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坚守的王卫,终于在创立顺丰的第20个年头,迎来了首批外部投资者,迈出了顺丰历史性的一步。
8月19日晚间,顺丰速运相关人士证实,顺丰已与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团、中信资本等机构签署相关协议,前三家机构投资者总体投资不超过顺丰25%的股份,成为顺丰的新股东。
据顺丰方面称,融入的资金将用于进一步强化核心资源力量,如顺丰信息系统、中转环节及航空枢纽等。同时,对于此次突然宣布引入三家雄厚资金实力的机构投资者,一向避谈IPO的顺丰依旧强调,目前没有上市计划。
这笔“悬疑”多年的融资,把惯于置身幕布之后的总镖头王卫硬生生拉到了闪光灯下。在物流这个大放异彩的行业里,作为总镖头,王卫更像一个锦衣夜行者——你看不见他。
商业丛林里的低调生物
如果没有王卫,不会有今天的顺丰。
顺丰一直是中国物流界的一个谜,核心在于创始人王卫自己也是一个谜。18年绝缘媒体,不在任何大型论坛上抛头露面,即便是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会议,作为行业的龙头企业他也不充当“布道者”。更重要的是,面对趋之若鹜的众多PE与VC,他尽数拒之门外并坚持“不上市”。尽管他执掌的顺丰快递占据了行业五分之一的市场份额,他却如虔诚教徒一般,二十年如一日的奉行在商业的丛林里低调生存的法则。
他是一个谦逊、谨慎乃至有些悲观主义,且搀杂着一定程度的自我中心主义的人。
王卫的“谦逊”,相关主管部门的官员应深有体会。行业主管部门通知开会探讨行业问题,没有谁比他更有资格充当“布道者”,但王卫常常以自己不善言辞为由派副手出席。2011年王卫破天荒接受了《人民日报》专访,但谈及最多的仍旧是中国民营快递企业与国际巨头的差距,没有丝毫的沾沾自喜。
王卫的“谨慎”,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表现最为明显。物流业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在2009年遭遇历史性低谷,加之在华跨国公司的价格战打压,很多公司亏损、倒闭,“也许最后只有顺丰等少数几家公司可以活下来。”彼时,一位现在已远离快递业的资深人士忧心忡忡地说。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只要中国快递业还有幸存者,顺丰一定身在其中,只要顺丰还活着,中国民营快递业就不会全军覆没——唯独王卫不这样认为。在2008年底的一次内部名为《用生命捍卫价值观》的讲话中,王卫显得颇为悲壮。他说:“3年后,顺丰是不是能成为中国民族快递业的骄傲,我们能不能打赢这场与国外对手的保卫战,也许都不重要了。因为,我们要让大家看到的是:在中国的速递行业中,曾经有这样一批人……曾经有一家叫顺丰的民营企业,能从心底让对手感到可怕更可敬!人可以输,但不能输掉尊严!死随时都可以,但要死得有价值!——战死,好过做俘虏。”
一位业内人士听到这段话后表示,中国民营快递企业里,不乏嘴上喊坚持民族品牌,一看到国外巨头的收购支票就心软的主儿,“唯一一个坚持从来不卖身,对任何收购企图一向严词拒绝的,只有顺丰。”他指出,如果顺丰肯卖,过去行业内所有的并购案,甚至都不会发生,因为无论UPS还是FedEx抑或海航都明白,没有哪个企业比顺丰更有收购价值。也正因此,王卫的悲壮有其道理,别人做不下去尚可被收购,但顺丰不行,要么生,要么死。
王卫的保守也好、低调也罢,不过是一家民营企业长期以来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本能反应。业内一直有传言说,早年面对邮政部门的罚款,王卫从来都是眼都不眨罚多少交多少,并一再“教育”底下人要对有关部门“感恩”。另一位曾经和王卫同桌吃饭的人说,王卫根本不是什么“不善言辞”,性格也很开朗。低调的原因,一是怕树大招风,二是“和物流行业无关的事,从来不关心”——包括媒体,这也是王卫几乎从不接受采访的原因,“王卫认为和媒体交流不会对业务有什么帮助,他个人也不想靠媒体出名。”
鲜为人知的是,王卫还热衷公益事业,只是从来不肯出镜,个人捐款多算在公司名下。“王卫有三个特点,第一是对员工很尊敬,第二是有理想主义,第三是有社会责任感和一种关注弱者的情怀。”一位被王卫挖角到顺丰的高管说。
掌权高于一切
顺丰成本高昂,早前一直陆续有多家PE、VC机构曾向顺丰抛出橄榄枝,王卫却视而不见。行业里有这样一个传闻,“有VC想给王卫融资,但王卫始终不肯出来见面,这个VC就对外开出50万中介费价码,50万只为和王卫吃个饭”。包括花旗银行在内的很多美国投资商也在找寻王卫,付给咨询公司的佣金为1000万美元。但都被王卫拒绝,直到与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团、中信资本的合作浮出水面。
“不逼着顺丰上市,这是我们在选择融资方时最基本的要求”,顺丰副总裁王立顺如此描述最终选择这三家的原因,“不上市”的共识是最起码的要求。
在某种程度上,这搀杂着一定程度的自我中心主义和些许绝对掌控的色彩和意味。
作为揉杂了偏执、谨慎、低调甚至些许的自我中心主义的领导角色,在这背后似乎藏着王卫更深的考虑。
“民营企业家并不喜欢境外投资者,他们内心一般要求对企业要有绝对的掌控权,特别是王卫这样个性的人,找他的人很多,他并不缺钱,但他要有绝对的独立掌控力还要资源,”证券分析师表示。
事实上,即便是在资本注入之后,王卫仍然以75%的股权掌控着顺丰。投资方也称,不会改变顺丰目前的战略方向和品牌主导权。
“水货佬”的发家史
王卫有一句名言:顺丰的一线收派员“才是最可爱的人”。因为他也是收派员出身,做过“背包客”。
1971年,王卫出生在上海,父亲是一名空军俄语翻译,母亲是江西一所大学的老师。7岁时,王卫和家人迁往香港。高中毕业后,他不再读书。
1993年,王卫仅22岁,这个只有高中学历的上海人起初是在顺德做印染,这时珠三角区域常常会需要香港的货物,看到这一商机的王卫做起了码头捎货的“快递”。机会多了之后,顺丰就此诞生。原始资金是王卫向父亲借款的10万元,在香港太子兰街租赁了一个数百平方米的地方作为公司,专替企业运送信件给珠三角地区。这用背包和拉杆箱作为载体的模式,被称为“水货佬”。 “别人70块一件货,顺丰收40块”,王卫“割价抢滩”的策略吸引了大批客户,甚至带旺了冷清的砵兰街。
由于市场需求旺盛,顺丰很快将触角延伸到广东各地。当时,顺丰每建一个点,就注册一个新公司,分公司归当地加盟商所有,这使得顺丰在几年的时间内,便将珠三角一带的快递市场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上。但也因这样野蛮的增长方式,顺丰一度被业内称之为“老鼠会”。
在这样的疯狂下,到了1997年,王卫几乎垄断了所有的通港快件。2003年,“非典”肆虐,快递行业均引来了发展时期。就在这一年,顺丰与扬子江快运航空签订了5架包机的协议,第一个将快递行业带上天空。而这也为顺丰日后的“快”奠定了江湖地位。
最有钱的工作狂
在顺丰优选的前总裁刘淼看来,王卫是他见过的最有钱的工作狂,这多半源于王卫创业初期保留下来的职业习惯。20年来,他每天工作14个小时再正常不过,还定期到一线收发快递。有高管说王卫是那种很有危机感的人,三个月没有创新和变革,就会让他有危机四伏的感觉。
大多数跟随王卫的高管们都评价王卫是一个很“规矩”的人。在顺丰速运集团的副总裁杨峰看来,王卫是个责任感很强的人:“他想做事,他办企业的根本目的不是挣钱。”也因此,王卫多次拒绝了联邦快递、UPS等海外巨头的收购。
在徐勇看来,顺丰最难能可贵的是始终坚持专业化的发展环境,不被其他利益所诱惑,在前些年多数快递企业都纷纷转型力求赚快钱时,只有王卫在埋头研究如何能够更加专业化、标准化地提高效率,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这种专业化显然是顺丰在原始资本积累阶段就一直保持的核心竞争力,正因为对信息化、标准化的大量投入,顺丰很快便甩掉了其他快递公司。
2010年顺丰销售额已达到130亿元,至2012年,顺丰的销售额已突破了200亿,目前年净利润约12亿元。据预测,今年顺丰能够完成30%的增速预期。申通的老板陈德军曾直言,不懂得王卫为什么要这么累,财富对于王卫早已不是问题。
而王卫曾说,同样画画,有人一辈子为画匠,有人却是画家。显然,他希望自己是后者,在谈及中国民营快递企业与国际巨头的差距时,王卫直言缺乏战略眼光是中国民营企业的短板。这个只关心“物流”,“物流以外的事情都不关心”的人,对物流有着宗教徒般的忠诚和独立人格,这,正是即使强大如马云,也难以撼动他的地方。王卫以及顺丰对于电子商务大潮的冷静与隔岸观火,也因此可以理解——顺丰终究是要做一家真正的物流企业,而不是谁的附属品。
8月19日晚间,顺丰速运相关人士证实,顺丰已与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团、中信资本等机构签署相关协议,前三家机构投资者总体投资不超过顺丰25%的股份,成为顺丰的新股东。
据顺丰方面称,融入的资金将用于进一步强化核心资源力量,如顺丰信息系统、中转环节及航空枢纽等。同时,对于此次突然宣布引入三家雄厚资金实力的机构投资者,一向避谈IPO的顺丰依旧强调,目前没有上市计划。
这笔“悬疑”多年的融资,把惯于置身幕布之后的总镖头王卫硬生生拉到了闪光灯下。在物流这个大放异彩的行业里,作为总镖头,王卫更像一个锦衣夜行者——你看不见他。
商业丛林里的低调生物
如果没有王卫,不会有今天的顺丰。
顺丰一直是中国物流界的一个谜,核心在于创始人王卫自己也是一个谜。18年绝缘媒体,不在任何大型论坛上抛头露面,即便是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会议,作为行业的龙头企业他也不充当“布道者”。更重要的是,面对趋之若鹜的众多PE与VC,他尽数拒之门外并坚持“不上市”。尽管他执掌的顺丰快递占据了行业五分之一的市场份额,他却如虔诚教徒一般,二十年如一日的奉行在商业的丛林里低调生存的法则。
他是一个谦逊、谨慎乃至有些悲观主义,且搀杂着一定程度的自我中心主义的人。
王卫的“谦逊”,相关主管部门的官员应深有体会。行业主管部门通知开会探讨行业问题,没有谁比他更有资格充当“布道者”,但王卫常常以自己不善言辞为由派副手出席。2011年王卫破天荒接受了《人民日报》专访,但谈及最多的仍旧是中国民营快递企业与国际巨头的差距,没有丝毫的沾沾自喜。
王卫的“谨慎”,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表现最为明显。物流业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在2009年遭遇历史性低谷,加之在华跨国公司的价格战打压,很多公司亏损、倒闭,“也许最后只有顺丰等少数几家公司可以活下来。”彼时,一位现在已远离快递业的资深人士忧心忡忡地说。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只要中国快递业还有幸存者,顺丰一定身在其中,只要顺丰还活着,中国民营快递业就不会全军覆没——唯独王卫不这样认为。在2008年底的一次内部名为《用生命捍卫价值观》的讲话中,王卫显得颇为悲壮。他说:“3年后,顺丰是不是能成为中国民族快递业的骄傲,我们能不能打赢这场与国外对手的保卫战,也许都不重要了。因为,我们要让大家看到的是:在中国的速递行业中,曾经有这样一批人……曾经有一家叫顺丰的民营企业,能从心底让对手感到可怕更可敬!人可以输,但不能输掉尊严!死随时都可以,但要死得有价值!——战死,好过做俘虏。”
一位业内人士听到这段话后表示,中国民营快递企业里,不乏嘴上喊坚持民族品牌,一看到国外巨头的收购支票就心软的主儿,“唯一一个坚持从来不卖身,对任何收购企图一向严词拒绝的,只有顺丰。”他指出,如果顺丰肯卖,过去行业内所有的并购案,甚至都不会发生,因为无论UPS还是FedEx抑或海航都明白,没有哪个企业比顺丰更有收购价值。也正因此,王卫的悲壮有其道理,别人做不下去尚可被收购,但顺丰不行,要么生,要么死。
王卫的保守也好、低调也罢,不过是一家民营企业长期以来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本能反应。业内一直有传言说,早年面对邮政部门的罚款,王卫从来都是眼都不眨罚多少交多少,并一再“教育”底下人要对有关部门“感恩”。另一位曾经和王卫同桌吃饭的人说,王卫根本不是什么“不善言辞”,性格也很开朗。低调的原因,一是怕树大招风,二是“和物流行业无关的事,从来不关心”——包括媒体,这也是王卫几乎从不接受采访的原因,“王卫认为和媒体交流不会对业务有什么帮助,他个人也不想靠媒体出名。”
鲜为人知的是,王卫还热衷公益事业,只是从来不肯出镜,个人捐款多算在公司名下。“王卫有三个特点,第一是对员工很尊敬,第二是有理想主义,第三是有社会责任感和一种关注弱者的情怀。”一位被王卫挖角到顺丰的高管说。
掌权高于一切
顺丰成本高昂,早前一直陆续有多家PE、VC机构曾向顺丰抛出橄榄枝,王卫却视而不见。行业里有这样一个传闻,“有VC想给王卫融资,但王卫始终不肯出来见面,这个VC就对外开出50万中介费价码,50万只为和王卫吃个饭”。包括花旗银行在内的很多美国投资商也在找寻王卫,付给咨询公司的佣金为1000万美元。但都被王卫拒绝,直到与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团、中信资本的合作浮出水面。
“不逼着顺丰上市,这是我们在选择融资方时最基本的要求”,顺丰副总裁王立顺如此描述最终选择这三家的原因,“不上市”的共识是最起码的要求。
在某种程度上,这搀杂着一定程度的自我中心主义和些许绝对掌控的色彩和意味。
作为揉杂了偏执、谨慎、低调甚至些许的自我中心主义的领导角色,在这背后似乎藏着王卫更深的考虑。
“民营企业家并不喜欢境外投资者,他们内心一般要求对企业要有绝对的掌控权,特别是王卫这样个性的人,找他的人很多,他并不缺钱,但他要有绝对的独立掌控力还要资源,”证券分析师表示。
事实上,即便是在资本注入之后,王卫仍然以75%的股权掌控着顺丰。投资方也称,不会改变顺丰目前的战略方向和品牌主导权。
“水货佬”的发家史
王卫有一句名言:顺丰的一线收派员“才是最可爱的人”。因为他也是收派员出身,做过“背包客”。
1971年,王卫出生在上海,父亲是一名空军俄语翻译,母亲是江西一所大学的老师。7岁时,王卫和家人迁往香港。高中毕业后,他不再读书。
1993年,王卫仅22岁,这个只有高中学历的上海人起初是在顺德做印染,这时珠三角区域常常会需要香港的货物,看到这一商机的王卫做起了码头捎货的“快递”。机会多了之后,顺丰就此诞生。原始资金是王卫向父亲借款的10万元,在香港太子兰街租赁了一个数百平方米的地方作为公司,专替企业运送信件给珠三角地区。这用背包和拉杆箱作为载体的模式,被称为“水货佬”。 “别人70块一件货,顺丰收40块”,王卫“割价抢滩”的策略吸引了大批客户,甚至带旺了冷清的砵兰街。
由于市场需求旺盛,顺丰很快将触角延伸到广东各地。当时,顺丰每建一个点,就注册一个新公司,分公司归当地加盟商所有,这使得顺丰在几年的时间内,便将珠三角一带的快递市场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上。但也因这样野蛮的增长方式,顺丰一度被业内称之为“老鼠会”。
在这样的疯狂下,到了1997年,王卫几乎垄断了所有的通港快件。2003年,“非典”肆虐,快递行业均引来了发展时期。就在这一年,顺丰与扬子江快运航空签订了5架包机的协议,第一个将快递行业带上天空。而这也为顺丰日后的“快”奠定了江湖地位。
最有钱的工作狂
在顺丰优选的前总裁刘淼看来,王卫是他见过的最有钱的工作狂,这多半源于王卫创业初期保留下来的职业习惯。20年来,他每天工作14个小时再正常不过,还定期到一线收发快递。有高管说王卫是那种很有危机感的人,三个月没有创新和变革,就会让他有危机四伏的感觉。
大多数跟随王卫的高管们都评价王卫是一个很“规矩”的人。在顺丰速运集团的副总裁杨峰看来,王卫是个责任感很强的人:“他想做事,他办企业的根本目的不是挣钱。”也因此,王卫多次拒绝了联邦快递、UPS等海外巨头的收购。
在徐勇看来,顺丰最难能可贵的是始终坚持专业化的发展环境,不被其他利益所诱惑,在前些年多数快递企业都纷纷转型力求赚快钱时,只有王卫在埋头研究如何能够更加专业化、标准化地提高效率,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这种专业化显然是顺丰在原始资本积累阶段就一直保持的核心竞争力,正因为对信息化、标准化的大量投入,顺丰很快便甩掉了其他快递公司。
2010年顺丰销售额已达到130亿元,至2012年,顺丰的销售额已突破了200亿,目前年净利润约12亿元。据预测,今年顺丰能够完成30%的增速预期。申通的老板陈德军曾直言,不懂得王卫为什么要这么累,财富对于王卫早已不是问题。
而王卫曾说,同样画画,有人一辈子为画匠,有人却是画家。显然,他希望自己是后者,在谈及中国民营快递企业与国际巨头的差距时,王卫直言缺乏战略眼光是中国民营企业的短板。这个只关心“物流”,“物流以外的事情都不关心”的人,对物流有着宗教徒般的忠诚和独立人格,这,正是即使强大如马云,也难以撼动他的地方。王卫以及顺丰对于电子商务大潮的冷静与隔岸观火,也因此可以理解——顺丰终究是要做一家真正的物流企业,而不是谁的附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