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图表信息在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几年《考试说明》要求:对生物学中的图表、图解及示意图等能正确分析和理解其内容和意义,并能变通的、准确地用图表信息描述甚至规范地表达生物学现象和探究实验的结果。纵观近几年的试题,图表信息题每年都有涉及,是中高考的热点。
【关键词】生物图表 培养学生 教学效果
生命是美丽的,我们欣赏、赞扬生命的灿烂、辉煌、伟大,也在破解生命的奥秘。借助于多样的教学方法,从小学到高中,无论是课堂还是生活中,学生们一直接受着献身科学事业的先辈们事迹的熏陶。而在我们的教材中就有不少科学家的肖像图或者实验背景图。高中生物教材(人教版)中放置了很多图片,使教材显得更加生动、活泼、鲜明。合理利用图片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生物学信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生物学概念,构建知识体系;在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它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绚丽的生命世界,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窗口,更是教学方法中的一个亮点,具有文字无法比拟的效果。
一、生物学教材中图表信息的应用现状
生物图表是生物学中以图形和表格的形式来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景,表现生物学最基本、最本质的特点、展示生物学的实验原理、某个生理过程等。生物学教材中图表信息的样式多,类型多,变化多。在孙世旸《在生物教材图像系统的比较分析》中图表信息的分类:
(1)生物图从类别、表现形式上,可分为:实物实景图、坐标曲线图、模式图、漫画卡通图。
(2)生物图像从功能上看,可分为:理解概念原理型图像,比较型图像,动作型图像,提高型图,情感教育型图。
(3)生物图从性质上看,可分为:比较型、演变型、定量型、相关联型。
还有高中生物专题复习时把图表曲线题分为两大类:
(1)数据表格类:包括饼状图、柱形图、条形图、数据表格、材料表格,曲线图等。
(2)图形类:包括各种模式图、过程原理示意图、图解等。
二、图表信息的特点以及其功能的多样化
生物学教材的最大的优势在于图文并茂。利用丰富多彩的图表信息进行课堂教学是生物学教学非常重要的尝试和创新。生物学教材中的各种图表信息,功能多、可读性强,从新的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主要体现了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三个互相渗透且由行为动词所指引的三维目标。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人教版)图表信息的类型多,数量也多,应用性更强。通过600幅生物学特征明显、文字说明简洁的景观图,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如教材中在学习DNA分子结构的时候,通过威尔金斯、富兰克林、沃森和克里克以及DNA衍射图谱的图片串联,便于掌握生物学概念和规律。此外白化病、21-三体综合征患儿等图片,让学生们更是直观了解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积极思考遗传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联系,为普及遗传学知识做出贡献,实现人口的素质教育。
三、图表信息的应用遵循的原则
教师指导学生对图表进行归类和分析,尽量弄懂图及图中所隐含的知识,并学会认识图形、分析图形、变换图形、绘制图形。为使图表信息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在课堂教学实践时要遵循下列原则:
多角度有序性原则,根据图表信息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有目的、有计划的,由内到外、由表及里、由上而下、从左到右地进行识图,同时适当变换角度,才能看细、看透。
对应对比原则,利用图表信息的直观性强的特点,对照相应的文字说明去认识图表:把平面图转化为立体图或把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把名称、相应字母、特定图形相对应如在复习尿的形成和排出示意图时,注意名称、字母、图形、符号之间的对应关系,有助于理解知识,增强记忆的精确性。同时将形态相似、容易混淆的图形与课本或资料中的知识点结合,进行分析对比、归纳梳理。
四、图表教学应用举例
人教版为例:教材每一节设置了一个“问题探讨”,这是人教版教材的一大特色。它改变了传统的导课模式。
“问题探讨”不仅仅是罗列“问题”导入新课,而是以“图片、简短的文字介绍和1~3个问题”相结合的方式组成“问题探讨”这一栏目作为導课模式。
问题的设置以图片为主题和课文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这一栏目的设置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首先,问题以图片的形式出现,配以简短的文字说明,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问题的设置是以图片为主题的和课文内容只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可以避免学生产生反感的情绪。由于问题是以图片为主题设置的,所以学生原意参加到讨论的队伍中来,无形中营造了一个轻松、活跃、欢快的课堂气氛。
因此,图表是一种简洁,生动,内容丰富,想象空间极大的教学资源。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
[1] 孙世旸. 生物学教材图像系统的比较分析[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4 (2):67-69.
[2] 赵晓刚. 高考中生物图表题解析[J]. 中国考试(高考版),2007(11):58-61.
[3] 汪忠. 生物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3-22.
[4] 刘玉玲. 高一地理教材图表系统的分析与应用方法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11.
(作者单位:安徽省池州市第三中学)
【关键词】生物图表 培养学生 教学效果
生命是美丽的,我们欣赏、赞扬生命的灿烂、辉煌、伟大,也在破解生命的奥秘。借助于多样的教学方法,从小学到高中,无论是课堂还是生活中,学生们一直接受着献身科学事业的先辈们事迹的熏陶。而在我们的教材中就有不少科学家的肖像图或者实验背景图。高中生物教材(人教版)中放置了很多图片,使教材显得更加生动、活泼、鲜明。合理利用图片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生物学信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生物学概念,构建知识体系;在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它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绚丽的生命世界,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窗口,更是教学方法中的一个亮点,具有文字无法比拟的效果。
一、生物学教材中图表信息的应用现状
生物图表是生物学中以图形和表格的形式来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景,表现生物学最基本、最本质的特点、展示生物学的实验原理、某个生理过程等。生物学教材中图表信息的样式多,类型多,变化多。在孙世旸《在生物教材图像系统的比较分析》中图表信息的分类:
(1)生物图从类别、表现形式上,可分为:实物实景图、坐标曲线图、模式图、漫画卡通图。
(2)生物图像从功能上看,可分为:理解概念原理型图像,比较型图像,动作型图像,提高型图,情感教育型图。
(3)生物图从性质上看,可分为:比较型、演变型、定量型、相关联型。
还有高中生物专题复习时把图表曲线题分为两大类:
(1)数据表格类:包括饼状图、柱形图、条形图、数据表格、材料表格,曲线图等。
(2)图形类:包括各种模式图、过程原理示意图、图解等。
二、图表信息的特点以及其功能的多样化
生物学教材的最大的优势在于图文并茂。利用丰富多彩的图表信息进行课堂教学是生物学教学非常重要的尝试和创新。生物学教材中的各种图表信息,功能多、可读性强,从新的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主要体现了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三个互相渗透且由行为动词所指引的三维目标。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人教版)图表信息的类型多,数量也多,应用性更强。通过600幅生物学特征明显、文字说明简洁的景观图,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如教材中在学习DNA分子结构的时候,通过威尔金斯、富兰克林、沃森和克里克以及DNA衍射图谱的图片串联,便于掌握生物学概念和规律。此外白化病、21-三体综合征患儿等图片,让学生们更是直观了解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积极思考遗传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联系,为普及遗传学知识做出贡献,实现人口的素质教育。
三、图表信息的应用遵循的原则
教师指导学生对图表进行归类和分析,尽量弄懂图及图中所隐含的知识,并学会认识图形、分析图形、变换图形、绘制图形。为使图表信息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在课堂教学实践时要遵循下列原则:
多角度有序性原则,根据图表信息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有目的、有计划的,由内到外、由表及里、由上而下、从左到右地进行识图,同时适当变换角度,才能看细、看透。
对应对比原则,利用图表信息的直观性强的特点,对照相应的文字说明去认识图表:把平面图转化为立体图或把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把名称、相应字母、特定图形相对应如在复习尿的形成和排出示意图时,注意名称、字母、图形、符号之间的对应关系,有助于理解知识,增强记忆的精确性。同时将形态相似、容易混淆的图形与课本或资料中的知识点结合,进行分析对比、归纳梳理。
四、图表教学应用举例
人教版为例:教材每一节设置了一个“问题探讨”,这是人教版教材的一大特色。它改变了传统的导课模式。
“问题探讨”不仅仅是罗列“问题”导入新课,而是以“图片、简短的文字介绍和1~3个问题”相结合的方式组成“问题探讨”这一栏目作为導课模式。
问题的设置以图片为主题和课文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这一栏目的设置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首先,问题以图片的形式出现,配以简短的文字说明,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问题的设置是以图片为主题的和课文内容只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可以避免学生产生反感的情绪。由于问题是以图片为主题设置的,所以学生原意参加到讨论的队伍中来,无形中营造了一个轻松、活跃、欢快的课堂气氛。
因此,图表是一种简洁,生动,内容丰富,想象空间极大的教学资源。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
[1] 孙世旸. 生物学教材图像系统的比较分析[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4 (2):67-69.
[2] 赵晓刚. 高考中生物图表题解析[J]. 中国考试(高考版),2007(11):58-61.
[3] 汪忠. 生物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3-22.
[4] 刘玉玲. 高一地理教材图表系统的分析与应用方法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11.
(作者单位:安徽省池州市第三中学)