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同属于东西方的视觉语言

来源 :国际人才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kk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5月17日,《靳尚谊捐赠作品展》在京隆重开幕,此次展览包括著名油画家靳尚谊此前向中国美术馆捐赠的油画、素描共39件作品,和多年来他向各地美术馆捐赠的作品以及中国美术馆已有的收藏,诸多佳作汇集一堂。大型图文并茂的《靳尚谊全记录》首发式也于同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这本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画集收录了靳尚谊许多未曾发表过的素描、速写和创作草图, 汇集了多篇关于靳尚谊艺术的评论文章, 成为研究靳尚谊艺术与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中国油画发展史的重要文献。
  
  靳尚谊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0多年,从1998年起一直担任全国政协常委。我们从最新出版的画集中能看到这位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一生探索、研究、实践的艰辛足迹以及他的文化理念、艺术成就和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艺术道路
  
  靳尚谊1934年12月出生于河南省焦作市,1949年考入徐悲鸿领导的北平国立艺专(次年改为中央美术学院),3年本科和两年研修打下了良好的绘画基础。1955年进入由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执教的油画训练班学习,在这个集中了全国各地精英,代表当时中国油画最高水平的课堂里,靳尚谊是年纪最小的一个。但他天资聪颖、勤奋努力,成绩并不亚于同班富有多年创作经验的年长画家,从1957年毕业创作《登上慕士塔格峰》开始,陆续通过《送别》、《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十二月会议》、《长征》等展示了他的艺术才能,使他当之无愧地进入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青年油画家的行列。
  从他早年油画可以看出他善于独立思考、师心胜于师法。他很欣赏西方古代大师委拉斯开兹和曾任列宾美术学院院长的阿列什尼柯夫的作品,这两位不同时代的画家都具有严谨深刻的画风和高雅的品格。
  17世纪以后,欧洲正规的美术学院出现,一直将素描列为最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课程,是训练学生观察和表现能力的主要手段。训练方法主要是通过石膏像、静物和真人模特的写生来进行的。素描训练的内容并非仅限于准确地“应物象形”的初级要求,还包括对造型基本规律的探索,以及诸如结构、空间、体积、质感、节奏、虚实、呼应、对比、构图、布局等,要把写生、速写、默写、临摹有机结合起来。素描是绘画的基础,靳尚谊认为好的素描都是有个性的,他学习素描经历了3个阶段,从本科时期对形体光影的初步认识,到油训班时对内在结构的深入理解,到改革开放后出国考察古典大师原作,促使他“专门研究边线问题”,通过深入新疆、甘肃等地区收集创作素材,寻求新的突破,勇于思索和实践,才取得对物象之体积空间更为充分和自由的表达。
  2005年4月,《靳尚谊艺术回顾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这是靳尚谊艺术生涯50多年来的第一次大型个人画展,他的160多幅细致而富有灵性的作品受到大家欢迎,然而靳尚谊在开展第二天又去画室工作了。“艺海无涯,学无止境”,靳尚谊始终保持着谦逊好学的心态,他说学习不分年龄大小,不论职务高低,只要是自己所欠缺的,就应该毫无计较地去学。
  
  美术教育
  
  油画进入中国有百年历史,中国初期油画学的是欧洲19世纪后叶的写实主义风格,那时有一批留学生回来办了一些学校,但油画专业很少。新中国成立后,借鉴学习的主要是苏联的油画艺术,那时美术院校纷纷建立,1953年有了油画专业,1958年有了第一届油画专业毕业生。改革开放后,和高速发展的经济同步,油画艺术也大大发展,呈现多样化,各种风格并存,油画专业在艺术院校中普遍建立。“请进来,走出去”,中国油画家走出国门,看到了大量古典的绘画,从苏联、东欧和西欧大师的原作中增进了对油画的进一步了解。同时还聘请了国(境)外油画专家和学者来中国任教、讲学和交流。靳尚谊认为中国油画不但要学好西方的艺术语言与表达能力,还要具有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精神,这样才能真正成熟起来,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靳尚谊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在培育人才上付出了极大心力。他尊重学生的天赋秉性,把学生引领到绘画的本质规律上去。他从历史、人生、政治、艺术等话题中,启发学生的灵感,拓展年轻人的视野,把写生这一课堂教学的方式改为艺术创作的途径。“年轻人应该根据自己的知识、修养来选择自己的道路。现在每个人选择余地非常大,但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别人是无法来忠告的。”
  靳尚谊1987年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后,立足本国,密切关注世界美术的教育发展趋势,他敏锐地感觉到美院的教学和专业设置已不适应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实际需求,故大胆地在中央美术学院主持开设了设计系(含建筑和平面设计),使中央美术学院告别了作为纯美术院校的历史。目前设计系扩建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和建筑学院,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设计人才。他是该院历史上任期最长的一位院长,学子们曾自发地用数千支玫瑰组成一个红色花坛布展以表达对这位老院长的爱戴和深深的谢意。
  靳尚谊认为肖像画作为一个历史久远的绘画品种,在中国,真正的发展是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生活的改变才进入一个新的比较成熟的时期。无论从人物造型到光线、色彩运用上,还是对我们当今生活和人们的精神把握上都表现了独立性和自主性。在西方,肖像画一直延续着以表现对象的个性、思想情感、经历为目标的现实主义的肖像和象征性的现代主义绘画。后者以作者个人风格兼顾对象的真实性,目前比较普遍。靳尚谊觉得基于中国的文化因素,肖像画在中国能吸收的内容比西方丰富得多,留给我们教学和科研探索的路十分广阔。
  肩负着中国文联副主席、国家艺委会主任等重要职务的靳尚谊,又是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工作十分繁忙。但他只要一有时间就走到学生中间,帮助和指导他们的学习。靳尚谊以他严谨踏实的作风,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学子。弟子们常用一首古诗来形容他的治学态度:“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沉潜求索
  
  靳尚谊是把造型和色彩高度结合,将中国的油画推向严谨和深入的研究者和探索者。1979年,他出访欧洲,继而在1981年赴美探亲期间,考察、观摩过众多的博物馆、画廊和美术院校,在此后的20多年间,在与国际艺术界广泛的交流中,他几乎看遍了欧美最重要的博物馆。他对欧美的绘画,从古典到现代种种流派的各种艺术现象,对国外艺术学院的教学状况,都曾做过不同程度的了解、分析和研究。通过国际交流和合作,他觉得中国油画不但要向纵深发展,而且风格和技巧也要不断拓宽。上世纪80年代初,他用硬毛、方头画笔作画时,也加入了软毛、圆头、尖头画笔,并以多遍、多层次重叠、交织、点接、揉擦的笔法和手段,使其画面形体结构更见丰厚;画面色彩层次、光影变化更见微妙;描绘的物象边缘轮廓的处理,更见油画语言特有的、虚实转换的空间魅力感。靳尚谊在艺术探索中,始终力求把握住内在理念与外在再现之间的平衡,借助边线的处理,更有效地塑造形体的实体感、空间感以及表情。他以人物肖像和人体为创作主体,这本身就体现了他追求形体与色彩,观念与情感之间的平衡。靳尚谊重视研究整个画种和体系最本质的东西,他认为艺术和科学不同,科学的判断标准,在其是否先进适用。艺术的取向,则在于你是否从中找到适合自己吸收的,并且最终能否转化为你自己的东西。
  靳尚谊的名字与20世纪后半叶以来的中国美术进程紧密相连,他的身影承载了一个美术时代的历史记录。他在油画探索与研究上沉潜往复,创造出许多脍炙人口的重要作品,展现了他的思想境界和精湛的艺术风格。如:《北国风光》、《雕塑家》、《思》、《探索》、《小提琴家》、《画家黄永玉》、《自然的歌》、《塔吉克新娘》、《青年歌手》、《老桥东望》以及《晚年黄宾虹》、《八大山人》等。并出版《靳尚谊油画选集》、《靳尚谊肖像作品选》、《靳尚谊人体肖像》等画集。近些年来,中国艺术市场的繁荣使艺术名家的作品为市场竞相猎取,但他始终认为一个艺术家最好的作品应该留在美术馆,捐赠才是艺术品最好的文化归宿。纵观西方500年来油画的进展,回顾中国油画的发展历程,他在思考这种飞速发展的趋势对中国油画乃至整个美术界将造成怎样的影响,中国的油画如何传承、创新,使之更好地在世界艺术中发挥作用。
  现任中央美院院长潘公凯这样评价靳尚谊:“靳先生作品的高明之处,在学识、在技巧、在阅历,但背后却是一种真诚,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靳尚谊的艺术成就,突出地体现在他把欧洲古典油画精髓及它所体现的崇高理念精神较好地与中国民族艺术传统和精神交流融合,寻找着同属于西方和中国的视觉语言模式,关注着艺术教育的普及与提高以及文化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画道无捷径,穷苦而后工。60年来能一路稳健地走到今天的靳尚谊及其绘画,给了我们最直白的启示——无论作画、做人,都应该坚定持久地尽自己的不懈努力做得好些。
其他文献
龙云,女,号云淞园居士。1975年冬月出生于山水甲天下的故乡——桂林,现定居北京。从小有着浓厚绘画兴趣的云龙,是当今著名山水画兼工笔画画家。她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工笔协会会员,北京松云书画院常务秘书长,特级院士,专职画家,中国公益事业促进会理事,中国书画联谊会会员,中国清新文化协会会员。  其作品多次在中国展出过,多次荣获奖项。画风秉承当代各级大师笔墨华濨厚重的特点,追崇大家风范,博大精深,博众家之
期刊
Long Yun, whose literature name is Yunsongyuan Lay, was born in Guilin, a city “with the finest scenery under Heaven” in winter, 1975. Now she lives in Beijing. Cultivated with the awareness of painti
期刊
今天的中国高校,已经踏上国际化的快速通道,出国留学访问与回国任教讲学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越来越多的“海归”,已成为高校教学科研战线的骨干力量,有的已走上领导岗位,现在已涌现出一大批“海归”校长。海外留学、工作的经历,不仅让他们掌握了各自学术领域国际领先的理论知识与专业研究成果,更令他们拥有开阔的视野、全新的理念,作为中国高校的掌门人,他们在引领高校现代化、国际化,推动中国高校自主创新培养人才方面发挥
期刊
In the evening of August 12, 2015, dangerous goods warehouse of Ruihai International Company exploded, which is at Binhai District Tanggu development zone of Tianjin. This explosion is the second haza
期刊
On July 8, 2015, Democratic Party of Hong Kong released that the lead content in the tap water of some buildings of Kai Ching Estate, public housing in Kowloon,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the Hong Kong
期刊
The beautiful land of Ireland has bred many talented poets as well as touching legend that it is the hometown of famous poet, playwright and proser William Butler Yeats. It is also the birthplace of M
期刊
2015年4月16日,中国国务院正式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将实施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和生态修复制度,节约保护水资源,全力保障水生态安全。“水十条”提出,到2020年,长江、黄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5%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得到消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
期刊
中国海洋大学被誉为我国海洋学家的“摇篮”,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显著特色的国家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在国家海洋事业发展中处于不可替代的位置。该校校长吴德星是一位有着海外留学经历的学者型海归校长,1992年1月回国,历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外求学的经历给了他开阔的视野和全新的理念,2005年7月,吴德星被任命为中国海洋大学校长。    在吴
期刊
张丽珠,女,白族,1921年出生于上海,中国著名妇产科医学专家。中共党员。1944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46年—1951年先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美国纽约医院、英国伦敦玛丽居里医院等机构从事妇产科内分泌、病理学和肿瘤学临床研究。1952年调入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1958年参加北京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的创建,任妇产科主任至1984年。1982
期刊
徐小斌是中央电视台的一级编剧。1982年毕业于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供职于央视电视剧制作中心。中国作协会员,北京作协签约作家。    近期,女作家徐小斌的长篇小说《羽蛇》英文版,由世界著名四大出版公司之一的西蒙·舒斯特正式推出。    为消失的历史细节留下见证    西蒙·舒斯特公司旗下出版品牌Atria Books将徐小斌的两部小说《羽蛇》和《敦煌遗梦》一并列入“Atria国际出版计划”,该计划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