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engl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了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有效地创设生动教学情境,师生共同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教师应运用质疑问难的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运用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提高学生注意比率,增强课堂教学密度。教师把握大语文观念,不仅要立足课堂,而且要把语文学习延伸到其它学科领域,延伸到生活的大课堂之中,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真正“活”起来。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课堂氛围 “活”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历程的一部分”。《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明确指出:“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的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生成长记录等),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要。”在这种评价理念的指导下,广大中小学教师正在逐步地对原有的评价方法进行完善,并尝试运用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创造性的利用。
  教师要增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意识”,“让生命涌动”,只有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才能使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达到最佳状态。立足课堂,优化课堂教学环境,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当务之急。如何让课堂教学的水“活”起来,如何才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有效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呢?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
  
  著名教育学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对感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习好。”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为此,我在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
  首先,学生应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学生在预习环节可借助工具解决字词,圈点勾画文中难理解的词或句子,并制定问题卡片,从网上或图书馆查阅作者生平、作品及风格,准备交流。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尽可能让每个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让“自主质疑,合作探究,讨论表演”等多种训练手段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如在教朱自清的《匆匆》时,我针对不同段落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去学习。针对第二段:“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故作疑问:“我把它改一下,觉得更简约,你们看——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时,但我默默一算,24年的时间从我手中溜去了,时间过得真快啊!真让我大吃一惊。”说完后学生哄然大笑,我要求他们和我辩理,顿时课堂活跃起来,许多学生都作了精彩的评述。而在第三段时,我要求学生补充关于时间流逝的句子,学生讨论归纳出:打球时,日子从篮框中过去;上网时,日子从敲击的键盘中过去……学生既明白了时间的匆匆,又结合实际得到了思想教育,一堂课就在欢声笑语中过去了。
  其次,应使师生、生生互问互答,互相启发,充分展示语文魅力及个人才华,共同营造出良好的互动氛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经历“新鲜—享受—兴趣—好胜—接受挑战—尝试探究—成功—获得成就感”的心理历程,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文章的深层主旨。
  
  二、激活创新思维,焕发生机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有了学生的问,课堂教学就有了速度表和检测器,课堂教学才真正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实现教为学服务。
  质疑问难往往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开端。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引导求异思维,启发创造想象;要为学生提供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重视为学生提供张扬个性的空间,培养他们的独特个性;要放开标准,要以开放、活跃的方式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释放学生内在的感悟,这样的课堂才生动活泼。
  在教学《变色龙》的过程中,我尽可能让学生扮演了课堂的主角。接着,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做到动嘴、动手、动脑筋,促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尝试、探究、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三、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
  
  电化教学在课堂上的使用,改变了传统教学单调古板的形式,强化了师生双边活动。声画一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大脑功能,提高了注意比率,也增强了教师课堂教学的密度。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一资源,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如我在教学《珍珠港事件》这篇散文时,利用网络查找资料,把珍珠港事件的视频和其它相关内容以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的形式链接起来。课上,学生通过“视频点播”,加深了对珍珠港事件及作者渴求和平思想的深刻理解。文字与事件紧密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给课堂增添了直观性、趣味性。
  
  四、立足课堂,延伸学习空间
  
  教师既要立足课堂,又要面向生活,要强调语文教学与课外读写沟通,与其他学科沟通,要把学习的触角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让学生在大环境、大渠道中学习、发展,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研究,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跃起来。
  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永远焕发光彩,永远与时俱进。如教学《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时,我先让学生明白现实生活中聪明人、傻子和奴才各是怎样个性的人,再对比文中人物形象,激发学生对聪明人虚伪、廉价同情的鄙弃,对奴性十足的奴才的鞭挞之情,从而进行深刻的人性教育。在教完后,让学生讨论“范跑跑”与“谭千秋”的人性何为?让学生的思想认识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深层,让课堂活起来,让认识水平提升起来。
  总之,新课改后,我深深地感受到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深深地感受到教师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艺术性,深深地感受到新课标为我们语文教改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枯燥、古板的教学现状彻底地告别了语文课堂,而代之以激发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新型课堂。这一形式又将真正达到教学的根本目的:人为本,关注生命;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自主参与,个性发展;合作探究,提高智能;和谐发展,提高效益。
  
  参考文献:
  [1]曾庆春.教师与学习指导.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1).
  [2]赵国尚.河北省初级中学教育质量分析评价报告.河北省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4).
  [3]王海芳.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6).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分析了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不适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职业教育理念的现状,并着重提出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通过以就业岗位群设置专业课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转变为重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以扬长教育与多元化评价相结合,实行学分制等具体的课改思路,其核心是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体系。  关键词: 中职 计算机专业 课
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努力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批改作业作为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对所学的数学概念、定理或公式的进一步理解、巩固及应用,是教师了解和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下面我想与大家一起探讨几点数学作业的批改方法。    一、全批全改    是指传统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完成所有课后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越来越紧迫地呈现在教师面前。“预习加温习抵不上课堂学习”,这句话说明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主阵地。要想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师,就必须从提高效率入手。现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激发兴趣,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
摘要: 当前语文的地位在高职院校呈下滑趋势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高职语文只有从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兼顾应用性,凸现人文性,高职语文课才会充满“生气”和“活力”,具有生命力。  关键词: 高职 语文 教学     在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语文作为文化基础课无疑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当代高职学生获得系统的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的必要前提,也是培养和提高自身审美能力和人文素质的重要载体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自身魅力无穷:内容上,它有精彩的故事、有趣的人生、多彩的生活、神秘的自然;形式上,它有小精灵般灵动的文字、音乐一般缥缈的韵律、诗画一般优美的意境。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绵的情思,深邃的哲理,对学生而言能启心智,长见识,陶冶情操,诱发不尽的遐想,语文是师生共同的生命享受。
目的:系统回顾有关湿疹的理论知识,并从实验角度探讨抗过敏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为该方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从而印证该方治疗急性湿疹及此类疾病的可行性,这对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
目的:  探究综合疗法对比西药甲氨蝶呤(MTX)保守治疗早期输卵管异位妊娠未破裂型的临床疗效分析,为中药治疗早期输卵管妊娠未破裂型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提供临床资料。  方法:
《浙中新报》策划的“市场防骗在线”活动,应者如云,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为义乌市场经营户避免了上亿元的经济损失,极大地改善了经营行为,规范了市场秩序,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学位
孔子曾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新一轮课改所倡导的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理念,也彰显了学生学习活动中“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笔者在校内校外陆续听了不少的公开课,切身感受到不少教师注重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敢问、乐问了。但也发现了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不能切中新旧知识关联点,问题同质异形等,有时甚至还会提出与学习内容毫无关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