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生态道德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haoyi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爆发,威胁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干旱、洪涝、泥石流、地震、大气污染、温室效应、土壤沙化与植被荒漠化、物种灭绝……一幕幕触目惊心的图景不断呈现在我们面前。
  生态危机使人类陷入了生存和发展的困境,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反思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反思中,人们认识到生态危机的根源是人的欲望和行为的畸形发展,它导致了人对自然的失范行为。作为道德主体的人类,必须要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重建与生态环境的新秩序,切实为地球上的存在物着想。生态道德教育在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和发展问题能力上发挥重要作用,逐渐被世界各国关注和接受。
  生态道德教育是教育者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道德观念和道德准则出发,对受教育者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影响,培养其生态道德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使其自觉养成爱护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思想觉悟和相应的道德文明习惯,从而达到受教育者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目的的教育活动。它是一种新型的德育观,是21世纪德育的重要课题和世界教育的热点,主要通过环境教育来实施。目前世界各国对生态道德教育都很重视,如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开展和实施较早,其发展状况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启示。
  
  美国——以法实施环境教育
  
  美国是最早立法保障生态道德教育实施的国家,这也是美国环境教育成功的重要经验。1970年,美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环境教育法》,以法律手段促进和保障各级各类教育中环境教育的实施与发展,此后制定了《国家环境教育法》、《国家环境教育发展计划》、《环境教育和培训计划》等一系列环境教育法规和发展计划,为美国环境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了依据与保障。
  美国环境教育法明确规定,设置环境教育办公室,由办公室主任负责和管理环境教育的一些事项,主要职责包括培育和支持环境教育项目,支持和推广环境教育示范教学、教材以及中小学和其他社会成员的环境培训等12项;成立环境教育协调与监督机构,由11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公众代表和培训专家组成,每两年向国会报告一次有关环境教育质量、环境教育法执行情况,以及提出改进环境教育和培训的建议;成立环境教育和培训基金会,以鼓励公众和个人在环境教育和培训方面的合作,侧重管理有关公众健康、饮用水安全,以及涉及环境教育交流、环境研究等领域的项目,为有创新性的非联邦环境教育活动提供经费,以“国家环境教育成就奖”的名义奖励杰出的环境教育项目。此外,基金会还支持公众每年对环境保护、污染控制和个人环境保护责任等方面的观点、意识和行为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同时,有专门的环境研究人员与实习生。美国每年会安排250位在校大学生和50位在职大学教师到联邦机构分别从事不超过6个月和12个月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实习和研究,美国环保局负责提供相应的人员工资和其他经费,以鼓励大学生和教师从事职业环境保护工作,加大环境保护人力资源的数量,优化环境保护人力资源的结构。这些机构和人员在法律的约束下,各负其责、各行其是,形成了科学、完整的环境教育组织网络,确保了美国环境教育的质量。
  具体到学校教育环境,美国的环境教育法规在保证生态道德教育的师资培训、课程实施、教材编写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地调动了社会各界对环境教育的支持。师资培训方面,美国环境保护署与芝加哥大学、威斯康辛州大学等签订协议,开发包含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生态教育材料的“工具箱”,建立便于全国环境教育工作者及时获取有效信息的网络资源,举办环境教育专题会等;课程实施方面,美国环境教育委员会组织实施以自然和环境为主要内容的树木学习计划、教师水教育计划、野生生物调查计划三个大规模计划,以培养学生对生态问题的敏感性、辨别力、责任感和解决能力;教材编写方面,《国家环境教育发展计划》在上个世纪70年代编写出以地球生命为主题的第一代环境教育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与素养。此外,美国很多高校还成立环境法律诊所解决环境纠纷,通过普及环境道德和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与法律素养。
  
  英国——完善的“卢卡斯模式”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较早认识到生态道德的重要性,是世界上生态道德教育工作开展得比较成功、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之一。1988年,英国议会通过的《英国国家课程》规定,环境教育应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必修课存在, 这使得环境教育在英国正规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英国生态道德教育主要采取1972年伦敦大学英皇学院卢卡斯教授提出的模式作为理论框架。这一模式即“关于环境的教育”、“为了环境的教育”和“在环境中的教育”。1990年颁布的《国家课程指南七:环境教育》 中,再次明确并强调学校环境教育必须从这三个层面入手。“关于环境的教育” 偏重知识技能的传授,主要传授与环境有关的基础知识和专门技能,拓展和提高学生关于环境的知识和理解力;“为了环境的教育”偏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围绕关心环境和生态道德等问题,以改善环境为教育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环境策划和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中,强调发展学生对环境有意识的关注;“在环境中的教育”是将环境本身作为学习资源,让学生在现实环境中进行观察和探索,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来获取资料和信息,培养调查、交流和协作等技能,激发环境情感。这是一个完整的生态道德教育模式,被称为卢卡斯模式(Lucas Model)。
  根据卢卡斯模式,以心理学研究成果为依据,英国在生态道德教育方面提出了知识、技能和态度三大具体目标。知识目标主要围绕“关于环境的教育”来组织内容,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环境知识,能够识别真实的和潜在的问题,思考与环境问题相关的不同观点,得出客观公正的判断,如认识在环境中发生的自然过程、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有关环境问题可能引起的争议与矛盾、保护和管理环境的有效行动的重要性等;技能目标主要围绕“在环境中的教育”,旨在生态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交往技能、计算技能、学习技能、解决问题的技能、信息技术技能,使学生能够评价关于环境的各种信息,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理解和运用现行社会机制来促进环境变化;态度目标主要针对“为了环境的教育”而设,培养学生欣赏、爱护并关心环境和其他生命,能够对环境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具有批判性,并主动采取行动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德国——启蒙优先 重视实践
  
  德国的生态道德教育注重启蒙,从娃娃抓起,主张“与孩子共享自然”,把培养幼儿的生态情感基础目标放在第一位。在德国,爱护小动物便是孩子的第一堂环境教育课,在孩子没有上学之前,父母就会为他们饲养各种小动物,让他们在喂养的过程中学会爱与关心生命。德国的幼儿园没有围墙和教室,个个都像一座美丽的花园。园内的沙地、水池、草坪、花草树木等都保持原生态,真实而自然,玩具都由原木做成,活动场地里面放了许多任由孩子们搬动的废旧材料和自然物品。在园内,孩子们很自由、放松并充满探究欲望,能够充分接触大自然,即使玩得脏兮兮,也不会受到训斥,他们从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创造的乐趣和与自然亲近的直接体验。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到学校注册报到,就会领到一套教科书和一册环保记事本。环保记事本不是练习本、日记本或画册,而是用来记载自己经历的环保事件及点滴进步。记事本封面是翠绿色的,上面印有森林、草原、草地和田野,扉页之后每一页的左上角,都印有精美的风光照,编者意在告诉孩子:要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教师也会告诉学生,环保记事本是用“再生纸”制成的,原料是废纸和垃圾,因此用不着耗费大量木材,也不必去砍伐宝贵的森林。这有助于孩子们养成初步的生态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同时在幼儿园和小学也会饲养小动物,由孩子们轮流值日照顾它们,并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发育情况,潜移默化中孩子成长为小环保卫士。
  在德国,学校没有专门的课程实施生态教育,主要在各门学科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内容,强调跨学科性,主张通过自然科学学科课程传授学生基本的生态知识,通过人文社会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的生态价值观、道德感和责任心。但是德国的生态道德教育十分注重实践,能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户外教学是实现生态道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德国的相关政府部门、高校和非政府组织建立了很多环境教育中心,供学校开展相关活动。如德国绿党支持的环境保护组织在柏林郊外建立的尤克威克探险湖,这是柏林及周边地区中小学进行户外教学活动的环境教育中心,这里有草地、湖泊、树林和各种生物,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探索和认识自然。在德国东部勃兰堡登州的希夫海德林生态保护区,还有专门为中小学生建立的小农场。学生时常来这里植树、栽花、种庄稼,学习生态保护和生态农业。学校还让学生尽可能地参加有关环保的公益活动,很多学生自愿走上街头,种树、植草、清理杂物,做环保卫士。这为学生提供了接触自然的机会,使学生自觉联系课堂学习的知识,有助于他们将课堂中学到的有关生态的价值观内化为生态道德素质。事事注重务实的德国人十分重视实践教学,树立务实的生态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德国生态道德教育的显著特色。
  
  日本——明晰的培养阶段
  
  日本生态道德教育的开展情况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早在1957年,日本自然保护协会就曾向文部省提交“关于在学校教育中实施自然保护教育的请愿书”,让人们“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和保护自然”;20世纪90年代,文部省陆续颁发教师用书《环境教育指导资料》(1990年:初、高中编,1991年:小学编,1995年:事例编),确立了生态道德教育的理念,阐明了其必要性、目标和方针;从1994年起,每年召开一次环境教育发表展示会,在会上发表解决环境问题的各项研究成果,研讨今后环境教育的发展方向。
  日本《环境教育指导资料》指出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关心环境问题,综合地认识和理解人与人及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掌握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提高对环境问题的思考力和判断力等,形成对环境采取负责任的行为和积极的态度,同时从保护环境的立场出发,重新认识自己的生活方式及作为人应有的生活方式。围绕这一目标,学校分三个阶段来实施。第一阶段是亲近自然教育,让学生对自然具有初步的感知能力。教育对象是小学低年级学生,通过让学生接触自然和亲身感受自然,使学生在体验自然的过程中了解保护自然的道理,形成对生态环境的具体认识并培养他们解决生态问题的初步能力;第二阶段是了解自然教育,加深学生对生态环境的理解。教育对象是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生,通过让学生直接面对与环境相关的事物和现象,使之形成对环境的具体认识,同时指导学生养成把握事物和现象间因果关系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阶段是保护自然教育,培养学生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能力和意识。教育对象是高中生,通过让学生综合思考和判断环境问题,进行合理的选择,并培养他们主动地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能力和态度。
  同时,日本文部省根据学生学习状况,提出了环境教育的八项具体目标,作为环境教育评价的依据。这八项具体目标是:①关心环境:使学生关心周围和世界范围内的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②参与意识:使学生既积极认识环境和理解环境问题,又热衷于解决环境问题;③积极态度:学生应形成主动参加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态度,培养强烈的环境保护责任心;④思考力和判断力:使学生善于思考周围和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问题,同时培养客观地综合分析环境问题的能力;⑤技能:为解决环境及环境问题,要求学生掌握具备搜集准确的信息及分析、处理、利用这些信息的技能;⑥表达力:学生能准确地、恰当地表达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调查过程和结果;⑦认识力:使学生深刻认识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有关的问题,形成人与自然正确关系的理论;⑧应用:使学生理解引起环境问题的社会和经济背景,并把这些基本因素作为实际生活中各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前三项关心环境、参与意识和积极态度较为重要,在生态道德教育评价中占有重要位置。
  以上美、英、德、日四个发达国家的生态道德教育发展各具特色,这对中国生态道德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生态道德教育中,我们应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
  首先,加强环境立法工作,保障生态道德教育实施。目前美、日两国都已制定了本国的《环境教育法》,用法律保障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施和发展,相比而言,中国的环境立法工作较为滞后。为使生态道德教育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我们应该借助立法,规定人们对环境的权利和义务,提高公民的生态素质,养成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和生态法制观。我们应借鉴发达归家环境立法的经验,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实际可行的环境教育法律。
  其次,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将生态道德教育落到实处。纵观美、英、德、日四国的生态道德教育,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普遍注重实践和体验。除了上述德国的生态道德教育注重户外活动外,美国在世界上最早设立国家公园和野生生物保护区,各州成立有多个环境教育中心,面向学生和市民开放,学校、社会通力合作,联合实施生态道德教育;英国也注重通过野外工作等学生的亲身经历来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社区的环境管理事务,充分利用周边环境进行生态教育;日本的生态道德教育从学校拓展到企业和社区,企业向社会宣传环境法规、编制环境报告,社区设有包含多种设施和活动项目,向居民和学校免费开放。
  第三,重视开发和利用资源,完善生态道德教育体系。发达国家重视生态道德教育的实践行为充分显示了他们重视生态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美国重视网络资源的开发,建立全球江河环境教育网(Global Rivers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Network,简称GREEN),传播交流经验,目前已覆盖全球120多个国家;英、德、日三国也注重开发多样化的生态道德教育资源,学校一方开发内部和周边的环境及生态系统作为环境教育资源,另一方面注重与当地社区、企业的积极合作,从当地社区、企业开发更多的人力及实践教学资源,并通过学校环境教育的有效实施带动社区、企业生态道德教育的发展及环境的改善。另外还有众多的政府和非政府环境组织,开辟更广阔的生态道德教育资源和途径。中国在开发和利用生态道德资源方面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充分利用多渠道、多层次丰富的生态道德教育资源,完善生态道德教育体系。■
  □编辑 郭卿
其他文献
2011年,《北京教育》“育人经纬”栏目特为班主任开辟一方园地,分享班主任在学生教育和班级管理中的智慧。班主任的智慧体现在哪里?体现在班级建设中您经历的一件件小事上,体现在您成功解决一个个棘手的教育问题之后所做的反思和提炼中。班主任、曾经的班主任、未来的班主任朋友们,奉献出您的故事和思考吧,一段时间后,您将收获班主任专业成长的欣喜!  本期“班主任智慧”主题——当您接手新班时    每次接手新班之
开学前,学校安排我教初一两个班的语文,并做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但是开学后不久,主任找到我,说初二(1)班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调走了,一时找不到合适人选,学校决定让我去接手这个班的语文教学并担任班主任。  说实话,我不想答应,因为我从没中途接过别人丢下的班级,我害怕做学生的“后娘”。但是,开课在即,学校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临危之际,我咬牙受命,这个“后娘”再难当,我也得硬着头皮当下去。那么,该
本文在研究中,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以月度数据为基础,对2001年1月至2006年3月期间我国各项主要税收进行分析,并研究增值税,营业税和所得税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对中国
迁移现象在学习中是普遍存在的,合理、适度的迁移能有效提高学习的效果。正确认识化学学习中的迁移现象,有效促进正迁移,对于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发展大有裨益。    化学迁移的内涵与分类    化学学习中的迁移是指在化学学科领域中知识、技能、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迁移的分类方法有多种。  1.按迁移的性质,可将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起的促进作用。正迁
成本约束是生产要素组合选择的核心,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受规模经济的影响而对生产要素组合的选择产生激励作用.地权的约束缩小了农业生产要素的可选择集,但农业生产仍被选择为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以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为主要特征,以“解放兴趣”为核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践体验,探究性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即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学习语文的规律。    语文学科综
编者按:教师应牢牢把握儿童社会生活这条主线,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本文作者以“关注社会”为主题,自2001年至今,在3-6年级品德与社会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依据研究性学习的5项原则,通过问题情境、实践体验、表达交流、效果评价等研究性学习的环节逐步推进课程,创办学生专刊《童眼看世界》,拓展了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空间。    我校学生爱上品德与社会课,因为教学内容密切结合生活实际,教
通过对田径技术课中学生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四年前的你朝气蓬勃,带着所有的梦想与期待,走进大学校园,于你而言,一切充满新鲜感,四年后的这个季节,你游走于各大招聘会的现场,简历、求职信、面试、复试等等充斥着你的大
期刊
本期关注rn人民币汇率有涨有跌--市场取向强化rn正当外汇交易员们为春节后人民币的强势行情叹为观止时,3月7日的中国外汇交易市场却上演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当天美元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