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类专业课程改革创新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41593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的课程存在的不足,根据行业企业发展要求和学习对象的特点,提出机电类专业课程改革措施,要产教融合,按照课程对接岗位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遵循行业标准和适度够用的原则,构建适应企业需要的课程体系,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实用的方法,因材施教,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企业需要的工匠型技术人才。
  【关键词】机电类专业 课程改革 研究与实践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6B-0034-03
  针对目前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的课程存在不适应当前现代职业教育要求的问题,2012 年以来学校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开展产教融合的教改研究。教改活动的主要内容有:把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主要岗位的工作流程、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融入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按照行业标准,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培养学生熟练使用机电类专业职业岗位常用工具,提高综合能力。根据“产教融合”的要求,整合主干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并根据专业教学大纲的要点,梳理和调整课程教学设计方案,把专业课程整合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进行教学。课程改革常见的有:改革组织课程内容的方法、改革课程设计的理论、改革教育理念及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本项目所研究的课程改革,重点在于专业课程设计方法之机电类专业校企合作、产教相融范畴内的教学内容整合。
  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内容不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
  学校机电类专业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或城市低收入家庭,学习成绩普遍不佳。他们来读职业学校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学一门技术,缺乏学习理论的兴趣。现有的课程存在知识陈旧、内容过于繁杂等问题,教师假如仍然按照现成的教材,不做任何整合而照本宣科,那么将会严重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不但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还可能会引发学生退学,学生也将得不到企业认可。
  (二)机电行业技术发展迅速,需要不断修订课程教学内容
  根据我们的调研,机电行业技术发展较快,2012年以前企业主要以生产低端的零配件产品为主。但随着行业企业的技术发展和用户对机电产品的用途、质量要求的提高,机电类企业的生产产品定位由低端产品转向了中高端产品。这种新技术和新工藝的应用与发展对技术人员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企业的用人标准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对人才规格要求更高,对掌握新技术、新技能的毕业生的需求更为迫切。
  (三)课程内容要体现学习者的真实需求
  现有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是按照学科体系来构建的,课程内容没有贯通的综合项目(案例、实务)和相应实训,没有从学习者的角度考虑学生的积极参与度、兴趣和求职需要。教学的出发点是“力求讲全”、力求“完成进度”,没有全面考核、综合评价。特别是对能力的考核评价,也没有体现职业精神和教书育人的需要。
  (四)职业教育的教材应该来自于教师的教学实践
  真正适用的教材只能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造,对现有的教材必须根据教师的企业实践经验、在校企合作中取得的岗位能力要求等结合课程的各目标要求进行教学内容、教法的修改等整合补充。
  在这个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需要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专业教学必须对接岗位。教学内容要反映新技术和新工艺的要求,对接行业标准。学习内容以实用够用为原则,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建设,开发实用的教学资源。不断实践与探讨,按行业企业标准整合教学内容,有效地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实施课程改革的原则
  我们对课程改革的研究和实践,主要是根据美国学者雅克布斯的课程改革的六个不同的设计策略中的三种整合类型:(1)学校本位的设计,即在学科的框架之内实现课程内容的整合;(2)平行设计,即将两门相关的学科的某些主题安排在同一时间教学,把建立两门平行学科之间的关联的责任交给学生;(3)多学科设计,即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将多个相关学科整合在一个正式的单元或学程里。以此为根据设计教学,对专业课程的课堂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块化教学和项目教学。实施课程改革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通过走访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对机电类行业所需知识、技能、人文素质等方面的要求。结合企业的职业标准,对整合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进行分析。通过专家论证,并在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再实践,得出相关课程改革的科学依据。
  (二)主体性原则
  研究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兴趣、技能提高等方面的研究,更侧重于学生适应企业的能力方面的研究。
  (三)实践性原则
  强调校企沟通与合作,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统一,将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要求相结合。体现职业教育不仅教理论,而且更注重教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素质教育和技能教学相结合的特点。
  三、机电类专业课程的改革举措和成效
  (一)机电类专业课程“教中有做,做中有学”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改革
  根据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态度的要求,构建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课程体系。通过对企业的调研,确定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为核心,与企业合作开发“岗位无缝对接”的“教中有做,做中有学”的课程体系。以部分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以点带面,校企合作。重点研究课程的综合化与模块化中的理实一体的教学,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通过课程改革,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满足社会对中职学校毕业生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培养学生适应不同岗位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结实的基础。
  构建专业优质核心课程体系。在教学方法上采取“教、学、做”合一的措施,以任务驱动法组织教学,注重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学时占总学时的 50%。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以使课堂教学增强直观性和可视性,提高课堂效率。   (二)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
  1.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确定机电技术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
  由专业教师、企业技术骨干、课程研究专家构成课程整合开发团队,根据确定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探讨每一工作任务的具体能力要求、所需专业知识和职业素质,将企业生产性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性工作任务。设计开发相应的专业课程,并制定相关的实践教学大纲。请职教专家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进行评审,并修订。
  进行课程改革的载体是校企合作,学校长期与公司合作创办电子、机电类专业校企合作班,但是一直以来,这种合作尚未达到双方满意的程度。这些年企业虽然年年都来学校招人,但是,合作班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却通不过企业的招聘考试。有的虽然通过企业招聘考试并到企业就业,但由于不适应企业的需要也早早跳槽了。通过走访企业及对学生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其中的原因,是我们目前所开设的课程不够合理,教材和教学内容理论过多且陈旧,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不适应企业需要,归纳起来就是“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校企通过合作,重新确定专业的核心课程,围绕专业核心课程开发出实用教学资源;按企业标准整合教学内容,遵循化繁为简、以适度够用为原则;根据企业实际工作项目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制定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
  2.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方法
  实践课程要实时跟踪最新技术的发展,及时将专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等纳入课程,适时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课程内容遵循职业成长规律设计若干个学习单元。每个学习单元又由一个或多个完整的相对独立的工作任务作为载体,学习单元及任务之间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体现“校企对接”思想。
  各专业进一步合理设置的实习实训模块覆盖了本专业的主要技能,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比如,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开设了维修电工、可编程、机械CAD、钳工技术等实训项目,电子技术专业开设了电子产品安装、电子CAD、电子综合设计等实训项目,完全能够覆盖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所需的主要技能,满足学生在技能方面的就业需要。
  同时,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践教学的专业实训基地。按照产教融合的原则,把核心课程的教学融入实训基地的教学中。结合合作企业的技术标准和要求,制定专业技能的考核标准和评价办法。
  (三)机电专业课程改革的成效
  1.形成了“校企合作、基地职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深入企业调研,从行业标准、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出发,学校、企业、行业三方共同确定“校企合作、基地职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继续深化与企业的“订单培养”模式,成立“嘉力机电技术应用及维修中心”“纬创烙铁手实训基地”,实现“四个有效对接”的目标,即主任厂长对接、教师技师对接、学生员工对接、车间工厂对接。其过程如下图所示。
  2.构建了“基于岗位无缝对接”的模块化弹性学习课程体系
  通过企业调研、专家论证、毕业生就业质量追踪调查等形式,根据企业典型产品的生产过程、职业岗位要求及行业标准,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邀请企业工程师到学校授课,校企共同设计和开发课程,把职业素质、岗位技能、素质教育、专业知识教育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构建了模块化弹性学习课程体系。构建课程体系工作流程图如下:
  3.根据职业岗位群的技能培养要求、研究与实践制定机电类专业课程标准
  (1)本项目根据相关的职业的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工作态度等,调整相关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在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制定机电类专业课程标准。
  (2)明确机电类职业群综合职业能力以及岗位常用的工具、设备,实施项目教学、模块化教学,并大力推广一体化教学的方法,充分展开校企合作教学的教改思路。
  (3)整合课程内容。基于现有的教学资源,深化课程改革。主要把校企合作班主要的 15 门必修课程,整合成 7 本实用的校本培训教程,以便学生学习和记忆。根据考证实训的需要,强化电工上岗证的培训内容,提高职业资格培训水平。
  4.开发专业核心课程,编写校本特色教材
  开发出版了《供发配电技术项目教程》《机电技术应用》《单片机技术应用》《可编程控制技术》核心课程,将企业生产性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性工作任务。将国家职业标准与特殊工种上岗证书考试要求嵌入课程建设中,将职业标准中的能力点作为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的交叉点和教学重点。此外,积极探索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获取特殊工种作业上岗证书的途径,拓宽学生就业门路。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企业专家为指导,以本校教师为主,联合其他职业院校教师共同编写出版四本核心教材。同时,按照职业岗位标准,编写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理实一体的校本特色教材。
  例如,《模拟电路项目教学学生任务书》。它以模拟电路知识要点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划了整流滤波电路、稳压电路、放大电路、多谐振荡器四个实践操作项目共 17 个工作任务。它的每个项目都让学生明确做什么和做到什么程度,以及需要掌握或理解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行动中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并获得工作过程知识,体现“学中做,做中学”的一体化教学特色。
  5.建立配套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的教学资源库
  建立了配套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的教学资源库,资源库含 4 门核心课程的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试题库、微课程等材料,实现资源的校校共享,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平台。
  6.实施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围绕“校企合作,基地职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教学中,采用“岗位无缝对接”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做中学,学中做”的行动导向教学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比如,引入企业生产线模式,仿建生产车间以便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开办“××电子技工”班、“ ××烙铁手”班等。对细分和臃肿的专业课程进行整合,以利于学生学习和接受,方便教师教学。在专业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时间上、教学资源上满足关键学科的教学需要,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和效率。
  總而言之,我们针对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课程存在的不足,根据行业企业发展要求和学习对象的特点,改革探索机电类专业课程。注重产教融合,按照课程对接岗位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遵循行业标准和适度够用的原则,构建机电类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以适应企业需要。因材施教,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企业需要的工匠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大勇.浅析中职院校机电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2)
  [2]秦 胜.机电专业课教学模式探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练、做中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4)
  [3]韩 雪.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与模式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2(4)
  [4]庞广富.校企联办电子专业实训基地的实践探索——以广西机电工程学校与纬创资通共建“烙铁手”实训基地为例[J].轻工科技,2014(01)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机电类专业实施部分课程改革创新的研究与实践”(2012ZJK044)。
  (责编 卢建龙)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课堂教学设计为例,从教学内容与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与信息技术应用、教学效果与评价等方面,论述理实一体化在中职卫生学校内科护理课程教学中应用。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 内科护理学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B-0103-02  内科护理是中等卫生职
期刊
【摘 要】本文以“硝酸的性质”为例,论述如何通过巧妙的设计,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素养融入课堂,以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 核心素养 硝酸的性质 实验探究 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B-0098-03  自 20 世纪 90 年代起,教学大纲就提出需要培养学生观察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岑溪市中等专业学校为例,分析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人数少且“双师”质量不高、队伍师资结构有待优化、培训方式因循守旧、缺乏激励机制等问题,提出提升专业教师能力、创新学科带头人建设、完善“双师”教师激励机制、优化师资结构、搭建企业实践平台、构建盟校间交流平台等对策,促进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双师型”队伍建设。  【关键词】中职旅游专业 “双师型”教师队伍 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
期刊
【摘 要】本文对广西中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教学管理人员、中高职衔接在读高职院校学生和中职学校升学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广西职业院校汽车专业中高职衔接合作办学的现状,针对广西职业院校汽车专业中高职衔接合作办学中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师资培训与交流等方面脱节的问题,提出建立“1+n”中高职联盟合作办学是当前中高职院校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开发、教学资源和过程管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李清照《一剪梅》的课堂教学为例,论述在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将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具体措施,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与体验感,让学生从中更好地体悟诗词的美。  【关键词】诗词教学 信息技术 一剪梅 配乐朗读  【中圖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B-0118-02  21 世纪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互联网+”已渗透人们
期刊
【摘 要】本文以 2019 年高考立体几何为例,阐述利用矢量叉乘法求解高考数学立体几何题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 立体几何 矢量叉乘法 学科交叉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B-0158-05  矢量叉乘法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它具有多种用途,可以灵活地解决几何中的许多问题,因此得到许多考生的关注。在此探讨矢量叉乘法在求解高考立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 2019 年高考作文继续保持“稳中有变”的特点,以及全国III卷作文的四个主要特点:现实性、教育性、有写性和公平性,通过剖析一篇学生习作,以揭示写作中要注意角度新颖、思路清晰、感情真挚等问题,为 2020 年高考作文备考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考作文 稳中有变 关注生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B-0153-03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 2019 年高考语文全国 Ⅲ 卷试题特点,认为 2019 年高考语文全国 Ⅲ 卷试题突出立德树人导向,强化德智体美劳教育引导,贯彻全面发展理念,精准落实高考评价体系,持续深化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并因此对 2020 年高考语文备考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考语文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
期刊
【摘 要】本文介绍对讲门禁及室内安防系统组成及功能,提出系统接线是技能比赛的必要条件,讲解并分析接线方式及故障排查方法,以培养技能大赛选手逐步掌握正确的线缆选择和故障排除方法,提高技能大赛选手排除比赛过程中线路故障的能力。  【关键词】技能比赛 线缆选择 故障排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6B-0027-02  技能大赛中的“对讲门禁及室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为例,论述民族贫困地区中职学校就业扶贫技能培训模式的创新,针对中职学校技能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管理、培训就业不精准等问题,提出构建共建培训基地、共定培训计划和教材、共同组织管理、共赢“四共同”和精准招生、精准培训、精准管理、精准就业“四精准”的就业扶贫技能培训模式,以期为民族贫困地区中职学校的教育扶贫和技能培训探求可行的路径。  【关键词】中职 校企合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