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革与德育有效融合的策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fml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了改革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在初中课堂教学改革中渗透德育的策略,论述了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科教学德育的实施办法和课堂教学中三个渗透德育的重点,即:找准渗透点、把握渗透时机、掌握渗透度。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 德育 融合
  德育是培养人良好品德的教育活动。课堂教学如何实现“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总体目标最关键和最重要的是变革教学理念和创新教学方式。其中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基本途径和最经常方式。课堂教学改革中,通过各学科的教学将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有效地融合到教学内容之中,借此大力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值得德育工作者深入思考和探究。
  一、改革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融合的有效途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德育要与传授科学社会知识相结合,渗透、贯穿在各科教材和教学过程中,并力求生动和形象化。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随着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不断出现,加强课堂教学的创新性研究,确保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要突出具有创新性的课堂教学,培养出具有创新思想的学生,教师必须摒弃“填鸭式”、“一言堂”等传统教学方式,改革课堂教学。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在教学中,重视教学中的操作与活动,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尊重学生个性与才能,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洞察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主调控能力;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二、课堂教学改革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一)提高认识,确立观念,努力造就人人重视的课堂教学德育渗透氛围。
  学生大部分的在校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这些时光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一学校教育主渠道,认真维护课堂教学在德育中的主渠道地位,充分发挥各科教学在实施德育中的作用。而课堂教学是由各科教师来进行的。如果各科教师对此没有明确的责任感,开展课堂教学德育渗透就是一句空话。提高全体教师对德育教育重要性和责任感的认识,强调“德育工作人人有责”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不间断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全校努力造就人人重视的课堂教学德育渗透氛围。
  (二)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德育培养放在首位
  现代教学论认为,传授学生知识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目的,还要注重塑造学生的优秀品德,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只注重传授知识,忽视德育培养”的做法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不渗透德育工作的课堂教学失去了教育的意义,也就没有实际效果。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将德育培养与知识传授相结合是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坚持德育首位不仅不会影响课堂教学,还会补充知识型教学,使学生情感和知识共同发展,而且教学穿插德育不会显得空洞枯燥,课堂教学中的德育首位最终体现“价值首位”。
  (三)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德育的有效融合。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没有得到真正有效地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学目标以应试为中心,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能发展轻情商培养,重接受轻体验,重结果轻过程。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缺少自主控制,缺乏个性意识,缺乏参与意识,缺乏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要改变目前的现状,必须本着对教育负责的精神和对学生未来发展负责的态度,按照新课程提出的相关要求,创新思路,转变方式。因此,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教适应学,教辅助学,教服务学。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维的独立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提高,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课堂教学改革与德育融合需要强调的几点:
  1、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关注学科知识基础性的同时,强调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联系,强调实际应用,加强了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学科间的整合和综合。
  2、课堂教学进程安排上,在以"目标--策略--评价"为主线安排教学进程的同时,出现了"活动--体验--表现"这一新进程。现代教学更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中,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
  3、在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择上,以参与、合作、探究、体验为特征,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笔者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中提出了“三问·探究”教学法,这种方法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符合学生思维规律的一种教学模式,模式流程简洁明快,便于操作。流程是:[问题引入][自学探究][展示点拨][巩固提升][盘点收获],通过将近两年的实践,学校教学成绩不断提高,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校园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而获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学校逐渐迈入名校行列。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在教学中,重视教学中的操作与活动,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尊重学生个性与才能,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洞察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主调控能力;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精神,鼓勵学生大胆创新。课堂成为学生思想活跃、情感交流、展示自我的场所。
  三、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科教学与有效德育融合的实施办法
  1、加强教学研究,把学科教学与德育的融合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学科教学与德育的融合应该作为教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摆在教研工作者和教师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把大纲中提出的德育要求,切实落实在日常教学中,落实在检查、考核工作的各个环节中。   2、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学科教学与德育的融合要结合教材的内容,融合的方法要符合本学科的特点,还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3、建立、健全在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的目标体系和评估体系。对德育方面的要求,应该建立一套目标体系及评估体系。这样,学科教学与德育的融合便可有所遵循,学校工作、教师的教学工作的考核和评价也就有了依据。
  四、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重点
  (一)找准“渗透点”
  在教学中渗透德育,遵循学生认知特点,思想教育才能事半功倍。例如物理教学中,在讲解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时,教师可提示最大静摩擦力就是静摩擦力转变为滑动摩擦力的临界点,这实际上就渗透了量变到质变的哲学观点。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并不需要將量变到质变的观点从哲学角度进行详细地教学,而是通过对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相互转换的介绍,引发学生的类比思想,使他们自觉地将两者联系起来,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再如,物体温度的变化会引起物态的改变,而物态的改变又会导致体积、密度等量的变化,让学生进行比较,自然地渗透量变、质变规律的教育。
  (二)把握“渗透时机”
  德育的渗透点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和改变。德育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寻找合适的时机创设德育氛围,让学生既学习课本知识,又渗透做人的道理,思想品德的教育,这样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如在引入“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向学生介绍笛卡尔生病在床上学习,观察墙角吊在空中的蜘蛛,从而发明了坐标系。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在引入“比例线段”时,可利用国旗上的五角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美的教育。由此可见,要想获得最佳渗透效果,就要把握好渗透的时机,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做好教学设计,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获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三)掌握“渗透度”
  找准渗透点是德育渗透的前提,古人云:“过犹不及”。渗透不够便会功亏一篑,以前的功夫就都白费了;渗透过度就变成了说教的政治课,两者都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只会白白的浪费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松弛有度,不偏不倚,处理好渗透的度,既不改变课程的性质,又达到德育的效果。
  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学校德育只有和课堂教学改革紧密融合起来,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机融合起来,使德育渗透到包括学科课程在内的学校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中,才能使学校德育在实践中全面落实并获得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泽永.课堂教学中的德智统一.教育与管理
  [2]柳伯玉.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3]杨立军.挖掘德育因素注重课堂渗透.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4]阎桂祥.道德教育应从底线伦理抓起[J].教育理论与实践
  作者简介:从教三十年,长期担任班主任、校长等行政工作,从事德育研究与实践,不断探讨德育的途径与建设。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标准确立了思想品德课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改变旧的教育观念,让思品课堂脱掉枯燥、乏味、说教式的帽子,努力向高效课堂这一目标迈进,成为我们迫不及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阳光课堂 情绪 学习兴趣 自主合作探究 生活化 情感化  一、阳光课堂导入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明确。设计出一个新颖有趣的开头,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
【摘要】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是在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受教学模式、教学习惯以及对教学质量过分担忧的影响,我们的教师还难以真正迈出传统教学结构的束缚,几乎仍是如出一辙的环节,还难以体会到课改的气息。所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是当前课改中迫在眉睫的关键。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合作 兴趣 氛围 能力  一、创设民主气氛,构建师生和谐关系
大学生是青年的中坚力量,他们积极的政治参与对于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有深远意义。在经济全球化和深化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大学生政治参与日趋成熟,呈现出健康、积极、稳定、理性等特点,但也在相当程度上表现出政治情感冷漠,政治参与不积极等问题,因而引导大学生正确进行政治参与是促进大学生政治观形成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更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  一、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意义分析  政
期刊
发展的过程,也是情感发展的过程,是认知发展和情感发展的统一,情感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动力。提高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关键在于学生学习情感的培养。加强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学习情感的培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来为国家社会做贡献。  关键词:中学生 思想品德 情感 培养 探索知识 创设情境 责任感  在基础教育教学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差,中学生学习情感培养占主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表
战争年代,一群浦东人分别与彭德怀、张爱萍、迟浩田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建国后,他们之间的情谊又进一步发展,为后人留下了一个个难以忘怀、引人深思的故事。彭德怀与张闻天:为
摘要:高中新课改在辽宁省已经实施4年,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怎样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把高中学生认为枯燥深奥,纯理论的东西运用正确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尤其是高一学年未分文理的情况下,如何在课堂上实施新课改,更是诸多教师集中探讨的问题,本文以文理分科前高一政治新课改实施过程为例,深入探讨在新课改实施过程如何提高政治课堂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 文理分科 高一政治 课堂效率  作为一名青
经过了多年的课堂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枯燥沉闷的课堂气氛,学生兴趣全无,昏昏欲睡;而过分紧张的课堂气氛又会出现师生情绪不融洽,学生噤若寒蝉、一言不发;相反,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往往会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一个人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诸多因素都会受到主体情绪的影响。当一个人精神轻松愉快、情绪饱满时,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倍增,智力活跃,接受能力强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政治课堂教学的特点,从目标导向、先整体再细节、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用教学主线贯穿课堂四个方面浅议如何让课堂教学具有条理性,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学 条理性 目标 整体 认识 主线  政治课堂教学的条理性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讲课的条理性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有条理的知识体系更容易被学生掌握,有条理的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则会无所适从
学生厌学现象比较常见,怎样对待厌学的学生使其转变是老师感到压力最大的工作。学生不爱学习怎么办呢?怎样对待厌学的学生是很多老师想研究解决的问题,学生厌学的转变是很多老师的期望,也是压力。本文通过对学生厌学的研究,总结了一些怎样对待厌学的学生的经验和学生不爱学习怎么办的解决办法来和老师们分享。  有一个通俗的例子,一位母亲做了一桌自认为可口的饭菜,可是,这个孩子却厌食,吃不下去饭。于是,这位母亲对孩子
期刊
摘要:中西方由于在历史传统、政治制度、社会基础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中西方主流政党的执政方式也各有其特点,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执政规律。本文通过对中西方主流政党的执政的合法性、科学性和包容性规律的比较,结合目前我国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应如何开展我国高校的党建工作。  关键词:执政规律 比较 党建 启示  1.中西政党的执政规律比较  1.1 执政的合法性比较  (1)执政地位的取得都具有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