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学习尤其如此。日本学者木村久一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达尔文小时候是一个“平庸的孩子”,但他对大自然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以极大的热情去野外学习和搜集标本,以至后来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一个人获得成功,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取得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心理因素。它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顽强的追求和积极的探索。培养兴趣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数学知识教学进行。特别是初中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目的、任务,尚未树立起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的学习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他们乐于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根据他们的思维特征,在感知和理解教材的两大环节中,一定要重视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情感过程结合教材,努力创设新奇、新异、新颖的情境,注意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使直接兴趣转化为学习的间接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下面结合我的教研实践谈几点看法,大家共同探讨。
一、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强烈的好奇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来源,它将紧紧抓住人的注意力,使其在迫不及待的情绪中去积极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其内涵。因此,在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应巧设问题,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而导入时设置带有悬念的问题,为上好整堂数学课打下了铺垫。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是圆形的”。“如果是长方形或三角形行不行?”学生笑着连连摇头。教师又问:“如果车轮是椭圆形的呢?”(随手在黑板上画出椭圆形)。学生急着回答:“不行,没法骑”。教師紧接着追问:“为什么圆就行呢?”学生一听,马上活跃起来,纷纷议论。这一系列的提问不仅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悬念,而且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准备。学生“找结论”的思维之弦绷得很紧,而且这样找到的结论理解、记忆的也很牢固。又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教师可采用猜迷的的方法导入,同学们一听说要猜迷,每个学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到要猜的“謎”上来了。“哥哥长弟弟短,弟弟跟着哥哥转,哥哥跑一圈,弟弟走一格”。谜语一出,学生就各说不一,展开了积极的讨论,这时老师拿出一个有时针和分针的钟面,对学生说:请看刚才谜语中的哥哥和弟弟各指的是谁?它们是怎么走的?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这样导入为新课的学习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中。
二、利用操作材料激发兴趣
提供给初中学生暗含教育价值的操作材料,能够让同学们在操作中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取知识。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 利用数学学具进行操作实验,让学生动手动脑,看一看,摆一摆,想一想等,感知学习内容,动中促思,玩中长知,乐中成材,使学习内容在有趣的实验中牢牢记住。
三、创设竞争性情境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教学实践也表明,在教学中创设竞争的氛围,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根据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比赛的形式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恰当的开展一些有意的比赛活动,尽可能的使全班同学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这项竞争活动当中来,用竞争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运用激励性的语言,给学生以成功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所谓的激励,它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艺术,是指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智力的活动方法,教师的语言中含有对学生的尊重、信任、表扬、鞭策及祝愿等激励因素,常常给学生一语三春的感染力量,幸福和快乐、信心与勇气都来自成功,发现学生的进步就及时表扬,给予肯定,使学生认为自己是成功者,自己可以获得成功,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幸福和快乐。通过语言让每个学生享受成功之乐。如在提问性语言中常以“谁争取、谁来告诉老师、谁来试一试、谁还有更好”的等激励性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满足他们的成功欲。而在评价性语言中,要多说“真不错、你真聪明、你的解法妙极了、争取再努力”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那头脑聪明,学习态度不太认真,要告诫他“天才+勤奋=成功,你拥有九十九分天才,却少了一份勤奋,加油,你定能实现你的梦想的”,对书写潦草的同学,要送给他“你是个漂亮的孩子,能否字如其人啊”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教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数学学科上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教师通过数学或数学史学的故事等,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了解数学家们是如何发现数学原理及他们的治学态度等,是进行情感交流的良好载体,比如:给学生讲“数学之王──高斯”、“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德”、“代数学之父──韦达”、“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等数学家的故事,不仅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极大的兴趣,同时从中也受到了教育。起到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之以悟,导之以行”的作用。
六、用成功效应激发兴趣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
用成功效应激发兴趣,简单的说就是让学生在不断成功中感受快乐,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成就感是一个人保持对于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原动力。知识竞赛之所以使人趋之若鹜,并不是它的奖励让人眼红,而是人们愿意得到一种肯定自己知识和能力的喜悦,这种情况就是“成功激励兴趣”的典型例子。为此在教学中采用竞赛的形式,也是激发兴趣的手段之一。如在课堂上经常开展一些计算比赛、改错比赛、编题比赛等,对于获胜者给予表扬,对于失败者给予鼓励。当然在开展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比赛要分层次进行,让每个学生都有获胜机会,使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建立起更强的信心。另外要充分利用考试的教育功能与学生学业评价的激励性功能。要结合自己教学的实际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以正确的教育观念对待考试,通过考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考试作为教师教学的一部分,作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形式,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考试,把自己置于教师的对立面中解脱出来,让更多的学生分享考试后获得优异成绩的快乐。其次,应把学习过程评价作为学习成绩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了解学生的性格、态度,可以有针对性地对那些学习成绩较差,而又有微小进步的学生进行各种诱导性和鼓励性的评价,用评价的手段,激励暂差生的转化。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实现现代教学理论所倡导的“快乐教学”;有利于发挥评价的激发功能和鼓励性功能。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非常活跃的心理意向活动。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激发和培养,这种意向活动就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强烈,甚至会达到入迷入神的现象。这就是俗话说的“好不如妙,妙不如迷”的道理。兴趣一旦激发起来,学生就会感到学习的乐趣,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需要,而不是负担,从而去努力学习。
一、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强烈的好奇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来源,它将紧紧抓住人的注意力,使其在迫不及待的情绪中去积极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其内涵。因此,在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应巧设问题,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而导入时设置带有悬念的问题,为上好整堂数学课打下了铺垫。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是圆形的”。“如果是长方形或三角形行不行?”学生笑着连连摇头。教师又问:“如果车轮是椭圆形的呢?”(随手在黑板上画出椭圆形)。学生急着回答:“不行,没法骑”。教師紧接着追问:“为什么圆就行呢?”学生一听,马上活跃起来,纷纷议论。这一系列的提问不仅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悬念,而且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准备。学生“找结论”的思维之弦绷得很紧,而且这样找到的结论理解、记忆的也很牢固。又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教师可采用猜迷的的方法导入,同学们一听说要猜迷,每个学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到要猜的“謎”上来了。“哥哥长弟弟短,弟弟跟着哥哥转,哥哥跑一圈,弟弟走一格”。谜语一出,学生就各说不一,展开了积极的讨论,这时老师拿出一个有时针和分针的钟面,对学生说:请看刚才谜语中的哥哥和弟弟各指的是谁?它们是怎么走的?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这样导入为新课的学习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中。
二、利用操作材料激发兴趣
提供给初中学生暗含教育价值的操作材料,能够让同学们在操作中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取知识。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 利用数学学具进行操作实验,让学生动手动脑,看一看,摆一摆,想一想等,感知学习内容,动中促思,玩中长知,乐中成材,使学习内容在有趣的实验中牢牢记住。
三、创设竞争性情境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教学实践也表明,在教学中创设竞争的氛围,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根据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比赛的形式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恰当的开展一些有意的比赛活动,尽可能的使全班同学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这项竞争活动当中来,用竞争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运用激励性的语言,给学生以成功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所谓的激励,它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艺术,是指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智力的活动方法,教师的语言中含有对学生的尊重、信任、表扬、鞭策及祝愿等激励因素,常常给学生一语三春的感染力量,幸福和快乐、信心与勇气都来自成功,发现学生的进步就及时表扬,给予肯定,使学生认为自己是成功者,自己可以获得成功,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幸福和快乐。通过语言让每个学生享受成功之乐。如在提问性语言中常以“谁争取、谁来告诉老师、谁来试一试、谁还有更好”的等激励性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满足他们的成功欲。而在评价性语言中,要多说“真不错、你真聪明、你的解法妙极了、争取再努力”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那头脑聪明,学习态度不太认真,要告诫他“天才+勤奋=成功,你拥有九十九分天才,却少了一份勤奋,加油,你定能实现你的梦想的”,对书写潦草的同学,要送给他“你是个漂亮的孩子,能否字如其人啊”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教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数学学科上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教师通过数学或数学史学的故事等,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了解数学家们是如何发现数学原理及他们的治学态度等,是进行情感交流的良好载体,比如:给学生讲“数学之王──高斯”、“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德”、“代数学之父──韦达”、“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等数学家的故事,不仅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极大的兴趣,同时从中也受到了教育。起到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之以悟,导之以行”的作用。
六、用成功效应激发兴趣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
用成功效应激发兴趣,简单的说就是让学生在不断成功中感受快乐,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成就感是一个人保持对于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原动力。知识竞赛之所以使人趋之若鹜,并不是它的奖励让人眼红,而是人们愿意得到一种肯定自己知识和能力的喜悦,这种情况就是“成功激励兴趣”的典型例子。为此在教学中采用竞赛的形式,也是激发兴趣的手段之一。如在课堂上经常开展一些计算比赛、改错比赛、编题比赛等,对于获胜者给予表扬,对于失败者给予鼓励。当然在开展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比赛要分层次进行,让每个学生都有获胜机会,使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建立起更强的信心。另外要充分利用考试的教育功能与学生学业评价的激励性功能。要结合自己教学的实际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以正确的教育观念对待考试,通过考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考试作为教师教学的一部分,作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形式,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考试,把自己置于教师的对立面中解脱出来,让更多的学生分享考试后获得优异成绩的快乐。其次,应把学习过程评价作为学习成绩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了解学生的性格、态度,可以有针对性地对那些学习成绩较差,而又有微小进步的学生进行各种诱导性和鼓励性的评价,用评价的手段,激励暂差生的转化。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实现现代教学理论所倡导的“快乐教学”;有利于发挥评价的激发功能和鼓励性功能。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非常活跃的心理意向活动。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激发和培养,这种意向活动就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强烈,甚至会达到入迷入神的现象。这就是俗话说的“好不如妙,妙不如迷”的道理。兴趣一旦激发起来,学生就会感到学习的乐趣,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需要,而不是负担,从而去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