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策。中美两国由于文化背景、教育传统等的不同,在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差异。本文就中美两国的教育差异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比较,以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教育 差异 思考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策,是人力资本形成的最主要途径。中美两国由于社会环境的差异,文化历史背景的不同,在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方面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也导致了中美两国在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如何评价中国和美国的教育,可谓众说纷纭,观点不一。较为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的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学多悟少”;而美国的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学少悟多”。换言之:中国教育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美国教育重视创造力的培养;中国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知识的熟练掌握,重视“精”和“深”,美国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灵活应用,重视“广”和“博”。
中美两国的教育有着极为不同的传统,差异之处颇多,不能简单地说孰优孰劣。我们分析了大量的事实和资料,并结合对美国教育的实地考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中美两国的文化背景、教育传统及教育观的不同
中国历来有重视教育的传统,中国古代特有的科举制度鼓励读书人“学而优则仕”。几千年的教育传统,造就了中国基础教育最根本的特点——以考试论英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强调背诵和记忆,仅在考试范围内反复练习,达到熟能生巧;学生仅仅是知识的容器,是会考试的机器。中国的教育,注重对人类固有知识的传承和掌握。教师在课堂中的所有教学手段都是向孩子们灌输大量的知识,然后用作业、考试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所有考试题目的设计都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1]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各民族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包容,美国教育的目标是为了训练和培养适应美国社会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人员,尤其是培养造就高新技术领域的人才,以确保其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和科研的领先地位。关于美国教育,可借用高钢在《遭遇美国教育》中的总结:“美国的学校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他们没有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
我国的教育注重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即让学生“信”;而美国则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拓展和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即让学生“疑”。
二、知识观的不同
中国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对知识权威的尊重与维护,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及知识体系的构建;美国则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对知识权威的质疑和批判,注重对知识的创造和拓展。中国学生大多是被动地学习;美国学生大多是主动地去探索。也就是说,前者在寻找标准答案,后者在追求真理。[2]
中国的教育注重窄而深,美国的教育注重广而博。中国教育使用题海战术,教师让学生重复练习,训练学生熟练掌握技巧,直至“炉火纯青”的地步;美国学校的数学教育则基本上是“点到为止”,让人明白是怎么回事。也有人说,中国教育是“精英”教育,把那些不能把知识学得精深的人淘汰出去。美国教育是普及与精英相结合的教育,走平民道路的,只需接受普及教育,接受社会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知识的教育,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知识的教学只是点到为止而已;选择走“精英”道路的,则需艰苦奋斗、努力学习,力求“精”“深”。
中国的教育,注重的是对知识权威的尊重与维护,强调的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希望学生一下子就能把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掌握,对教科书的知识,要求全部不折不扣地掌握,要尊重和维护教科书的权威性。因此,人们都有这样一种思维定势,凡是书上说的都是对的,凡是权威说的话都是不能改变的。
美国的教育中,没有标准答案,同一个课题,几乎没有两个学生的答案是一模一样的。对现有的知识,他们侧重于教学生怎样去创新,鼓励学生去思考得出结论,至于结论的正确与否,是否有实际意义,并不重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主、自立精神,对一切事物持质疑和批判的态度,并不断从中发現新的东西。
有人说,中国的教育教会了学生相信权威,揣测领导;而美国的教育让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去探索追求真理。
三、教学模式的不同
在中国,全国中小学乃至大学,都有统一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各地教育主管部门根据上级安排及本地实际情况,再制定当地相对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学校哪天开学、哪天放假都由教育主管部门安排。
而美国的中小学没有全国统一的的教学大纲,跟谈不上什么全国统一的教材,每个学校所设课程及课程难度,由学校及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美国的高校和中学都推行学分制、选科制和主辅修制,课程实行综合化,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可根据个人爱好选修科目,不同的科目学分不同,只要把学分修满即可毕业拿到文凭和学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美国的大学生年纪轻轻就能取得好几个学位。[3]
两国学校在学业课程的选择上也有很大的区别。中国教育要求数理化各科面面俱到,哪一科学得不好都有可能对人生前途造成致命的影响;而美国的基础教育在达到最基本的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生有较大选择的自由。
总言之,中国的教育比较单一化,而美国的教育重视多元化;中国的教育注重深度,而美国的教育则注重广度;中国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严格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而美国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自立精神。
四、价值观取向及德育观的不同
中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而中国的教育也是从社会本位出发的,强调以“社会为本”,即“社会第一”,以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为价值追求,培养的是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献身,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不断注入社会主义经济新元素的先进分子。
中国的传统道德是以儒家学说的人伦道德为中心展开的。从孔子主张的“仁爱”、“忠恕”,到孙中山倡导的“博爱”、“天下为公”,再到现代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构筑起了中国文化传统中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道德标准和尺度,由此形成了整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他人利益高于自我利益、社会发展高于个性发展的道德价值观念和社会意识。这一德育标准始终贯穿着中国的整个教育体系。
美国则以“个人为本”,即“个人第一”,追求的是个人的理想和权利。而美国大学生要树立的是资本主义价值观,充满了资产阶级的核心理念,因为“一个美国学生必须对美国的文化和精神传统有一个起码的体验和理解,否则他就不算是一个受过教育的美国人”。[4]
美国的道德传统源于欧洲,追求个性解放,强调个性的独立发展和培养,重视个体的地位和尊严。人是一切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幸福。这种人本文化养成了人们重视个人权利、独立、平等和民主的价值观。这一点在美国社会和学校德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五、中美教育差异之思考
当然,中美教育的差别还有很多,这里只是初步探讨了其中的几点。由于中美文社会环境与文化传统的差异,我们不可能全盘照搬美国的教育模式,中美教育比较,没有孰优孰劣,中国教育要保持自己传统的优势,找出自己的弱点,借鉴他人的长处,从而构建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中国现代教育。
参考文献:
[1]李仰安.中美教育观念差异的比较与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2001,14,(5):5.
[2]田虎伟.中美两国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现状的比较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8,(4):28.
[3]张晓飞.中美两国基础教育的比较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11):35.
[4]黄立坚,戴静.中美学校德育目标的比较及启示[J].中国校外教育,2008,(8):15-25.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教育 差异 思考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策,是人力资本形成的最主要途径。中美两国由于社会环境的差异,文化历史背景的不同,在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方面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也导致了中美两国在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如何评价中国和美国的教育,可谓众说纷纭,观点不一。较为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的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学多悟少”;而美国的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学少悟多”。换言之:中国教育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美国教育重视创造力的培养;中国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知识的熟练掌握,重视“精”和“深”,美国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灵活应用,重视“广”和“博”。
中美两国的教育有着极为不同的传统,差异之处颇多,不能简单地说孰优孰劣。我们分析了大量的事实和资料,并结合对美国教育的实地考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中美两国的文化背景、教育传统及教育观的不同
中国历来有重视教育的传统,中国古代特有的科举制度鼓励读书人“学而优则仕”。几千年的教育传统,造就了中国基础教育最根本的特点——以考试论英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强调背诵和记忆,仅在考试范围内反复练习,达到熟能生巧;学生仅仅是知识的容器,是会考试的机器。中国的教育,注重对人类固有知识的传承和掌握。教师在课堂中的所有教学手段都是向孩子们灌输大量的知识,然后用作业、考试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所有考试题目的设计都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1]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各民族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包容,美国教育的目标是为了训练和培养适应美国社会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人员,尤其是培养造就高新技术领域的人才,以确保其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和科研的领先地位。关于美国教育,可借用高钢在《遭遇美国教育》中的总结:“美国的学校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他们没有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
我国的教育注重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即让学生“信”;而美国则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拓展和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即让学生“疑”。
二、知识观的不同
中国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对知识权威的尊重与维护,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及知识体系的构建;美国则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对知识权威的质疑和批判,注重对知识的创造和拓展。中国学生大多是被动地学习;美国学生大多是主动地去探索。也就是说,前者在寻找标准答案,后者在追求真理。[2]
中国的教育注重窄而深,美国的教育注重广而博。中国教育使用题海战术,教师让学生重复练习,训练学生熟练掌握技巧,直至“炉火纯青”的地步;美国学校的数学教育则基本上是“点到为止”,让人明白是怎么回事。也有人说,中国教育是“精英”教育,把那些不能把知识学得精深的人淘汰出去。美国教育是普及与精英相结合的教育,走平民道路的,只需接受普及教育,接受社会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知识的教育,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知识的教学只是点到为止而已;选择走“精英”道路的,则需艰苦奋斗、努力学习,力求“精”“深”。
中国的教育,注重的是对知识权威的尊重与维护,强调的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希望学生一下子就能把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掌握,对教科书的知识,要求全部不折不扣地掌握,要尊重和维护教科书的权威性。因此,人们都有这样一种思维定势,凡是书上说的都是对的,凡是权威说的话都是不能改变的。
美国的教育中,没有标准答案,同一个课题,几乎没有两个学生的答案是一模一样的。对现有的知识,他们侧重于教学生怎样去创新,鼓励学生去思考得出结论,至于结论的正确与否,是否有实际意义,并不重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主、自立精神,对一切事物持质疑和批判的态度,并不断从中发現新的东西。
有人说,中国的教育教会了学生相信权威,揣测领导;而美国的教育让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去探索追求真理。
三、教学模式的不同
在中国,全国中小学乃至大学,都有统一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各地教育主管部门根据上级安排及本地实际情况,再制定当地相对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学校哪天开学、哪天放假都由教育主管部门安排。
而美国的中小学没有全国统一的的教学大纲,跟谈不上什么全国统一的教材,每个学校所设课程及课程难度,由学校及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美国的高校和中学都推行学分制、选科制和主辅修制,课程实行综合化,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可根据个人爱好选修科目,不同的科目学分不同,只要把学分修满即可毕业拿到文凭和学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美国的大学生年纪轻轻就能取得好几个学位。[3]
两国学校在学业课程的选择上也有很大的区别。中国教育要求数理化各科面面俱到,哪一科学得不好都有可能对人生前途造成致命的影响;而美国的基础教育在达到最基本的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生有较大选择的自由。
总言之,中国的教育比较单一化,而美国的教育重视多元化;中国的教育注重深度,而美国的教育则注重广度;中国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严格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而美国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自立精神。
四、价值观取向及德育观的不同
中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而中国的教育也是从社会本位出发的,强调以“社会为本”,即“社会第一”,以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为价值追求,培养的是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献身,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不断注入社会主义经济新元素的先进分子。
中国的传统道德是以儒家学说的人伦道德为中心展开的。从孔子主张的“仁爱”、“忠恕”,到孙中山倡导的“博爱”、“天下为公”,再到现代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构筑起了中国文化传统中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道德标准和尺度,由此形成了整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他人利益高于自我利益、社会发展高于个性发展的道德价值观念和社会意识。这一德育标准始终贯穿着中国的整个教育体系。
美国则以“个人为本”,即“个人第一”,追求的是个人的理想和权利。而美国大学生要树立的是资本主义价值观,充满了资产阶级的核心理念,因为“一个美国学生必须对美国的文化和精神传统有一个起码的体验和理解,否则他就不算是一个受过教育的美国人”。[4]
美国的道德传统源于欧洲,追求个性解放,强调个性的独立发展和培养,重视个体的地位和尊严。人是一切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幸福。这种人本文化养成了人们重视个人权利、独立、平等和民主的价值观。这一点在美国社会和学校德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五、中美教育差异之思考
当然,中美教育的差别还有很多,这里只是初步探讨了其中的几点。由于中美文社会环境与文化传统的差异,我们不可能全盘照搬美国的教育模式,中美教育比较,没有孰优孰劣,中国教育要保持自己传统的优势,找出自己的弱点,借鉴他人的长处,从而构建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中国现代教育。
参考文献:
[1]李仰安.中美教育观念差异的比较与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2001,14,(5):5.
[2]田虎伟.中美两国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现状的比较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8,(4):28.
[3]张晓飞.中美两国基础教育的比较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11):35.
[4]黄立坚,戴静.中美学校德育目标的比较及启示[J].中国校外教育,2008,(8):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