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鲜血拯救了200万人

来源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bai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澳大利亚悉尼市74岁老人詹姆斯·哈里森拥有一种稀有的猕因子(Rh)阴性血型,他的血浆能对溶血症自动产生一种治疗性抗体。哈里森从18岁起开始献血,过去56年中,他共向医院捐了984次血,迄今已经拯救了至少200万个溶血症婴儿的性命。哈里森被人们称为“拥有金手臂的男子”。
  詹姆斯·哈里森的血浆天生能对溶血症自动产生一种治疗性抗体,堪称是医学界的“无价之宝”。哈里森14岁那年就下定决心充当一名终身义务献血者,当时他接受了一场大型胸部手术,医生往他体内输了13升的救命血浆。输血救了他的性命,从那时起哈里森发誓,自己年满18岁后,也要当一名义务献血者。
  然而直到哈里森真正开始献血时,医生才惊讶地发现,他的血液中竟含有一种罕见的“救命抗体”,而这种抗体能够拯救无数溶血症患儿的生命。新生儿溶血症是严重贫血症的一种。在哈里森刚开始献血的那个年代,澳大利亚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名胎儿死于溶血症,一些患儿即使生育下来,也会遭遇永久性的脑损伤。
  当澳大利亚医生发现哈里森的血浆可以彻底治愈溶血症后,他们将哈里森视做“无价之宝”,从那以后,哈里森每隔几周就会到医院捐一次血,而他的血液输给那些溶血症胎儿的母亲后,就会彻底治愈胎儿的溶血症,使他们健康地降临到人世。后来医生又根据哈里森的捐赠血浆研制出了“D抗原”抗体疫苗,拯救了更多患儿的生命。
  由于他的血液是这样特殊和宝贵,澳大利亚有关医疗机构甚至还为他本人投了100万澳元的生命保险。哈里森说:“他们给我投了100万澳元的保险,所以我知道如果我出了什么事,我的妻子芭芭拉也会生活无忧。我当时一点也不害怕,我很高兴自己能够帮助别人。我签署了每一份保险表格,我当时就如同是签字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哈里森的血液帮助无数母亲圆了生儿育女梦,其中包括在澳大利亚悉尼市红十字血液银行工作的妇女乔伊·巴尼斯,巴尼斯在接受治疗输入哈里森的血液前,她总是在怀孕4到5个月时就会发生流产,医生诊断她和胎儿血型不合,导致她的胎儿患上了溶血症。当巴尼斯的体内输入了哈里森的捐赠血液后,她终于完成了做母亲的梦想。巴尼斯对哈里森说:“如果没有你,我将永远都不可能生下一个健康的婴儿。”
  哈里森的血液不但帮助了无数母亲生下了健康的孩子,甚至连他的亲生女儿特拉茜也是他的“受惠者”之一,特拉茜接受了父亲的输血后,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儿子。
  虽然哈里森今年已经74岁,并且和他结婚56年的妻子芭芭拉已经离开了人世,但他仍然继续坚持每隔几周就捐一次血,哈里森的女儿特拉茜说:“我为我的父亲感到骄傲,即使在我母亲去世后,他仍然在坚持献血。”
  哈里森说:“我从来就没有想过停下来。当芭芭拉去世后一周,我就又前往医院捐血了。芭芭拉的去世让我感到很悲伤,但我知道生活必须继续,我们必须继续去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芭芭拉会在天堂看着我,所以我仍然决定一如既往地继续捐献血液。”
  到2010年9月,哈里森将可能达到一个里程碑——完成一生捐血1000次的惊人奇迹。
其他文献
高校中的历史教育和德育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在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中,一则是因为该两端历史距离当代太近;二是通过中华民族被奴役与被压迫的惨痛经历,可以激发学生们的爱
三年前,为了纪念卢叨同志诞辰100周年、逝世20周年,老朋友、卢叨同志夫人韦立同志邀我和曾一石同志协助她编辑一本以照片为主、兼有文字的纪念集,定名为《乌山情——卢叨诞辰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这是人的大脑的天性.为了生存,大脑必须搜索、发现所有有意义的信息,并将其存储下来.孩子既然是好奇的,那么他就会去探索,去积极主动地学习.科学实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愈发恶化,国家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日益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当然为了落实这个顶层设计需要法治
期刊
功能完备的金融体系是高效经济的必要条件,但不稳定性是金融市场的固有顽疾.著名金融史学家查尔斯·金德伯格(Charles Kindleberger)认为,金融一直是一项重要而脆弱的业务.而
期刊
司法与民意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不仅是因为司法活动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还因为民意也影响司法活动。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价值。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这幅普普通通的楹联,却表达了一个朴素的人间哲理,在岁月洗尽铅华之后,这个哲理越发显得深刻.在卢叨同志诞辰100周年、谢世20周年之际,不知为何,
词块理论在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将词块理论和高职英语听力教学有效融合能极大的提高英语听力教学效果.本文阐述了词块理论在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同
鲁迅是很深刻的,所以我总是想先生是不会随便写一词、一句乃至一段文字的;鲁迅是很难理解的,所以我总是想尽可能地去读懂先生的意思。这想法也使我吃尽了苦头,有时候绕来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