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幼儿;音乐教学;唱歌;律动;节奏
【中图分类号】 G61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7—0121—01
一、拉近距离,引起情感共鸣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教师与幼儿之间配合得是否默契。若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双方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如要保证桥梁的正常沟通,让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接受教师,我认为关键是教师要“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离,“以童心唤童趣”。在教学中应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短与孩子的距离。教师要利用活动间隙播放一些幼儿熟悉的乐曲,充分调动他们感受音乐的每个细胞,感受后可通过一些体态律动让他们体会到成就感。经常进行有节奏的身体动作能大大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二、创设意境,丰富歌曲表达形式
1.讲述故事,引发兴趣
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幼儿园的歌词教学中,教师可注重把歌词转化为孩子们爱听的小故事作为教授新歌的导语,或者以故事情节贯穿整堂课,用生动的语言向他们讲解。例如,在《汽车开来了》一课教学时,幼儿听了两遍录音便会范唱了,但绝大多数是面无表情地唱。教师可以启发他们:“你们坐过汽车吗?谁说说坐汽车时的心情?”小朋友一下子来劲了,坐过汽车的幼儿纷纷举手回答,他们有的去过北京、上海、南京……我又说:“老师今天带大家去旅行。”于是教师扮起了司机,孩子们扮乘客,在教室里转起圈来,边玩边唱刚学过的歌曲,小朋友们个个情绪饱满,兴奋异常。
2.范唱感染,激发欲望。
要训练幼儿的节奏感,教师先要具有一定的音乐素质,每听到一首歌,教师先要通过自己的眼神、表情、动作等表达对音乐的理解。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如何让幼儿感知这一切呢?这时就需要教师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进行有感情的范唱。例如,在歌曲《快乐的小厨师》中,教师进行了两次范唱。第一次范唱是清唱并借助于动作,让幼儿感知歌曲的美妙、欢快活泼及有趣;第二次范唱是边弹边唱,让幼儿根据教师唱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描绘出歌曲中所唱娃娃厨师切菜切肉、翻炒做饭,用心煮饭香、菜香味道好、贪玩煮饭焦、菜焦真糟糕的有趣画面。
三、通过欣赏,提高鉴赏能力
1.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音乐。
幼儿对事物的首次印象一般是比较深刻的,在首次给幼儿欣赏音乐作品时,尽量使幼儿对音乐产生一种美好而深刻的印象。例如,在欣赏《我在梦中笑》时,教师要求幼儿闭目聆听音乐,并跟随教师有感情的配乐讲解,在脑中展现出一幕幕妈妈为小宝宝辛苦的画面,和小朋友在睡梦中甜甜笑的美丽画面,使幼儿情不自禁地与音乐融为一体,更深地感受乐曲的旋律美及意境美。
2.通过动作,表现音乐。
如在欣赏《动物狂欢节》这组乐曲时,教师先提出要求,让孩子们只用动作不能出声,听一至三遍音乐,并观察孩子们的反应。结果,有的孩子很快用动作表现出了乐曲中个别动物的动作。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鼓励幼儿随着乐曲中动物角色的变换,发挥想象,大胆地自编动作,使幼儿在边听边想边做的过程中感知音乐,表现音乐。
四、节奏教学方法多样化,效果更优化
1. 巧妙引导,创设情景,感受节奏。
在学习节奏时,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激发幼儿兴趣。如:有一次,教师组织小朋友做散步的音乐游戏,小朋友先睡觉,然后起床,之后是散步,当打雷之后下雨时,要求幼兒跟上节奏小跑着回家,活动中孩子们很开心,但是秩序不好。于是,我马上改变指令:“这一遍,我们学一学老奶奶散步。”把节奏变慢,幼儿就有意识地把脚步放慢了下来,然后改成“解放军叔叔散步”把节奏的速度提高,幼儿也能跟上去了,最后让幼儿自己探索:还可以学谁,怎么走?就这样,通过老师的不断引导,幼儿的注意力会比较集中,也会很投入。
2. 借用图谱,巧学节奏
《闪烁的星星》这首儿歌,大家都很熟悉,教师要事先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星星图片,让幼儿进行创编节奏,幼儿可以按星星的大小来编节奏,按星星的位置高低来编节奏,按星星的颜色来编节奏,按星星分量的多少来编节奏。所以同样是一个星星,按其特征的不同,有的把它当作四分音符,有的把它当作八分音符,幼儿积极主动地创编出了自己喜欢的节奏。创编节奏,使幼儿的节奏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学习变得更主动,而且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编辑:王金梅
【中图分类号】 G61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7—0121—01
一、拉近距离,引起情感共鸣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教师与幼儿之间配合得是否默契。若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双方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如要保证桥梁的正常沟通,让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接受教师,我认为关键是教师要“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离,“以童心唤童趣”。在教学中应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短与孩子的距离。教师要利用活动间隙播放一些幼儿熟悉的乐曲,充分调动他们感受音乐的每个细胞,感受后可通过一些体态律动让他们体会到成就感。经常进行有节奏的身体动作能大大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二、创设意境,丰富歌曲表达形式
1.讲述故事,引发兴趣
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幼儿园的歌词教学中,教师可注重把歌词转化为孩子们爱听的小故事作为教授新歌的导语,或者以故事情节贯穿整堂课,用生动的语言向他们讲解。例如,在《汽车开来了》一课教学时,幼儿听了两遍录音便会范唱了,但绝大多数是面无表情地唱。教师可以启发他们:“你们坐过汽车吗?谁说说坐汽车时的心情?”小朋友一下子来劲了,坐过汽车的幼儿纷纷举手回答,他们有的去过北京、上海、南京……我又说:“老师今天带大家去旅行。”于是教师扮起了司机,孩子们扮乘客,在教室里转起圈来,边玩边唱刚学过的歌曲,小朋友们个个情绪饱满,兴奋异常。
2.范唱感染,激发欲望。
要训练幼儿的节奏感,教师先要具有一定的音乐素质,每听到一首歌,教师先要通过自己的眼神、表情、动作等表达对音乐的理解。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如何让幼儿感知这一切呢?这时就需要教师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进行有感情的范唱。例如,在歌曲《快乐的小厨师》中,教师进行了两次范唱。第一次范唱是清唱并借助于动作,让幼儿感知歌曲的美妙、欢快活泼及有趣;第二次范唱是边弹边唱,让幼儿根据教师唱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描绘出歌曲中所唱娃娃厨师切菜切肉、翻炒做饭,用心煮饭香、菜香味道好、贪玩煮饭焦、菜焦真糟糕的有趣画面。
三、通过欣赏,提高鉴赏能力
1.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音乐。
幼儿对事物的首次印象一般是比较深刻的,在首次给幼儿欣赏音乐作品时,尽量使幼儿对音乐产生一种美好而深刻的印象。例如,在欣赏《我在梦中笑》时,教师要求幼儿闭目聆听音乐,并跟随教师有感情的配乐讲解,在脑中展现出一幕幕妈妈为小宝宝辛苦的画面,和小朋友在睡梦中甜甜笑的美丽画面,使幼儿情不自禁地与音乐融为一体,更深地感受乐曲的旋律美及意境美。
2.通过动作,表现音乐。
如在欣赏《动物狂欢节》这组乐曲时,教师先提出要求,让孩子们只用动作不能出声,听一至三遍音乐,并观察孩子们的反应。结果,有的孩子很快用动作表现出了乐曲中个别动物的动作。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鼓励幼儿随着乐曲中动物角色的变换,发挥想象,大胆地自编动作,使幼儿在边听边想边做的过程中感知音乐,表现音乐。
四、节奏教学方法多样化,效果更优化
1. 巧妙引导,创设情景,感受节奏。
在学习节奏时,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激发幼儿兴趣。如:有一次,教师组织小朋友做散步的音乐游戏,小朋友先睡觉,然后起床,之后是散步,当打雷之后下雨时,要求幼兒跟上节奏小跑着回家,活动中孩子们很开心,但是秩序不好。于是,我马上改变指令:“这一遍,我们学一学老奶奶散步。”把节奏变慢,幼儿就有意识地把脚步放慢了下来,然后改成“解放军叔叔散步”把节奏的速度提高,幼儿也能跟上去了,最后让幼儿自己探索:还可以学谁,怎么走?就这样,通过老师的不断引导,幼儿的注意力会比较集中,也会很投入。
2. 借用图谱,巧学节奏
《闪烁的星星》这首儿歌,大家都很熟悉,教师要事先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星星图片,让幼儿进行创编节奏,幼儿可以按星星的大小来编节奏,按星星的位置高低来编节奏,按星星的颜色来编节奏,按星星分量的多少来编节奏。所以同样是一个星星,按其特征的不同,有的把它当作四分音符,有的把它当作八分音符,幼儿积极主动地创编出了自己喜欢的节奏。创编节奏,使幼儿的节奏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学习变得更主动,而且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