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ch19870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治素养是当今和未来社会公民不可缺少的基本素养。初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学校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让他们知法、守法,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道德与法治是初中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提升学生法治素养的重要素材和途径。作为初中政治教师,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提升他们的法治素养。因此,笔者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谈一些见解。
  一、法治素养的内涵及构成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包括道德品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几个方面。而法治素养是指人们对法律的知识内化、实践运用,并自觉提高的能力和素质。从其构成来看,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法律知识。指所有现行法律条文的规定,也包括对法律精神的一种基本认识。对初中生而言,主要是指领会我国基本的法律精神以及知道与青少年相关的法律规定。第二,法律意识、法律信仰。指法律规范内化为思想观念,对法律敬畏、服从,自觉维护法律权威。第三,法律行为。指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矛盾纠纷,用法律调节争端,来维护自身的权益,自觉履行相应的义务。
  二、目前初中法治教育及学生法治素养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学校法治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目标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青少年学生依法保护自己正当权益的能力比较弱,法律意识、法治观念比较淡薄。首先,道德与法治课不被重视。与其他科目相比,道德与法治学科不是主科,学生缺少学习动力,学习法律的兴趣不高,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课堂教学质量因此而受到较大影响。其次,学生的法律知识欠缺,法冶素养不高。有的学生对法律常识认识模糊,不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生活中遇到侵犯自身权益的问题时,不懂得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
  三、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法冶素养的策略
  (一)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以案说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引用案例进行教学,选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一些真实事件,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而帮助他们正确理解法律和运用法律。例如,在讲授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相关内容时,我选取了《法治在线》播出的许某恶意取款构成盗窃罪被判刑的案例。进入新课前,抛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许某因盗窃罪被判刑,给我们什么启示呢?然后,再进入对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们结合案例进行讨论分析。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理解只有公民的合法财产,才属于个人所有,而其他通过非法方式获取的财产,都不在合法财产的范围内。
  2.结合时政热点,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道德与法治课具有鲜活的时代性,教师在课堂上结合一些时政热点进行讲解,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责任感,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他们认知、辨别、参与社会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多关心国内、外时政热点,并适当地引导学生联系课本知识来分析时事。
  3.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
  在教学中,创设适当的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公民义务》时,八年级学生对公民的义务了解不多,对履行义务的意义知之甚少,甚至会有“履行义务是大人的事,我年纪还小,履行义务与我无关”的想法,等等。因此,我运用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将图文材料以小品方式表演出来,帮助学生树立纳税意识,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偷漏税行为是可耻的,要受到法律处罚。
  (二)联系生活实际,让“法”融入学生心中。
  法治素养的培养和渗透,需要教师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进行讲解,将所见所闻,发生在身边的小事,结合相关法律进行有机的渗透,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增强法治观念,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对法律法规的理解能力。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多媒体已经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使原来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直观、形象和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对很多初中生来说,很多内容比较抽象,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例如,在讲授与宪法相关的内容时,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把宪法的创立过程的专题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宪法的神圣,加深学生对宪法的起源、地位、特征、作用及法律效力等法律知识的理解。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结合法律内容的变化,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从而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兴趣。
  (四)延伸课堂,开展社会实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除了挖掘教材因素外,还要尽可能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或者模拟法庭,让学生获得在课堂学不到的经验和知识。
  (五)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的法治素养。
  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導师。学生在学校受教师的影响很大,只有教师自身具备良好的法治素养,才能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所以,要加强教师队伍自身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增强依法从教的意识。首先,教师要自觉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尤其是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法律条文,这样给学生讲解时也更有说服力。其次,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将传授知识与传授技能相结合,制订计划,这样才能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渗透法律知识。
  总之,初中生正处于人格培养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法治素养对学生以后的成长至关重要,这也是课程改革对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渗透法治教育,在不断提高教学实效的同时,引导学生将法律意识践行到生活中,确保青少年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
其他文献
生态旅游自产生发展至今已成为当今旅游业中的一大热点。我国生态旅游在顺利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尤其是存在不容忽视的生态问题与社会问题。针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能否正确地认识事物,对信息进行辩证、取舍,对他们的成长具有重大的影响。尤其在当今信息共享时代,各类信息充斥在初中生周围,对他们的生活、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采用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一、科学挑选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挑选案例是进行案例教学的重要基础。案例反映的内容不仅要体现学生掌握的政治知
我国足协管理体制发展水平已远远落后于我国足球发展水平,成为制约我国足球发展的桎梏。本文在国务院提出《中国足协改革总体方案》的背景下对我国足协管理体制进行分析,并指
社会发展越来越迅速,国民素质也越来越高。思想品德教育已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中学生来说,要想形成良好的品德,树立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德育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培养健康向上的心理势在必行。笔者根据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在本文浅谈九年级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以便于能更好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中,
政治学科的时代性较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积极把握时事政治的重点、要点,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接受能力。教材作为课程的重要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
随着房地产经济发展迅猛,房地产开发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纳税金额可观,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其应缴纳的各项税款也给予极大关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品格结构是由多种要素共同构成的,而不同要素在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各不相同。其中,健壮的体格是品格结构的物质基础,渊博的学识是品格结构的知识基础
进行有效性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髙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体现就是:提髙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提髙学生主动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生
对于初中阶段的教育活动来说,政治学科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教学方法也丰富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与缺点。因此,在有些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将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以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综合运用指的是初中政治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与个性特征,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扬长避短,开展教学活动。  一、初中政治课程的具体教学现状  第一,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政治课程经常被忽视,一些学校领导与
课堂教学是政治课学习的主要方式,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教学设计。随着政治教学和日常生活的紧密结合,以及高考对考生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政治教学的要求也有很大不同,而且近三年的政治高考题中多次涉及数学的运算及思考方法。其中值得探讨是:将数学知识运用于政治课教学中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深入浅出地理解教学内容,也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适当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可化抽象为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