画卷。农广校教师和农民学员在“光阴的故事”里,感受着时代前行的澎湃潮声。  40年来,守初心,担使命。由农村改革孕育,与“三农”同行,
【摘 要】总编室作为出版社主营业务的枢纽、协调部门,对产品的顺利出版及营销推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按照规范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思路,在出版流程中推行精细化管理,加强基础建设,总编室才能以更强有力的姿态参与出版营销管理,与时俱进,不断进步。  【关键词】总编室;出版营销;精细化管理  总编室作为出版社主营业务的枢纽部门,承上启下,牵一发而动全身,其工作流程的规范、创新,其协调、把关能力和执行力等都对产
【摘 要】本文选取2012至2017年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的29篇人物型电视系列报道,通过对获奖数量、报道内容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进而观照优秀的人物型电视系列报道在报道主题的选定、报道人物的选取、制作手法的选择方面是如何谋划的,试图为人物型电视系列报道策划总结一些经验,为创作者提供一些思考方向。  【关键词】人物型电视系列报道;新闻策划;报道主题;报道人物  我国最早的系列报道出现在改革开放以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赞美,也反映出人们认为教师这一职业应该是快乐和幸福的。然而,年复一年的重复劳动和轨道式生活、升学率和职称评定的压力,使得广大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群体,往往难以感受到快乐和幸福。现实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会产生职业倦怠,缺少幸福感。为此很多专家著书立说,从职业理想到工作追求,再到读书养性等方面深入求索,试图破解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难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痛
【摘 要】新媒体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医学科普期刊渠道建设日趋成熟,技术和渠道已不是传统期刊发展的羁绊,必须更加注重内容的打造,用科学性、权威性、有用性、安全性、趣味性的内容,凸显健康主流媒体的内容优势,赢得公信力。让内容成就品牌,成为期刊决胜的王牌。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医学科普期刊;内容;品牌  随着传媒竞争的加剧,内容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得到推崇,许多人强调内容建设对于整个信息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