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效果欠佳,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力偏弱是原因之一。中学语文课程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能力,增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中学语文教师应该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升课堂教学语言的内涵;锤炼教学语言技能,增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做到严谨科学,自然流畅,生动活泼;重视互动语言技巧,营造课堂教学的和谐氛围,以达到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语言能力
中学语文课程,精选大量古今中外的文章作为中学生学习的范本,其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典范性都堪称上乘,可以说精彩纷呈,美轮美奂,是中学生所喜闻乐见的。照理说,中学语文学科应该是所有学科中最具吸引力、最受学生欢迎的,但是,多年来中学语文教学的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学生对语文课普遍缺乏应有的兴趣,有些学生爱好文学,却不喜欢上语文课。中学语文教学出现这样的咄咄怪事,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因素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就是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能力偏弱,缺乏艺术感染力,无法传达出教材课文本身的神韵。
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能力事关知识传授的效果和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中学语文课程尤其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过硬的课堂教学语言能力,增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使自己的教学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调控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达到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
中学语文教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语言能力,增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感染力呢?
一、丰富专业知识储备,提升课堂教学语言的内涵
丰富的知识储备是教师提高语言艺术的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锻造语言魅力,不能仅仅靠练嘴皮子,形式固然重要,内涵更为重要,丰富的知识与良好的表达才能相得益彰,知识浅薄而又伶牙俐齿只能哗众取宠,花拳绣腿于实战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况且没有渊博的知识,根本无法讲透精神内涵,讲出真知灼见,讲得情趣盎然。
新课标背景下,各种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文章非常丰富而经典,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兼具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各种体裁应有尽有,文学性、科普性、应用性多种文体兼收并蓄,教材内容所涉及的人文知识、科技知识包罗万象,几乎把人类浩瀚磅礴的知识熔于一炉。这对语文教师的知识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如果没有广博的知识,就很难把所有内容都讲得精辟透彻、生动活泼,更谈不上帮助学生拓展学习。
追求教学语言的完善,提升教学语言水平,知识积累是基础。中学语文教师不仅仅要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的专业知识,还要对教学中可能涉及的相关领域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或作一些研究,并关注社会最新资讯,了解学生兴趣。只有知识深厚而广博的教师,才能使课堂教学语言充满永久魅力。
二、锤炼教学语言技能,增强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丰厚的知识底蕴固然是教学语言艺术的源泉,但知识丰富,未必就能获得良好的表达效果,未必就能抓住学生的心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教师滔滔不绝,恨不能倾其所有灌输给学生,学生却兴味索然,漫不经心,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只有清新自然、流畅生动、新颖独特、风趣幽默、声情并茂的课堂教学语言,才能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使学生沉浸其中而欲罢不能。当然,出色的教学语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它需要教师真正重视教学语言的技能技巧,反复练习,长期锤炼,“语不惊人死不休”。中学语文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教学语言的艺术技巧。
(一)教学语言要严谨科学
中学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知识的任务,语文知识的教学要科学正确,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要正确,教学涉及的其他科学文化知识的讲授也都必须正确,这一切都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严谨科学,符合学科规律和规范。传授正确的知识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的教学语言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更不能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信口开河、随意搞笑,以牺牲科学知识正确性为代价的幽默风趣是廉价的、低俗的。事实上,严谨的表达本身也是充满魅力的,它缜密周延而无懈可击,它恰如其分而无可替代,这正是科学精神的体现,充满理性的光辉,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二)教学语言要自然流畅
优美的课堂语言应该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教师必须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教材,.彻底理清讲授知识的来龙去脉,精心设计开头、过渡,怎么结尾,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旧课的回顾,新课的导入,正文的讲解,课堂的结语,整个教学过程要思路清晰,一气呵成,不枝不蔓。无论是内容过渡,还是课堂互动,每个教学环节都要环环相扣,浑然一体,没有意外突兀之感。
要做到教学语言自然流畅,必须矫正不良的语言习惯。一个语调从头到尾平铺直叙,即使教学内容纯熟,这僵硬的语调,也容易让学生注意力下降,昏昏欲睡;说话吞吞吐吐,结结巴巴,即使讲授知识是正确的,这种表达的不连贯,也容易造成学生思路不畅,接受效果欠佳。此外,像口头禅和“嗯”、“啊”之类的习惯性衬音都必须克服。
(三)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
生动活泼是课堂教学语言的魅力所在,不仅富于感染力,吸引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深入理解教学内容,而且具有审美价值,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感受到沁人心脾的艺术魅力。
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是教学内容与表达方式的交相辉映,什么内容用什么方式表达必须和谐统一。比如,阐释理论要条分缕析,缜密精细,善设譬喻,精引例证,做到深入浅出,深奥的理论经过教师的精彩的点拨一下子变得浅显易懂,使人有柳暗花明、茅塞顿开之感。再比如,叙述事情要娓娓道来,交代清楚;描述事物要绘声绘色,栩栩如生;抒发情感要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汉语是世界上最为优美的语言之一,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汉语表达的最佳语感,语文教师必须考究汉语语言的韵律美,娴熟灵活地调动语音、语气、语速等各种语言特质为教学服务,让学生真正体悟并习得汉语的美感。语速要快慢结合,张弛有度,节奏和谐;语音要高低错落,抑扬顿挫;语句要长短相间,富于变化,明白晓畅。
中学语文课程的有些内容,比如语言结构分析等,本质上不具备欣赏性和趣味性,这就更需要教师重视教学语言艺术的养成与运用,以达到化腐朽为神奇、化枯燥为兴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语言能力
中学语文课程,精选大量古今中外的文章作为中学生学习的范本,其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典范性都堪称上乘,可以说精彩纷呈,美轮美奂,是中学生所喜闻乐见的。照理说,中学语文学科应该是所有学科中最具吸引力、最受学生欢迎的,但是,多年来中学语文教学的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学生对语文课普遍缺乏应有的兴趣,有些学生爱好文学,却不喜欢上语文课。中学语文教学出现这样的咄咄怪事,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因素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就是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能力偏弱,缺乏艺术感染力,无法传达出教材课文本身的神韵。
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能力事关知识传授的效果和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中学语文课程尤其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过硬的课堂教学语言能力,增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使自己的教学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调控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达到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
中学语文教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语言能力,增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感染力呢?
一、丰富专业知识储备,提升课堂教学语言的内涵
丰富的知识储备是教师提高语言艺术的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锻造语言魅力,不能仅仅靠练嘴皮子,形式固然重要,内涵更为重要,丰富的知识与良好的表达才能相得益彰,知识浅薄而又伶牙俐齿只能哗众取宠,花拳绣腿于实战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况且没有渊博的知识,根本无法讲透精神内涵,讲出真知灼见,讲得情趣盎然。
新课标背景下,各种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文章非常丰富而经典,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兼具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各种体裁应有尽有,文学性、科普性、应用性多种文体兼收并蓄,教材内容所涉及的人文知识、科技知识包罗万象,几乎把人类浩瀚磅礴的知识熔于一炉。这对语文教师的知识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如果没有广博的知识,就很难把所有内容都讲得精辟透彻、生动活泼,更谈不上帮助学生拓展学习。
追求教学语言的完善,提升教学语言水平,知识积累是基础。中学语文教师不仅仅要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的专业知识,还要对教学中可能涉及的相关领域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或作一些研究,并关注社会最新资讯,了解学生兴趣。只有知识深厚而广博的教师,才能使课堂教学语言充满永久魅力。
二、锤炼教学语言技能,增强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丰厚的知识底蕴固然是教学语言艺术的源泉,但知识丰富,未必就能获得良好的表达效果,未必就能抓住学生的心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教师滔滔不绝,恨不能倾其所有灌输给学生,学生却兴味索然,漫不经心,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只有清新自然、流畅生动、新颖独特、风趣幽默、声情并茂的课堂教学语言,才能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使学生沉浸其中而欲罢不能。当然,出色的教学语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它需要教师真正重视教学语言的技能技巧,反复练习,长期锤炼,“语不惊人死不休”。中学语文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教学语言的艺术技巧。
(一)教学语言要严谨科学
中学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知识的任务,语文知识的教学要科学正确,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要正确,教学涉及的其他科学文化知识的讲授也都必须正确,这一切都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严谨科学,符合学科规律和规范。传授正确的知识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的教学语言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更不能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信口开河、随意搞笑,以牺牲科学知识正确性为代价的幽默风趣是廉价的、低俗的。事实上,严谨的表达本身也是充满魅力的,它缜密周延而无懈可击,它恰如其分而无可替代,这正是科学精神的体现,充满理性的光辉,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二)教学语言要自然流畅
优美的课堂语言应该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教师必须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教材,.彻底理清讲授知识的来龙去脉,精心设计开头、过渡,怎么结尾,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旧课的回顾,新课的导入,正文的讲解,课堂的结语,整个教学过程要思路清晰,一气呵成,不枝不蔓。无论是内容过渡,还是课堂互动,每个教学环节都要环环相扣,浑然一体,没有意外突兀之感。
要做到教学语言自然流畅,必须矫正不良的语言习惯。一个语调从头到尾平铺直叙,即使教学内容纯熟,这僵硬的语调,也容易让学生注意力下降,昏昏欲睡;说话吞吞吐吐,结结巴巴,即使讲授知识是正确的,这种表达的不连贯,也容易造成学生思路不畅,接受效果欠佳。此外,像口头禅和“嗯”、“啊”之类的习惯性衬音都必须克服。
(三)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
生动活泼是课堂教学语言的魅力所在,不仅富于感染力,吸引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深入理解教学内容,而且具有审美价值,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感受到沁人心脾的艺术魅力。
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是教学内容与表达方式的交相辉映,什么内容用什么方式表达必须和谐统一。比如,阐释理论要条分缕析,缜密精细,善设譬喻,精引例证,做到深入浅出,深奥的理论经过教师的精彩的点拨一下子变得浅显易懂,使人有柳暗花明、茅塞顿开之感。再比如,叙述事情要娓娓道来,交代清楚;描述事物要绘声绘色,栩栩如生;抒发情感要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汉语是世界上最为优美的语言之一,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汉语表达的最佳语感,语文教师必须考究汉语语言的韵律美,娴熟灵活地调动语音、语气、语速等各种语言特质为教学服务,让学生真正体悟并习得汉语的美感。语速要快慢结合,张弛有度,节奏和谐;语音要高低错落,抑扬顿挫;语句要长短相间,富于变化,明白晓畅。
中学语文课程的有些内容,比如语言结构分析等,本质上不具备欣赏性和趣味性,这就更需要教师重视教学语言艺术的养成与运用,以达到化腐朽为神奇、化枯燥为兴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