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職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适应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对传统的课程体系提出新的要求,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一方面要符合新时代行业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主动出击、积极探索、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行业企业一道设置课程,确保课程的顺利实施、科学评价和动态调整。
关键词:需求导向;物流管理专业;重构和实践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存在的痛点
(一)现有课程内容重复度高,缺乏系列特色教材
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当中,有些内容重复讲解、有些内容脱离实际、有些内容与实际岗位的关联度极低,一方面受到师资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现有的教材缺乏特色、内容重复度高。2010年骨干校建设时期,物流管理专业曾经围绕海南热带农产品物流方向立项了一批教材,但都是在教材名称前冠以“热带农产品”字样,如热带农产品运输管理、热带农产品仓储和配送管理等,各教材负责人都是单枪匹马完成教材出版任务,教材的内容并没有做出根本性改变。
(二)课程体系针对性不强、特色不鲜明
学校物流管理专业现有的课程体系与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一样“重课堂、轻操作,重理论、轻实践”,最终培养出来的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理论不扎实、动手能力差、操作能力弱”,无法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开设的课程都是围绕着物流的基本要素开设课程,包括运输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物流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等课程。这些课程都缺乏自身特色,没有把握住物流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前沿,与物流产业的现实严重脱节,更不能体现当下的高职教育特色。
(三)课程设置缺乏企业参与,校企融合度低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强的专业,对操作技能的要求高。现实的情况是企业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来,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未开展实质性工作。课程是专业的根基和灵魂,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离不开行业企业的参与,协同创新和产教融合是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与否。“两张皮”式的校企合作不能够适应海南物流产业的发展,更不能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高素质技能型物流专门人才。
二、课程体系重构与实践的思路
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契机,构建4个课程平台,包括公共通识课程平台、“双高”专业群共享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模块化课程平台。其中,公共通识课程平台、“双高”专业群共享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必修课程,模块化课程平台依据专业方向进行选择,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选修感兴趣的其它专业方向课程。同时,课程平台要与信息化教学同步,通过在线网络课程实现校内外资源共享,打造物流管理专业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一)构建“双高”专业群共享基础课程平台
学校“双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群由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电子商务4个专业组成。物流管理专业作为“双高”专业群的专业之一,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考虑到组群发展的问题,围绕产业链的组群逻辑要求专业群中的各个专业要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协调发展。因此,构建4门专业群共享基础课程,4门课程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包括《国际贸易概论》、《物流管理概论》、《国际货运概论》、《电子商务概论》。
(二)构建公共通识课程平台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公共通识课程平台包括公共通识基础课和公共通识拓展课。公共通识基础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军事教育》、《形势与政策》、《体育与健康》、《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等,公共通识拓展课包括拓展大学生的兴趣和熏陶,涉及技能、人文、艺术、文化等内容。
(三)围绕专业方向构建模块化课程平台
物流管理专业要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实际设置专业方向,构建模块化课程。基于“双高”专业群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的需要,设置港口物流、航空物流、国际物流、国内物流4个专业方向,相应开设《港口物流》、《航空物流》、《国际物流》、《电子商务物流》等方向课程。
(四)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之中
1“课程思政”作为科学的教学改革理念和发展趋势,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需要将专业知识、技术技能融入“课程思政”之中,立体化、全方位地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达到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的人才培养规格。
2课程体系重构要紧扣“课程思政”这一主题,“课程思政”要体现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
结束语
综上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适应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对传统的课程体系提出新的要求,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一方面要符合新时代行业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主动出击、积极探索、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行业企业一道设置课程,确保课程的顺利实施、科学评价和动态调整。
结束语
综上述,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现代物流业是聚集生产、加工、制造、仓储、运输、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功能,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复合性、战略性产业。现代物流业被确定为海南省十二大重点产业之一,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稳步推进,企业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产生了新的需求。当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与物流产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非常突出,既阻碍了物流产业的转型升级,也严重制约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简言之,以课程改革为主线实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解决困扰校企协同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关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岗证课赛融合的课程体系构建[J].王金妍.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11)
[2] 探讨岗位需求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余萌.才智.2020(14)
[3] 关于就业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 刘小更.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12)
关键词:需求导向;物流管理专业;重构和实践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存在的痛点
(一)现有课程内容重复度高,缺乏系列特色教材
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当中,有些内容重复讲解、有些内容脱离实际、有些内容与实际岗位的关联度极低,一方面受到师资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现有的教材缺乏特色、内容重复度高。2010年骨干校建设时期,物流管理专业曾经围绕海南热带农产品物流方向立项了一批教材,但都是在教材名称前冠以“热带农产品”字样,如热带农产品运输管理、热带农产品仓储和配送管理等,各教材负责人都是单枪匹马完成教材出版任务,教材的内容并没有做出根本性改变。
(二)课程体系针对性不强、特色不鲜明
学校物流管理专业现有的课程体系与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一样“重课堂、轻操作,重理论、轻实践”,最终培养出来的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理论不扎实、动手能力差、操作能力弱”,无法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开设的课程都是围绕着物流的基本要素开设课程,包括运输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物流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等课程。这些课程都缺乏自身特色,没有把握住物流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前沿,与物流产业的现实严重脱节,更不能体现当下的高职教育特色。
(三)课程设置缺乏企业参与,校企融合度低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强的专业,对操作技能的要求高。现实的情况是企业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来,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未开展实质性工作。课程是专业的根基和灵魂,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离不开行业企业的参与,协同创新和产教融合是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与否。“两张皮”式的校企合作不能够适应海南物流产业的发展,更不能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高素质技能型物流专门人才。
二、课程体系重构与实践的思路
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契机,构建4个课程平台,包括公共通识课程平台、“双高”专业群共享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模块化课程平台。其中,公共通识课程平台、“双高”专业群共享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必修课程,模块化课程平台依据专业方向进行选择,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选修感兴趣的其它专业方向课程。同时,课程平台要与信息化教学同步,通过在线网络课程实现校内外资源共享,打造物流管理专业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一)构建“双高”专业群共享基础课程平台
学校“双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群由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电子商务4个专业组成。物流管理专业作为“双高”专业群的专业之一,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考虑到组群发展的问题,围绕产业链的组群逻辑要求专业群中的各个专业要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协调发展。因此,构建4门专业群共享基础课程,4门课程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包括《国际贸易概论》、《物流管理概论》、《国际货运概论》、《电子商务概论》。
(二)构建公共通识课程平台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公共通识课程平台包括公共通识基础课和公共通识拓展课。公共通识基础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军事教育》、《形势与政策》、《体育与健康》、《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等,公共通识拓展课包括拓展大学生的兴趣和熏陶,涉及技能、人文、艺术、文化等内容。
(三)围绕专业方向构建模块化课程平台
物流管理专业要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实际设置专业方向,构建模块化课程。基于“双高”专业群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的需要,设置港口物流、航空物流、国际物流、国内物流4个专业方向,相应开设《港口物流》、《航空物流》、《国际物流》、《电子商务物流》等方向课程。
(四)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之中
1“课程思政”作为科学的教学改革理念和发展趋势,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需要将专业知识、技术技能融入“课程思政”之中,立体化、全方位地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达到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的人才培养规格。
2课程体系重构要紧扣“课程思政”这一主题,“课程思政”要体现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
结束语
综上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适应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对传统的课程体系提出新的要求,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一方面要符合新时代行业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主动出击、积极探索、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行业企业一道设置课程,确保课程的顺利实施、科学评价和动态调整。
结束语
综上述,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现代物流业是聚集生产、加工、制造、仓储、运输、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功能,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复合性、战略性产业。现代物流业被确定为海南省十二大重点产业之一,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稳步推进,企业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产生了新的需求。当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与物流产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非常突出,既阻碍了物流产业的转型升级,也严重制约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简言之,以课程改革为主线实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解决困扰校企协同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关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岗证课赛融合的课程体系构建[J].王金妍.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11)
[2] 探讨岗位需求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余萌.才智.2020(14)
[3] 关于就业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 刘小更.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