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借条的七大法律陷阱

来源 :新传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_fly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打借条时故意写错名字。王某父子向朋友张宗祥借款20万元,并打下借条,约定一年后归还欠款及利息。但王某父子在借条署名时故意将“张宗祥”写成“张宗样”。到还款期后,张宗祥找到二人催要借款,谁知二人却以借条名字不是张宗祥为由不愿归还,张最后通过法院才要回借款。
  第二,是己借款,非己写条。王某向张某借款10000元。王某书写借条时,借故离开,不久返回将借条交给张。后张向王索款时,王称借条不是自己写的。张将王起诉法院,后经法院查证,王承认借款属实,借条是其找别人仿照自己笔迹所写。
  第三,利用歧义。李某向周某借100000元,并出具借条一份。一年后李某归还5000元,要求周某把原借条撕毁,其重新为周某出具借条一份:“李某借周某现金100000元,现还欠款5000元”。这里的“还”字既可以理解为“归还”,又可以解释为“尚欠”。根据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谁主张,谁举证”,周某不能举出其他证据证实李某仍欠其95000元,因而其权利不会得到保护。
  第四,以“收”代“借”。李某向孙某借款7000元,出具条据一张:“收条,今收到孙某7000元”。孙某在向法院起诉后,李某在答辩时称,为孙某所打收条是孙某欠其7000元。类似的还有,“凭条,今收到某某元”。
  第五,财物不分。郑某给钱某代销芝麻油,在出具借据时,郑某写道:“今欠钱某芝麻油毛重800元。”这种偷“斤”换“元”的做法,使价值相差10倍有余。
  第六,自书借条留有空隙。丁某向周某借款20000元,周某自己将借条写好,丁某在借条上签了名字。后周某持欠条起诉丁某归还借款120000元。后查明,周某在20000前面留了适当空隙,在丁某签名后便在后加了“1”。
  第七,借条不写利息。李某与孙某商量借款10000元,约定利息为年息2%。在出具借条时李某写道:“今借到孙某现金10000元”。孙某考虑双方都是熟人,也没有坚持要求把利息写到借条上。后孙某以李某出具的借条起诉要求还本付息,人民法院审理后以《合同法》第211条“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视为不支付利息”的规定,驳回了孙某关于利息的诉讼请求。
  (《法制日報》)
其他文献
40年前,他奉命修建一座防空洞,没有图纸,没有专业知识,他“依葫芦画瓢”完成了任务;防空洞修好后,40年来,他遵照上级“不许画图,不许外传”的命令,独自守护着这个隐秘工程至今,即使是他的儿女,也不知道防空洞的位置……  1976年,当时正在贵州省黔西南州支边的党员何文勋接受了一项“秘密任务”——守护战备防空洞。时至今日,40年间世事变换、人事更迭,防空洞的相关档案、资料早已相继散失,相关部门早已无
期刊
受到“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类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人对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与职能缺乏必要的理解与支持。“律师为坏人辩护,所以律师也是坏人”这样“恨屋及乌”的心理,在中国社会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在舆论与司法互动成为新课题的信息时代,刑辩律师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法治脉搏的代名词,他们在刑事案件里采取的方式、扮演的角色,一再变化。“死磕律师”、维权律师、为“坏人”辩护的律师……不一而足。刑辩律师的存在,
期刊
装疯卖傻、绝食,最终还是走上死刑之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行刑那天,王某一路喋喋不休:“犯下了这样的错误,身体有病痛,今天解脱了,也算给死者一个交代了。”之后,他还对看守所及看管民警两年多的照顾表达了感恩之情。  羁押在看守所的各类人员中,死刑犯是最难管理的一类。死刑的“执行”对死刑犯的冲击很大,他们的神经极为敏感,或会因为无法接受“死刑”的判决而逃避现实,出现自暴自弃、消极对抗、暴躁不安、哄监闹
期刊
21世纪的科技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事实上,技术的发展之快使得我们甚至难以想象几年之后我们的日常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或许不用再等100年,在21世纪过到一半的时候,我们的生活就已经让人难以想象……  技术发展得如此迅速,我们或许不用再等100年来让我们的日常生活变得面目全非。我们的生活或许在21世纪过到一半的时候就已经变成我们今天无法想象的样子了。这些变化都包括哪些呢?  智能环境下工作  办公桌:个
期刊
近日英国拍摄的一部纪录片迅速占据了世界各大媒体的版面。据英媒报道,这部纪录片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成为现实,因为美国试图挑起与中国的战争,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核战争或许已“不再不可想象”。  近日,居住在英国的澳大利亚著名记者兼导演约翰·皮尔格历时两年拍摄的纪录片《即将到来的对华战争》在今日俄罗斯电视台(RT)纪录片频道播出。  这部旨在“打破沉默”的影片用事实证明,美国一直叫嚣所谓的“中国威胁论
期刊
外国人的中国观是如何形成的?专家说,教育和媒体的影响最为重要。那么,外国教科书中怎么写中国?了解了相关教材的内容后,我们便知道了外国人对中国的各种看法的由来。  美国:对中国的民主和人权状况横加指责  美国许多中学都采用一本题为《世界历史与当今世界的关联》的教材,供10-12年级(相当于我国的高中一、二、三年级)的学生阅读。课本洋洋洒洒1000页内容里有60页是有关中国的,中国历史穿插在不同时期的
期刊
从照片、日记,再到受害者的躯体尸骨……连环杀手通过反复观看收藏品,会让他们重温犯罪时受害者的痛苦以及一切尽在掌握的快感,让他们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并以此彰显自己的勇敢与所获的胜利。  根据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定义:杀死3人或3人以上,在作案周期中存在冷却期的犯罪者,即可被认定为连环杀手。由于刑事技术的进步,这些恶魔中的大部分已经被绳之以法并处以重刑。不幸的是,仍有一部分恶魔还在逍遥法外,潜伏在暗处;甚至
期刊
近些年,果敢因战乱不断曝光,被称为“内讧迭起的九反之地”。“果敢人”这个崛起于缅北高原的华人社团,在血统、历史和文化上带有太多的中国烙印,加之在地理、经济、社会等各方面,果敢都与中国保持着天然而密切的联系。  果敢位于缅北,毗邻中国云南镇康、耿马县之西。当地自号果敢人,缅甸承认为其132个民族中的一个少数民族,“果敢族”95%以上人的血统是中国的汉族。该地主要流通使用人民币,人们说的是云南官话,学
期刊
全球很多民族都流传着有关巨人的传说。只不过随着近代人类学的研究,直到18世纪与巨人有关的神话色彩才逐渐消褪。但仍有人在在世界各发现了巨人遗迹的消息,这不禁让们人重新思考,“传说”是否仅仅是传说?  全球各地不断发现巨人骸骨  据泰国《旅行导报》2005年6月2日报道,印度洋海啸让远古巨人浮出水面,一具身高3.1米的远古巨人遗体在泰国PP岛被发现。  PP岛是泰国的旅游胜地,位于普吉岛与泰国本土之间
期刊
死亡是人人都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如果告诉你死亡在一个地方被“取缔”了,你一定会觉得很没有道理。但是,地球上确实有几处地方是“禁止死亡”的,而且实行这个古怪的规定已经很长时间了。  据说最早的取缔死亡合法性的案例是在公元前5世纪,当时在希腊提洛岛上,死亡是不被允许的,因为提洛岛当时是个宗教圣地。总之不允许人们死亡的地方都有自己千奇百怪的理由。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当今世界上不允许人们死亡的四个地方:  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