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萍四请林遵

来源 :党史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pz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一举解放南京;同日,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率部起义,回到人民怀抱;也在这一天,张爱萍将军在江苏省泰县白马庙乡境内的第三野战军东路渡江作战指挥部,正式宣告成立中国人民海军。
  一请:亲赴南京相见
  在渡江战役前夕,毛泽东决定由第三野战军筹建人民海军,并亲自点将,任命张爱萍为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百万雄师过大江后,张爱萍于4月23日夜带领李进、黄胜天、张渭清等13名筹建人员连夜渡过长江,于次日上午抵达江阴城,进驻原国民党江阴要塞司令部,开始组建人民海军。当时我军一无战舰,二无专业人员,绝大多数官兵不懂海军,有许多人甚至连大海和军舰都未见过,建立海军谈何容易!张爱萍形象地将华东海军比喻成“两个跛子”,意思是指共产党是一条腿,国民党也是一条腿,如果把两个跛子绑在一起就成了两条腿,就可以走路了。他制定了一个方针,即“在共产党领导下,以人民解放軍陆军为基础,团结原海军人员,共同建设人民海军”。他以共产党人博大的胸怀,虚心向起义的国民党海军将士学习,他把目光投向了一个人:林遵。
  林遵,字遵之,福建省福州市人,1905年生于一个海军世家,其祖先就是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他于1924年入烟台海军学校学习,后考入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成回国后,一直在国民党海军任职。抗战胜利后,任国民革命军海军海防第二舰队司令。在渡江战役中,他率1200余名官兵、25艘舰艇在南京篱斗山江面起义。
  随着解放大军南进,张爱萍率领海军机关住进苏州西跨塘。他成立了8个接管组,分赴镇江、南京等地接收国民党海军起义部队。张爱萍深知海军是集陆海空等多兵种特点于一身的高技术军种,在技术上还要靠起义过来的国民党海军专家,所以他要求接管人员不仅接收的是人员、舰船、武器等,更重要的是赢得人心。可是据前往南京的接管人员李进报告,林遵不愿意与华东海军合作,工作很难开展。张爱萍于是决定亲赴南京面见林遵。
  据东方鹤所著的《上将张爱萍》载:“张爱萍到南京后的当天下午,便去拜会了林遵。首先称赞他率部起义的壮举,代表华东海军向他表示欢迎。接着向他介绍了筹建华东海军的情况和打算。”
  面对热情洋溢的张爱萍,林遵只是礼节性地应付着。张爱萍没有理会他的不恭,仍然态度非常诚恳、谦虚地向他请教建立人民海军的事情。可林遵淡淡地说:“建海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们陆军只要会放枪就行,不需要多少文化。可是海军就不同了,没有文化是不可能当海军的,一般士兵都要求初高中以上文化,军官则要求更高学历。按照解放军的目前水平,恐怕连军舰都开不动。”张爱萍没有因此而生气,和颜悦色地与他协商,能否派出两名舰长到上海接收军舰。林遵却对这位海军司令员说,你少管我二舰队的事,二舰队的官兵是不能随便调动的。
  张爱萍见林遵这种态度,感觉再谈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便起身告辞,临走时仍然诚恳地请林遵对建设人民海军多给予指导。
  二请:请刘伯承召见
  通过会见林遵一事,张爱萍感觉“把两个跛子绑在一起”并非易事。他在思考如何让国民党海军起义将领心悦诚服,真心实意地为海军建设献策出力。他认为最起码要尊敬人家,不能歧视。首先要解决称谓问题。大家在一起工作,朝夕相处,如果对国民党起义人员仍旧用“国民党”或“旧海军人员”来称呼,很容易在思想上造成距离,感情上产生隔阂。现在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要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改变近百年来有海无防的惨痛历史,实现我们的强国梦、强军梦,所以更应该精诚团结,施展自己的本领。张爱萍要求不再用“国民党”或“旧”的字样,一律称之为“原海军同志”,这样有利于团结,有利于增进友谊,有利于调动积极性。
  如何做通林遵的思想工作一直是张爱萍的一个心结。这时,他想到了在南京的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刘伯承是著名军事家,德高望重,即使在国民党的军队中也有很大的影响力,南京解放后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兼市长、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张爱萍向刘伯承汇报此事后,刘伯承爽快地答应了。于是,张爱萍让时任华东军区海军政治部办公厅主任的孙克骥约请林遵。孙克骥曾经做林遵的工作,对他比较熟悉,并且把在上海的原国民党海军办公厅少将主任、中共地下党员金声也请来一起见刘伯承。
  据《上将张爱萍》记载:“在交谈中,刘伯承对林遵率部起义表示赞赏和欢迎,也谈了组建人民海军的重要,请他和金声等海军专家为海军建设多做贡献。金声态度很明朗:义不容辞。而林遵态度依旧,明确表示:陆军不能接管海军,解放军的文化水平不足以建设海军。”刘伯承见林遵不买账,便循循善诱做他的思想工作,说,人对任何新知识都有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解放军战士的文化低是事实,但是可以通过学习提高嘛!正是因为他们不懂,才请你们来教他们,有你们这些老师和专家,还愁学不会吗?听了这番话,林遵只是沉默不语。但是刘伯承却明察秋毫,看清了他的心思。
  待林遵、金声离开后,刘伯承对张爱萍说,看来林遵想当解放军的海军司令。张爱萍爽快地说,那就请他当嘛!刘伯承说,那样就不是人民海军了。
  随后,张爱萍给党中央打了一份报告,请求任命林遵为海军第一副司令员。
  三请:求教培训新海军
  如何让编入海军的解放军官兵尽快掌握舰船技术,一方面是让新海军老老实实地向原海军学习,另一方面也得让原海军真心实意地教授新海军。带着这个问题,张爱萍第三次去请教林遵。
  据《上将张爱萍》记载:
  当时,林遵的态度依然冷漠而坚定:“没有好办法。”
  张爱萍并未灰心,仍然耐心地探寻:“有没有个途径,让新海军尽快地掌握些简单的基本的海军知识?”
  林遵摇头说:“没有。”接着,他严肃而又认真地说道:“科学技术嘛,就是要扎扎实实一点一点地学习的,没有速成法。要培养一个舰上的水兵,首先其本人要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经过一年半的专科训练,才能上舰工作;至于海军军官,要有高中以上的文化,并且要懂英语,还要经过专科学习,然后再实习、见习,需要4至5年的时间,方能独立工作;对各专业部门长和舰长的要求则更高了,不经过再次入学深造,那是不允许也不可能担当此任的。”   张爱萍觉得他说的当然不无道理,但如照此宏论,我们的计划就会统统“泡汤”。当时的解放军内不要说高中生,就连初中生也是凤毛麟角。
  1949年5月27日,上海宣告解放。第二天,张爱萍即带领海军机关进驻上海市武昌路9号原国民党海军补给总站。他专程去拜会了金声,得到了一些真实情况。原来,国民党海军在撤离上海时,其内部不少正直的爱国之士毅然脱离所部,隐蔽身份留了下来。这批人大多分散在上海各个角落,或躲到了外地,在青岛、福州、广州等几个海军基地都有这种情况。还有一批国民党海军的元老,他们正统观念强、技术精湛、经验丰富,只是年事已高,大都在福州休息。了解到這一情况后,张爱萍立即召开了临时党委会,决定从国民党海军旧部人员中招贤纳士。
  1949年6月12日,华东海军发布了两则通告:一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区海军司令部、政治部通告(人字第一号)》,另一则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区司令部登记国民党海军人员办事处通告(登字第一号)》。张爱萍还在金声的陪同下,亲自登门拜访原国民党海军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徐时辅,消除他的顾虑,令徐时辅非常感动。不久,在张爱萍的启发下,徐时辅茅塞顿开,借鉴1945年美国培训国民党海军的速成训练法,制订出了新海军训练方案。这个方案通俗易懂,简便易行,得到张爱萍的赞赏。徐时辅被任命为司令部训练处副处长。
  1949年8月15日,华东区海军学校成立,徐时辅兼职教育科长。首批学员只用了2个月就学会了军舰操作技术。这令林遵大开眼界,连连称赞,观念开始有了转变。
  四请:请求毛泽东接见
  为进一步调动林遵等国民党海军起义将领的积极性,张爱萍向陈毅建议:请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接见国民党海军起义将领。
  1949年8月28日下午4时,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了张爱萍、林遵、金声、曾国晟等人。当张爱萍向毛泽东介绍林遵时,毛泽东紧紧地握着林遵的手,高兴地说:“你是林则徐的侄孙,久闻大名啊!你的先人林则徐是抗英英雄、民族英雄,全国敬仰啊!你毅然脱离国民党军队,率部起义,同样是英雄壮举,可钦可佩可喜可贺呀!”
  张爱萍向毛泽东简要汇报了海军筹建情况,并介绍了国民党海军起义人员在其中所做的贡献。毛泽东听了很高兴,说,我们建设的海军是人民的海军,人民海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的组成部分,必须继承和发扬解放军优良传统,团结奋斗,保卫我们的海防。你们原海军人员懂得科学知识,有技术。新海军要向你们学习。人民解放军的同志有优良政治工作制度和战斗作风,你们也要向新海军学习。新老同志要团结,相互学习,共同为建设人民海军而奋斗。之后,毛泽东还与他们合影留念。
  毛泽东的接见,令林遵等人十分激动,他们全神贯注地聆听着毛泽东的谈话,当听到毛泽东对他们的称赞和鼓励时,更是心潮澎湃,深受鼓舞和启迪。他们一致表示,一定为人民海军的建设竭尽全力。两个小时的接见谈话,在林遵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使他受益终生。
  1950年4月23日,在南京长江草鞋峡江面举行了华东军区海军一周年生日庆典暨舰艇命名典礼。张爱萍建议以革命圣地的地名命名人民海军的第一批舰艇,陈毅和粟裕批准了这个意见。当时获得命名的战舰有51艘、登陆舰艇52艘、辅助船31艘。林遵主持典礼仪式。时任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副司令的粟裕和军委海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刘道生分别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张爱萍率领全体海军指战员在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的像前庄严宣誓:“我们是中国人民的海上武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长起来。今天,蒙受中央人民政府颁给我们庄严的旗帜、光荣的称号,我们感到无限光荣和责任的重大……我们保卫这光荣的旗帜和称号,永远像保卫祖国的尊严一样。”
  有“儒将”之称的张爱萍豪情满怀,赋诗词一首《华东海军战舰命名典礼》:“碧波滔滔漫大江,战舰列阵,彩旗迎风扬。官兵受命意气昂,鸣笛一声喜若狂。海上侵凌任列强,百年屈辱,有国无国防。人民海军庆首创,蛟龙神威固国疆。”
  (责任编辑:吴玫)
其他文献
期刊
摘要:本文提出从三个方面加强东亚共同体社会文化支柱的建设,即更为深入地理解社会文化支柱,超越功利主义的目的和考量,对社会文化共同体的全面建设应采取更加务实的手段;更为注重相关各方共同面临的挑战和愿望,联合国提出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可以成为相关各方加强合作及社会文化共同体建设的良好平台;智库和学术机构应发挥更大的作用,扩大智库参与范围和目标范围,共同致力于东亚共同体的建成。  关键词:东亚
一  1997年5月26日下午3时,刘华清乘坐专机从北京西郊机场起飞,直赴湛江。随行的有副总参谋长隗福临、总政副主任唐天标、总后副部长周友良及外交部、国务院侨办和国防科委等有关部门领导等多人。  此行的目的,是前往迎接海军出访归来的舰艇编队。  新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出国访问,是从刘华清任海军司令员期间的1985年开始的。十几年来,随着国际交往扩大和部队装备、技术条件的提高,海军舰艇编队出国访问已是常
期刊
德国19世纪汉学家诺依曼为中德文化交流做出了特殊贡献.诺依曼在1830年至1831年间完成了一次中国之行,他在广州购得约6000册中文图书,成功地将这批图书运回德国,并加以妥善保
从1950年至今,中国对外援助已走过65年。65年的实践证明,穷达无碍中国人兼济天下的热心肠与道义感。  慷慨解囊的岁月  “敝店年来生意颇好,兹欲争取时机,打胜对方,谨派亲信伙计两人赶紧求你们帮助。”乍看以为是商人信函,实则是越共主席胡志明写给周恩来总理的求援信,请求中国援越抗法。  1950年1月,中国第一个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并与之建交。当月底,胡志明亲自到北京向中国求援,新中国“对他们的要求
期刊
认罪认罚从宽本质关涉实体法层面的量刑从宽,其对人身危险性理论的实践运用需要实体法进行规范制约,这要求我们必须对认罪认罚从宽构建实体规则.在认罪认罚从宽实体规则构建
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要完成其历史使命,须臾离不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学习坚持、掌
期刊
我在本文开初考察托马斯·霍布斯的思想中关于国内战争和国家间战争的不对称的论述,就是说,在离开自然状态--那是一种个人间普遍通行的状况--和自然状态中的持久性(它形成一
一  卫兴华,1925年生,山西五台人,中国著名经济学家。1952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1983年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1986年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系主任。1987-1993年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经济学科评议组成员。现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经济学科规划小组成员,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全国综合大学《资本论》 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工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