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定位:科技期刊二维码应用的理性思考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wqxq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分析科技期刊二维码应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二维码支付存在的不足和科技期刊的特殊性,指出应扬长避短,进一步加强二维码在科技期刊应用中的服务定位,着重优化科技期刊官方宣传服务、阅读体验提升及互动服务、现刊和过刊目录导览服务、稿件投稿流程定位服务以及实时推送个性定制服务等,以带动科技期刊品牌影响力的提升。
  [关键词]科技期刊;二维码;服务定位
  [作者单位]林安红,《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在媒介融合的浪潮下,传统纸媒在二维码的运用实践中,借助二维码“阅读引擎”的功效,为读者提供了内容丰富的全形态阅读体验,也为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应用提供了新的启迪。但鉴于科技期刊的特殊性以及二维码应用存在的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尤其是二维码支付功能,笔者分析认为科技期刊在积极尝试应用二维码的同时,应理性分析二维码的各项功能,以服务为主,着重开发并完善科技期刊二维码的服务功能,以有效促进传统纸媒与二维码的融合,促使科技期刊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一、科技期刊二维码应用现状
  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和互联网便捷性的提高,为二维码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线上线下的实时互动以及表现形式更加丰富活泼的延伸内容显著延长了用户的阅读时段,创新了用户的阅读体验,亦大大节省了传统纸媒的版面,提高了传统纸媒的点击率与关注度。于是,二维码作为一种连接报纸、手机和互联网的新兴数字媒体,日益受到传统纸媒的青睐。如《人民日报》《长江日报》等积极应用二维码打造“立体报纸”,用户扫描报纸上的二维码,即可快速并轻松浏览和阅读报纸的延伸内容。这既有效地扩展了报纸容量,也有效提升了用户的读报乐趣,从而推动纸媒传播形态的创新,有效促进其品牌的强化和延伸。但整体而言,二维码在期刊中的应用率不高,尤其是在科技期刊中应用得更少,且很多科技期刊的二维码应用主要是拘于形式,用户扫一扫主要是了解期刊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及链接到期刊网站,对二维码的应用功能开发亟待加强。
  二、二维码支付功能弊端与科技期刊特殊性分析
  随着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支付服务创新日趋加快,二维码支付作为一种新的支付模式应运而生。从实践来看,尽管已经有部分纸媒开始积极探索并尝试二维码支付业务,但不同媒体之间的实践效果差别较大。笔者认为应审慎看待二维码的支付功能,尤其是对科技期刊而言,除二维码支付本身存在不足之外,科技期刊的特殊性亦决定了当前短期内使用二维码支付功能是不成熟的。
  1.二维码支付功能的弊端
  笔者对二维码支付功能存在的弊端进行归纳,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付费功能隐患多。随着二维码支付业务的发展,为方便用户快速进入手机网页,不少商家直接将宣传网址压缩到二维码中。因为二维码作为一项编码技术极易遭到破译,一些不法分子恶意利用这一弊端将带有病毒程序的网址链接或恶意网址的下载链接置入二维码,仅2014年3月,微博网警就查获病毒582个,拦截二维码恶意网址14万个。用户一旦扫描并操作该类二维码,手机就会中毒并被乱扣话费或耗费大量流量等。这很大程度上损害了用户的合法权益。且恶意二维码隐蔽性较高,常伪装为正当软件并渗透到各种应用中,导致杀毒软件也未能全部察觉。同时,二维码由于使用的便捷性和新鲜感容易激发用户的使用积极性,并令人疏于防备。
  第二,信息安全隐患。目前,我国缺乏统一的二维码应用管理体系,在二维码制作和发布等方面没有统一规定,极易导致不法分子在二维码中恶意置入并肆意发布与传播网络病毒等负面信息,严重威胁我国的信息安全。根据《2013年上半年网秦全球手机安全报告》,二维码传播占2013年上半年手机传播途径的9%,逐渐成为恶意软件新的传播途径。同时,由于二维码编码简单,容量大,时常被用来存储大量信息,其中包含着用户身份证等重要信息,于是,用户在通过二维码获得更多信息的同时,也存在因为二维码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尤其是随着移动支付的逐渐兴起,不法分子通过侵入藏有支付信息的二维码以恶意盗取用户的账户和密码等个人信息,从而窃取用户的财产;且不法分子还可以进一步利用恶意二维码渗透到用户的手机以窃取用户的个人隐私,同时在后台下载安装软件,这对用户的手机威胁性很大。
  第三,手机支付技术不够健全。目前,手机支付系统主要涉及消费者、商家及无线通信运营商等三方主体,在这一完整的手机支付过程中,三方之间是一种“不接触式”的结算方式,存在较大的安全漏洞。因为在具体实践中,二维码购物的链接主要是网页,需要借助手机浏览器打开,而手机安全软件由于用户的主观疏忽以及手机浏览器不支持安装安全插件等原因导致手机安全性存在一定不足,这些漏洞容易导致黑客对消费者、商家及无线通讯运营商进行多重欺骗。同时,为保证付款安全,整个操作流程较为烦琐,用户易被卡在付款环节,影响手机支付这一新生支付模式的长远发展。
  第四,监管不完善。我国二维码支付存在监管不完善的情况,具体体现为:(1)标准不统一,管理不明确。我国二维码应用日趋广泛,但关于二维码的发布权、企业发布二维码的相关资质等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和管理,导致相应的编码、扫码软件安全性和规范性不足,容易产生漏洞,存在较大隐患。(2)监管工具不完备,监管难度大。二维码包含的文本、字符等信息用肉眼无法识别,工商部门需借助相应的扫描硬件设备才能鉴别,但基层工商部门由于经费有限或其他原因,专业的监测设备不足,要做到监管到位存在一定难度。(3)责任主体不明确,调查取证困难多。对比传统广告,二维码广告相关法律责任主体界定不明确,如二维码广告经营者不仅包括二维码的制作者,也包含二维码连接入互联网后的网络广告制作者;广告发布者不仅包括现实媒体,也包括网络虚拟媒体,还有作为连接二维码和互联网媒体的媒介,即二维码扫描器软件的经营单位。且二维码制作使用相对简单,可随时删除制作和发放记录,一旦相关主体否认违法事实,如何充分有效地搜集证据成为一个难点。   2.科技期刊的特殊性
  二维码支付功能存在的诸多弊端,以及科技期刊本身具有的特殊性,决定了科技期刊在短期内不适合采用二维码支付功能。
  第一,科技期刊发行规模有限。我国手机二维码支付的使用范围还很小,而杂志的二维码购物能否形成规模,关键要看杂志的发行量。可见,纸媒二维码支付实践困境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大部分纸媒的发行量有限且正呈现日趋下降的趋势,尤其是科技期刊作为一种小众化的学术期刊,发行量较小,无法形成有力的发行规模效应。
  第二,科技期刊受众群体相对固定。当前,不同类型媒体关于二维码购物应用实践的效果差别较大,其中,时尚类杂志应用效果最好,老年类杂志应用效果最差。因为纸媒读者的年龄已呈现日益增长的趋势,年轻群体越来越少看报纸和期刊,其较为经常接触并擅长使用二维码,老年群体则根本不懂或者较少了解二维码的操作及支付功能。而科技期刊的受众群体相对固定且有限,尽管年轻用户所占比例日渐提高,但40岁—60岁等年龄段的群体仍然占较大比重,这显然影响了科技期刊二维码支付功能的使用和推广。
  三、服务定位:科技期刊二维码应用的理性思考
  科技期刊作为数字化出版活动的主体之一,应理性对待二维码支付功能,积极思索二维码在期刊应用中的功能定位。笔者认为,科技期刊的二维码应用应以服务定位为主,围绕科技期刊的三个主要群体,即读者群、作者群和编辑群,结合实践操作,逐步强化二维码服务功能的开发或延伸,以扬长避短,更好地利用媒介融合的优势,带动科技期刊品牌影响力的提升。
  1.科技期刊官方宣传服务
  随着各类媒体传递信息总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全媒体浪潮的冲击,如何以最合理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更大容量的信息和最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显得尤为重要。二维码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态,以时间轴和内容轴构建出信息传播的双翼效应,信息涵载量较大,是普通条码信息容量的几十倍。借助二维码的使用,一方面,有助于科技期刊把更多元化的内容转换成二维码,传播更大信息量以有效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如科技期刊可将相关的期刊信息和编辑人员信息等制成二维码,在其官方网站上展开宣传服务。并且科技期刊二维码除涵盖传统纸质期刊包含的版权页、目次、投稿指南、文章规范格式及刊物获奖情况等基本信息外,还可以有效融合科技期刊的办刊历程,期刊主管主办机构的研究特长,期刊栏目变动情况,期刊定期的稿件需求侧重点以及期刊编委、审稿专家、编辑人员等的研究特长、联系方式等。另一方面,有利于用户以最便捷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并保存相应的期刊信息,且结合科技期刊网址链接有利于引导用户主动关注并快速进入科技期刊的网站,进一步激发用户的阅读关注和阅读欲望,借此显著增加科技期刊文章的被引频率,进一步扩大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2.阅读体验提升及互动服务
  传统纸质科技期刊只能提供平面的视觉感受,每篇文章的图片大小和数量等囿于篇幅的关系往往有所限制,对科学研究的实验过程及研究结果表现力不足。而二维码可以存储图片或视频的URL,通过二维码的扫描读取,可以演示相关实验视频,展示作者丰富多彩的研究内容,进一步提升其科学研究的严谨性,有效防止学术不端,亦能够有效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同时,通过将科技期刊文章摘要或全文等生成二维码,并结合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表现手段来传播多样化的信息,其传播效果显然优于一般的纸媒文本信息,并可有效搭载用户深阅读和浅阅读之间的桥梁,激活用户的潜在阅读欲望,显著提升其阅读体验。此外,通过二维码可涵盖作者的个人信息,如将联系方式、研究方向和研究动态等制成二维码列于文章的相应位置,便于读者阅读时进行二维码扫描,借此实现并增强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互动交流。
  3.现刊和过刊目录导览服务
  目前,如何在亿万文献中精准搜索用户所需的相关信息已成为科技期刊必须考虑的一大难题。通过创建“二维码科技期刊导览”将科技期刊现刊和过刊的目录信息和相关资讯通过语音、图片和文字等形式集成到二维码导览上,并链接到科技期刊官方网站,有利于用户随时随地扫描读取,快速精准搜索所需的相关信息,省却纸质版翻阅以及数字化出版数据库中逐条浏览的时间等。同时,二维码的现刊和过刊目录导览服务还可以将相应的信息内容根据学科等进行分类整理,如农业科技类期刊,可根据作物、动物、园艺和林业等学科进行区分归类,有利于用户根据学科研究所需浏览相应的目录导览,满足其目的导向、问题驱动的搜索需求,有效缩短搜索时间,并进一步提高搜索精确度,保障信息的全面性与准确性。
  4.稿件投稿流程定位服务
  科技期刊社可将作者的投稿信息制成二维码并链接到科技期刊网站的投稿平台,用户可通过手机扫描了解稿件的处理流程和实时动态,这样有利于作者随时随地了解并掌握稿件的处理情况,显著提升作者投稿的便捷性。同时,稿件投稿流程定位服务也有利于责任编辑及时反馈稿件的相应处理情况,有效增强期刊回应的及时性,且借此省却了责任编辑发送邮件、打电话等常规事务,有效减轻了责任编辑的工作负担,还可缩小科技期刊社的经费开支,不失为一项多赢之举。
  5.实时推送个性定制服务
  科技期刊借助二维码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开展实时推送个性定制服务可给用户提供便捷快速的访问通道和科技期刊个性化内容的便捷订阅,并将最新信息实时推送到用户手机。如根据用户的研究学科及方向,将相关信息定期生成一个URL的二维码,便于用户快速了解相关信息,减少网站浏览或手机烦琐的地址输入问题。且通过二维码及时同步更新学科与行业发展动态与研究成果,有利于用户“零时间”获取学科情报,提高学术资源获取的针对性。
  综上所述,科技期刊出版单位及其编辑必须审慎对待二维码的应用,紧紧围绕“服务”二字,增强二维码应用的服务定位和功能,挖掘其服务内容,提供优质服务,从而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服务于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1]徐丽芳,蒋雪瑶. 美国杂志中二维码的应用[J]. 出版参考,2012(36):37.
  [2]尤歆飞.“藏毒”二维码,“涮”你没商量[N]. 文汇报,2013-03-31.
  [3]佚名. 二维码暗藏专利风险威胁信息安全[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3-12/10/c_125831719.htm,2013-12-10.
  [4]佚名.2013年上半年网秦全球手机安全报告[EB/OL]. http://b2b.toocle.com/detail--6114416.html,2013-07-15.
  [5]张岑. 新兴二维码营销市场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监管建议 [EB/OL]. http://www.ybxww.com/content/2013-10/24/201310241554131529199.htm,2013-10-24.
  [6]孙振雷. 二维码:纸媒发展的新机遇[J]. 编辑之友,2014(6):52-54.
  [7]佚名. 扫码背后的思考,浅析二维码的利与弊[EB/OL].
  http://digi.tech.qq.com/a/20120809/000705.htm, 2012-08-09.
  [8]张宜军,谢文亮. 二维码在期刊出版发行中的应用[J]. 出版发行研究,2014(3):73-76.
  [9]杨郁霞. 科技期刊二维码的应用情况分析[J]. 编辑学报,2013,25(4):374-376.
  [10]黄定光,王金川. 手机二维码在科技期刊数字化中的应用探索[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2):338-340.
其他文献
[摘要]得益于优秀的作者、良好的读者基础和编辑人员的努力,明清史论曾掀起了大众历史出版的辉煌,其经验启示当今走向沉寂的大众历史出版产业:避开同质化竞争、做好学术与商业之间的平衡,以及迎合当代视觉文化的审美,是行之有效的产业复兴之道。  [关键词]明清史论;出版;《万历十五年》  [作者单位]叶后坡,内蒙古科技大学。  大众历史出版自1982年《万历十五年》的问世开始兴起,在20世纪头十年,以于丹、
期刊
一味逃避疼痛是有问题的。一味地逃避疼痛,很容易浑浑噩噩顺从肉体的本能。人和动物不同,就在于人不仅有肉体生命,还有精神生命。精神生命通过疼痛来确认,痛感是一种感知生命的能力。  [作者简介]郑润良,厦门大学中文系博士后,专栏评论人。  一  在惊世骇俗的《冒犯书》之后,先锋作家陈希我又推出了同样焕发另类光芒的《我疼》。《我疼》是一部奇特的小说集,全书由9部中篇小说组成。这9部作品各自单独成篇,但因为
期刊
[摘要]当前,国家各部委和各省都有专项资金支持出版产业的发展,且大多以项目的方式进行支持。如何利用好国家政策,做好项目的策划和管理,实现快速发展,是出版单位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针对国家的支持政策和项目资金,出版单位应深入学习、科学规划、策划项目、突出重点、有效组织,努力争取更多的支持。  [关键词]国家政策;重大项目;项目管理;政策支持  [作者单位] 崔灿,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近年
期刊
萨义德认为人文主义的一个重要使命在于“充分保持全面的世俗观点,而不是追随机会主义者和中立者,他们一边攻击外国的恶魔,一边又对本国的恶魔抛送媚眼”。  [作者简介]温晶晶,书评人,副教授。  谈人文主义,不得不谈当今的人文学科现状。人文学科(humanities)在欧洲又叫 “人文科学”(humansciences)。人文学科在当今“拜物欲”盛行的社会中正逐渐被“边缘化”,虽然我们从表面上看不出这种
期刊
科学精准的市场定位,竭尽全力的开拓创新,是安少社品牌生生不息的源头,其图书品种与形式处处体现出对读者的尊重,这为其打造低幼营销产业链打下了牢固坚实的基础。  就目前国内对低幼图书的研究而言,我们并未给低幼图书下过一个清晰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低幼图书就是适用于学龄前不同年龄段(0—6岁),符合该年龄段儿童认知水平以及心理发展水平,供该年龄段儿童阅读的具有教育功能的书籍。低幼图书包括益智类图书、故事
期刊
这是一头大象的旅行记,同时也是关于人生的譬喻。相比其他一些主题更加灰暗的作品,希望这本书能成为读者爱上萨拉马戈的契机。  [作者简介] 王渊,《大象旅行记》译者。  葡萄牙去殖民化放弃非洲殖民地刚过40年,在不少当代葡萄牙文学作品中非洲的记忆仍然鲜活,而非洲象也因此占有一席之地。比如在安东尼奥·洛博·安图内斯( Antó nio Lobo Antunes )的首部长篇《大象回忆录》中,大象就是作为
期刊
一、数字出版布局  法律出版社(以下简称法律社)自2006年着手布局数字出版以来,先后经历了融资筹划、资源建设、业务运营、市场盈利和完善发展五个阶段。既保证了每个阶段的准确市场定位,又体现了下一阶段的产业化前瞻。  总体而言,法律社的数字出版战略是:按照出版人向传播人转变的整体方向,遵循和运用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思维和规律,以引进资金、盘活资源为资金保障,以数字化、碎片化和体系化为发展阶梯,深化数
期刊
[摘要]作为社交化内容平台的代表网站,豆瓣在Web 2.0时代有着良好的表现以及较高的用户黏性,逐步形成了以兴趣为中心的圈子社交、寻求身份认同的文化属性、弱关系下的商业特征以及以用户生成内容为主的信息属性,这也是Web 2.0时代社交化内容平台的一般性特点。然而步入以大数据和移动终端为代表的Web 3.0时代,对用户生成数据与用户行为轨迹进行挖掘,从而基于用户兴趣建立个性化的Web服务;注重线上线
期刊
[摘要]《新女性》是章锡琛辞去商务《妇女杂志》的主编后创办编辑的女性刊物。本文通过对《新女性》进行考察,可从中进一步探析章锡琛“有所为”的出版理念、“务实求新”的编辑策略、“兼容并包”的期刊编辑观以及“有所不为”的编辑出版思想。  [关键词]《新女性》;章锡琛;编辑出版思想  [作者单位]蔡银春,北京大学。  章锡琛(1889-1969年),字雪村,又字君实,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
期刊
中国图书的对外推广要依靠外方,对出版社来说是这样,对政府而言更是这样。对外推广的本土化应该成为一种战略,各种推广资助要更多地面向海外出版机构,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全球图书馆收藏数据OCLC显示,2014年麦家《解密》的全球图书馆收藏数已经超过莫言的《红高粱》,位列中国当代文学译作海外图书馆藏第一,此时距离《解密》英文版出版还不足一年时间。OCLC是目前中国政府考量中国图书“走出去”成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