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来源 :南方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g1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张庆国的《老鹰之歌》是一部艺术难度较高的长篇小说,这是一部描写抗战的小说,但又不同于我们常见的抗战小说,在内容与写法上有其独特性,我们可以将这种独特性区分为不同的层面。第一个层面,这是一个海外华侨回国参加抗战的故事,马来西亚华侨小林逃婚回到国内,在云南参加抗战,在滇缅公路上当司机,后来又当特务,抓捕日本间谍山田与西乡,他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但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作为一个华侨,他在现实中是一个马来西亚人,何以将中国认同为“祖国”,并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参加抗战,小说中讲到他对文化中国的认同,他对日军在马来西亚侵略暴行的愤慨,而正是这些让他认同处于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小说在这方面并没有多花笔墨,但小林身上的异国情调与异国色彩,却也让这部小说有其独特之处。《老鹰之歌》虽然写的是小林参加的抗战故事,但其背后却蕴含着作者对华侨身份以及当时局势的深刻思考,选择华侨小林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作者找到了一种进入抗战世界的独特视角与姿态,因而小说中展现出来的风景、世界与境界也与其他抗战小说不同,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视野。
  第二个层面,这是一个地方志式的抗战小说,但又是一个包含了诸多国际因素的中国故事。云南地处我国的西南边疆,但在抗战时期尤其是抗战后期,又是全国抗战的一个中心,小说中有很多对云南地形地貌、风土人情的描写,滇缅公路的曲折与危险,公路两侧的诸多站点。小说还写了抗战时期昆明城的形貌,昆明城内的德胜桥、金碧路的天主教堂、同仁街的巴基斯坦面包店,昆明城东的小板桥镇与妙音寺、普福寺,滇池边的西山华亭寺,昆明城西的曹溪寺,城北的圆通寺等。这些地形、地貌、地名的出现,既为小说的故事及其发展提供了一个坚实可靠的地理环境空间,也向我们展示了云南、昆明独特的地方风景与风情,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这是一部地方志式的小说,但另一方面,小说对地方风景与风情的描写并不止于简单的展示,而是将之与故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让地方志的“特殊性”与抗战的“普遍性”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具有特殊性与普遍意义的中国故事。
  但小说的视野又不止于此,而向我们展示了更加丰富的国际性因素,小说中的主人公小林来自马来西亚,豪斯是美国人,阮秀贞是越南人,山田与西乡是日本人,小说中还频繁提到缅甸、泰国、印度阿萨姆邦等地名,并将之有机地纳入小说的叙事之中,展现了一种宽广的国际视野,这既是抗战时期中国与盟军的真实写照,也显示了作者的世界性眼光,发生在云南的抗战并不只是云南的抗战,而是中国的抗战,也是全人类的抗战。但是在小说中,作者没有将抗战简单化,也没有将两个日本人山田和西乡——到中国后山田取名白诗之,西乡取名江仓坡——脸谱化与漫画化,而是进入日本文化及其家族文化、个人经历,对之做了深刻的理解与把握,所以出现在这部小说中的山田和西乡便不仅是作为符号的日本人,而是有血有肉,有传统,有来历,有个人喜好的鲜活的人物形象。对于“敌人”,作者都能做出深入细致的刻画,那么属于“抗战”一方的小林、陈小姐、胡笛、豪斯、阮秀贞、老王等人,作者更是做出了浓墨重彩的描绘,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与共同抗日构成了小说的主体,显示了同仇敌忾的精神。
  第三个层面,这是一部关于抗战的小说,也是一部关于抗战的回忆的小说,或者说是一部关于时间与记忆的小说。小说共分为三个部分:黄卷“翅膀”主要写小林在滇缅公路上的遭遇,及其与阮秀贞、陈小姐、胡笛、豪斯等人的复杂情感纠葛;黑卷“尾巴”主要写小林等人与日本间谍山田与西乡之间的对峙、诱捕与反诱捕,以及最后的结局——山田被杀死,小林被带回马来西亚;但是小说还有一个较长的尾声“眼睛”,在这一部分中,时间拉离了抗战的现场,而来到了当代中国的现实生活,以美国人豪斯1995年重回云南为线索,讲述了赵松、小黄、寸勇之间的三角爱情故事,赵松的离奇身世与传奇经历,而终结于豪斯与陈小姐——也就是隐姓埋名的赵松母亲岩香——最终相遇。小说的尾声虽然较之主体部分较为简短,但却提供了一种观察与思考抗战现场的新的时间视野,也蕴含着作者对时间与记忆的深刻思考。
  二
  当年那些为国家奋斗、牺牲的人们在哪里,他们的奋斗与牺牲是否值得,是否还有人能够记得他们,他们之间真实的故事是怎样的?可以说整部小说构思与写作的动力都来源于此,当这些人在历史与现实中逐渐消失,当他们活动的场景也在湮灭与转换之时,只有借助有心人的记录,只有借助艺术的想象与虚构,他们才能重新复活,才能战胜时间而获得永恒的价值。而在这里,张庆国正是一位有心人,《老鹰之歌》也正是他所构建的艺术世界,正是直面历史与时间的虚空,张庆国才有动力将那些不为人知的人物与故事重新带回到人们面前,这或许也是尾声取名为“眼睛”的原因,这是豪斯的“眼睛”,也是时间的“眼睛”,更是张庆国的“眼睛”,张庆国正是借助于这双“眼睛”,才进入了一个抗战的世界。张庆国在创作谈里说,“再现历史非我所长,也非我的兴趣所在,写成新历史主义小说,重新解释历史,也不是我这部《老鹰之歌》长篇小说的叙事方向。我更愿意写成福克纳似的《我弥留之际》,一个人老了,在日落时刻猛然警醒,抓住时间老鹰的脚杆,随风而去,诸如此类。我要做的是超越历史,写生命之河,写乱世人生,写永恒的爱情、等待、误会、暗杀、躲避,忧伤与思念等”。在《老鹰之歌》中,张庆国关注的不仅是历史,也是历史中的“个人”,那些活生生的人物与生命——小林、阮秀贞、陈小姐、胡笛、豪斯、老王,以及日本人山田与西乡。
  小说一开始,便向我们展示了滇缅公路凶险的环境,小林生命悬于一线,孤独地行驶在滇缅公路上,他结识了杨家客栈的阮秀贞母女,并与阮秀贞形成了暧昧而温暖的隐秘关系,阮秀贞的女儿桃花也暗恋着他,但这种关系因他拯救了陈小姐而处于危机状态,陈小姐是西南联大的学生,她追寻失踪的男朋友而来到这里,男友未找到,人也变疯了,成了一个传说中的“女鬼”。随后陈小姐在杨家客栈做了妓女,阴差阳错间,小林带陈小姐出逃,路上被暗藏的特务破坏,几乎死于一旦,他们逃出了一个罗网,但又遇到另一个危机,他们的车被当兵的扣押,小林和陈小姐被押去军队驻地指挥部。正是在这里,小说中出现了一个奇迹,那就是陈小姐在此意外地遇到了她苦苦寻找的男友胡笛,在美国人豪斯的起哄下,他们在狂欢后被送入新房,但是奇迹很快有了转折,原来胡笛已与一个银行家的女儿订婚,陈小姐随之又陷入了极度的悲哀与失落,又跟小林踏上了路途,胡笛在豪斯的劝说下追了上来,陈小姐拒绝见面,但最终又被胡笛的浪漫打动,跟他与豪斯走了。陈小姐住在昆明,在一家教堂工作,酒醉后与豪斯发生关系,让三人都陷入痛苦之中。胡笛在一次空战之中飞机跌落,“胡笛被翻倒的機舱卡住,动弹不得,烈火烧得他哇哇惨叫”,在此情境下,豪斯拔枪射死了战友胡笛,但也留下了终生的悔恨与内心创伤,他被押往印度的军事法庭审判,陈小姐也陷于无尽的悲痛中。小林是故事的旁观者,也是故事的参与者,他默默地喜欢着陈小姐,但又知道自己配不上这个“女学生”。   这是《老鹰之歌》中黄卷“翅膀”的故事,仅从这简略的介绍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小说的故事充满了传奇性与戏剧性,乱世中的动荡人生,爱情的千回百转,复杂的人际关系与情感纠葛在小说的冒险之旅中纠结成一团,每个人都有自己隐秘的内心世界,但又相互缠绕在一起,很难简单地以是非加以判断——真正的人生与爱情何尝不是如此呢?在小说中,张庆国带着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进行书写,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乱世中复杂的人类情感图景。
  三
  小说中的小林是单纯而又复杂的,他逃婚来到中国参加抗战,在杨家客栈阮秀贞身上找到了温暖,从桃花的眼睛中看到了爱意,但他又对陈小姐心怀爱恋,为此不惜瞒着阮秀贞带着陈小姐逃离,而在陈小姐与胡笛、豪斯的复杂关系中,他似乎成了一个旁观者,但枪杀事件后,陈小姐失踪,他千方百计寻找,最后终于在小板桥镇找到,但就在他锄掉日本间谍山田、与陈小姐的关系升温之际,却被马来西亚的梁叔叔找到,带回去与未婚妻结婚。陈小姐是执着的,为了追寻男友她在云南的深山中成了一个疯女人,而来到杨家客栈后,这个昔日的大学生竟然成了接客的妓女,与小林出逃后竟然遇到男友,而奇迹过后是破灭,但她又接受了男友的回心转意,与豪斯发生关系后她陷入危机,但在豪斯的道歉和胡笛的追求中她终于平静下来,正在准备婚礼时,又发生了胡笛坠机和豪斯将之射杀的事件,从此之后她一直隐居在小板桥村,直到抗战胜利后在老王的安排下,来到中缅边境以傣族女人的身份隐姓埋名,抚养赵松长大。阮秀贞也是复杂的,这个死了丈夫的越南寡妇,在兵荒马乱中带领两个女儿在下关镇开了一家客栈,小林的到来温暖了她的身心,但小林带着陈小姐突然离去让她受到伤害,当小林再次来到下关镇,她竟用枪指着将他赶了出去,直到很久之后,她才又重新接纳了小林,桃花也出嫁了,而在帮助小林枪杀日本间谍西乡之后,小林让阮秀贞跟她去昆明,她却不肯跟小林走,当小林半月后再次来到这里时,阮秀贞母女竟然消失了——从此消失在小说中,即使陈小姐再次来到这里寻踪,也没有找到她们。小说中的胡笛与豪斯也是复杂而纠结的,胡笛离开了女友毅然参军,没想到在那个特殊的情境下与陈小姐相遇,在狂欢之后他向陈小姐讲述了已订婚的事实,陈小姐出走,他在豪斯的帮助下一路追踪,最终赢回了她的心,但在这一过程中,豪斯也对陈小姐暗生情愫,并在醉酒后逾矩,三人陷入情感困境,随后他在空战中跌落,万般痛苦中被豪斯射杀,豪斯虽被军事法庭轻判,但却抱憾终身。老王也是复杂的,他让小林从一个卡车司机转变成了国民党军特务,但在解放战争中他又伪装成了解放軍的一员,安排陈小姐去中缅边境伪装成傣族人,最后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她而不知所终。日本人山田与西乡也是复杂的,他们一个是诗人,一个是武士,在没落的家境中流落到中国成了浪人,又受野心的驱使做了特务,最终殒命于此。
  四
  如此丰富复杂的人物,如此缠绕纠结的情感,如此具有传奇色彩的经历,都被时间一一湮没,而又在张庆国的笔下一一复活。但又不仅于此,在小说的叙述中张庆国又有着学者的严谨、诗人的激情与艺术家的想象力。评论家王春林指出,“张庆国的这部《老鹰之歌》是一曲充满悲怆色彩的关于抗日战士的生命颂词。在我个人的理解中,这部《老鹰之歌》所首先体现出的,就是一种具有突出社会学意义的认识论价值。具体来说,突出地体现在它真实地记录了当年那些南洋华侨机工积极回国投身抗日战争的一段历史事实”。可以说对这段史实深入细致的挖掘,显示了张庆国作为学者的功力。评论家傅逸尘则谈到,“从小说的某些段落中,可以感到张庆国的小说语言诗性得有些炫目。作家似乎是在炫技,过度挥洒自己作为诗人的一面。但仔细咂摸,这些闪光灿目的句子,其实也是在间离一种所谓的历史真实。提示读者,这是一种想象的生命存在,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实相间的复杂的生命世界,作家希冀超越的是历史的定见”。可以说诗性语言的运用,以及“虚实相间的复杂的生命世界”的塑造,显示了张庆国的诗性气质以及面对历史的苍茫喟叹,在这个意义上,《老鹰之歌》是一首歌,也是一首长诗。
  在创作谈中,张庆国谈到,小说中的陈小姐最后“身体一天天缩小,人还有了预言能力,像个小小的女妖。这种奇异变化我无法解释,但肯定会发生,也肯定发生过,我写到那里,她的人生就发生奇异变化,无法阻挡,于是文字跟了去,打造出一片超现实的风景”。这里的超现实不仅是一种变形,也是一种象征,是超越历史之上的永恒价值,是历经沧桑之后的情感结晶。小说中另一个重要象征是反复提到的“老鹰”,小说中的老鹰是卡车,是回忆的鳞爪,也是“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是一个整体性的象征,蕴含着作者对人生、爱情与历史的深刻洞察与思考。同时“老鹰”也是小说的结构,是“翅膀”“尾巴”“眼睛”的合体,它们与小说的题记“老鹰起飞,终将坠落,黑夜之光,洞穿我心”一起,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巨大的老鹰形象,这个老鹰盘旋于小说的文本之上,也隐藏在小说的文本之中,经由作者的想象与幻化,飞临到读者面前,带领我们进入一个真实而又神奇的艺术世界。■
  (李云雷,《文艺报》社)
其他文献
金春平看上去就是一副老实人的面相,2011年在南京师范大学的博士答辩会议上,我对他的毕业论文《边地文化视野下的新时期西部小说研究》颇为激赏,因为其中的两个关键词让我陷入了沉思:“边地”和“西部”的地域文化中的小说创作正是整个乡土文学研究中的空白地带,其特征一旦被作者抓到以后,一定会做出很好的文章的。同时让我想起的是,倘若这个论题延展到整个中国游牧文学领域,那将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无疑,他的论文基础很
期刊
我的中学老师吕鸣亚先生从南京寄来了他的新著《巴金的母校情》,希望我写点什么。我一打开书,就深深被吸引,一口气读完,竟浮想联翩,想了很多很多……  首先自然是巴金和南京师范大学附中的关系。巴金1981年2 月给吕鸣亚和附中校友会写的第一封信里,就有一个简单的介绍:“我在附中念过一年半,最初半年补习班,后来念了一年高三,一九二五年毕业。我本名李尧棠,一九二八年底开始用‘巴金’的笔名发表文章。”随后在1
期刊
汪曾祺写过《〈职业〉自赏》①,其中提到:“有不少人问我:‘你自己最满意的小说是哪几篇?’这倒很难回答!。只能老实说:大部分都比较满意。‘哪一篇最满意?’一般都以为《受戒》《大淖记事》是我的代表作,似乎已有定评,但我的回答出乎一些人的意外:《职业》。”  不过,要探讨汪曾祺前后期风格的延续与变化,或许《异秉》比《职业》更合适。相对于篇幅短小精干的《职业》,《异秉》的体量更大,结构、语言、风格变化更显
期刊
一  1947年11月28日,经过半个多月的海上漂泊,二十六岁的青年夏志清终于抵达旧金山。略事休整,12月初再乘火车抵达俄亥俄州克利夫兰附近的欧柏林学院(Oberlin College),从此漂萍海外,开始了他在美国的求学之旅与研究生涯。欧柏林学院是美国最好的文理学院之一,以浓厚的理想主义与人文主义氛围而闻名,可惜夏志清听了几堂课,觉得讲得跟沪江大学的一样浅,完全不能满足自己深造的愿望。于是,他赶
期刊
凡·高是艺术史、艺术理论乃至美学、哲学的经典讨论对象之一,而其著名作品《农鞋》更是受到了海德格尔、德里达、夏皮罗、詹明信等各领域知名学者的关注。甚至出现了海德格尔、夏皮罗以及德里达三者之间的精彩争论,关于此三者之间的讨论在沈语冰先生的文章《艺术史的人文主义基础——再论海德格尔—夏皮罗—德里达之争》中有着相当详细的阐述,该文也是本文的重要参照。本文又选取了视野更加不同的另一位理论家的论述作对比讨论—
期刊
在中国儿童文学的艺术版图上,广西儿童文学或许并不耀眼,但曾经深深影响过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代孩子精神生活的广西童话——萧甘牛的《一幅壮锦》《灯花》、韦其麟的《百鸟衣》《寻找太阳的母亲》,还有风靡天下的歌剧《劉三姐》等,总是让人难以忘怀。作为五六十年代长大的我来说,广西文学一直有一种神秘而瑰丽的东西吸引着我。  2017年11月,我有机会去广西河池学院参加“全国儿童文学教育年会”。河池学院位于桂西北
期刊
如何让红色历史小说更好看,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实现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双赢,这是写好红色历史小说的关键。在这方面,光盘的长篇小说《失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范例。  《失散》描写了失散红军战士寻找部队的漫长而艰辛的历程,彰显了红军战士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呼应了在新时代“重温历史记忆,传递红色基因”的创作主题。关于红军长征精神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大会上所做的重要讲
期刊
1993年,王小波试图将《寻找无双》《革命时期的爱情》和《红拂夜奔》合为《怀疑三部曲》出版,尽管未果,仍留下了一篇阐述立意的总序。在序言中他提出了三个基本假设——凡人都热爱智慧、热爱异性、喜欢有趣——分别作为三篇小说的主题。作为王小波小说中仅有的有明确主题的三篇小说,《怀疑三部曲》既有总序又有单独的序,最后还在后记中强调“它们属于严肃文学”,王小波对小说的文学性和思想性作出自我肯定。《怀疑三部曲》
期刊
艺术语言是艺术的根本,叙述是艺术表达的方式,运用不同的语言材料,采用不同的叙述方式,是艺术门类区分的界线。杂技是以肢体语言叙述的艺术,但杂技的肢体语言与舞蹈、哑剧的肢体语言在叙述上有根本性的区别。哑剧重于故事情节的叙事,采用模仿具体生活情态并予以夸张的叙述方式;舞蹈是情绪情感的抒发与故事情节的叙事并重,通过情感的抒发、情节的渲染来组构叙述;杂技无叙事、轻抒情、重技巧,以惊、险、奇、巧作为叙述的核心
期刊
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的日子里,一大批讲述创建新中国伟大而艰难历史故事的长篇小说相继问世,推动了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深入发展。张炯的长篇小说《巨变:1949》就是其中一部力作。小说以正在等待迎接新中国到来的福建地下党工作为背景,表现了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一群党的地下工作者,为了新中国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反映了共产党人不畏艰险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塑造了一批视死如归的忠诚的共产党人的英雄形象,从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