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挚友老刘

来源 :世界华文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ji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老刘交往是近两年的事。
  那是我退休后在一次有关散文的座谈会上我们认识的。
  “我叫刘恩溥。文刀刘,恩惠的恩,末代皇帝溥仪的溥。”会后吃饭时,他既简练又清晰,声音洪亮地介绍了自己的姓名。他身材高大,却有些瘦弱,眉宇间透着豪气,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后我们一起又开过几次会,通过几次电话,特别是我写的几篇散文,通过电子邮件發给他,他中肯地谈出意见,令我对他刮目相看。于是,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我们的友谊也急剧升温。
  老刘今年70岁,退休前是一位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他在自己驰骋的天地里游刃有余,造诣颇深。上世纪60年代他就在《海鸥》文学杂志上發表过大量诗歌、散文和文学评论;近两年他写了不少报告文学;今年又出版了《刘恩溥诗文选》。他原来在外地工作,上世纪80年代作为人才引进,调回青岛。
  他功底扎实、勤勉好学,有独到见解,从不人云亦云,也不会因为你做过某编辑部主任就曲意恭维。我特别欣赏他的坦率正直,没有虚荣假套。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茫茫人海,难觅知音。人们向往俞伯牙与钟子期纯真、高尚的友谊,他们的佳话流传至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有些人注定会成为我们人生的过客,认识就认识了,交往只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那不过是一种生活的常态;然而,知音却可遇不可求。
  这两年我写了一些散文,每当写完一篇我总愿意请老刘提提意见。他总是读得很认真,读后逐句逐段地写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他为人真诚。你今天發给他一篇散文,明天他就会来电话,说文章他已经仔细读过,具体意见已由电子邮件给我發了过来。
  有一天早晨7点,床头橱上的电话铃突然响了起来,我从睡梦中惊醒。因为读书、写作,我睡得晚,起得也晚,朦朦胧胧地从床上爬起来接电话,一个洪亮的声音立即从听筒里传来,顿时我的睡意全无,原来是老刘。他说昨天我發给他的那篇散文,今天早晨4点他就起来读了,担心影响我休息,等到7点,才给我打了这个电话。他居然为别人考虑得如此周到,我很受感动。
  他每次读我的散文所提的意见,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从写作思路到表现手法;从人物个性到情节起伏;从悬念设置到结构安排;从典故运用到主题升华,他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开诚布公,推心置腹。
  有些意见我觉得很好,立即动手修改;有些意见虽然我不一定采纳,但往往对我有提示或启發作用。
  我曾在一篇文章里涉及到“抹地”的细节,老刘建议改为“拖地板”,我突然發现那是我们家乡早年的惯常说法,已经不符合现代人的语言习惯了;况且过去的水泥地早就铺上了木地板,与时俱进嘛,我当即改了过来。
  《忘不了那份情》这篇散文,是写我回母校的见闻和怀旧情思,最后一段是抒情,原来只有两句,显得不大够味。他提出后,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我增加到四句:“敬礼,亲爱的梧桐树,您婆娑的绿荫是母校迷人的风景;您阔大的枝叶呵护着莘莘学子人才辈出;您默默守侯着母校朝朝暮暮休戚与共;您见证了母校的沧桑巨变和她带给我们的那份浓浓的深情。”顿觉情意绵绵,韵味悠长。
  有时他提出某段落应该再充实几句话,我或许觉得可以不动,但他的提示令我举一反三,联想到另外的段落,是否需要加强诗性表达,引用几句古训,抑或增加几句工笔描写,因为毕竟自己更熟悉作品的结构与情节,写景与状物,抒情与哲思。
  我在《写作是美丽的》一文中,曾简略地写到自己的童话创作,出于对我的厚爱和尊重,老刘读完这篇作品后,希望我能加重笔墨,写写童话创作的成绩。“因为你的作品及其评论载入《中国童话史》了嘛!”老刘如是说。但是,我喜欢低调,不习惯张扬,这从反面启發了我。于是我回过头来重新审视原先的写法是否有悖自己的准则,反复斟酌后,反其道而行之,将之前主动的视角,改为被动的着墨,自己比较满意。老刘在电话中听了我的修改,不无幽默地说:“我这不是歪打正着嘛!”说罢,电话那头传来响亮的笑声。一点不错,可以说收到了异曲同工的效果。
  自然我也认真地拜读老刘的作品,并直言不讳地提出自己的看法,相互切磋,以求共同提高。
  令我特别感动的是,在一次会议碰面时,身材高大的老刘迎面走过来,笑吟吟地递给我一个用报纸包着的小长方体,我打开报纸一看,是他为我刻的一方图章,刻得相当标致,我非常喜欢,是我所有图章中刻得最好的一方。他说为了刻好这方图章,根据我名字的笔画安排和间架结构,他辗转反侧地揣摩了一个晚上,真让我过意不去。这似乎已经超出了文学的范畴,进入了人品的领域。
  难得有老刘这样的朋友,从他身上我学到了许多在别人那里学不到的东西,并常常被老刘的认真和坦诚所打动。
  “君子之交淡如水,高山流水会知音。”结识老刘,可以说自己遇到了知己,找到了知音。
  虽然与老刘交往的时间不长,却志趣相投、心灵互勉。那实在是一种没有功利,无欲无求,清澈透明、淡而悠远的人性彰显。有位诗人说得好:“一个不是我们有所求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老刘正是这样的朋友。朋友之间,一旦掺杂进功利,友情就会变味。
  故交诚然可贵,新朋照样可以成为挚友。
其他文献
从小我对文学就有着浓厚的兴趣。由少女而为人妻为人母,汉字在我的笔下被搬来挪去折腾得死去活来,好在,也有百十篇诗文散见各家杂志和报纸,便飘飘然硬往文人堆里挤,所有的空闲时间都充塞了诗文,无意于外界的变化,常因找不到创作素材和灵感而苦恼。  傍晚时分,揉着酸痛的双眼,抛下一地废纸,我走出了屋门……  时值深秋,郊野的傍晚有些苍凉。夕阳象一枚熟透的橘子,沉甸甸地挂在远处的树梢上。抬眼看去,见不远的地方蹲
期刊
母亲的眼睛,怎么说呢?我一直羞于文字记载。整天钻在文字堆里,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横竖看,兜底看,别人的母亲都挺优秀,面目慈祥。即使本身有什么毛病,作者也绝对不会真实呈现,而会避实就虚,巧描一幅朦胧的背影来丰富咱的想象力。  其实,我老早就对这个现象产生怀疑,既然女人有美有丑,母亲们为什么就美好得无可挑剔?世界上不可能只有我的母亲不够完美吧?可是又想,别人都极尽歌颂之能事,咱怎么可以另辟蹊径找抽
期刊
只要你耐住清贫和清苦,就会感到生活很轻松,人生很美丽,纵然你的理想老是实现不了,但只要你有一种不怕望断岸的决心和毅力,你的生命之舟就会勇往直前。  ——作者题  那年冬天,我们公司信誉一落千丈,特别是品质管理,客人们为我们公司赠送了一面“黄旗”,我们雅称“黄旗第一”。而这无声的警告,不得不引起总公司的高度重视,更换人马,全方位的整改和一系列的培训,争取1997年3月底获得ISO-9001国际标准论
期刊
佛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个人活在世上,应有一颗慈悲怜悯之心,崇尚真、善、美,远离假、丑、恶,此乃为人做事之正道。  湘西南有个偏远的小山村名叫白家坊哒溪头,村里有个叫李连芳的人,因人长得矮小,全村人都称其为“李矮子”。  李矮子出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在民国当时落后的农村长大,在绝大多数人远离学堂,不曾认得半个“斗”字的时代,李矮子的父母硬是省吃俭用,到处借钱供李矮子上学堂,学文化。李矮子人
期刊
一些风景,在自然中适时运生,尽管不属于个人,其可为心插上翅膀,承载本身之外的意义……  明知,她是潇洒奔向大地怀抱的,在凄冷里仍会暇思,听我召唤、属我所愿,飘然而至与心共舞……  寒冷冬季里,一直念她、盼望她早点出现,甚至她的身影曾在梦里填满。然而,久等她不临,让现实的势利更加浓重,任物质剥衣赤裸出情感的苍白,激情在零度以下冻结成呆板,把腾空而起的理想已挂了变成雾凇,冰冷的理性再经过霜打又回到贪婪
期刊
多年前,我曾经面对一扇陌生的窗户,倾聽过从那扇窗户中飘出的苍凉而凄婉的琴声。那是我聽过的感触最深的琴声!  那时候,我刚参加工作不久。一天,我从办公基地到市里办事。我骑自行车沿人民路由北向南行进,行至陶乐春宾馆门口,突然从陶乐春一侧横蹿出一辆自行车,我急忙踩刹车。但为时已晚,我正好与一位骑车转弯的姑娘垂直相撞。姑娘连人带车都被我撞翻了,我也滚落在地。我自觉理亏,便主动陪人家去医院做检查。就在那姑娘
期刊
母亲今年88岁了,她一直住在我乡下四哥家。前两年她因中风右手基本丧失了功能,连说话也口齿不清,甚至有时糟糕得大小便都失禁。好在四哥四嫂精心照顾,靠一只手生活的母亲,在许多困难面前,都顽强地一一挺了过来。  去年底的一天,四哥急急打来电话说,母亲近况极差,怕是没多少日子了。我一听,心里涌起一阵酸楚。母亲把我抚养了几十年,我一直没有好好尽尽孝心,在她人生最后的岁月里,我说我一定要陪她走一程。四哥起先说
期刊
小时候,我们村每逢农历的“二、五、八”日逢集。三天一集,是我们这一伙半拉小子的热闹去处。不知道集市上那么多人都是从哪里来的,满街筒子黑压压的都是人啊。我们这些小不点身上没钱,并不买啥东西,就是在人缝里钻来钻去。有时候也提个篮子满大街拾些西瓜皮,拿回家喂猪。更多的时候是看热闹。  街东头有一处空地,常有那耍木偶戏的围个布幔筒子,随着里面锣鼓丝弦响起,布筒子上方就会出现一二尺高的戏妆木偶人,布幔里的人
期刊
我是喝粥长大的,对粥有着深厚的感情,自然就会想起为我们做粥的母亲。一年一度的腊八节又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这时我脑海里过电影般浮现出过去母亲做腊八粥的情景。  腊八这天,天还没有放亮,母亲就起床了。这时的我,正睡得迷迷糊糊,隐约看见母亲点着煤油灯,穿好衣服,拿着簸箕来到缸前,揭开盖子,把瓢子插进缸里,把谷子挖出来,放进簸箕里。  母亲挟着放有谷子的簸箕,拎着笤帚,带好门向外走去,接着我听到了一阵犬
期刊
我对菩萨一向恭而且敬。菩萨舍身成仁,扬善隐恶,普渡众生却不食人间烟火。唯独对《西游记》中的观世音菩萨颇有微词。我佛慈悲,为什么非要补足唐僧师徒八十一难?  细一想,人生经历又何只八十一难?  “人”还未形成便有难。孕妇稍有不慎便会流产。什么时候不高兴随时还可把“人”“做掉”。  人出生时“儿奔生来娘奔死,阴阳相隔一层纸。”“踩地生”、“坐地生”、“花地生”、“横地生”,难产是人第一道难关。  婴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