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目前抽油机系统效率普遍偏低的问题,开展了抽油机系统提高系统效率优化研究。通过对抽油机各节点能耗分析,指出影响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主要因素,探索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最优值及其实现途径,同时建立系统效率优化设计方法,为优化系统效率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关键词]系统效率;节点分析;优化设计;理论依据
中图分类号:G25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5-0358-01
A油田主要具有特低渗、低产液、油层深等特点。机采能耗高、系统效率低,系统效率只有7.4%,与外围油田8-16%差距大,目前对影响系统效率的主要因素及提高方法缺少定量的认识。
1 主要优化工作
1.1 锁定高能耗节点
抽油机工作的各节点可分为电动机输入节点、电动机输出节点、曲柄节点、盘根节点、抽油杆节点、抽油泵节点,系统效率主要由机构效率、传动机构效率、换向机构效率、盘根效率、抽油杆柱效率、抽油泵效率几部分构成。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抽油机机型不会改变,采取抽油机各个节点能耗情况,可行的措施。
(1)管理方面,调整平衡和盘根松紧。
(2)技术方面,调整电机型号、抽汲参数、抽油杆和抽油泵。其中传动机构效率、换向机构效率和盘根效率主要和日常管理有关,优化过程中认为已经是最优的情况,因此优化工作主要是从电机、冲程、冲次、泵径、泵深和杆柱方面开展。通过对49口抽油机井的各节点能耗分析可以看出,影响程度较大的分别是控制箱和电机、曲柄、抽油杆和抽油泵,分别占39.10%、26.04%、15.10%和8.20%,其中调整抽汲参数对曲柄节点效率影响较小,因此,电机、抽油杆、抽油泵是下步节能优化工作重点挖潜对象。
1.2 优化效果分析
(1)电机节点。优化过程中统计了电机功率大于30KW的共43口井,这些井在优化抽汲参数的同时,若不优化电机,则电机节点效率由62.10%降到48.82%,降低了13.28%,系统效率由7.67%升高到11.49%,提高了3.82%,节电率为28.86%;若优化,则电机效率基本保持不变,系统效率提高5.68%,节电率可達到42.04%。由此可见,其他各项参数优化后,电机优化与否对整体系统效率提高影响程度很大。
(2)抽油杆节点。所优化的49口井中,其他参数优化后,杆柱组合主要是从三级降到两级,其中25*22*19降到22*19组合25口井、降到19*16组合8口井,22*19降到19*16组合16口井,总体在杆柱长度增加80.6m的情况下,最大最小载荷下降4.17/2.29KN。在其他各项参数都不变的情况下,仅将三级杆组合降为两级,分析10口井结果,系统效率由5.77%提高到6.17%,效果不明显。
(3)抽油泵节点。所优化的49口井中,换大泵7口井,在冲次降低1.5次、泵挂加深48.1米的情况下,抽油泵节点效率提高5.53%;换小泵9口井,在冲次降低1.25次、泵挂加深54.1米的情况下,抽油泵节点效率提高7.82%;可见抽油泵节点效率都有一定程度提高。
(4)整体优化效果。以“长冲程、大泵径、低冲次”为原则,保持原来产量及流压不变,对抽汲参数进行优化。在冲程已达最大的情况下,杆柱组合由三级降至二级28口井,重新匹配18口二级杆组合井,平均冲次降低1.6次/分,泵径增大1.99mm,泵深增加63.7m。共优化849口井,优化后最大最小载荷分别降低7.76%和6.51%,泵效可提高7.60%。节点效率变化较大的是电机、抽油杆和抽油泵节点,电机节点效率下降14.19%、抽油杆和抽油泵节点效率分别提高23.1%、6.99%。系统效率最优可达10.21%,与优化前7.26%相比提升近3个百分点。依据上述研究成果,能够使杆柱组合及参数匹配更加合理,从而指导下步节能工作方向,实现系统效率最优。抽汲参数优选,有杆泵抽油系统效率随有效扬程的增加而增加。对于正常抽油机井,有效扬程相当于举升高度。为使抽油机高效运行,注意保持适当的举升高度。对油田低系统效率井的分析表明:漏失:油管漏失,游动凡尔漏失,固定凡尔漏失,严重影响井下效率。
(5)节能抽油机(曲柄平衡抽油机,前置型抽油机)。实验表明,异相曲柄平衡抽油机和前置型抽油机节能幅度大。一般讲,悬点载荷在120kN以下者,可选择异相曲柄平衡抽油机;悬点载荷在120kN以上者,可选择前置型抽油机。
(6)优化抽油机平衡,提高效率,抽油机运行不平衡,会造成电动机运行电流和功率因数波动过大,甚至造成电动机在冲程某一阶段出现做负功现象,造成不必要的电耗,因此,我们对抽油机的平衡率非常重视,根据油井负荷变化进行动态管理,使全厂油井平衡率保持在80%以上。图1是平衡调整前后有功功率的变化,可以看出,调整后基本消除了电机发电现象。
2 应用情况
(1)应用效果。在所有参数都相同的情况下,仪器测试10口井系统效率平均值为5.03%。所取得实际效果:一是在新井设计上,通过优化机采设备、生产参数、杆柱组合,指导新井下泵设计4口井,理论上系统效率可达12.6%,现场实测11.3%。二是在老井优化上,明确了单井能耗潜力和挖潜节点,提出了具体的调整措施,指导老井作业5口井,其中三级杆组合降为两级3口井,现场测试系统效率升高0.77%,两级杆重新组合2口井,同时有2口井冲次降低1.8次/分的情况下,系统效率提高1.9%,整体系统效率由6.25%提高到6.75%,为今后机采节能工作提供了科学的、量化的指导,可以作为分析依据。
(2)应用前景和经济效益。目前A油田抽油机井平均系统效率为7.4%,平均输入功率为4.95kW。通过优化,系统效率最优可提高到10.2%,。目前共有49口井需要优化,全面实施后,预计年节电可达32×104kW.h。通过分析研究,形成了A油田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优化设计方法,能够指导抽油机井抽汲参数优化,实现新投井高效低耗举升,在源头上降能耗;能够指导老井优化设计,实现提高系统效率、降能耗、降成本的目标。
3 结论
(1)通过优化分析得出,电机、抽油杆和抽油泵是影响节点效率的主要因素。单独改变某项参数,系统效率提高效果不明显,只有所有参数同时优化,特别是降低冲次,才能大幅度提高系统效率。
(2)针对A油田低、低渗、井深、高能耗所开展的提高系统效率优化方法,能够分析影响系统效率的高能耗井点,指导新老井科学设计,实现了降投资、降成本、降能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董世民,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极限值的仿真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8,20(13):33-37.
[关键词]系统效率;节点分析;优化设计;理论依据
中图分类号:G25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5-0358-01
A油田主要具有特低渗、低产液、油层深等特点。机采能耗高、系统效率低,系统效率只有7.4%,与外围油田8-16%差距大,目前对影响系统效率的主要因素及提高方法缺少定量的认识。
1 主要优化工作
1.1 锁定高能耗节点
抽油机工作的各节点可分为电动机输入节点、电动机输出节点、曲柄节点、盘根节点、抽油杆节点、抽油泵节点,系统效率主要由机构效率、传动机构效率、换向机构效率、盘根效率、抽油杆柱效率、抽油泵效率几部分构成。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抽油机机型不会改变,采取抽油机各个节点能耗情况,可行的措施。
(1)管理方面,调整平衡和盘根松紧。
(2)技术方面,调整电机型号、抽汲参数、抽油杆和抽油泵。其中传动机构效率、换向机构效率和盘根效率主要和日常管理有关,优化过程中认为已经是最优的情况,因此优化工作主要是从电机、冲程、冲次、泵径、泵深和杆柱方面开展。通过对49口抽油机井的各节点能耗分析可以看出,影响程度较大的分别是控制箱和电机、曲柄、抽油杆和抽油泵,分别占39.10%、26.04%、15.10%和8.20%,其中调整抽汲参数对曲柄节点效率影响较小,因此,电机、抽油杆、抽油泵是下步节能优化工作重点挖潜对象。
1.2 优化效果分析
(1)电机节点。优化过程中统计了电机功率大于30KW的共43口井,这些井在优化抽汲参数的同时,若不优化电机,则电机节点效率由62.10%降到48.82%,降低了13.28%,系统效率由7.67%升高到11.49%,提高了3.82%,节电率为28.86%;若优化,则电机效率基本保持不变,系统效率提高5.68%,节电率可達到42.04%。由此可见,其他各项参数优化后,电机优化与否对整体系统效率提高影响程度很大。
(2)抽油杆节点。所优化的49口井中,其他参数优化后,杆柱组合主要是从三级降到两级,其中25*22*19降到22*19组合25口井、降到19*16组合8口井,22*19降到19*16组合16口井,总体在杆柱长度增加80.6m的情况下,最大最小载荷下降4.17/2.29KN。在其他各项参数都不变的情况下,仅将三级杆组合降为两级,分析10口井结果,系统效率由5.77%提高到6.17%,效果不明显。
(3)抽油泵节点。所优化的49口井中,换大泵7口井,在冲次降低1.5次、泵挂加深48.1米的情况下,抽油泵节点效率提高5.53%;换小泵9口井,在冲次降低1.25次、泵挂加深54.1米的情况下,抽油泵节点效率提高7.82%;可见抽油泵节点效率都有一定程度提高。
(4)整体优化效果。以“长冲程、大泵径、低冲次”为原则,保持原来产量及流压不变,对抽汲参数进行优化。在冲程已达最大的情况下,杆柱组合由三级降至二级28口井,重新匹配18口二级杆组合井,平均冲次降低1.6次/分,泵径增大1.99mm,泵深增加63.7m。共优化849口井,优化后最大最小载荷分别降低7.76%和6.51%,泵效可提高7.60%。节点效率变化较大的是电机、抽油杆和抽油泵节点,电机节点效率下降14.19%、抽油杆和抽油泵节点效率分别提高23.1%、6.99%。系统效率最优可达10.21%,与优化前7.26%相比提升近3个百分点。依据上述研究成果,能够使杆柱组合及参数匹配更加合理,从而指导下步节能工作方向,实现系统效率最优。抽汲参数优选,有杆泵抽油系统效率随有效扬程的增加而增加。对于正常抽油机井,有效扬程相当于举升高度。为使抽油机高效运行,注意保持适当的举升高度。对油田低系统效率井的分析表明:漏失:油管漏失,游动凡尔漏失,固定凡尔漏失,严重影响井下效率。
(5)节能抽油机(曲柄平衡抽油机,前置型抽油机)。实验表明,异相曲柄平衡抽油机和前置型抽油机节能幅度大。一般讲,悬点载荷在120kN以下者,可选择异相曲柄平衡抽油机;悬点载荷在120kN以上者,可选择前置型抽油机。
(6)优化抽油机平衡,提高效率,抽油机运行不平衡,会造成电动机运行电流和功率因数波动过大,甚至造成电动机在冲程某一阶段出现做负功现象,造成不必要的电耗,因此,我们对抽油机的平衡率非常重视,根据油井负荷变化进行动态管理,使全厂油井平衡率保持在80%以上。图1是平衡调整前后有功功率的变化,可以看出,调整后基本消除了电机发电现象。
2 应用情况
(1)应用效果。在所有参数都相同的情况下,仪器测试10口井系统效率平均值为5.03%。所取得实际效果:一是在新井设计上,通过优化机采设备、生产参数、杆柱组合,指导新井下泵设计4口井,理论上系统效率可达12.6%,现场实测11.3%。二是在老井优化上,明确了单井能耗潜力和挖潜节点,提出了具体的调整措施,指导老井作业5口井,其中三级杆组合降为两级3口井,现场测试系统效率升高0.77%,两级杆重新组合2口井,同时有2口井冲次降低1.8次/分的情况下,系统效率提高1.9%,整体系统效率由6.25%提高到6.75%,为今后机采节能工作提供了科学的、量化的指导,可以作为分析依据。
(2)应用前景和经济效益。目前A油田抽油机井平均系统效率为7.4%,平均输入功率为4.95kW。通过优化,系统效率最优可提高到10.2%,。目前共有49口井需要优化,全面实施后,预计年节电可达32×104kW.h。通过分析研究,形成了A油田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优化设计方法,能够指导抽油机井抽汲参数优化,实现新投井高效低耗举升,在源头上降能耗;能够指导老井优化设计,实现提高系统效率、降能耗、降成本的目标。
3 结论
(1)通过优化分析得出,电机、抽油杆和抽油泵是影响节点效率的主要因素。单独改变某项参数,系统效率提高效果不明显,只有所有参数同时优化,特别是降低冲次,才能大幅度提高系统效率。
(2)针对A油田低、低渗、井深、高能耗所开展的提高系统效率优化方法,能够分析影响系统效率的高能耗井点,指导新老井科学设计,实现了降投资、降成本、降能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董世民,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极限值的仿真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8,20(13):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