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进入初中后,两级分化的现象比小学阶段更为突出,学习上的后进生数量越来越大,特别是进入八年级以后,更为明显,这种状况直接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造成学生两级分化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我结合多年数学教学实践谈一些初浅的认识。
1 分化共性的原因
1.1 思维定势的原因。学生在小学阶段,由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对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与衔接逻辑性不强。进入初中后,首先表现在数学教材的衔接上,前面学的知识往往足后面学习的知识基础。其次是在数学知识学习的技能技巧上,新的学习技能技巧是建立在已有的技能技巧上的。
1.2 学习方法的原因。学生进入八年级后,学习分化的原因逐渐显露出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对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明显提高。而初中学生正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没有形成较好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一方面学生个性差异较大,部分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教师没有很好的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要求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如何有效的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方法。
1.3 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学好数学,兴趣尤为重要。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学习积极性高低。例如:我所上的班级有学生56人,对数学学科有学习兴趣的39人,对数学有间接兴趣的7人,不感兴趣的10人。调查中还发现,学习数学兴趣不浓的往往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成绩较好。另一方面,学习较差的学生,克服困难的心理较弱,意志不坚强,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就退缩,丧失自信心,学习成绩直线下滑,形成学习上的两极分化。
2 转化的对策
2.1 教会学习方法。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非常重要,教师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有意识的培养他们正确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学习关念、方法、技能。
2.2 探索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不是生来具有,而是后天培养的。在教学中怎样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从被动接受中解脱出来,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下面就谈一谈粗浅的体会:
2.2.1 灵活选用导入新课的方式。根据每堂课的特点,采取灵活的方式引入新课,使学生对该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2.2.2 充分运用课堂艺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讲台就是舞台,老师是导演又是演员,老师的语言、语调、动作和气氛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活跃课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获得知识。
2.2.3 充分利用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和趣味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数学本身的科学性,逻辑性的特点和教材内容的需要设置有意义,有探索价值,有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2.2.4 利用课外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培养了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而能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2.2.5 利用成功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上的成功感受维系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在动力,在课堂上,有意识设计一些知识、技能方面的题目,题目有梯度,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做,让他们都能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2.2.6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学手段现代化成为现实。在数学教学中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以此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
2.3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互联系的,学生对任何学科知识的认识过程都离不开情感因素。而和谐师生关系是保证学生学好知识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后进学生更要热情的指导,真诚的帮助,学法上要多多的指导,精神上要多多的鼓励、安慰,让他们树立良好的自信心理,提高学习能力,克服两极分化。
2.4 加强分类指导。针对班级学生的个性差异及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指导学生如何掌握数学知识和主动探求数学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数学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必须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单独或分类指导,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减小这种心理上所产生的分化因素,把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差距缩小。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子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找准学生分化的原因,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和学生学习的氛围,创造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加强合作,善于交流,就能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成绩,彻底消除两极分化的现象,提高教学质量。
1 分化共性的原因
1.1 思维定势的原因。学生在小学阶段,由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对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与衔接逻辑性不强。进入初中后,首先表现在数学教材的衔接上,前面学的知识往往足后面学习的知识基础。其次是在数学知识学习的技能技巧上,新的学习技能技巧是建立在已有的技能技巧上的。
1.2 学习方法的原因。学生进入八年级后,学习分化的原因逐渐显露出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对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明显提高。而初中学生正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没有形成较好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一方面学生个性差异较大,部分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教师没有很好的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要求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如何有效的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方法。
1.3 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学好数学,兴趣尤为重要。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学习积极性高低。例如:我所上的班级有学生56人,对数学学科有学习兴趣的39人,对数学有间接兴趣的7人,不感兴趣的10人。调查中还发现,学习数学兴趣不浓的往往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成绩较好。另一方面,学习较差的学生,克服困难的心理较弱,意志不坚强,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就退缩,丧失自信心,学习成绩直线下滑,形成学习上的两极分化。
2 转化的对策
2.1 教会学习方法。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非常重要,教师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有意识的培养他们正确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学习关念、方法、技能。
2.2 探索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不是生来具有,而是后天培养的。在教学中怎样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从被动接受中解脱出来,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下面就谈一谈粗浅的体会:
2.2.1 灵活选用导入新课的方式。根据每堂课的特点,采取灵活的方式引入新课,使学生对该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2.2.2 充分运用课堂艺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讲台就是舞台,老师是导演又是演员,老师的语言、语调、动作和气氛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活跃课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获得知识。
2.2.3 充分利用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和趣味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数学本身的科学性,逻辑性的特点和教材内容的需要设置有意义,有探索价值,有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2.2.4 利用课外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培养了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而能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2.2.5 利用成功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上的成功感受维系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在动力,在课堂上,有意识设计一些知识、技能方面的题目,题目有梯度,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做,让他们都能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2.2.6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学手段现代化成为现实。在数学教学中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以此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
2.3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互联系的,学生对任何学科知识的认识过程都离不开情感因素。而和谐师生关系是保证学生学好知识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后进学生更要热情的指导,真诚的帮助,学法上要多多的指导,精神上要多多的鼓励、安慰,让他们树立良好的自信心理,提高学习能力,克服两极分化。
2.4 加强分类指导。针对班级学生的个性差异及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指导学生如何掌握数学知识和主动探求数学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数学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必须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单独或分类指导,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减小这种心理上所产生的分化因素,把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差距缩小。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子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找准学生分化的原因,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和学生学习的氛围,创造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加强合作,善于交流,就能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成绩,彻底消除两极分化的现象,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