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评价与学业质量检测解析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w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对语文教学提及最多的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结合语文教学形式和内容,课程编写专家从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等四个层面总结了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和评价标准,探讨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思路和途径[1]。本文从小学语文改革的理念和原则出发,探讨核心素养和学业评价的内容和形式,推进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评价的有机衔接。
其他文献
当前教科书研究以静态文本分析为主,倾向于以教科书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核心研究内容为文本实体呈现,主流研究方法为内容分析法。静态文本分析缩小了教科书研究范围,忽视了教科书的生成性和互动性。教科书的动态过程研究着重以“过程—关系”的观点来体认教科书,从实践的、活动的视角来把握教科书的本性。这种研究有助于完善教科书的研究格局,彰显教科书的根本属性,实现教科书的生成性和互动性。其实现路径为:聚焦生产者、文本与使用者的互动过程以建构内容框架,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以形成对教科书的完整认知,运用数字技术以推动教科书动态
说明文文本价值的彰显与语文学科的应用取向、体系建构及由古典而现代的语言转向紧密相关.中学说明文教学长期存在着知识板结与知识错位的两大问题,在知识观念上固守着表征主义知识观.由表征主义向生成主义的知识观转向,为说明文教学提供了新的审思视角.在生成主义知识观看来,说明文教学期待着由知识客体走向知识主体、由知识概念走向知识情境、由知识结论走向知识过程、由知识接受走向知识建构.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中学生的生活条件和受教育的条件比以前好了很多,但是在优越的教育环境下中学生却出现了厌学、逃学、以自我为中心、考试焦虑、自卑、抗挫能力差
庆城县陇东中学创办于1940年,是一所积淀光荣革命历史和优良办学传统的红色学校.学校从建校之初饱受战争洗礼,到“文革”十年遭受巨大冲击;从沐浴改革开放春风探索兴校之路,
期刊
作为学习参与的课堂沉默指学生在课堂上虽以沉默的形式存在,却以积极的认知加工、思维建构和情感投入参与课堂学习。从学习参与视角检视学生的课堂沉默,将以沉默逃避学习和在沉默中积极参与学习的学生予以区别,对于课堂教学从肤浅对话走向深度理解、将学生学习从浅表化参与引向深度参与、丰富学习参与研究的论题,均有一定价值。提升教师自身对逃避型沉默者和参与型沉默者的区分力,加强对学生在沉默中的认知加工、思维构建和情感深化方面的指导,是引导学生在沉默中走向更加深入的课堂学习的重要策略。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利用红色资源引导青少年树立红色理想信念,需要我们用心用情去思考、去践行。“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神圣使命。只有在青少年心中种下爱国的种子、形成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报效国家的意识,才能使他们将强国的信念与当代青少年应该肩负的责任担当联系起来,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中国人而言,文化自信是对民族文化的强烈认可,是由中华五千多年灿烂文明引发的自豪和底气。对文化的自信,能让人产生精神上的富足感,是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的有力保障。培养小学生的文化自信,是给他们输送精神养料、引发他们民族自豪感的最佳方式。本文在阐述坚定文化自信意义的基础上,论述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金昌市教育系统聚焦青少年群体,贴近青少年需求,以“五突出”“五做到”抓实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进课堂,引导广大青少年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突出“读”字,做到“沉浸式”学习金昌市各学校积极开展读党史、诵经典活动,丰富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形式。组织开展“青春心向党·少年颂华章”诗歌朗诵会,将党史故事融入朗诵全过程,抒发青少年对党的热爱,增强其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朴素情感。
我国新一轮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的两个突出特色分别是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课程目标,以学业质量标准来组织和优化评价方式.如何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是课程实施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以高中化学学科为例,通过国际比较,从"内容设计" "水平划分"和"特征分析"等方面探讨与素养导向学科学业质量标准研制有关的若干关键问题,以期在素养要素选择、规范表达和实践指导等方面为学科学业质量标准的设计和应用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新型教学模式,将其应用于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文章简要分析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并论述了如何通过设计导学案和探究活动、利用课后反馈、实施针对性教学等策略,真正发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