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温度环境Sn基焊点本构方程的研究进展

来源 :机械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CYFACYFA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焊点在深空探测器的电子系统中承担机械支撑、电气连接和信号通道的作用,电子系统的失效也多由互连焊点的失效引起,这与钎料在不同温度载荷下力学行为和微观组织的变化有着重要的联系.目前焊点主要以Sn基钎料为主,且在-55~150℃温度范围内根据其力学性能构建黏塑性方程,如Anand、Garofalo-Arrheninus、Norton、Wiese模型等.但对小于-55℃温度环境下的钎料本构方程研究较少.通过对-55~150℃温度范围内现有的力学本构模型进行了综述,阐述在不同温度下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对焊点可靠性的影响,总结了目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最后对小于-55℃下Sn基钎料和焊点的力学本构模型研究进行了初步探索及展望.
其他文献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同时测定油菜籽中13种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 菜籽样品经液氮冷冻后,立即使用微型粉碎机进行粉碎.将粉碎好的菜籽(1 g)置入盛有甲醇-水溶液(7:3,V:V)的离心管中,进行75℃水浴后,采用超声萃取5 min.以A相为0.1%甲酸水溶液,B相为甲醇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多反
目的 研究抗氧化剂浸泡前处理对冻藏期大黄鱼脂质氧化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时期大黄鱼为原料,添加0.06%维生素E(vitamin E,VE)、0.06%海藻糖(trehalose,TRE)和0%、0.02%、0.04%、0.06%、0.08%的复配抗氧化剂(维生素E:海藻糖=1:1,V:V),VE为阳性对照,测定并评价大黄鱼油理化性质、色差、丙二醛、抗氧化活性.结果 抗氧化剂对不同贮藏期鱼油氧化性影响较大,其中复配抗氧化效果优于VE或TRE氧化性,贮藏期120 d鱼油在0.06%复配抗氧化剂中酸价值为(1.
针对具有下肢运动障碍的偏瘫及脑卒中患者,提出一类基于并联机构的下肢康复机构,此类机构具有三平移的运动自由度,其结构关于单一平面对称.康复训练机构基于站姿康复,通过动平台带动踝关节的运动完成人体下肢康复训练,使康复训练形式多样化,康复过程中患者能够获得一定的适应性以及舒适性.基于螺旋理论型综合方法给出四种分支自由度为4的基础构型,择优选取了一种分支结构为PRPR的并联机构作为康复执行机构;对该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分析,求取了机构的工作空间;基于不同的康复形式进行了轨迹规划;通过冠状面和矢状面的角度实验验证了机构
焊锡接头是集成电路中整合连接不同电子元器件的关键部位,在高电流密度、高低温循环、机械加载等恶劣服役条件下,会发生电迁移、热循环和机械疲劳等失效.由于单个焊锡接头仅包含少数取向随机的βSn晶粒且βSn具有严重的各向异性,焊锡接头的三类主要失效均受到βSn组织和晶粒取向的强烈影响.本文基于βSn的各向异性物理特性,深入分析了焊锡接头的电迁移、热循环及机械剪切疲劳失效机理,总结了βSn组织和晶粒取向影响各类失效的规律,明确了当βSn晶粒的c轴平行于电流方向时,焊锡接头的抗电迁移性能最差,而抗热循环性能最佳;但部
区间线路钢轨若发生磨耗将会对弹性波传播产生影响,继而影响弹性波对伤损的识别.采用现场试验,验证半解析有限元方法的正确性;基于该理论方法,对五种不同垂直磨耗量的钢轨求解得到频散曲线,结合波结构对比分析了磨耗后钢轨的频散特性;以群速度变化为指标分析了对垂直磨耗敏感和不敏感的波结构特征,并仿真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在不同垂直磨耗条件下,同一频率附近发生频散曲线相交或偏转的频率随着垂直磨耗量增大而增大,而曲线相交或偏转处的相速度随着垂直磨耗量增大而减小;非敏感波模式主要通过轨腰和轨底传播,而敏感波模式主要通过轨头或
目前数控机床时变误差实时补偿常采用的数据驱动模型,存在模型鲁棒性差、所需传感器数量多、工程实际应用受限等问题.为此,基于机理驱动建模方法建立了数控机床进给轴的时变误差预测模型.该模型可预测出丝杠在任意运动中的实时温度场.仅需在进给轴丝杠旁的床身上布置一个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丝杠的初始温度以及加工时的实时环境温度.补偿器基于TCP/IP协议与数控系统进行通讯,实时读取机床坐标并写入补偿量.基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换脑工程项目”,在某航发企业对使用十年以上的立式加工中心HAAS VF-2进行了进给轴时变误差测
随着电子芯片封装尺度高度集成化和功能化,对芯片互连结构的性能需求越来越高.而三维封装互连结构是实现多芯片间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之一,微/纳尺度Cu-Sn互连结构是实现三维封装互连的重要方向.重点阐述了电子封装中Cu-Sn互连结构值得关注的几种界面动力学行为,分别为固-液界面Cu6Sn5的生长;Cu-Sn界面层状IMCs固态老化;微凸点孔隙型Cu3Sn的生长动力学;1μm立柱式Cu-Sn界面IMCs生长;一维Cu/Sn纳米线的界面动力学.此外,随着互连结构尺度的减小,纳米尺度金属间化合物烧结连接等一些有关Cu
超声导波由于其长程传播和全截面覆盖等特性而在铁路轨道结构安全检测和监测领域中受到密切关注.而由于其频散和多模态特性,现有钢轨超声导波技术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于0~90 kHz的相对低频范围,从而导致其对微小缺陷的分辨力不足.对钢轨中的道岔等关键位置的检测,通常不需要长距离监测,对微小缺陷的灵敏度有更高要求.为提高钢轨中超声导波的缺陷检测能力,故提出基于阵列传感技术激励高频范围的单模态超声导波.首先基于半解析有限元法研究钢轨超声导波的传播特性,得到CHN60型钢轨的频散曲线和模态振型.根据模态振型信息选取出对
Lamb波具有衰减慢、模态多、对结构几何特性和材料属性变化敏感等特点,在大型板壳结构的远距离、大范围快速检测技术研究领域得到了众多的关注.传统Lamb波成像算法将多组散射信号时间相关参数映射到结构每一个离散空间网格上实现缺陷信息的可视化.该类算法的执行效率低,且无法直接提供缺陷位置参数信息.将缺陷成像问题转换为散射信号源点求解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基于十字形密集阵列的参数化Lamb波检测技术.首先基于时飞原理建立散射信号源点求解函数模型;并提出一种融合烟火算法和统计分析技术的信号源点求解函数模型分析算法,
超精密车削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清洁能源、光学精密器件制造等关键领域.超精密车削镜面应用于可见光波段时会出现衍射效应,导致镜面光学性能降低.为研究超精密车削表面衍射效应的来源以及相应的抑制和消除技术,学者们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总结和归纳了相关研究工作的进展.首先分析了超精密车削表面衍射效应的来源及相应的理论模型,其次总结了抑制和消除超精密车削表面衍射效应的技术,分析了不同技术方法的特点,最后介绍了衍射效应在超精密加工领域的其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