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课堂提问 提高教学实效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da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和谐、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精心设计卓有成效的课堂提问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保证。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探究学习和传统的接受学习相比,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只有成功地设计问题教学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能力提高的有效提问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高效。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关注有效提问,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行为,不断进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尝试。
  
  一、提问要有效落实课堂教学目标
  
  国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一般教师平均每堂课的有效教学提问率仅为56%。教学中有近一半的教学提问是无效的,至少是低效的。这些多而滥的提问,会使教学走入了“牵牛”式教学的误区,学生失去了冷静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提问也因此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为此设计提问应紧扣教学重点,改变课堂教学胡子眉毛一把抓,重点不突出的现象。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以讲为主为以读为主:要克服满堂问的缺点,切实做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如在学习《老山界》第一课时,从内容上看,“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是教学重点。紧扣教学重点,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的?
  2,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哪些困难?
  3,红军战士又是怎样克服的?
  问题不多。且是围绕教学重点设计,而且回答这些题目,学生必须带着问题认真读书,从字里行间受到启发,自己再动脑筋分析,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在此过程中,抓在重点上,问在关键上,练在实处上,课堂效率大大地提高了。
  
  二、提问要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
  
  只有那些符合学生心理认知规律,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才是有效的问题。语文教师要努力设计出“好问题”:问题本身具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积极思维。
  如在和学生欣赏古诗《石壕吏》时,文中说“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笔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到底谁在“泣幽咽”?学生不知怎么回答。笔者让他们思考讨论。然后有了这样的见解:
  生1:应该是潜回家中的老翁,想着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遭遇而在“泣幽咽”。
  生2:肯定是那个“乳下孙”受了惊吓,哭了很长时间,没有力气大声哭而在“泣幽咽”!
  生3:或许是媳妇因婆婆抓,想起丈夫,见家中只剩老的小的,想到今后日子没法过而在“泣幽咽”。
  师:你们想象合情合理,还有别的见解吗?
  生4:还可以理解为别的人家有人在哭。“安史之乱”并不是给一家人带来灾难,石壕吏要捉去服差役的也不是老翁一家人。
  师:很好,作者以“点”来反映当时社会这个“面”。几位同学言之有理。我们可以明白:优秀作品常留给读者丰富想象的空间,这就是言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
  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他们在宽松的思维时空中思索、辨析,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实现认知的重组和思维的创新。从多种的假设和想象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这样的语文课,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提高,课堂效率那就更不用说了。
  
  三、提问要重视师生的双向性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课堂教师巧妙的提问一定能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想问题、发现问题。因此。教师应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动精神。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提问活动中来。主动质疑。只有如此。课堂提问才能由教师的单方行为真正变为师生的共同行为,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功效。
  如在学习《父母的心》一文时,通过对文章情节的分析。学生也理解了主题:表现父母对子女的爱。就在这个时候。有个学生举手,说把孩子卖给一个富人,不也是对孩子的爱,因为那样孩子的生活会更加优裕,更加幸福。但为什么不卖呢?
  这个问题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笔者当时也是一愣,同时也觉得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为什么不卖呢?我们来好好想想看。学生畅所欲言:
  生1:一家人不忍骨肉分离。就是死也要死在一起。
  生2:如果送走一个孩子,也不一定就会代表她就会幸福。
  生3:这个被送走的小女孩也许从此以后在心灵上有了阴影,觉得是父母遗弃了她。
  生4:作者川端康成从小失去父母,渴望有父母的感觉。所以安排这样的情节。有着一种淡淡感伤,缕缕哀怨。……
  经过这番讨论,我们有这样的共识:文中所表现的父母对孩子的难以割舍的亲情是令人动容的,这只是文章的一个层面,而且是浅层次的。文章所表现的不是一个“爱”字能够说得清的,是困境下的人生况味,困境对人生的折磨,在困境下人抉择的艰难。
  “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最有价值的本钱”(赞可夫语)。指导学生有效质疑,是在行动中解读“以学生为本”和“终身学习”的新课程理念。只要我们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多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时一个有效的问题,就能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实现真正的各种形式的课堂“对话”。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高效的课堂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主动地开发有效性问题,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通过自主体验与感悟,得到最大的发展。从而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显现教师的教学魅力。学无止境,教更无止境!
其他文献
曾经有人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他说:“你从事语文教学已经有十几年了,那就请你谈谈对这门学科的认识或看法。”乍听之下我竟然有些语塞,随即又哑然失笑。是啊,想来自从走出师范大门,我便一直从事着小学语文教学工作,面对这一门和我朝夕相处的学科,我突然间感觉好陌生。或许,我们这些现实世界的人太习惯于用“应然律”来解释周围存在的一切了,“习以为常”让我们忘却了好多貌似简单的却又是本体论的命题,如今再一次静静地面
2008年9月3日至5日,由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企业文化论坛在齐齐哈尔市隆重举行。论坛以“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企业文化”为主题,回顾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光辉历程和成功经验,研究探讨了我国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从宏观的角度展望了中国企业文化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向论坛发来贺信。贺信说,改
促进行业商协会积极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内在要求,对加快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根据吉首市行业商协会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现状,从承接内容、承接
人们在探究日本战后奇迹时,对许多要素进行了研究.诸如生产效率、品质圈、团队活动、提案制度、自动化、工业机器人、劳资关系、终身雇佣制度、年功序列工资、企业工会等。但这
2006年岁末的一个下午,在人民大会堂重庆厅里,中国品牌文化论坛上,牛根生的发言点燃了听众的激情。  “我们认为,当今的世界经济版图,是靠品牌划分势力范围的,国家的版图大小已经不是国家强大的标志,人口多少也不是,资源多少还不是。最近,中央电视台播放了一部《大国崛起》的纪录片,其中讲到,荷兰GDP在十七世纪中叶贸易额超过了全球的1/2,但版图仅仅是北京市的两个半大。当奔驰、宝马跑遍天下的时候,德国崛
诗有诗眼,词有词眼,文有文眼,对联也有“联眼”。  什么是“联眼”呢?“联眼”是对联中最为关键的字眼,一个字用好了,可以起千军万马之力,画龙点睛,龙飞九天。如:“一水风光招客醉;满城春色任君尝”。这一联中的“醉、尝”字便是“联眼”,颇为出神入化。  王荆公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敲”字,都是所谓“诗眼”。因为这是全句甚至全诗最要害的地方,所以要舍得下功夫去
期刊
名字,就是一个符号,但现在很多人,尤其是演艺明星,为了让自己的名字既好听又好记,改名的越来越多。比如:成龙原名陈港生,刘德华原名刘福荣,梅艳芳原名何加男,关芝琳原名关家慧,韦唯原名刘妇蓉,杨钰莹原名杨岗丽,孙悦原名孙洪娟,李汶原名李美琳……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名人改名的也有很多,下面让我来罗列一些以共赏。  1.宋氏三姐妹  宋霭龄,原名宋爱琳;宋庆龄,原名宋庆琳;宋美龄,原名宋美琳。1904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