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把注意力投向了马克思的《资本论》的热潮,通过对《资本论》的重新解读,引入马克思信用理论与马克思危机理论,并以美国华尔街、我国中小企业作为实证样本,对近年来的世界性金融危机进行研究和分析,得出《资本论》在当今世界,依旧是研究和应对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有力工具,同时也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的结论,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应该如何面对世界性金融危机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一、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研究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分析
1.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其具体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这个矛盾如果一直发展下去,必然会产生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引起社会生产的比例失调,从而导致整个经济体无法正常运行。二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引发生产过剩的情况,一旦生产过剩越加严重,加上经济体运行不协调,积累到一定时候,金融危机就会爆发。美国金融危机的实质就是生产过剩所引发的,次贷危机将美国的虚拟经济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泡沫,导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脱节,成为此次金融危机的最大诱因。
2.从美国金融体系制度的方面研究
次级房地产按揭贷款让美国人形成了超前消费的方式,在这段时间内虽然成就了美国经济高速发展,但也在发展的背后潜伏了巨大的泡沫和坏账隐患。其次,美国的大部分金融机构将次级按揭贷款证券化,巨大的泡沫转嫁给投资者。加之美国经济结构比例不合理,第三产业比重过高,制造业所占比例很低,使得美国在制造业方面一直以来依赖进口,贸易逆差大,居民储蓄少,收入结构与消费结构严重失衡。最后,美国金融机构片面追求利润而盲目扩展业务范围,致使美国经济过度虚拟化和自由化,美国本土本来就缺乏实体制造经济,而在这种环境下,信息科学技术成为了虚拟资本投机的工具,为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马克思《资本论》关于金融危机的相关论述
(一)从马克思信用理论看金融危机
马克思在一百年前提出的信用理论,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信用的二重作用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对现阶段的世界性金融危机有着很好的解释。
马克思在讨论信用与虚拟资本时就指出,信用不是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还是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但信用加剧了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加快了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的产生和爆发。马克思认为,所谓信用就是借贷行为,借者和贷者之间发生的关系就是信用关系。他指出:“信用这个运动,以偿还为条件的付出,一般地就是贷和借的运动,即货币或商品的只是有条件的让渡的这种独特形式的运动。”可见,信用就是商品交换中的延期付款或货币借贷,是以偿还条件的价值的单方面运动,体现着交易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
(二)从马克思危机理论对金融危机本质的分析
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不同的是马克思危机理论是从社会制度层面去寻找经济危机的根源,他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那么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资本主义无法消除产生金融危机的根源,决定了金融危机周期性爆发。正如恩格斯所说:“在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炸毁以前不能使矛盾得到解决,所以它就成为周期性的了。资本主义生产产生了新的恶性循环。”金融危机的这种周期性使资本主义再生产也表现出周期性,这种周期包括了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和繁荣。
关于金融危机,马克思说:“生产很快就超过了消费。结果,生产出来的商品卖不出去,所谓商业危机就来到了。”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而金融危机的爆发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我们用马克思危机理论对美国的次贷危机进行系统分析后可以发现其实质就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华尔街里贪婪的资本家和最大限度盈利的欲望,使其借助信用关系和房地产行业相互推动以及信用链条的衍生功能,从而掩盖了生产无限扩张和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因此,借用马克思的逻辑:资本制度的内在矛盾——有效需求不足——生产过剩——透支消费——违约率上升——金融危机。这样就可以清晰的看到整个金融危机的产生过程。
三、《资本论》对我国应对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启示
(1)要一如既往的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如前所述,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在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不仅要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还要以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即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劳动者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己任,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自觉地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的意图,保证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2)对于我国中小企业而言,应该加快和完善中小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提高中小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正确确立企业的发展目标等,这样才能构建起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这是其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疏通和扩大融资渠道、保持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所在。
(3)不断完善分配制度,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收入分配是影响社会有效需求的直接因素,如果一个国家的分配制度不合理,导致贫富差距过分悬殊,两级分化严重,劳动者收入过低,在社会财富中所占的比重过小,这就必然会导致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爆发。而我国在这方面的问题已经日益严重了。因此,完善分配制度,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经过三十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对加快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经济活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起着有效的作用。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市场不是万能的,它也存在着自身的一些缺陷,如市场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存在着市场失灵的现象。为了弥补市场调节不足,防止市场失灵,我们就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力度。另外,我国国民应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树立正确的投资消费观念,具备应有的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75.
[2]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75.
[3]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75.
[4]张克难.金融危机“捧热”马克思巨著:《资本论》热销说明什么[N].解放军报,2008-06-25(A10).
[5]高航.金融危机下企业经济性裁员问题与对策探析[J].经济视角,2009(8).
[6]顾钰民.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阐释金融危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1).
[7]吴挺.马克思不是预言家,是路标 [N].东方早报,2008-10-31(A16).
作者简介:
杨雨林,工作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研究方向: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三农”问题等。
一、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研究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分析
1.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其具体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这个矛盾如果一直发展下去,必然会产生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引起社会生产的比例失调,从而导致整个经济体无法正常运行。二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引发生产过剩的情况,一旦生产过剩越加严重,加上经济体运行不协调,积累到一定时候,金融危机就会爆发。美国金融危机的实质就是生产过剩所引发的,次贷危机将美国的虚拟经济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泡沫,导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脱节,成为此次金融危机的最大诱因。
2.从美国金融体系制度的方面研究
次级房地产按揭贷款让美国人形成了超前消费的方式,在这段时间内虽然成就了美国经济高速发展,但也在发展的背后潜伏了巨大的泡沫和坏账隐患。其次,美国的大部分金融机构将次级按揭贷款证券化,巨大的泡沫转嫁给投资者。加之美国经济结构比例不合理,第三产业比重过高,制造业所占比例很低,使得美国在制造业方面一直以来依赖进口,贸易逆差大,居民储蓄少,收入结构与消费结构严重失衡。最后,美国金融机构片面追求利润而盲目扩展业务范围,致使美国经济过度虚拟化和自由化,美国本土本来就缺乏实体制造经济,而在这种环境下,信息科学技术成为了虚拟资本投机的工具,为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马克思《资本论》关于金融危机的相关论述
(一)从马克思信用理论看金融危机
马克思在一百年前提出的信用理论,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信用的二重作用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对现阶段的世界性金融危机有着很好的解释。
马克思在讨论信用与虚拟资本时就指出,信用不是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还是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但信用加剧了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加快了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的产生和爆发。马克思认为,所谓信用就是借贷行为,借者和贷者之间发生的关系就是信用关系。他指出:“信用这个运动,以偿还为条件的付出,一般地就是贷和借的运动,即货币或商品的只是有条件的让渡的这种独特形式的运动。”可见,信用就是商品交换中的延期付款或货币借贷,是以偿还条件的价值的单方面运动,体现着交易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
(二)从马克思危机理论对金融危机本质的分析
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不同的是马克思危机理论是从社会制度层面去寻找经济危机的根源,他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那么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资本主义无法消除产生金融危机的根源,决定了金融危机周期性爆发。正如恩格斯所说:“在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炸毁以前不能使矛盾得到解决,所以它就成为周期性的了。资本主义生产产生了新的恶性循环。”金融危机的这种周期性使资本主义再生产也表现出周期性,这种周期包括了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和繁荣。
关于金融危机,马克思说:“生产很快就超过了消费。结果,生产出来的商品卖不出去,所谓商业危机就来到了。”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而金融危机的爆发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我们用马克思危机理论对美国的次贷危机进行系统分析后可以发现其实质就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华尔街里贪婪的资本家和最大限度盈利的欲望,使其借助信用关系和房地产行业相互推动以及信用链条的衍生功能,从而掩盖了生产无限扩张和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因此,借用马克思的逻辑:资本制度的内在矛盾——有效需求不足——生产过剩——透支消费——违约率上升——金融危机。这样就可以清晰的看到整个金融危机的产生过程。
三、《资本论》对我国应对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启示
(1)要一如既往的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如前所述,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在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不仅要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还要以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即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劳动者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己任,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自觉地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的意图,保证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2)对于我国中小企业而言,应该加快和完善中小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提高中小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正确确立企业的发展目标等,这样才能构建起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这是其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疏通和扩大融资渠道、保持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所在。
(3)不断完善分配制度,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收入分配是影响社会有效需求的直接因素,如果一个国家的分配制度不合理,导致贫富差距过分悬殊,两级分化严重,劳动者收入过低,在社会财富中所占的比重过小,这就必然会导致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爆发。而我国在这方面的问题已经日益严重了。因此,完善分配制度,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经过三十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对加快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经济活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起着有效的作用。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市场不是万能的,它也存在着自身的一些缺陷,如市场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存在着市场失灵的现象。为了弥补市场调节不足,防止市场失灵,我们就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力度。另外,我国国民应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树立正确的投资消费观念,具备应有的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75.
[2]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75.
[3]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75.
[4]张克难.金融危机“捧热”马克思巨著:《资本论》热销说明什么[N].解放军报,2008-06-25(A10).
[5]高航.金融危机下企业经济性裁员问题与对策探析[J].经济视角,2009(8).
[6]顾钰民.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阐释金融危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1).
[7]吴挺.马克思不是预言家,是路标 [N].东方早报,2008-10-31(A16).
作者简介:
杨雨林,工作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研究方向: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三农”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