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行主体性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是新一轮高校课程改革的方向和归宿。本文结合高职思政课教学现状,提出要巧妙设计教学环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课堂主动参与度,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性学习品质和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教学 教学环节 主动性学习品质 自主学习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中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1〕由此我们可以断言:实行主体性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将是新一轮高校课程改革的方向和归宿。笔者在20年的教学实践中,也不断反问自己一个问题:教师到底应该教学生什么?当代美国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和认知学习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我们应当尽可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学科内容。我们还应当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而自动的思想家。这样的学生当他们在正式学校教育结束之后,将会独立地向前迈进。〔2〕在知识社会里,人的学习是第一需要,规定人们必须选择学习化社会和终身学习的策略,规定学校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因而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成为现代化教育的本质规定,每位教师应树立主体性教育理念,教师的教学应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让学生用良好的学习策略来控制他们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真正能够独立学习的人,通俗地说,教学生学会学习。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其实施主体性教育的状况不容乐观。总的来说,“授受式”传统模式依然顽固地统治着今天的思政课课堂,长期以来形成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僵化教学格局依然没有被打破,课堂气氛单调沉闷,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主体性缺失,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师生交往缺失……在这样的课堂里又如何谈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广大思政课教师要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品质(即教学生学会学习)为目标,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基础,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巧妙设计教学环节,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去发现思政课程独特的美,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的摇篮,使课堂教学真正印入学生的脑海,深入学生的心灵,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
1、导入激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布鲁纳也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起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强大的内驱力,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从而开始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索。因此教师如能好好把握只有短短5分钟的新课导入这一环节,就能先声夺人,为教学作有力的铺垫,产生环环紧扣、层层推进、出人意料、精彩纷呈的教学效果。导入的方式很多:故事、诗歌、歌曲、谜语、漫画、笑话、寓言、热点、疑点等都能用作导入。不管用哪种,都要给学生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最后都要引导到自主学习上来。”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先学
以问题引导目标 在自学之前,教师应将本次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分解为若干问题,使学生的阅读有的放矢,也有助于调动和拓展学生的思维。问题的设置要:有悬念——能激发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有难度(即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让部分学生有展示自己探索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让他们既有“跳”的机会,又能“摘到桃子”;有梯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受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愉悦。
从阅读开始自学 阅读是我们获取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逻辑起点。如果没有学生的阅读,学生对教学内容就一无所知,师生谈何互动?又怎样去互动?因此课堂阅读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但是有的教师认为课堂阅读耽误教学进度,就主张学生课前预习,即学生先学这个环节放在课外完成。我极不赞同这种过程前移,它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主张不作课前预习的课堂阅读,只有那些学习有较大难度的除外。
关于阅读作以下指导:一要指导学生认识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二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重点给学生介绍梁启超的“鸟瞰式” 读书法,这种一目十行的阅读方法,看似囫囵吞枣,实际上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阅读效率,使之迅速把握教材重点难点,达到阅读目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三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具体的阅读技巧。要求学生不仅要读得快,还要在阅读中找到较为准确的知识点或问题答案,并在书本上勾划出来;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边阅读,边思考,找出疑难,并记录下来。使学生手脑并用,在初步感知教材的基础上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3、独立思考,促进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
学校应该是独立思考的王国,学校教育应该培养能够独立思考的创造者。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本是教学问题中应有之义。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似乎没有承担起这个责任,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成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屠宰场,学生只有“静听”的权利,哪来“想”的自由?教师过多控制了学生的思维,造成学生思维上对教师的依赖感,失去的思维的主动性,学习陷入被动状态,成为学习的机器。因此教学中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要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大力培养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要让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学习没有问题或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说明学生不会进入深入思考,学习只停留在表层和流于形式。
4、质疑问难,释放学生的学习智慧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学问其实质就是在学习中提出疑问。学而不问,只是不求甚解的学。要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意义的学习,就需要在学中问。提出问题预示着新的发现和突破。提出问题本身就蕴含着创造思维的火花,而且还需要足够的胆量和勇气。因而应当鼓励学生解放思维,放飞想象,发扬“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创新精神,敢于向教师发问,向教材发问,向权威发问,并善于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提问题。要鼓励学生敢问、乐问、会问,不断提高“问”的水平,努力将没有问题的学生培养得有问题。
5、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
小组讨论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组讨论的过程就是合作学习、共同探索的过程,每个学生作为主体共同参与到讨论中来,各抒己见,互相指点,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极大调动了学生互动的积极性,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组内成员的合作使学生之间建立了互相依赖的关系,使学生学会了去倾听、去互助、去尊重他人,学会了感激和鼓励,即小组讨论筑起了学生人际交往的平台,使学生学会与人相处,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协作精神。
6、集中交流,共享智识,师生互动共学
集中交流是小组讨论的延伸和继续,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一次更广泛意义上的合作。它不仅能解决小组讨论中未解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创造了又一个主体性发展、个性张扬、主体能力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充分展示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成果。而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不断鼓励和激励性评价,也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体验到成功,体验到创造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从而激发出每个学生身上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而偶尔的失败也能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斗志,促使其更主动地去学习,去发现、去探索、去思考。
7、教师重点讲授,以学定教,以教促学
经过学生先学,有大部分的学习内容和问题已经被学生掌握和解决。但是,应该承认,由于学生的年龄、认识水平等特点,决定了其思维的层次和水平。虽然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进行了适时适当引导,但是学生思想的深度、广度及整合能力还是不够的,于是有些内容学生仍未理解和解决,这为教师重点讲授提供了依据,也说明适当的理论讲授的必要。而问题在于教师应该怎样讲?
讲授不要从头开始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是“先讲后学”,学生对学习内容不甚了解,所以必须从头开始;传统的教学观念要求教学活动要依据教材顺序进行,教材中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都要体现出来,所以也不得不从头开始。而在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下,学生经过阅读、思考、质疑、讨论、交流等环节后,对新知识已有了一定了解,因而讲授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根据前几阶段的反馈信息,进行有针对性地讲授。
讲授要敢于超越和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材中有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蜻蜓点水,面面俱到,使教学流于平淡,缺乏创造性和针对性,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在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讲授中要立足教材,又要敢于跳出教材,更要努力超越教材,吃透教材把握其精神实质,用简练、准确、生动的语言把疑难讲深讲透,并提出独到的有创造性的观点与学生共享,从而使学生对概念、原理、理论的认识获得一种升华,思维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讲授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讲授要针对不同的内容采取相应的方法,如形象法、比较法、设问法、归纳法、图示法等。例如在哲学教学中笔者较多地采用直观教学的方式,用图表、漫画等直观生动的形式,把抽象的哲学原理通俗化、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讲授要“布白”,要留有余地 水满则溢,讲授不宜太满,应给学生的思维留下想象和创造的空间,促使学生产生新的思考和探索行为。而对教师精心讲解而多数学生仍无法理解的问题,也不必着急,这些问题由于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所以留待以后解决。
8、教学反馈,促使学生在运用知识中学习
教学反馈既是对重点讲授的教学效果的检验,更是对学生是否学会和会学的最好检验。教师要精心设计反馈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概括和迁移,还可以设计难度较大一点的问题,使学习走向深入。这个环节可以重复独立思考——分组讨论——集中交流这个过程再次唤起学生的课堂责任感和主体性,使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学生不但学会了而且真正会学了;不但获得了知识,而且获得了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达到了教学的最终目的。
9、课堂小结,促使学生产生新的学习期待
课堂小结是教师艺术性地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转化升华的行为方式。教师完善精要的结束语可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使课堂锦上添花,余味无穷,可以让学生带着继续探索的心理走出课堂,使学习热情保持并延续下去,形成新的学习动机。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总结概括和评价能力,课堂小结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促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把学会学习的目标贯穿教学始终。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可以看出:学生自主先学,是教学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没有学生充分地自主先学,质疑问难、小组讨论、集中交流等教学环节就很难开展,教师的重点讲授也就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而质疑问难——小组讨论——集中交流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全方位和全身心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是教学的重头戏,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最集中最生动最直观的体现,是学生主体性和主体作用最淋漓尽致的发挥和发展。而教师的重点讲授则是点睛之笔,它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为学而教的教学理念,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思政课一定能焕发它特有的魅力,真正成为大学生普遍喜爱并终身受益的课程!
参考文献:
〔1〕、〔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S].
〔2〕邵瑞珍等编.教育心理学参考资料[C].191.
作者简介:刘文晖(1968.11——),女,硕士学位,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学部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管理。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教学 教学环节 主动性学习品质 自主学习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中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1〕由此我们可以断言:实行主体性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将是新一轮高校课程改革的方向和归宿。笔者在20年的教学实践中,也不断反问自己一个问题:教师到底应该教学生什么?当代美国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和认知学习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我们应当尽可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学科内容。我们还应当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而自动的思想家。这样的学生当他们在正式学校教育结束之后,将会独立地向前迈进。〔2〕在知识社会里,人的学习是第一需要,规定人们必须选择学习化社会和终身学习的策略,规定学校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因而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成为现代化教育的本质规定,每位教师应树立主体性教育理念,教师的教学应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让学生用良好的学习策略来控制他们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真正能够独立学习的人,通俗地说,教学生学会学习。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其实施主体性教育的状况不容乐观。总的来说,“授受式”传统模式依然顽固地统治着今天的思政课课堂,长期以来形成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僵化教学格局依然没有被打破,课堂气氛单调沉闷,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主体性缺失,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师生交往缺失……在这样的课堂里又如何谈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广大思政课教师要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品质(即教学生学会学习)为目标,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基础,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巧妙设计教学环节,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去发现思政课程独特的美,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的摇篮,使课堂教学真正印入学生的脑海,深入学生的心灵,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
1、导入激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布鲁纳也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起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强大的内驱力,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从而开始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索。因此教师如能好好把握只有短短5分钟的新课导入这一环节,就能先声夺人,为教学作有力的铺垫,产生环环紧扣、层层推进、出人意料、精彩纷呈的教学效果。导入的方式很多:故事、诗歌、歌曲、谜语、漫画、笑话、寓言、热点、疑点等都能用作导入。不管用哪种,都要给学生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最后都要引导到自主学习上来。”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先学
以问题引导目标 在自学之前,教师应将本次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分解为若干问题,使学生的阅读有的放矢,也有助于调动和拓展学生的思维。问题的设置要:有悬念——能激发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有难度(即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让部分学生有展示自己探索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让他们既有“跳”的机会,又能“摘到桃子”;有梯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受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愉悦。
从阅读开始自学 阅读是我们获取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逻辑起点。如果没有学生的阅读,学生对教学内容就一无所知,师生谈何互动?又怎样去互动?因此课堂阅读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但是有的教师认为课堂阅读耽误教学进度,就主张学生课前预习,即学生先学这个环节放在课外完成。我极不赞同这种过程前移,它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主张不作课前预习的课堂阅读,只有那些学习有较大难度的除外。
关于阅读作以下指导:一要指导学生认识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二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重点给学生介绍梁启超的“鸟瞰式” 读书法,这种一目十行的阅读方法,看似囫囵吞枣,实际上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阅读效率,使之迅速把握教材重点难点,达到阅读目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三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具体的阅读技巧。要求学生不仅要读得快,还要在阅读中找到较为准确的知识点或问题答案,并在书本上勾划出来;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边阅读,边思考,找出疑难,并记录下来。使学生手脑并用,在初步感知教材的基础上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3、独立思考,促进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
学校应该是独立思考的王国,学校教育应该培养能够独立思考的创造者。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本是教学问题中应有之义。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似乎没有承担起这个责任,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成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屠宰场,学生只有“静听”的权利,哪来“想”的自由?教师过多控制了学生的思维,造成学生思维上对教师的依赖感,失去的思维的主动性,学习陷入被动状态,成为学习的机器。因此教学中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要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大力培养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要让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学习没有问题或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说明学生不会进入深入思考,学习只停留在表层和流于形式。
4、质疑问难,释放学生的学习智慧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学问其实质就是在学习中提出疑问。学而不问,只是不求甚解的学。要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意义的学习,就需要在学中问。提出问题预示着新的发现和突破。提出问题本身就蕴含着创造思维的火花,而且还需要足够的胆量和勇气。因而应当鼓励学生解放思维,放飞想象,发扬“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创新精神,敢于向教师发问,向教材发问,向权威发问,并善于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提问题。要鼓励学生敢问、乐问、会问,不断提高“问”的水平,努力将没有问题的学生培养得有问题。
5、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
小组讨论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组讨论的过程就是合作学习、共同探索的过程,每个学生作为主体共同参与到讨论中来,各抒己见,互相指点,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极大调动了学生互动的积极性,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组内成员的合作使学生之间建立了互相依赖的关系,使学生学会了去倾听、去互助、去尊重他人,学会了感激和鼓励,即小组讨论筑起了学生人际交往的平台,使学生学会与人相处,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协作精神。
6、集中交流,共享智识,师生互动共学
集中交流是小组讨论的延伸和继续,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一次更广泛意义上的合作。它不仅能解决小组讨论中未解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创造了又一个主体性发展、个性张扬、主体能力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充分展示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成果。而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不断鼓励和激励性评价,也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体验到成功,体验到创造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从而激发出每个学生身上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而偶尔的失败也能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斗志,促使其更主动地去学习,去发现、去探索、去思考。
7、教师重点讲授,以学定教,以教促学
经过学生先学,有大部分的学习内容和问题已经被学生掌握和解决。但是,应该承认,由于学生的年龄、认识水平等特点,决定了其思维的层次和水平。虽然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进行了适时适当引导,但是学生思想的深度、广度及整合能力还是不够的,于是有些内容学生仍未理解和解决,这为教师重点讲授提供了依据,也说明适当的理论讲授的必要。而问题在于教师应该怎样讲?
讲授不要从头开始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是“先讲后学”,学生对学习内容不甚了解,所以必须从头开始;传统的教学观念要求教学活动要依据教材顺序进行,教材中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都要体现出来,所以也不得不从头开始。而在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下,学生经过阅读、思考、质疑、讨论、交流等环节后,对新知识已有了一定了解,因而讲授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根据前几阶段的反馈信息,进行有针对性地讲授。
讲授要敢于超越和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材中有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蜻蜓点水,面面俱到,使教学流于平淡,缺乏创造性和针对性,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在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讲授中要立足教材,又要敢于跳出教材,更要努力超越教材,吃透教材把握其精神实质,用简练、准确、生动的语言把疑难讲深讲透,并提出独到的有创造性的观点与学生共享,从而使学生对概念、原理、理论的认识获得一种升华,思维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讲授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讲授要针对不同的内容采取相应的方法,如形象法、比较法、设问法、归纳法、图示法等。例如在哲学教学中笔者较多地采用直观教学的方式,用图表、漫画等直观生动的形式,把抽象的哲学原理通俗化、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讲授要“布白”,要留有余地 水满则溢,讲授不宜太满,应给学生的思维留下想象和创造的空间,促使学生产生新的思考和探索行为。而对教师精心讲解而多数学生仍无法理解的问题,也不必着急,这些问题由于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所以留待以后解决。
8、教学反馈,促使学生在运用知识中学习
教学反馈既是对重点讲授的教学效果的检验,更是对学生是否学会和会学的最好检验。教师要精心设计反馈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概括和迁移,还可以设计难度较大一点的问题,使学习走向深入。这个环节可以重复独立思考——分组讨论——集中交流这个过程再次唤起学生的课堂责任感和主体性,使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学生不但学会了而且真正会学了;不但获得了知识,而且获得了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达到了教学的最终目的。
9、课堂小结,促使学生产生新的学习期待
课堂小结是教师艺术性地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转化升华的行为方式。教师完善精要的结束语可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使课堂锦上添花,余味无穷,可以让学生带着继续探索的心理走出课堂,使学习热情保持并延续下去,形成新的学习动机。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总结概括和评价能力,课堂小结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促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把学会学习的目标贯穿教学始终。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可以看出:学生自主先学,是教学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没有学生充分地自主先学,质疑问难、小组讨论、集中交流等教学环节就很难开展,教师的重点讲授也就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而质疑问难——小组讨论——集中交流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全方位和全身心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是教学的重头戏,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最集中最生动最直观的体现,是学生主体性和主体作用最淋漓尽致的发挥和发展。而教师的重点讲授则是点睛之笔,它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为学而教的教学理念,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思政课一定能焕发它特有的魅力,真正成为大学生普遍喜爱并终身受益的课程!
参考文献:
〔1〕、〔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S].
〔2〕邵瑞珍等编.教育心理学参考资料[C].191.
作者简介:刘文晖(1968.11——),女,硕士学位,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学部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