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学会第5次学术大会即将召开

来源 :自然灾害学报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axrc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地震学会为庆祝学会成立15周年,经该学会常务理事会决定,定于1994年11月召开中国地震学会第5次学术大会。会议主题包括7个方面,即: 1.当代地震科学的努力方向;2.地震预报;3.地震震源与地震波;4.地球内部构造;5.地震地质;6.地震观测与实践;7.工程地震。现征文工作已开始,论文提交截止日期为
其他文献
中国大陆不同地点24个特征地震轮回的震级一时间序列分析表明:在一个完整轮回中,相继特征地震事件i和j之间时段的前1/2极少有破坏性地震发生;而在轮回的后1/2,大多数情况下至少有一次中-强地震发生;其中,中一强地震发生在轮回最后1/3时段的约占54%。称这种地震为“填隙式中强震”(事件f),其发生可能标志着当地自从上一次特征地震后,应变已重新积累到达距下一次特征地震极限应变不远的背景,故对于发生在
期刊
本文对我国地震地下流体监测系统的观测台网、观测项目、观测仪器、观测效能等的现状作了较详尽的论述,明确指出地下流体所观测的前兆信息十分丰富,映震灵敏,预报效能好,在地震预报和为国民经济服务中有很大潜力,同时也探讨了我国地震地下流体监测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文中提出建立多层次的地下流体监测体系,加强地下流体综合观测,强化地下流体观测网的科学性,优化观测项目
期刊
对利用全波理论地震图确定震源参数的方法进行研究,在原有的计算程序的基础上,增加了有限移动源效应,以确定破裂面;研究了理论合成地震图“时间窗”的选取及理论合成地震图起始的选取,使其更适用于震源研究。利用世界台网数字化记录,采用PREM地球模型,确定小笠原1982年7月4日深震震源参数。结果表明,震源破裂面的倾向为N75°E,倾角为17°,走向为345°,接近Waditi-Benioff带的走向,形成
期刊
在本文中叙述了地震地电学方法判断地震活动趋势的8条指标:1.电性前兆出现的部位;2.地电年变化背景场;3.地震地电阻率ρs的早期下降变化;4.中期平稳波动变化;5.短期加速下降变化;6.临震快速回返(地震发生)变化;7.电性多参数无量纲前兆;8.Δ·T的对数与M之间的统计关系。
期刊
本文介绍了磁县西部山区新近发现的最新地表破裂带。该地表破裂带近东西走向,长约7km,由断层崖及地表沟槽组成。在地表粉末状灰岩破碎带中保存大量坚硬灰岩岩块,并见断层破碎带碎石盖在古腐植土之上。断层北盘下降,最新事件的最大垂直落差约7-10m,以正倾滑为主。个别地点断层显示左旋位移。该地表破裂带沿岔口活动断裂带分布,可认为是1830年磁县地震的地表破裂。
期刊
本文用数盒子法计算了1979年3月2日固镇5.0级、1974年4月22日溧阳5.5级和1979年7月9日溧阳6.0级地震前后小震空间分布分形集合的奇异性谱f(α),详细讨论了f(α)谱所揭示的主震前后各阶段小震空间分布从稀疏到密集的各种密度分布不均匀性的定量特征。经分析可以看出,奇异性谱f(α)较多重分形谱Dq的概念更直观、清晰,它包含了空间分布的全部信息,且计算量明显减少。
期刊
面向对象的图象数据库系统OISDBS不仅对图象数据本身,而且对图象内部结构以及相互联系提供管理.讨论了面向对象的图象数据模型、在系统中为图象数据提供封装的图象代数运算、以及数据模式设计、存储管理、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模式向关系模式的映射等数据库技术的各个方面.
期刊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矢量量化(FVQ)和隐马尔柯夫模型(HMM)模糊训练的语音识别新方法.利用模糊矢量量化替代了传统方法中的矢量量化,语音特征参数序列经过模糊矢量量化后得到模糊观察符号序列.在此基础上提取出一个反映训练样本总体随机变化特性的模糊观察符号序列,然后用它对该音节的HMM进行一次性全局训练,训练算法经传统的Baum-Welch算法改进得到.经十个汉语数字的对比实验表明,该训练算法大大提
期刊
1 多媒体技术与信息高速网络 本文主要涉及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通信、多媒体信息处理。这里的多媒体是指人机信息交互的多媒体,即信息载体或视觉听觉所涉及的多媒体,如:文字、声音、图形、图象,图象包括静止图象及活动图象。 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本来就是多媒体的,即通过听觉、视觉、语言及形象姿态以达到信息的相互理解。现在之所以只能运用单媒体,主要是由于通信记录手段不能满足听视同时进行的要求,从而造成电话只能
期刊
1 科学计算可视化意义和现状 1.1 简介 众所周知,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上,图形或图象是一种早已广为采用的显示和解释数据的基本手段,但随着大型科学计算以及数据采集技术的发展,在许多领域中数据量的剧增已远远超过了研究者的数据处理能力。早先的一些辅助显示和解释数据的方法和技术已远远满足不了要求,研究人员还需一种能提高数据处理速度,能有效地辅助研究者理解数据、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