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乡愁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斯蒂文·霍金是一位举世闻名的物理天才,被世人称之为“宇宙之王”。但是命运待他却十分残酷,21岁那年便被肌肉萎缩症禁锢在了轮椅上,随后,由于进行穿气管手术,霍金的说话能力也被剥夺,只能通过声音合成器发出声音与人交谈。长期的病痛折磨让霍金的身体逐渐开始萎缩、变形,医生断言他只能活两年,但是他却创造了医学史上的奇迹,这一坐就是30年。在多年的病痛折磨中,他并没有因为身体上的缺陷感到悲观而放弃生活,而是凭借着身残志坚的精神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无数的贡献。
  身为一名高中生,在初步阅读霍金之后,我觉得霍金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终于成为了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对于物理和哲学有着十分独特的看法。霍金的一生一共经历了身体与心理上的两次放逐,虽然形式不同,但是却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霍金的“本我”意识,这一放逐形式的存在,同时也在另一种意义上突出了霍金为人的类的思考——乡愁。霍金在轮椅上生活了三十多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在寻找自我家园的同时不仅解读了自己的乡愁,同时也为人类解读了乡愁,这便是“哲学”,也是一种主体性缺少后的思想意识。霍金在怀着乡愁寻找精神自我家园的同时也等同于在寻找这种丢失已久的主体性。
  诺瓦利斯曾说:“哲学原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对此,我们可以从霍金的乡愁为起点开始思考,如果一个“本我”已经逐渐丧失了的“自我”,不用压抑便可以被放逐了“本我”的自我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之意义、存在之价值根本上说存在之存在,便会无限程度上逐渐放大自己的意识能动性。这种意识能动性的存在使得霍金的理论逐渐走向了最高级别,也可以称之为是“终极理论”。霍金在有生之年把自己的乡愁完全寄托了在这种理论上,这让他在很大程度上体验到了家园的感觉。但是,这也无疑可以说是一种海市蜃楼,一旦时间到了海市蜃楼消失人们就会随之产生更加深远而浓厚的乡愁,也正是这种原因让霍金怀着无限的乡愁去等待一个又一个海市蜃楼。
  在读懂霍金之后,我深刻的体会到我们人类作为宇宙中的一种生命体存在亦是如此,我们的主体性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一次次建立,却又一次次被剥夺至失去。同样随之而来的就是海市蜃楼一次又一次的在消失之后,却又一次以此的出现。从我们人类诞生初始便开始,那种一次又一次建立起来的主体性在一次次变成假象之后,我们可以想象到:“人类”已经不再是“人类”,而是一种“披着人皮的虚无”。这种主体意识的消失相较于古神话中“上帝之死”以及哲学家们的“哲学之死”来说性质上存在很大的不同,将人类的乡愁再次无限的放大,甚至说是打入到了万劫不覆的乡愁深渊。
  于是,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们不甘于屈服于这样悲惨的现实,不愿意生活在毫无意义的世界里,经过无数次理性分析,试图发现现实、寻找现实的“达达主义”诞生了。不久之后,哲学家们在碑文上拓下了超现实的绘画,将之与哲学融合在一起,这让疯癫的哲学表现形式、无意识的文化创作成为了主题。但是这种主题的存在依然没能帮助人类找到生命的主体,超出现实、寻找现实的达达主义随后便与之殊途同归,坠入深渊,同样而来的是人们依然没能摆脱乡愁的缠绕,依旧是在不尽的时间长河中寻找归宿。与其说霍金宣布“哲学死了”,不如说霍金宣布“主体死了”,甚至可以将其理解为人类所谓的哲学“从未活过”,甚至从未存在过,这无疑是最悲惨的现实。于是霍金开始了新一番的思考,他甚至尝试着将哲学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去思考和分析,但是最后却发现这依然演变成了一个哲学问题,与其说思考“人类如何在布满黑洞、满是粒子中的宇宙中自由生存”,那不如说是思考如何在“布满黑洞、粒子的宇宙中寻找主体,并使其可以驾驭万物”。这不难理解,最终的目的仍然是希望能够让人类在宇宙中找到主人翁的感觉。
  当我再一次深读霍金之后,我觉得,哲学并未死去,事实上哲学依然是存在的,哲学对于人类的意义等同于“上学对于学生的意义”,并非是毫无作用的。霍金的乡愁源于人类的乡愁,指的主要就是“主体丧失了主体性”,且急迫的去寻找这种主体性。在我们人类诞生至今,在某个特殊的阶段导致主体性丧失,人类在苦苦寻找之后依然未能寻到结果。哲学就是丧失主体性的主体确立自己主体性的过程,随着人类的诞生与灭亡,哲学便也会存在或失去。而我们生为地球的主体,在这个寻找主体性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定的问题和困难导致行差踏错,不可置疑的是,一旦过程中确立的内容或者寻找的方向出现错误,整个人类与社会的價值观必然会形成一个盲区,这无疑是一个主体在寻找主体性的过程中有待解决且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知道,在这无尽的岁月里,如何确立主体的主体性,并将其作为一个完整的、逻辑的、历史的解读,离不开我们人类更多的系统阅读和细致解读,但是无论如何,只要哲学还健在,这些工作的价值便永远不会失去,在寻找和发现中我们付出的精力和汗水不会白白浪费,我们有理由相信,主体终会有找到的一天,人类的乡愁也终会有豁然开朗的一天。
其他文献
摘 要:作業设计是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模块。合理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初中学生作业完成效率,而且可以提高初中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因此,本文以初中语文课程校本作业开发为背景,对初中语文课程校本作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几点优化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校本作业;开发  语文课程是在初中教学中基础工具课程,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模块。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初中语文校本作业开
期刊
Abstract:In history,there are many real cases to prove whether institutional factors can influence entrepreneurship,and institutional factors often exist as the external influence of entrepreneurship.
期刊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立足于初中学生生活的实际,以初中学生的参与为主要途径,将抽象的理论问题生活化,将生活问题化为学习内容,并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本文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了实践探索:保障三维目标的完整;拓展生活化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情境;开展生活化活动。  关键词:思想品德;初中;生活化;实践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
期刊
摘 要:在五四时期的女作家中凌叔华较早地对新式女性的家庭婚姻进行思考,她敏锐地意识到五四以来新式女性在婚后生活中有追求人生价值的强烈愿望,对新式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角色定位以及事业家庭的选择发出质问,同时也对女性解放和成长问题做延续性思考,突出展现了时代背景下新式女性面临的挑战和抉择。  关键词:新女性;角色定位;人生价值  与同时代的作家相比,凌叔华比较具有独特性。她既关注旧式女性的人生命运,也思
期刊
摘 要:在应用写作教学系统中主要包括训练教学、例文教学以及理论教学等环节,各环节都有各自的作用。而例文教学承上启下,不仅可以印证写作理论知识,而且能夠给学生写作训练提供借鉴与例文,是正确引导学生将写作基础知识转化成写作技巧的重要方法,但该环节也是写作教学中最有可能不被重视的。为了可以提升应用写作教学水平,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在作文讲评中采取例文教学法。  关键词:作文讲评;例文教学;初中语文  在初中
期刊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简单,着重培养初中生的语言表达及写作能力。以往语文课堂教学常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作业形式单一,趣味性不强,导致初中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普遍偏低。文章从多个方面对初中语文校本作业设计加以探讨,依托多元教学方法,增强课堂实效性,以期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及初中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校本作业;设计形式  新课程改革使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方法等
期刊
成人做错事,有时非常希望别人能给个台阶下,我们的学生也是如此。他们处于成长阶段,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过失,有的學生举止往往是下意识的行为,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事,给学生一个台阶下,就是给他们一个认识改正的机会。  一、用心呵护,静待花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尊严是人类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的潜在力量,相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也就是从根本上摧毁了学生成长的力量。教师对学生只有
期刊
摘 要: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色彩游戏更受孩子们的欢迎。幼儿年龄小,作画能力还处于非常低级的水平,色彩游戏既能满足幼儿积极参与玩色的愿望,同时又弱化技能要求,帮助幼儿达到美术活动的快乐体验。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展开。”衢州,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文化的积淀和独特的环境造就了我园富有特色的园所环境。如何将我园的色彩游戏教学有机地与南孔文化相融合,促进幼儿的发展?
期刊
摘 要:标题是新闻的“一扇窗”,起着透视新闻中心思想的作用,因而新闻标题必须做到“生动抢眼,简洁明了”。政治新闻充满了政治性话语,而非一般日常生活用语,其标题同样具有浓厚的“政治性”,因此研究政治新闻标题英译很有必要性。读懂政治类新闻标题是政治新闻阅读的第一步,本文用较多的实例从标点符号、词汇变化、结构重构及时态特点这几个方面探究政治新闻标题的英译,以便帮助读者准确了解新闻的中心思想并启发读者继续
期刊
Absrtact:The national image is a relatively stable overall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a country by the public in various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 the world,among which the national cultural imag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