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提高ICU护士规范留取血培养标本依从性的研究

来源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bik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改善ICU护士规范留取血培养标本的依从性,从而提高血培养标本的送检质量,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方法

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选取158名ICU护士,应用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对ICU护士采集血培养标本操作情况进行分析,制订改进计划并实施,比较实施前后护士规范采集血培养标本的依从率及化验室关于血培养标本质量的反馈信息情况。

结果

实施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前ICU护士规范采集血培养标本的依从率为54.1%(152/281),实施后依从率为88.6%(271/30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45,P<0.01);影响护士未规范采集血培养的因素中,血培养重要性认识不够、操作流程未掌握、血培养采集相关知识未掌握、相关耗材放置配置不合理,其构成比由实施前的50.4%(65/129)、24.0%(31/129)、45.7%(59/129)、21.7%(28/129 ),降为实施后的17.1 %(6/35)、8.6%(3/35)、25.7%(9/35)、2.9%(1 /3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 12.39,均P <0.01或0.05);实施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后血培养标本污染率为6.2%(19/306 ),明显低于实施前的16.4%(46/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6,P<0.01)。

结论

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可以提高护士对正确采集血培养标本的重视度,揭示操作中存在的缺陷,减少血培养流程不规范行为,从而有效提高ICU护士规范采集血培养标本的依从性,有效降低血培养标本污染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行椎体成形术患者术后服药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1月— 2017年5月贵州省人民医院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150例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112例;年龄47~88岁,平均67.5岁。75例给予电话回访、家庭随访等延续性护理(延续护理组),75例在出院时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常规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双Endobutton钮扣钢板内固定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5月— 2018年2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32例Rockwood Ⅲ型或Ⅴ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6例;年龄22~56岁[(37.7±1.6)岁]。Rockwood分型:Ⅲ型22例,Ⅴ型1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5 d。均采用关节镜下双Endobutto
目的探讨行开颅血肿清除治疗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TBI)患者术后发生外伤性脑梗死(PTCI)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预防PTCI的发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6年10月— 2016年6月长沙市中医院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558例sTBI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40例,女218例;年龄15~71岁,平均47.8岁,其中年龄<30岁75例,30~50岁315例,>50岁168例。格拉斯
目的探讨骨填充网袋(BFC)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3月— 2017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65例(65个椎体)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44例;年龄60~91岁,平均76.2岁。33例(33个椎体)采用BFC单侧穿刺PVP治疗(BFC组
创伤后脑积水(PTH)是重型颅脑损伤后常见的继发性病变之一,分流手术是临床上最主要的外科治疗方式。分流术式有多种,采用何种术式目前尚无统一标准。腰大池-腹腔分流术(LP)作为可选择的一种重要术式,正逐步成为分流手术的主流方式之一。笔者从LP新的手术适应证、LP较传统脑室腹腔分流术(VP)的巨大优势、最新的术前评估手术系统及华西LP术前评估积分、LP手术的技术要点、随访要点和常见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等
目的评估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中使用明胶海绵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0月— 2017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采用PVP治疗的191例(191椎)腰椎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139例;年龄65~91岁,平均75.1岁。48例在PVP术中直接注入骨水泥,不放置明胶海绵(A组);47例、49例、47例在
脊髓损伤不仅病死率高,致残率也高,给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因此,我们要从预防着手,积极早期强化治疗,注重功能康复,降低脊髓损伤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笔者从脊髓损伤的发生特点、致伤原因、诊治进展及康复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全面了解脊髓损伤提供借鉴。
颅内感染是神经重症患者较常见也较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高,对患者预后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对颅内感染的治疗,抗生素选择仍然是重要的内容,包括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和目标性抗生素治疗。除此之外,脑脊液引流、去除人工材料等外科手段也扮演重要角色。鉴于颅内感染的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笔者对神经重症患者颅内感染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等进行系统总结,呼吁应采取有效手段积极预防颅内感染的发生,并在医疗区域内建立有效的监督
椎体强化术治疗脊柱相关疾病与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微创、术后疼痛缓解明显、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可快速重建脊柱稳定性,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术中向病变椎体注入骨水泥,过程中骨水泥有渗漏的风险。熟悉其并发症便于临床工作中及时处理,避免病情延误;同时了解其危险因素可在术中行针对性措施来预防渗漏,故详细了解骨水泥渗漏导致的后果、渗漏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防治措施等,利于临床工作的开展,能显著提高手术安全性。
骨筋膜间隔综合征为骨科医师所熟知,临床上比较常见。由于其临床后果较为严重,临床医师极为重视,经常急症行筋膜室减压手术。笔者回顾了过去多位学者提出的筋膜室减压阈值的文献,讨论了骨筋膜间隔综合征临床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作为急症减压手术指征的压力阈值标准不一。通过临床观察发生张力性水疱的小腿骨折患者,发现肢体筋膜压力随着水疱的出现锐减,其肿胀程度随着水疱的出现逐渐消退,疼痛、麻木等临床表现也逐渐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