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手持技術是在掌上就可以操作的技术实验。手持技术所特有的数据化、图形化、直观化和定量化的研究手段,有助于学生降低实验的学习难度,改变学习的方式,激发学习的兴趣。物质溶解于水时往往会出现温度的变化,但是有些物质溶解于水时通过视觉、触觉等无法直接感受出来,手持技术则可让实验结果放大化、微量化。
【关键词】 手持技术;溶液温度;微量化;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01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利用手持技术测定不同物质溶解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特色七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实验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是在学生对最常用的溶剂——水的性质及其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设定的。通过设定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物质溶解过程的能量变化和溶液的基本性质。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对上节学习的化合物基本理论和实验基础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又可以为后面溶解度和溶液浓度的学习打下重要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此时的学生刚进入化学学习的初级阶段,对化学的世界充满好奇,此时进行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手持技术能让学生对先进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对物质放热和吸热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1)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及其软件使用方法。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测量物质溶解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探究其变化规律。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手持技术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养成良好的探究精神。
(2)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教学重点:测量物质溶于水时温度的变化。
②教学难点:研究与发现物质溶于水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三、教法分析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本节课我将主要采用“第一人称代入法”引导学生进行试验,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切身投入实验当中,利用有趣的、新颖的形式诱发学生实验探究的积极性,让实验知识更贴切学生的生活。
四、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的主要角色并不只有教师,学生也是主角之一,让学生切身进入实验本身是学生学习最优化的方式之一。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是:从角色扮演情境中推理实验结论。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1、设置情景:大自然的物质和人类的情感是一样的,我们人类的异性之间会产生爱情,人类男女产生爱情时会心跳加速、体温上升。而自然界中的不同物质之间也可能会产生此类情感,那么到底它们是如何表现的呢?今天的实验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运用比拟的方法将实验药品与生活联系,让学生对本实验产生疑问和兴趣,提高其积极性。
2、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3组,每组分别扮演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铵,让学生自主探究其扮演物质与物质水是否会产生爱情,若混合在一起升温则会,降温则否,温度变化不明显则对其没感觉。运用身边常见的实例将生硬的化学实验变成学生感兴趣的另类“游戏”。
3、设计实验:学生明确自身角色后将讨论如何测量温度,猜想大部分学生会将物质溶于水,首先会观察现象,若无明显现象则可能会触摸烧杯壁来验证是否有温度的变化,这时,我将首先肯定学生的想法,并让其思考此方法的优缺点,再指出其不足之处:在温度变化不明显时,此方法难以探究出物质是否放热或者吸热。在此不足之上,提出运用手持技术设备来改进实验。
4、进行实验:让学生在对手持技术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试验,分别让学生探究所扮演的角色溶于水之后的温度变化规律,先猜想得出本物质是否对水产生感情的结论,再回到实验本身,用手持技术进行实验,将三组实验的结果汇总,归纳总结温度变化规律,得出结论。
为了让学生在实验之后依然保持对实验的兴趣和积极性,我将邀请分别扮演三种物质的同学上台进行演讲,以“第一人称”进行实验汇报:实验当中的“我”有何特性,既让学生不感到知识传授的乏味,又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加深对实验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验操作技能。
六、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主要是提纲式的板书,同时画出表格,方便最后实验汇报总结物质溶于水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结论:
(1)NH4NO3溶解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是吸热过程
(2)NaCL溶解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是吸热过程
(3)NaOH溶解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是放热过程
七、教学特色
引用“第一人称代入法”,取代传统讲授法教学,使枯燥无聊的实验更有趣、更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对实验化学的兴趣,也让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避免了生硬的知识点传授,而用比拟的方法诱发学生掌握知识。
【关键词】 手持技术;溶液温度;微量化;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01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利用手持技术测定不同物质溶解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特色七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实验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是在学生对最常用的溶剂——水的性质及其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设定的。通过设定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物质溶解过程的能量变化和溶液的基本性质。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对上节学习的化合物基本理论和实验基础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又可以为后面溶解度和溶液浓度的学习打下重要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此时的学生刚进入化学学习的初级阶段,对化学的世界充满好奇,此时进行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手持技术能让学生对先进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对物质放热和吸热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1)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及其软件使用方法。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测量物质溶解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探究其变化规律。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手持技术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养成良好的探究精神。
(2)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教学重点:测量物质溶于水时温度的变化。
②教学难点:研究与发现物质溶于水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三、教法分析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本节课我将主要采用“第一人称代入法”引导学生进行试验,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切身投入实验当中,利用有趣的、新颖的形式诱发学生实验探究的积极性,让实验知识更贴切学生的生活。
四、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的主要角色并不只有教师,学生也是主角之一,让学生切身进入实验本身是学生学习最优化的方式之一。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是:从角色扮演情境中推理实验结论。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1、设置情景:大自然的物质和人类的情感是一样的,我们人类的异性之间会产生爱情,人类男女产生爱情时会心跳加速、体温上升。而自然界中的不同物质之间也可能会产生此类情感,那么到底它们是如何表现的呢?今天的实验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运用比拟的方法将实验药品与生活联系,让学生对本实验产生疑问和兴趣,提高其积极性。
2、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3组,每组分别扮演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铵,让学生自主探究其扮演物质与物质水是否会产生爱情,若混合在一起升温则会,降温则否,温度变化不明显则对其没感觉。运用身边常见的实例将生硬的化学实验变成学生感兴趣的另类“游戏”。
3、设计实验:学生明确自身角色后将讨论如何测量温度,猜想大部分学生会将物质溶于水,首先会观察现象,若无明显现象则可能会触摸烧杯壁来验证是否有温度的变化,这时,我将首先肯定学生的想法,并让其思考此方法的优缺点,再指出其不足之处:在温度变化不明显时,此方法难以探究出物质是否放热或者吸热。在此不足之上,提出运用手持技术设备来改进实验。
4、进行实验:让学生在对手持技术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试验,分别让学生探究所扮演的角色溶于水之后的温度变化规律,先猜想得出本物质是否对水产生感情的结论,再回到实验本身,用手持技术进行实验,将三组实验的结果汇总,归纳总结温度变化规律,得出结论。
为了让学生在实验之后依然保持对实验的兴趣和积极性,我将邀请分别扮演三种物质的同学上台进行演讲,以“第一人称”进行实验汇报:实验当中的“我”有何特性,既让学生不感到知识传授的乏味,又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加深对实验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验操作技能。
六、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主要是提纲式的板书,同时画出表格,方便最后实验汇报总结物质溶于水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结论:
(1)NH4NO3溶解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是吸热过程
(2)NaCL溶解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是吸热过程
(3)NaOH溶解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是放热过程
七、教学特色
引用“第一人称代入法”,取代传统讲授法教学,使枯燥无聊的实验更有趣、更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对实验化学的兴趣,也让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避免了生硬的知识点传授,而用比拟的方法诱发学生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