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药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yang2009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及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0例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同等糖尿病知识的教育,予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及血糖监测。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2次/d;治疗组在口服瑞格列奈、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1次/晚,疗程均为12周。1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的FPG、2 h PG、HbAlc、BMI及低血糖频率、程度等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 h PG、HbAlc显著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BMI具有增加趋势,但对照组增加更明显;治疗组低血糖频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甘精胰岛素、瑞格列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初诊; 2型糖尿病; 甘精胰岛素; 瑞格列奈; 二甲双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老龄人口的增加、生活方式的改变及肥胖人群的不断扩大,我国2型糖尿病(T2DM)的患病率逐年提高,2008年中国调查结果显示,在20岁以上的成人中,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达9.7%和15.5%[1]。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不仅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医疗及经济负担,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及生活质量。随着UKPDS后续研究[2]等新的循证医学结果证实血糖具有“代谢记忆”效应,一经诊断糖尿病即积极控制血糖,将明显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风险,糖尿病新的治疗理念即“早期、积极、联合及鼓励尽早使用胰岛素的治疗模式,强调尽早使HbAlc达标”已成为广泛接受的重要共识[3]。为此,笔者观察了甘精胰岛素(来得时)联合瑞格列奈、二甲双胍对照预混胰岛素甘舒霖30R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共40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40例,所选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39~77岁,平均(53.2±8.3)岁。入选者FPG>11.0 mmol/L,HbA1c>9.0%。排除标准:严重急慢性感染病变、急性心血管病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昏迷、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严重消瘦、不同意进入本研究或不愿配合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预混胰岛素组)、治疗组(甘精胰岛素组)各20例,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HbA1c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了同等糖尿病知识的教育,予饮食控制及运动治疗。用美国强生公司SureStep血糖仪监测三餐前、三餐后2 h、22:00指血血糖,怀疑低血糖症状的随时加测。治疗组于每晚22:00时予甘精胰岛素(来得时)皮下注射,初始剂量8 U,根据次日早晨FPG水平调整甘精胰岛素用量,每次增减2~4 U,2~3 d调整1次;于三餐前予瑞格列奈(孚来迪)口服,初始剂量0.5 mg,
  3次/ d;三餐前或餐中口服盐酸二甲双胍,起始剂量0.25 g,均根据三餐后血糖水平调整剂量。对照组于早、晚餐前
  30 min予混合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30 R(甘舒霖30 R)皮下注射,初始剂量每日约18~24 U,根据早、午餐后2 h PG水平调整其早餐前剂量,晚餐后2 h PG和次日FPG水平调整其晚餐前剂量,每次2~4 U,2~3 d调整1次,必要时于中餐时口服盐酸二甲双胍。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均为FPG<7.0 mmol/L、2 h PG<10.0 mmol/L;详细记录治疗过程中发生的所有不良事件,并将血糖<3.9 mmol/L定义为低血糖事件[4]。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与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FPG、2 h PG、HbAlc、BMI及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的频率、程度等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FPG、2 h PG及HbA1c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两组间的FPG、2 h PG及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治疗组HbA1c相对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BMI都有上升趋势,两组与各自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相对明显,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治疗组最终日胰岛素总量(12.8±3.9)U,瑞格列奈(4.8±1.1)mg,盐酸二甲双胍(1.1±0.3)g,对照组最终每日胰岛素总量(38.5±10.5)U。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的情况:治疗组2例出现轻微低血糖(10%),1例在午夜,1例在晚餐前,对照组出现8例9次低血糖(40%),出现时间多为睡前、午夜左右及午餐前。经调整饮食、运动量或药物减量后,均未再出现严重低血糖,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抵抗(IR)是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两个要素。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B细胞的胰岛素分泌缺陷在早期表现为第一分泌相缺失或减弱,随着病情进展与B细胞功能缺陷的发展,胰岛素分泌进行性下降,最后出现B细胞功能衰竭。持续的高血糖使机体胰岛素受体数目下降和(或)亲和力降低,加重胰岛素抵抗,同时能抑制胰岛B细胞分泌。但短期的高血糖对胰岛B细胞损害是暂时的、可逆的。对于血糖水平显著升高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进行强化治疗,能够较快纠正机体代谢紊乱,降低机体胰岛素抵抗,恢复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因此对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保护和恢复应成为早期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目标[5]。   2型糖尿病治疗中,不同作用机制的降糖药联合应用,对实现血糖控制达标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合理的联合用药不仅能充分发挥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还能很大限度的减少不良反应(低血糖,体质量增加等)。瑞格列奈为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其作用快而且较短暂,并且其作用是葡萄糖依赖性的,作用强度与血糖水平正相关,低血糖时,几乎不刺激胰岛素分泌。瑞格列奈仅在进餐时刺激胰岛素快速释放,有效地增强胰岛B细胞第一时相的胰岛素分泌,能较好的控制由进餐引起的高血糖;两餐之间不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因而可预防高胰岛素血症及避免严重的低血糖,而且对保护胰岛B细胞有重要意义。由于其作用时间短,对于FPG较高的患者单服瑞格列奈时很难理想控制血糖。甘精胰岛素作为生物工程技术合成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皮下注射后1~2 h起效,作用平稳而无峰效应,可维持24 h。甘精胰岛素每日1次皮下注射,其作用与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类似,很好地模拟了人体的生理性基础胰岛素分泌,能较好地满足机体对基础胰岛素的需求,而且低血糖发生率低[6],对维持FPG的稳定有重要意义。二甲双胍可以抑制肝糖原的输出,抑制肠壁对葡萄糖的吸收,增强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降低血糖,同时可抑制患者食欲,帮助肥胖患者减轻体重,尤其是具有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数量和亲和力,减轻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三者合用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瑞格列奈控制餐后血糖,甘精胰岛素有利于FPG控制,二甲双胍能使体质量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使血糖更加容易控制而且减少了胰岛素用量[7]。由于联合用药使得单药剂量下降,有效避免了单药大剂量所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易于接受。
  在临床中理想的血糖控制往往以低血糖为代价[8]。笔者观察到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明显减少了低血糖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治疗组HbAlc控制优于对照组,考虑与对照组发生低血糖比率高,对低血糖的恐惧导致患者对饮食控制及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下降,治疗低血糖后血糖升高,导致血糖波动大有关。
  此外,笔者还注意到两组患者的BMI均有增加趋势,并且对照组的BMI增加相对明显,考虑与血糖控制理想后代谢紊乱纠正、葡萄糖利用率增加及高血糖的渗透性利尿作用解除有关,而对照组外源性胰岛素用量更多引起钠水潴留及体内合成作用增强,致使BMI增加更明显。
  本研究显示采用甘精胰岛素、瑞格列奈、二甲双胍三者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重塑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更平稳地控制FPG和餐后血糖,HbAlc明显下降,低血糖发生极少,而且操作简单、方便,患者依从性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特别是在血糖水平显著升高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 Yang W,Lu J,Weng J,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2010,362(12):1090-1101.
  [2] Holman R R,Paul S K,Bethel M A,et al.10-year follow up of intensive glucose control in type 2 diabetes[J].N Engl J Med,2008,395(15):1577-1589.
  [3]郭晓蕙,纪立农,陆菊明,等.2009年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治疗后血糖达标状况调查[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2,4(8):474-478.
  [4] Cryer P E,Davis S N,Shamoon H.Hypoglycemia in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3,26(6):1902-1912.
  [5] Cerasi E.胰岛素生成、胰岛素分泌及2型糖尿病:问题的核心在于β细胞[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1(2):194-198.
  [6]颜湘,李桢,周智广.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29(19):5-7.
  [7]许曼音.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15-327.
  [8] Davies M,Storms F,Shutler S,et a1.Improvement of glycemic control in subjects with poorly controlled type 2 diabetes comparison of two treatment algorithms using insulin glargine [J].Diabetes Care,2005,28(6):1282-1288.
  (收稿日期:2013-06-09) (本文編辑:欧丽)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应用CT引导穿刺活检术在诊断颈部病变的可行性及手术方法。方法:在螺旋CT引导下分别对13例患者行穿刺活检术,分析取材的准确性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3个病灶穿刺成功率100%,病变定性诊断确诊率85%(11/13),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CT引导下同轴穿刺活检术是一种简单、安全、准确的诊断方法,有条件的基层医院应该积极开展应用。  【关键词】 颈部; CT引导; 同
期刊
【摘要】 目的:比较注射器针头骨膜下与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末节指骨骨折的疗效。方法:69指末节指骨中远段骨折,随机分成A、B组,A组用注射器针头骨膜下固定,B组用克氏针髓内固定,记录各组术后手指功能恢复、骨折愈合时间等情况。结果:两组的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器针头骨膜下固定治疗末节指骨骨折简便有效,门诊或住院均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片对代谢综合征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42例诊断为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同时以20例健康成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实验开始前测定代谢综合征患者和健康成人微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WBC)计数等证实代谢综合征存在微炎症状态,随后进行治疗研究,对照组予饮食、运动、调脂、控制血压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内科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56),對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口服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贝那普利。连续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
期刊
【摘要】 目的:分析农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病因,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及防控措施。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268例诱发因素及防控进行分析。结果:感染、劳累及情绪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主要诱因。结论:有效地避免发病的高危因素、急性加重的诱发因素对防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及进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 诱因; 防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经肌间隙微创入路、自制器械经椎弓根伤椎植骨、伤椎置钉手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8年7月-2010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科收治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共60例,采用肌间隙微创入路、自制器械经椎弓根伤椎植骨、伤椎置钉手术治疗。结果:患者伤椎植骨及伤椎置钉术中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75~105 min,平均93 min;术中出血量100~180 ml,平均110 m
期刊
【摘要】 目的:进一步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以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认识及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多发性骨髓瘤的多层螺旋CT及立体三维重建图像后处理表现,结合文献报道,分析多层螺旋CT及立体三维重建技术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结果:13例多发性骨髓瘤病例均见广泛性骨质疏松及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骨质破坏,其中,肋骨骨质破坏5例,胸骨骨质破坏2例,胸椎、腰椎、骶尾椎椎体及附件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0年7月-2012年7月在本院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4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治疗组;随机原则选取同时期在本院进行内科药物保守治疗的4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入院检查确诊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等一般情况方面比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残胃状态下食管癌及贲门癌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本院自2005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残胃状态下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8例,均行外科根治性手术治疗。结果:本组8例确诊患者的残胃状态时间平均为11.7年,其中Billroth I式吻合术者2例;Billroth II式吻合术者6例;2例食管癌患者行三切口食管癌切除联合结肠代食管术,6例贲门癌患者均经腹部手术切口,2例行贲门癌下段食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去骨瓣减压术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脑水肿、水孔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改良Feeney’s自由落体脑损伤打击装置制成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分为假手术组(SO组)、对照组(C组)及去骨瓣减压组(DC组),各组在损伤后再分为6、12、24、72、120 h及168 h等6个时间点断头取脑损伤区组织。分别利用干湿重量法测量脑组织含水量和Western-Blot检测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